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炉尾气排放管道用清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2813发布日期:2021-12-15 06:37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炉尾气排放管道用清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炉尾气排放管道用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炉是金属冶炼工业中的常见设备之一,在冶炼金属矿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由于冶炼的矿石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气体中会附带大量灰尘颗粒物等,电炉尾气排放管长时间不清理后,管道内壁沾满炉灰后,会导致电炉尾气的排放效率降低。
3.现阶段的尾气排放管道用清灰装置,一般具有以下不足之处:
4.1.现阶段的尾气排放管道用清灰装置一般具有难以对复杂弯曲的管道进行清灰,清灰效果不佳的问题。
5.2.现阶段的尾气排放管道用清灰装置一般具有清灰时,灰尘直接清出管道,操作人员会吸入大量炉灰,危害操作人员健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炉尾气排放管道用清灰装置,通过设置液压伸缩杆、第一清灰机构、第二清灰机构、鼓风机和除尘布袋,解决了现阶段的尾气排放管道用清灰装置一般具有难以对复杂弯曲的管道进行清灰,清灰效果不佳以及清灰时,灰尘直接清出管道,操作人员会吸入大量炉灰,危害操作人员健康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炉尾气排放管道用清灰装置,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进风口与进灰管的下端连通,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套接有除尘布袋,所述进灰管的上端与支撑架的下侧壁焊接,所述支撑架的上侧壁与液压伸缩杆的固定座焊接,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伸缩末端与第一连接块焊接,液压伸缩杆的直径比进灰管的直径小,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转轴与第一清灰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清灰机构通过转轴与第二清灰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清灰机构包括第一清灰杆,所述第一清灰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单耳板,所述第一单耳板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清灰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双耳板,所述第一双耳板通过转轴与第二清灰机构的第二双耳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清灰机构包括第二清灰杆,所述第二清灰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单耳板,所述第二单耳板通过转轴与第一清灰机构的第一双耳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双耳板设置在第二清灰机构的上端,第一单耳板、第二单耳板、第一双耳板和第二双耳板的侧壁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清灰杆和第二清灰杆的周侧壁均粘接有清灰刷毛,所述第一清灰机构与第二清灰机构依次交替设置,所述进灰管的周侧壁粘接有橡胶套,所述除尘布袋和橡胶套的外侧壁设置有紧固套箍,紧固套箍共设置有两个。
9.进一步地,所述鼓风机的侧壁焊接有提拿把手,所述提拿把手呈u型结构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套呈漏斗型结构设置,橡胶套的外端直径比内端直径大,所述
支撑架呈十字型结构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紧固套箍包括第二连接块、左紧箍套和右紧箍套,左紧箍套和右紧箍套呈相同结构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块分别通过铰链与左紧箍套、右紧箍套转动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左紧箍套、右紧箍套的前端均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左紧箍套通过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与右紧箍套活动连接,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均设置有两个。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清灰机构与第二清灰机构呈相同结构设置,所述清灰刷毛呈圆周阵列结构设置。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液压伸缩杆、第一清灰机构和第二清灰机构,液压伸缩杆伸缩时,能够带动第一清灰机构和第二清灰机构上的清灰刷毛对排放管内壁进行刮扫,将排放管内壁的炉灰清除下来,第一清灰机构和第二清灰机构通过转轴连接,能够对伸入到弯曲的管道进行清灰作业,解决了现阶段的尾气排放管道用清灰装置一般具有难以对复杂弯曲的管道进行清灰,清灰效果不佳的问题。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鼓风机、除尘布袋,排放管内壁的炉灰被清除下来后,鼓风机直接将炉灰抽入到除尘布袋中,大幅度降低了炉灰的扩散,解决了现阶段的尾气排放管道用清灰装置一般具有清灰时,灰尘直接清出管道,操作人员会吸入大量炉灰,危害操作人员健康的问题。
17.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一种电炉尾气排放管道用清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右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

b的剖面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紧固套箍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5.1、鼓风机;101、进灰管;102、支撑架;2、除尘布袋;3、液压伸缩杆;301、第一连接块;4、转轴;5、第一清灰机构;501、第一清灰杆;502、第一单耳板;503、第一双耳板;6、第二清灰机构;601、第二清灰杆;602、第二单耳板;603、第二双耳板;7、清灰刷毛;8、橡胶套;9、紧固套箍;901、第二连接块;902、左紧箍套;903、右紧箍套;904、固定板;905、紧固螺栓;906、紧固螺母;10、提拿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炉尾气排放管道用清灰装置,包括鼓风机1,鼓风机1的进风口与进灰管101的下端连通,鼓风机1的类型为轴流式鼓风机1,该类型为市场上常见的类型,在此不做过多叙述,鼓风机1的出风口套接有除尘布袋2,进灰管101的上端与支撑架102的下侧壁焊接,支撑架102的上侧壁与液压伸缩杆3的固定座焊接,液压伸缩杆3的类型为柱塞式液压缸,该类型为市场上常见的类型,在此不做过多叙述,液压伸缩杆3的伸缩末端与第一连接块301焊接,第一连接块301通过转轴4与第一清灰机构5转动连接,第一清灰机构5通过转轴4与第二清灰机构6转动连接,第一清灰机构5包括第一清灰杆501,第一清灰杆50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单耳板502,第一单耳板502通过转轴4与第一连接块301转动连接,第一清灰杆50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双耳板503,第一双耳板503通过转轴4与第二清灰机构6的第二双耳板603转动连接,第二清灰机构6包括第二清灰杆601,第二清灰杆60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单耳板602,第二单耳板602通过转轴4与第一清灰机构5的第一双耳板503转动连接,第二双耳板603设置在第二清灰机构6的上端,第一清灰杆501和第二清灰杆601的周侧壁均粘接有清灰刷毛7,第一清灰机构5与第二清灰机构6依次交替设置,进灰管101的周侧壁粘接有橡胶套8,除尘布袋2和橡胶套8的外侧壁设置有紧固套箍9,在清灰作业时,将第一清灰机构5、第二清灰机构6经尾气排放管的清灰口插入尾气排放管内,再用紧固套箍9将橡胶套8套接在尾气排放管的清灰口,液压伸缩杆3带动第一清灰机构5和第二清灰机构6在尾气排放管内往复移动,第一清灰机构5和第二清灰机构6上的清灰刷毛7对排放管内壁进行刮扫,将排放管内壁的炉灰清除下来,随后,鼓风机1将清除下来的炉灰吸到除尘布袋2内。
28.其中如图1所示,鼓风机1的侧壁焊接有提拿把手10,提拿把手10呈u型结构设置,操作人员抓住提拿把手10进行清灰作业,提拿把手10的周侧壁可套接防滑橡胶垫。
29.其中如图2、4所示,橡胶套8呈漏斗型结构设置,支撑架102呈十字型结构设置,橡胶套8采用柔韧性较好的橡胶材质制成。
30.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清灰机构5与第二清灰机构6呈相同结构设置,清灰刷毛7呈圆周阵列结构设置,根据实际尾气排放管道的长度,第一清灰机构5和第二清灰机构6可交替设置多个。
31.其中如图5所示,紧固套箍9包括第二连接块901、左紧箍套902和右紧箍套903,第二连接块901分别通过铰链与左紧箍套902、右紧箍套903转动连接,左紧箍套902、右紧箍套903的前端均设置有固定板904,左紧箍套902通过紧固螺栓905和紧固螺母906与右紧箍套903活动连接,在进行清灰作业时,将橡胶套8套接在尾气排放管的清灰口,将左紧箍套902和右紧箍套903卡在橡胶套8的外侧,并将紧固螺栓905穿过固定板904的通孔,最后用紧固螺母906将左紧箍套902和右紧箍套903固定牢固,在清除除尘布袋2的炉灰时,将紧固螺栓905和紧固螺母906卸下,将左紧箍套902和右紧箍套903分开,取下除尘布袋2后,将除尘布袋2的炉灰倒出,再重新将除尘布袋2固定。
32.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第一步,在清灰作业前,将第一清灰机构5、第二清灰机构6插入尾气排放管内,并用紧固套箍9将橡胶套8固定在尾气排放管的清灰口的外侧,第
二步,在清灰作业时,启动鼓风机1、液压伸缩杆3带动第一清灰机构5和第二清灰机构6上的清灰刷毛7对尾气排放管内壁进行刮扫,鼓风机1将清除下来的炉灰吸到除尘布袋2内,第三步,在清灰作业后,将除尘布袋2上的紧固套箍9取下,将炉灰从除尘布袋2中倒出。
3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