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污水预处理结构的吸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76158发布日期:2021-03-23 11:1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污水预处理结构的吸污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带有污水预处理结构的吸污车。



背景技术:

吸污车是一种专门针对下水道污泥进行清洁的设备,通过吸污车对下水道中的污水中的固态杂质进行分离,可以有效避免下水管道堵塞等问题的发生。

现有吸污车在使用中由于内置过滤机构较为简单仅仅能进行初步过滤,杂质分离不彻底,不便于污水的收集和初步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带有污水预处理结构的吸污车。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污水预处理结构的吸污车包括车头、车架和罐体,车架一端与车头连接,罐体设于车架上,其中沿吸污车工作方向罐体内依次设置有粗过滤机构、预处理结构和暂存水箱,粗过滤机构的进料端与吸污管连通,粗过滤机构的出料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预处理结构的进料端连通,预处理结构包括预处理箱和过滤膜,过滤膜设于预处理箱内,过滤膜的出料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暂存水箱的进料端连通,暂存水箱的出料端与排出管连通。

可选的,暂存水箱底部设置有第二工作泵和第三工作泵,第二工作泵的进料端通过第三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连通,第三工作泵的出料端通过第四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连通。

进一步的,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第四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可选的,过滤膜下部设置有气泡发生装置,气泡发生装置位于预处理箱底部,气泡发生装置的进气口与第一导气管连通。

可选的,预处理箱和暂存水箱顶部均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处罩有聚气箱,聚气箱内部腔体分别与预处理箱和暂存水箱连通,聚气箱的排气口与第二导气管连通。

可选的,罐体的罐身上开设有第一出气机构和第二出气机构,第一出气机构与第一导气管连通,第二出气机构与第二导气管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导气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第二导气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通过设置由预处理箱和过滤膜组成的预处理结构,能够在粗过滤机构进行粗过滤后,对污水中非可视杂质进行二次过滤,提高过滤效果,提高整个污水处理效果。

2、基于由粗过滤机构、预处理结构和暂存水箱组成的吸污车罐体内污水处理组件,能够有效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并进行暂存。

3、解决了现有吸污车在使用中由于内置过滤机构较为简单仅仅能进行初步过滤,杂质分离不彻底,不便于污水的收集和初步处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吸污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吸污车结构示意图;

图3为粗过滤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预处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预处理结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气泡发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罐身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车头、2为车架、3为罐体、4为第一出气机构、5为排出管、6为活动转轴、7为连接件、8为活动门、9为吸污管、10为加强筋、11为过滤箱、12为预处理箱、13为暂存水箱、14为第二出气机构、15为过滤板、16为第一排出腔、17为第一进入腔、18为第一顶盖、19为固定件、20为防回流管、21为第一工作泵、22为第一连接管、23为第一限位板、24为限位球、25为紧固弹簧、26为第二限位板、27为第一穿孔、28为第二穿孔、29为聚气箱、30为过滤膜、31为气泡发生装置、32为第一导气管、33为第二连接管、34为第三连接管、35为第四连接管、36为第二工作泵、37为第三工作泵、38为第一控制阀、39为第二控制阀、40为第二导气管、41为第三控制阀、42为出气孔、61为第四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有污水预处理结构的吸污车包括车头1、车架2和罐体3,车架2一端与车头1连接,罐体3设于车架2上,其中沿吸污车工作方向罐体3内依次设置有粗过滤机构、预处理结构和暂存水箱13,粗过滤机构的进料端与吸污管9连通,粗过滤机构的出料端通过第一连接管22与预处理结构的进料端连通,预处理结构包括预处理箱12和过滤膜30,过滤膜30设于预处理箱12内,过滤膜30的出料端通过第二连接管33与暂存水箱13的进料端连通,暂存水箱13的出料端与排出管5连通。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由预处理箱和过滤膜组成的预处理结构,能够在粗过滤机构进行粗过滤后,对污水中非可视杂质进行二次过滤,提高过滤效果,提高整个污水处理效果。基于由粗过滤机构、预处理结构和暂存水箱组成的吸污车罐体内污水处理组件,能够有效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并进行暂存。解决了现有吸污车在使用中由于内置过滤机构较为简单仅仅能进行初步过滤,杂质分离不彻底,不便于污水的收集和初步处理的问题。

如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粗过滤机构的结构,其中粗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11、防回流管20和第一工作泵21,过滤箱11的进料口与吸污管9连通,过滤箱11的出料口与防回流管20一端连通,防回流管20的另一端与第一工作泵21的进料端连通,第一工作泵2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22与预处理结构连通。过滤箱11内设置有过滤板15,过滤板15将过滤箱11分割为第一进入腔17和第一排出腔16,过滤板15能对吸污管9导入污水中大颗粒杂质过滤,过滤箱11顶部设置有第一顶盖18,第一顶盖18通过固定件19与过滤箱11顶部开口可拆卸连接。

使用中,污水通过与吸污管连接的管道,在第一工作泵的工作下抽入粗过滤机构的过滤箱中,从第一进入腔朝向第一排出腔运动,先经过滤板进行过滤,此处的滤板主要由三层组成,包括过滤长条状杂质的栏栅、过滤大颗粒杂质的滤网和过滤小颗粒杂质的生物棉,经过滤板三层过滤后,污水中大部分可视杂质进行了清除。

同时,由于在过滤箱顶部设置第一顶盖,其在日常维护中便于工作人员对过滤板进行更换,其可以采用螺钉等可拆卸的结构与过滤箱进行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特有结构的防回流管,其中防回流管20内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3、第二限位板26、紧固弹簧25和限位球24,第一限位板23靠近过滤箱11,第一限位板23上开设有第一穿孔27,限位球24一端抵入第一穿孔27,限位球24另一端与紧固弹簧25连接,第二限位板26靠近第一工作泵21,第二限位板26上开设有第二穿孔28,紧固弹簧25固定于第二限位板26上。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由于第一工作泵的工作,使得经过粗过滤的污水能够进入防回流管内,污水将抵入第一穿孔的限位球冲开,然后从第二穿孔排出,在工作泵停止工作后,由于受管压的影响,限位球一端被再次抵入第一穿孔,同时设置的紧固弹簧主要作用在于对限位球进行限位,使之既不会阻挡第二穿孔,同时又能抵入第一穿孔,当然为了便于经过粗过滤的污水能够顺利通过防回流管,限位球的直径应当小于防回流管的管径,此处未在图3中体现出。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特有的罐体尾部结构,其中罐体3远离车头1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机构,活动机构包括活动转轴6、连接件7和活动门8,活动转轴6设于罐体3顶部,活动转轴6一端与连接件7连接,连接件7与活动门8连接,活动门8能沿活动转轴6做圆周运动,吸污管9设于活动门8内。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可活动的门结构对罐体内的各个部件进行一定的保护,同时为了提高活动转轴的稳定度,在罐体的罐身设置有加强筋10,将活动转轴设置在加强筋上,在罐体内各个清洁部件进行工作时需要进行换气,在罐身上设置有专用于气体排放和导入的第一出气机构。

如图4至图7所示,暂存水箱13底部设置有第二工作泵36和第三工作泵37,第二工作泵36的进料端通过第三连接管34与第二连接管33连通,第三工作泵37的出料端通过第四连接管35与第二连接管33连通。第三连接管34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8,第四连接管35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39。

在使用中,位于预处理箱内的过滤膜可以选用mbr膜,同时通过开启第二工作泵,开启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将位于预处理箱内的污水穿过过滤膜输入至暂存水箱内,基于过滤膜的过滤效果对污水中非可视杂质进行过滤,同时在过滤完毕后亦可以关闭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控制阀和第三工作泵,将位于暂存水箱内经过过滤膜处理的后的污水,反向导入过滤膜上进行反洗,提高膜的通量。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特有的气泡发生装置结构,过滤膜30下部设置有气泡发生装置31,气泡发生装置31位于预处理箱12底部,气泡发生装置31的进气口与第一导气管32连通,预处理箱12和暂存水箱13顶部均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处罩有聚气箱29,聚气箱29内部腔体分别与预处理箱12和暂存水箱13连通,聚气箱29的排气口与第二导气管40连通,罐体3的罐身上开设有第一出气机构4和第二出气机构14,第一出气机构4与第一导气管32连通,第二出气机构14与第二导气管40连通,第一导气管32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41,第二导气管40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61。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气泡发生装置能够在预处理箱内导入空气,使之形成气泡对膜表面进行清洗,同时气泡进入聚气箱中,连同暂存水箱中的气体一同由第二导气管经由第二出气机构排出,同时气泡发生装置表面均匀分布有出气孔42,气泡发生装置连通的第一导气管通过第一出气机构,在动力部件的配合下将气体从罐身外导入罐身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