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20919发布日期:2021-07-02 20:07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关于水污染的话题不断被提起,以此来引起大家对水污染严重程度的关注。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不能够根据污水的类型对污水进行分类处理,使得处理的效果较差,实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装置,通过水质检测仪可对污水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输送的控制箱的中央处理器中,利用中央处理器可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关,对不同的污水进行不同的处理,增强污水处理的效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不能够根据污水的类型对污水进行分类处理导致的处理的效果较差,实用性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与底座之间为焊接,所述底座的顶部中间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顶部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安装有水质检测仪,且水质检测仪与缓冲槽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相连,所述缓冲槽的顶部设有注液口,所述缓冲槽的一侧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缓冲槽的另一侧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与缓冲槽之间均设有管道,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底部设有第一过滤仓,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底部设有第二过滤仓,所述第一过滤仓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过滤仓与第二电磁阀之间均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与第一过滤仓和第二过滤仓之间均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过滤仓的内部设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顶部设有连接口,所述第二过滤仓的内部设有滤网,所述第一过滤仓和第二过滤仓的底部均设有出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四个垫脚,且安装板关于底座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并且安装板上设有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控制箱之间为焊接,且底座的竖直中心线与控制箱的竖直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有中央处理器,且水质检测仪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并且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关于缓冲槽的竖直中心线对称,且注液口的竖直中心线与缓冲槽的竖直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阀与第一过滤仓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电磁阀与第二过滤仓的内部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管的外侧设有均匀分布的圆孔,且螺旋管与连接口之间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滤网的竖直中心线与第二过滤仓的竖直中心线重合,且滤网关于第二过滤仓的竖直中心线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水质检测仪可对污水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输送的控制箱的中央处理器中,利用中央处理器可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关,对不同的污水进行不同的处理,增强污水处理的效果,利用连接口,配合螺旋管的使用,可将化学药剂均匀的投入到第一过滤仓中,从而对第一过滤仓的污水进行化学处理,利用滤网,可对第二过滤仓中的污水进行过滤,通过出液口能够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污水分类处理,增强污水处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缓冲槽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顶盖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过滤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控制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安装板;3、控制箱;4、水质检测仪;5、缓冲槽;6、注液口;7、第一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9、第一过滤仓;10、第二过滤仓;11、顶盖;12、螺旋管;13、连接口;14、滤网;15、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为长方形,采用厚度为10-50mm的不锈钢钢板制作。所述底座1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安装板2,安装板2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且安装板2与底座1之间为焊接。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四个垫脚,且安装板2关于底座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并且安装板2上设有螺纹孔,通过底座1的垫脚将本装置放置在外界水平面撑起,利用安装板2上的螺纹孔,将本装置与外界水平面之间进行固定。

所述底座1的顶部中间设有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为不锈钢箱体,所述底座1与控制箱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相连,且底座1的竖直中心线与控制箱3的竖直中心线重合。所述控制箱3的顶部设有缓冲槽5,所述缓冲槽5内安装有水质检测仪4,且水质检测仪4与缓冲槽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相连。所述缓冲槽5为长方体箱状结构,缓冲槽5材质为不锈钢材质。

所述缓冲槽5的顶部设有注液口6,所述缓冲槽5的左侧通过管道与第一电磁阀7相连,所述缓冲槽5的右侧通过管道第二电磁阀8相连。所述缓冲槽5与管道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第一电磁阀7和第二电磁阀8与管道之间均为螺纹连接,第一电磁阀7和第二电磁阀8端口外侧为螺纹结构。

所述控制箱3的内部设有中央处理器,且水质检测仪4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并且第一电磁阀7和第二电磁阀8均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电磁阀7和第二电磁阀8关于缓冲槽5的竖直中心线对称。注液口6的竖直中心线与缓冲槽5的竖直中心线重合,利用注液口6将外界污水注入到缓冲槽5中,水质检测仪4可对污水进行检测,便于将检测的结构输送的控制箱3的中央处理器中,利用中央处理器可控制第一电磁阀7和第二电磁阀8的开关,并对不同的污水进行不同的处理。

所述第一电磁阀7的底部通过管道与第一过滤仓9相连,所述第二电磁阀8的底部通过管道与第二过滤仓10相连。所述第一电磁阀7与第一过滤仓9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电磁阀8与第二过滤仓10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过滤仓9与第一电磁阀7和第二过滤仓10与第二电磁阀8之间均设有顶盖11,所述顶盖11与第一过滤仓9和第二过滤仓10之间均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过滤仓9的内部设有螺旋管12,所述螺旋管12的顶部设有连接口13,所述螺旋管12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圆孔,且螺旋管12与连接口13之间相通。利用连接口13,配合螺旋管12的使用,可将化学药剂均匀的投入到第一过滤仓9中,从而对第一过滤仓9的污水进行化学处理。

所述第二过滤仓10的内部设有滤网14,所述第一过滤仓9和第二过滤仓10的底部均设有出液口15,出液口15的形状为圆形,所述滤网14的竖直中心线与第二过滤仓10的竖直中心线重合,且滤网14关于第二过滤仓10的竖直中心线均匀分布,利用滤网14,可对第二过滤仓10中的污水进行过滤,通过出液口15能够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

实施场景具体为:通过底座1的垫脚将本装置放置在外界水平面撑起,利用安装板2上的螺纹孔,将本装置与外界水平面之间进行固定,利用注液口6将外界污水注入到缓冲槽5中,水质检测仪4可对污水进行检测,便于将检测的结构输送的控制箱3的中央处理器中,利用中央处理器可控制第一电磁阀7和第二电磁阀8的开关,对不同的污水进行不同的处理,增强污水处理的效果,利用连接口13,配合螺旋管12的使用,可将化学药剂均匀的投入到第一过滤仓9中,从而对第一过滤仓9的污水进行化学处理,利用滤网14,可对第二过滤仓10中的污水进行过滤,通过出液口15能够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通过旋转顶盖11,可将第一过滤仓9和第二过滤仓10打开,便于对第一过滤仓9和第二过滤仓10进行清理,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不能够根据污水的类型对污水进行分类处理,使得处理的效果较差,实用性低的问题。

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通过底座1的垫脚将本装置放置在外界水平面撑起,利用安装板2上的螺纹孔,将本装置与外界水平面之间进行固定,利用注液口6将外界污水注入到缓冲槽5中,水质检测仪4可对污水进行检测,便于将检测的结构输送的控制箱3的中央处理器中,利用中央处理器可控制第一电磁阀7和第二电磁阀8的开关,利用连接口13,配合螺旋管12的使用,可将化学药剂均匀的投入到第一过滤仓9中,从而对第一过滤仓9的污水进行化学处理,利用滤网14,可对第二过滤仓10中的污水进行过滤,通过出液口15能够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