一种絮凝剂自动比例添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31171发布日期:2021-02-09 21:32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絮凝剂自动比例添加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絮凝剂自动添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絮凝剂自动比例添加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絮凝剂在选煤厂煤泥水处理中已得到广泛地使用,将干粉状絮凝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并合理地添加到浓缩池中,一方面可以降低溢流水的浊度;另一方面可以加速煤泥的沉降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0003]
在现有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0448569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絮凝剂自动添加装置,包括储料桶、电机、添加漏斗、搅拌电机、搅拌桶和粑池布料桶,储料桶下部固定有螺纹槽。螺纹槽另一端固定在添加漏斗的上部,添加漏斗下部通过下料口与搅拌桶连接相通,搅拌桶侧部固定有溢流口,通过溢流管连通到粑池布料桶。工作时启动电机,电机经过减速箱减速,将螺纹杆的转速控制在36转/分,絮凝剂在螺纹杆的转动下,以5kg/h的速度由螺纹槽匀速输送到絮凝剂添加漏斗内,经下料口进入到絮凝剂搅拌桶内,开启搅拌电机,在搅拌叶轮的作用下,同时打开注水管,注水管注水量与溢流口的溢流量始终达到动态平衡,这时絮凝剂在搅拌桶内充分搅拌均匀通过溢流口进入溢流管到达粑池布料桶,从而完成整个絮凝剂自动添加过程。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使用自动添加装置对浓缩池进行调价絮凝剂时,由于进入搅拌桶中的水是无法控制的,随着絮凝剂溶液不断注入到浓缩池中,浓缩池中水的含量不断增加,所以无法保证进入浓缩池中的絮凝剂量的多少,从而无法达到精准为浓缩池添加絮凝剂的效果,进而导致浓缩池对煤泥的沉降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絮凝剂自动比例添加系统,使得在对浓缩池中进行添加絮凝剂时,自动比例添加系统可以根据浓缩池中煤泥水的多少而自动添加定量的絮凝剂,进而为浓缩池中精准添加絮凝剂,增加浓缩池对煤泥沉降的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絮凝剂自动比例添加系统,包括浓缩池、储液桶和超声波检测仪,所述储液桶固定连接在浓缩池的上方,且储液桶的出液口正对浓缩池的开口;所述超声波检测仪包括本体和反射板,本体设置在浓缩池开口处的一侧,反射板设置在浓缩池内,且位于本体的正下方,反射板上设置有浮力件;所述浓缩池的一侧设置有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与超声波检测仪的信号传输连接;所述储液桶上设置有控制储液桶出液量的控制组件。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浓缩池中通入煤泥水时,浮力件跟随着煤泥水的增多而在浓缩池中漂浮起来,从而使得反射板始终位于煤泥水的上表面,进而实现超声检测仪对水深的精准检测,启动超声波检测仪,使得本体将煤泥水深度信号传递给信号处理器,从
而控制控制组件,使得控制组件控制储液桶的储液量,进而实现为浓缩池中精准添加絮凝剂,增加浓缩池对煤泥沉降的效果。
[000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驱动板和液压缸,驱动板沿靠近或远离储液桶开口的方向滑动连接在储液桶的内部,且驱动板与储液桶密封设置;液压缸的活塞杆与驱动板远离储液桶出液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液压缸的缸体与浓缩池固定连接。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浓缩池中注入絮凝剂时,驱动液压缸,使得液压缸的活塞杆对驱动板进行驱动,从而使得储液桶中絮凝剂流入到浓缩池中,进而实现絮凝剂精准的添加。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浓缩池上设置有龙门架,龙门架的两竖杆与浓缩池的两侧固定连接,液压缸的缸体与龙门架的横杆固定连接。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浓缩池中添加絮凝剂时,驱动液压缸,液压缸的缸体与龙门架的横杆固定连接,使得液压缸的活塞杆可以正常对驱动板进行驱动,进而保证液压缸的正常稳定工作。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液桶的周侧面连通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远离储液桶的一端连通设置有配料池;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储液桶的出液口连通设置有第二阀门。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储液桶内的絮凝剂用光时,关闭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然后反向驱动液压缸,使得储液桶内形成负压,从而使得配料池中的絮凝剂经进水管被抽入进储液桶中,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储液桶进行加注絮凝剂。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水管与储液桶的连接位置靠近储液桶的出液口。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板朝向远离储液桶出液口方向运动时,打开第一阀门,使得配料池中的絮凝剂跟随着驱动板的运动而被抽至储液桶中,进而减少因储液桶内和外界的压力差较小,而出现储液桶中有空气的现象。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板的周侧面开设有环槽,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与储液桶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液压缸驱动驱动板运动时,密封圈与储液桶的内壁发生相对滑动,密封圈被驱动板上的环槽卡住,从而在增加密封圈工作稳定性的同时,增加储液桶的密封性。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浮力件为泡沫板,反射板固定设置在泡沫板的上表面。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外界的煤泥水被不断通入浓缩池中,泡沫板跟随着煤泥水液面的不断升高而漂浮在表面,保证反射板始终位于煤泥水的上液面,从而增加超声波检测仪的检测精准性,。
[002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浓缩池沿靠近或远离本体的方向设置有滑槽,泡沫板远离反射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对应滑槽设置有滑杆,滑杆与滑槽滑动连接。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煤泥水被不断注入浓缩池中,支撑板在泡沫板的浮
力作用下,使得支撑板上的滑杆与浓缩池上的滑槽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增加泡沫板与浓缩池滑动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反射板始终位置本体的正下方。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通过设置浓缩池、储液桶、超声波检测仪、浮力件、信号处理器和控制组件,在浓缩池中通入煤泥水时,浮力件跟随着煤泥水的增多而在浓缩池中漂浮起来,从而使得反射板始终位于煤泥水的上表面,进而实现超声检测仪对水深的精准检测,启动超声波检测仪,使得本体将煤泥水深度信号传递给信号处理器,从而控制控制组件,使得控制组件控制储液桶的储液量,进而实现为浓缩池中精准添加絮凝剂,增加浓缩池对煤泥沉降的效果;
[0025]
2.通过设置驱动板和液压缸,在需要对浓缩池中注入絮凝剂时,驱动液压缸,使得液压缸的活塞杆对驱动板进行驱动,从而使得储液桶中絮凝剂流入到浓缩池中,进而实现絮凝剂精准的添加;
[0026]
3.通过设置龙门架,在向浓缩池中添加絮凝剂时,驱动液压缸,液压缸的缸体与龙门架的横杆固定连接,使得液压缸的活塞杆可以正常对驱动板进行驱动,进而保证液压缸的正常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图1中a部位的放大图;
[0029]
图3是图1中b部位的放大图。
[0030]
附图标记,100、浓缩池;110、龙门架;120、滑槽;130、支撑杆;200、储液桶;210、进水管;211、配料池;212、第一阀门;220、第二阀门;300、超声波检测仪;310、本体;320、反射板;400、信号处理器;500、控制组件;510、驱动板;511、环槽;512、密封圈;520、液压缸;600、泡沫板;610、支撑板;611、滑杆;612、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参照图1和图2,一种絮凝剂自动比例添加系统,包括浓缩池100、储液桶200和超声波检测仪300,储液桶200多根支撑杆130互相垂直焊接固定在浓缩池100的上方,且储液桶200的出液口正对浓缩池100的开口,储液桶200靠近出液口的一端呈斗状。超声波检测仪300包括本体310和反射板320,本体310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浓缩池100开口处的一侧,反射板320安装在浓缩池100内,且位于本体310的正下方,反射板320上安装有浮力件,浮力件为泡沫板600,泡沫板600与反射板320粘贴在一起。浓缩池100的一侧安装有信号处理器400,信号处理器400与超声波检测仪300的信号传输连接,储液桶200上安装有控制储液桶200出液量的控制组件500。
[0033]
参照图3,为了增加工作人员控制储液桶200出液量的便利性,控制组件500包括驱动板510和液压缸520,驱动板510沿靠近或远离储液桶200开口的方向滑动连接在储液桶200的内部,且驱动板510与储液桶200密封安装。驱动板510的周侧面开设有环槽511,环槽511内套接有密封圈512,密封圈512与储液桶200的内壁滑动连接。液压缸520的活塞杆与驱动板510远离储液桶200出液口的一侧焊接在一起,液压缸520的缸体通过龙门架110与浓缩
池100安装在一起,龙门架110的两竖杆与浓缩池100的两侧焊接在一起,液压缸520的缸体与龙门架110的横杆焊接在一起。液压缸520的动力源为液压泵,液压泵的控制器和信号处理器400信号传输连接。
[0034]
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对储液桶200进行加注絮凝剂,储液桶200的周侧面连通安装有进水管210,且进水管210安装在储液桶200靠近出液口的一端,进水管210远离储液桶200的一端连通安装有配料池211。进水管210上连通安装有第一阀门212,储液桶200的出液口连通安装有第二阀门220。
[0035]
为了保证反射板320始终位于本体310的正下方,浓缩池100沿靠近或远离本体310的方向焊接有滑槽120,泡沫板600远离反射板320的一侧粘贴有支撑板610,支撑板610对应滑槽120焊接有滑杆611,滑杆611上套接有轴承612,轴承612与滑槽120滚动连接。
[0036]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自动比例添加系统对煤泥水沉淀添加絮凝剂时,将煤泥水注入浓缩池100中,反射板320在泡沫板600的浮力作用下始终位于煤泥水的上液面,启动超声波检测仪300的本体310,使得本体310将信号传递给信号处理器400,进而使得信号处理器400将信号转变为液压缸520运动量的信号传递给液压泵,进而使得液压缸520对驱动板510进行驱动,从而使得驱动板510对储液桶200中的絮凝剂进行施压,进而使得絮凝剂经出液口流入到浓缩池100中,进而实现对浓缩池100中精准添加絮凝剂的效果。在储液桶200中的絮凝剂不足时,关闭第二阀门220,打开第一阀门212,反向驱动液压缸520,使得驱动板510运动,进而使得储液桶200中形成负压,进而使得配料池211中的絮凝剂经进水管210进入储液桶200,进而完成向储液桶200中增加絮凝剂。
[0037]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