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加药一体混合结构的泥浆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68248发布日期:2021-08-31 14:01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搅拌加药一体混合结构的泥浆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搅拌加药一体混合结构的泥浆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加工生产制造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工业废固物,需要经过处理后再进行排放或回收利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需要经过分离,使水和泥浆初步分离,再进行分开处理或利用,目前采用的分离设备将絮凝剂稀释后加入污泥池,经过絮凝、缓释等一系列作用后,泥浆中的部分水分离出来,此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泥浆没有与絮凝剂充分接触,使得泥浆含水量较大,污泥稠度低,分离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搅拌加药一体混合结构的泥浆分离器,结构简单,采用加药系统的排药管与泥浆槽的输泥管联通,输泥管与增稠槽联通,搅拌机构的搅拌桨位于泥浆槽内的反应槽和增稠槽之间,加药系统将增压后的药剂输送至输泥管随泥浆一同进入泥浆槽内,搅拌桨搅动药剂与泥浆充分接触混合,混合均衡,絮凝和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搅拌加药一体混合结构的泥浆分离器,它包括泥浆槽、加药系统和搅拌机构;所述加药系统的混合箱位于泥浆槽的一侧,排药管与输泥管联通,输泥管与增稠槽联通,搅拌机构的搅拌桨位于泥浆槽内的反应槽和增稠槽之间,加药系统将增压后的药剂输送至泥浆槽内的同时搅拌桨旋转搅拌。

所述泥浆槽包括与反应槽联通的增稠槽、与增稠槽连接的输泥管和排泥管。

所述反应槽的槽口处设置溢流槽,与溢流槽连接有排水管。

所述输泥管靠近反应槽下侧,排泥管位于增稠槽底部。

所述加药系统包括与混合箱连接的排药管、与排药管连接的增压泵,以及位于混合箱上部的加药口和位于混合箱一侧的进水管。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与搅拌电机连接的搅拌桨,搅拌电机位于泥浆槽外与其连接。

一种搅拌加药一体混合结构的泥浆分离器,它包括泥浆槽、加药系统和搅拌机构;加药系统的混合箱位于泥浆槽的一侧,排药管与输泥管联通,输泥管与增稠槽联通,搅拌机构的搅拌桨位于泥浆槽内的反应槽和增稠槽之间,加药系统将增压后的药剂输送至泥浆槽内的同时搅拌桨旋转搅拌。结构简单,通过加药系统的排药管与泥浆槽的输泥管联通,输泥管与增稠槽联通,搅拌机构的搅拌桨位于泥浆槽内的反应槽和增稠槽之间,通过加药系统将增压后的药剂输送至输泥管随泥浆一同进入泥浆槽内,搅拌桨搅动药剂与泥浆充分接触混合,混合均衡,絮凝和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

在优选的方案中,泥浆槽包括与反应槽联通的增稠槽、与增稠槽连接的输泥管和排泥管。结构简单,使用时,泥浆从输泥管进入到泥浆槽内,增稠后的泥浆沉入到增稠槽底,从排泥管排出,从泥浆中的分离的水位于增稠槽上部的反应槽内。

在优选的方案中,反应槽的槽口处设置溢流槽,与溢流槽连接有排水管。结构简单,使用时,反应槽内的水从反应槽槽口溢出流入到溢流槽内,从排水管排出。

在优选的方案中,输泥管靠近反应槽下侧,排泥管位于增稠槽底部。结构简单,使用时,输泥管位于反应槽和增稠槽之间,在泥浆槽的中部进行混合,搅拌时对反应槽上部的水和增稠槽底部增稠泥浆影响较小,有利于清水从反应槽槽口溢出,有利于增稠泥浆从排泥管排出。

在优选的方案中,加药系统包括与混合箱连接的排药管、与排药管连接的增压泵,以及位于混合箱上部的加药口和位于混合箱一侧的进水管。结构简单,使用时,溶解水从进水管进入到混合箱内,将絮凝剂从加药口投入到混合箱内与溶解水进行溶解,溶解后的混合水通过增压泵增压后从排药管进入到输泥管内,随泥浆一同进入到泥浆槽内,使泥浆在输送过程中得到初步混合。

在优选的方案中,搅拌机构包括与搅拌电机连接的搅拌桨,搅拌电机位于泥浆槽外与其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时,搅拌电机驱动与其输出端连接的搅拌桨旋转,搅拌桨旋转时将混合有絮凝剂的泥浆再次进行旋转混合,使污泥与絮凝剂进一步充分接触,提高絮凝效果,增加泥浆稠度。

一种搅拌加药一体混合结构的泥浆分离器,它包括泥浆槽、加药系统和搅拌机构,通过加药系统的排药管与泥浆槽的输泥管联通,输泥管与增稠槽联通,搅拌机构的搅拌桨位于泥浆槽内的反应槽和增稠槽之间,通过加药系统将增压后的药剂输送至输泥管随泥浆一同进入泥浆槽内,搅拌桨搅动药剂与泥浆充分接触混合。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工业污泥泥浆没有与絮凝剂充分接触,影响污泥稠度造成分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混合均衡,絮凝和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右视示意图。

图5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2的a-a处剖视示意图。

图中:泥浆槽1,反应槽11,增稠槽12,输泥管13,排泥管14,溢流槽15,排水管16,加药系统2,混合箱21,排药管22,增压泵23,加药口24,进水管25,搅拌机构3,搅拌电机31,搅拌桨3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中,一种搅拌加药一体混合结构的泥浆分离器,它包括泥浆槽1、加药系统2和搅拌机构3;所述加药系统2的混合箱21位于泥浆槽1的一侧,排药管22与输泥管13联通,输泥管13与增稠槽12联通,搅拌机构3的搅拌桨32位于泥浆槽1内的反应槽11和增稠槽12之间,加药系统2将增压后的药剂输送至泥浆槽1内的同时搅拌桨32旋转搅拌。结构简单,通过加药系统2的排药管22与泥浆槽1的输泥管13联通,输泥管13与增稠槽12联通,搅拌机构3的搅拌桨32位于泥浆槽1内的反应槽11和增稠槽12之间,通过加药系统2将增压后的药剂输送至输泥管13随泥浆一同进入泥浆槽1内,搅拌桨32搅动药剂与泥浆充分接触混合,混合均衡,絮凝和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泥浆槽1包括与反应槽11联通的增稠槽12、与增稠槽12连接的输泥管13和排泥管14。结构简单,使用时,泥浆从输泥管13进入到泥浆槽1内,增稠后的泥浆沉入到增稠槽12底,从排泥管14排出,从泥浆中的分离的水位于增稠槽12上部的反应槽11内。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反应槽11的槽口处设置溢流槽15,与溢流槽15连接有排水管16。结构简单,使用时,反应槽11内的水从反应槽11槽口溢出流入到溢流槽15内,从排水管16排出。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输泥管13靠近反应槽11下侧,排泥管14位于增稠槽12底部。结构简单,使用时,输泥管13位于反应槽11和增稠槽12之间,在泥浆槽1的中部进行混合,搅拌时对反应槽11上部的水和增稠槽12底部增稠泥浆影响较小,有利于清水从反应槽11槽口溢出,有利于增稠泥浆从排泥管14排出。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加药系统2包括与混合箱21连接的排药管22、与排药管22连接的增压泵23,以及位于混合箱21上部的加药口24和位于混合箱21一侧的进水管25。结构简单,使用时,溶解水从进水管25进入到混合箱21内,将絮凝剂从加药口24投入到混合箱21内与溶解水进行溶解,溶解后的混合水通过增压泵23增压后从排药管22进入到输泥管13内,随泥浆一同进入到泥浆槽1内,使泥浆在输送过程中得到初步混合。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搅拌机构3包括与搅拌电机31连接的搅拌桨32,搅拌电机31位于泥浆槽1外与其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时,搅拌电机31驱动与其输出端连接的搅拌桨32旋转,搅拌桨32旋转时将混合有絮凝剂的泥浆再次进行旋转混合,使污泥与絮凝剂进一步充分接触,提高絮凝效果,增加泥浆稠度。

如上所述的搅拌加药一体混合结构的泥浆分离器,安装使用时,加药系统2的排药管22与泥浆槽1的输泥管13联通,输泥管13与增稠槽12联通,搅拌机构3的搅拌桨32位于泥浆槽1内的反应槽11和增稠槽12之间,加药系统2将增压后的药剂输送至输泥管13随泥浆一同进入泥浆槽1内,搅拌桨32搅动药剂与泥浆充分接触混合,混合均衡,絮凝和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

使用时,泥浆从输泥管13进入到泥浆槽1内,增稠后的泥浆沉入到增稠槽12底,从排泥管14排出,从泥浆中的分离的水位于增稠槽12上部的反应槽11内。

使用时,反应槽11内的水从反应槽11槽口溢出流入到溢流槽15内,从排水管16排出。

使用时,输泥管13位于反应槽11和增稠槽12之间,在泥浆槽1的中部进行混合,搅拌时对反应槽11上部的水和增稠槽12底部增稠泥浆影响较小,有利于清水从反应槽11槽口溢出,有利于增稠泥浆从排泥管14排出。

使用时,溶解水从进水管25进入到混合箱21内,将絮凝剂从加药口24投入到混合箱21内与溶解水进行溶解,溶解后的混合水通过增压泵23增压后从排药管22进入到输泥管13内,随泥浆一同进入到泥浆槽1内,使泥浆在输送过程中得到初步混合。

使用时,搅拌电机31驱动与其输出端连接的搅拌桨32旋转,搅拌桨32旋转时将混合有絮凝剂的泥浆再次进行旋转混合,使污泥与絮凝剂进一步充分接触,提高絮凝效果,增加泥浆稠度。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