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高效沉降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8290发布日期:2021-05-14 16:5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高效沉降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高效沉降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经过前工序净化处理后含大量悬浮状污泥的混合液需要进行沉降分离后才能排放,现有的沉降分离在对混合液进行沉降分离时,导致混合液的上清液中掺杂未沉降完全的污泥和浮渣,使混合液的流动速度受阻,且导致沉降分离后的上清液排出时处理不完全,使上清液的处理质量降低,分离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高效沉降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污水处理高效沉降分离装置,包括组合进液分离室,所述组合进液分离室的一侧固定设有进口段隔液室,所述进口段隔液室的一侧固定设有升液室,所述升液室的一侧固定设有积液槽室;
6.所述组合进液分离室包括好氧池边板、挡板、防护罩和斜面罩,所述好氧池边板固定设于组合进液分离室的一侧,所述进口段隔液室内固定设有第一管口,所述挡板固定设于好氧池边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管口(7)固定设于好氧池边板的另一侧,所述防护罩设置于第一管口的底部,所述斜面罩设置于防护罩的底部,所述斜面罩固定设于组合进液分离室的底端。
7.优选地,所述进口段隔液室与升液室之间固定设有带下齿形隔液板。
8.优选地,所述升液室内包括升液室隔板和多个升液管组件,所述升液室隔板与多个升液管组件交错放置于升液室的内壁,所述升液管组件包括升液管,所述升液管的顶端两侧均设有第一可调堰板,所述升液管(4021)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过流孔。
9.优选地,所述积液槽室包括沉降池壳体和第二可调堰板,所述沉降池壳体固定设于积液槽室的一侧,所述第二可调堰板设于积液槽室的另一侧顶端,所述积液槽室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设有第二隔板固定设于所述积液槽室内。
10.优选地,所述进口段隔液室的边侧固定设有第二管口,所述积液槽室的边侧固定设有第三管口,所述积液槽室的另一个边侧固定设有第四管口。
11.优选地,所述进口段隔液室、升液室与积液槽室的底端固定设有一个倒四棱锥形集泥斗和倒四棱锥形小集泥斗,所述倒四棱锥形集泥斗和所述倒四棱锥形小集泥斗均设有放空口。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通过组合进液分离室初步分离混合液中的浮渣污泥,进口段隔液室将大粒径的污泥首先沉入底部倒四棱锥形集泥斗,升液室分为上部清液区和下部混合液沉降分离区,悬
浮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于沉降分离区内,利用升液室沉降小粒径的悬浮物,小粒径的悬浮物得以沉降进入底部倒四棱锥形集泥斗,倒四棱锥形集泥斗用于收集沉积的污泥,并借助除泥装置排出到本装置外,装置内的浮渣和沉积的污泥都得到了很好的分离,最终上清液则由设置于装置中上部的出水集液槽出水第四管口排出,使混合液中悬浮状污泥进行沉降分离后排放,沉降分离效果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进液分离室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下齿形隔液板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液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积液槽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组合进液分离室;101、好氧池边板;102、挡板;103、防护罩;104、斜面罩;2、进口段隔液室;3、带下齿形隔液板;4、升液室;401、升液室隔板;402、升液管组件;4021、升液管;4022、第一可调堰板;4023、过流孔;5、积液槽室;501、沉降池壳体;502、第二可调堰板;503、第一隔板;504、第二隔板;6、倒四棱锥形小集泥斗;7、第一管口;8、第二管口;9、第三管口;10、第四管口;11、倒四棱锥形集泥斗;12、放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污水处理高效沉降分离装置,包括组合进液分离室1,组合进液分离室1的一侧固定设有进口段隔液室2,进口段隔液室2的一侧固定设有升液室4,升液室4的一侧固定设有积液槽室5;
22.组合进液分离室1包括好氧池边板101、挡板102、防护罩103和斜面罩104,好氧池边板101固定设于组合进液分离室1的一侧,进口段隔液室2内固定设有第一管口7,挡板102固定设于好氧池边板101的一侧,第一管口7固定设于好氧池边板101的另一侧,防护罩103设置于第一管口7的底部,斜面罩104设置于防护罩103的底部,斜面罩104固定设于组合进液分离室1的底端,进口段隔液室2与升液室4之间固定设有带下齿形隔液板3;
23.升液室4内包括升液室隔板401和多个升液管组件402,升液室隔板401与多个升液管组件402交错放置于升液室4的内壁,升液管组件402包括升液管4021,升液管4021的顶端两侧均设有第一可调堰板4022,升液管4021的四周均开设有多个过流孔4023;
24.积液槽室5包括沉降池壳体501和第二可调堰板502,沉降池壳体501固定设于积液槽室5的一侧,第二可调堰板502设于积液槽室5的另一侧顶端,积液槽室5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隔板503,第一隔板503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隔板504,第二隔板504固定设于积液槽室5内。
25.进口段隔液室2的边侧固定设有第二管口8,积液槽室5的边侧固定设有第三管口
9,积液槽室5的另一个边侧固定设有第四管口10,进口段隔液室2、升液室4与积液槽室5的底端固定设有两个倒四棱锥形集泥斗11,进口段隔液室2、升液室4与积液槽室5的底部均与倒四棱锥形集泥斗11连通,倒四棱锥形集泥斗11用于收集沉积的污泥,并借助除泥装置排出到本装置外,装置内的浮渣和沉积的污泥都得到了很好的分离,最终上清液则由设置于装置中上部的出水集液槽出水第四管口10排出,使混合液中悬浮状污泥进行沉降分离后排放,沉降分离效果好。
2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7.操作时,经过前工序处理含有大量悬浮状污泥的污水,经过组合进液分离室1初步分离浮渣污泥后,由进液第一管口7进入装置,通过进口段隔液室2降低了混合液流动速度并使其做自上向下的运动;
28.在进口段隔液室2中,大粒径的污泥首先沉入底部倒四棱锥形集泥斗11,由外界的除泥装置移除本装置外,浮渣物向上运动,漂浮在液面上,经撇渣装置第二管口8排出到装置外,由进口段隔液室2下部出来的液体进入升液室4,升液室4被底板分隔为上下两个空间,底板上部为清液区,底板下部为混合液沉降分离区,升液室4内经沉降后流出第一可调堰板4022的液体为上清液,在溢流第一可调堰板4022的布水作用下,混合液由下向上运动,混合液体的上升运动过程中速度得到削减,在升液室4混合液沉降分离区内,悬浮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
29.通过调节第一可调堰板4022的高度来控制升液室4内上清液的上升流速,当升液室内上升液体的速度小于需要沉降的小粒径的悬浮物的沉降速度时,小粒径的悬浮物得以沉降进入底部倒四棱锥形集泥斗11,若升液室4内产生浮渣,可通过撇渣组件排出本装置,剩余部分随上清液向后漂浮进入积液槽室5,并由排渣第三管口9排出本装置外,上清液则由设置于装置中上部的积液槽室5的第四管口10排出。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