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去除有机物的净化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04030发布日期:2021-12-08 20:0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去除有机物的净化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装置,属于净水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全球水环境质量的严重恶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饮水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不仅仅是发达国家关注的民生热点,更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3.据统计如今全球60

80%的癌症发生率与食用水污染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和探讨食用中物特别是化学有机物的种类、来源、危害性、去除方法和相关设备,对提高和强化人们对水污染危害的防范意识与警惕性,保障百姓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4.据卫生部门统计,全球地表水中检出有机物2221种,在食用水中检出有机物765种,其中经国际癌症研究会(iarc)确认为致癌物43种,致突变物56种,促癌剂18种。
5.国内,以松花江污染为例,吉林江段已检出有机物317种,哈尔滨江段检出有机物264种,其中属于美国环保局介定为首要致癌物的18种。
6.食用水有机物污染与化工业生产过程废物排放有关。据2009年国内有关报道;各类污水总排量2092.81亿吨,其中有机物污水3028.96万吨(含农药废水1324.09万吨),氨氮172.91万吨,重金属(锡、铬、铅、汞)0.09万吨,总磷42.323万吨,总氮472.89万吨,有机物排量比2008年的1320.7万吨增加一倍多。
7.有机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统计全球每年有5000万儿童死亡,3500万人心脑血管病,7000万人结石病,9000万人肝炎,3000万人肝癌和胃癌等患者大约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率都与食用水污染有关。
8.目前国内95%的自来水企业仍采用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钠等消毒剂用于自来水源水的氧化杀菌絮凝和成品自来水的消毒抑菌。表1给出以太湖水为水源的预氧化絮凝加氯量逐年增加的平均值,10年间增至2.2倍,水源污染逐年恶化。水源水中的各种有机物与氯反应也生成三卤甲烷等各种有机致癌物。
9.表1太湖水为水源年加氯量平均值
[0010][0011]
此外,生活中常用亚硝酸盐作为食品加工的防腐剂。在某些净水器中采用kdf滤料也会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强致癌剂。
[0012]
除上述之外,出厂的自来水经过管道送往贮水池、水塔、高位贮水箱、再到用户家,各环节的设备年久生锈,生成污垢、微生物、青苔等污染物也会造成食用水的二次污染。特别是藻类滋生会产生多肽毒素、藻毒素、生物碱毒素等会引起呕吐、腹泻、胃肠炎、甚至有致癌危险。
[0013]
现有的净水设备一般采用单一过滤层完成对水的过滤,由于过滤层在长时间使用下,其表面附着大量杂质,致使水净化效果差,此外也有具备多级净水措施的净水设备,但是这种净水设备一般体积较大,占用空间面积较大。
[0014]
据2020年我国质检部门对国内市场上的各种品牌净水器质检普查结果发现有90%品牌净水器出水有机物超标,意味着有机物与氯消毒产生的副产品三卤甲烷致癌物得不到有效过滤。
[0015]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具有多元净化过滤的净化水设备,以解决现有净水设备净化效果差、结构复杂、占用空间面积达、组装不便,不能高效去除有机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1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去除有机物的净化水装置。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18]
一种高效去除有机物的净化水装置,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与下筒体配合安装,上筒体上部具有进水口,上筒体底部具有活性炭出料口,上筒体内填充有活性炭,所述下筒体内具有滤芯安装座,滤芯安装座上安装有多个滤芯,所述滤芯安装座上还安装有支撑孔筒,支撑孔筒上套装有过滤袋,所述下筒体的底部具有出水口。
[0019]
优选的: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采用法兰方式配合安装。在上筒体与下筒体的法兰安装处垫有密封垫,以防止其内部水的渗漏。
[0020]
优选的:所述上筒体底部的活性炭出料口处安装有过滤罩。
[0021]
优选的:所述滤芯安装座将下筒体分隔形成过滤室和集水室,所述出水口与集水室连通。
[0022]
优选的:所述滤芯安装座的中心位置安装有拉杆,拉杆上安装有压紧板,压紧板将滤芯压紧安装在滤芯安装座上。
[0023]
优选的:所述滤芯安装座上呈圆形阵列加工有多个滤芯安装口,所述压紧板上加工有与滤芯相适配的压紧孔,滤芯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在压紧孔和滤芯安装口内。
[0024]
优选的:所述下筒体的底部具有支承座。
[0025]
优选的: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均为圆形壳体。
[0026]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过将活性炭、过滤袋、滤芯安装在筒体的内部,并通过不同的安装结构形成一个三级水净化过滤的结构,水通过活性炭进行一级过滤,通过过滤袋进行二级过滤,通过滤芯进行三级过滤,实现直饮水过滤后直接输出,省去了净水机的储水罐,有效缩小了设备体积,减小占用空间,方便安装;
[0028]
2.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高效去除有机物的净化水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巧妙、组装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适于工业化生产,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一种高效去除有机物的净化水装置的剖视图;
[0030]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1]
图3是滤芯、滤芯安装座、支撑孔筒在下筒体内的安装轴测图;
[0032]
图4是下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3]
图中1

上筒体,2

下筒体,3

进水口,4

活性炭出料口,5

滤芯安装座,6

拉杆,7

压紧板,8

支撑孔筒,9

出水口,10

滤芯,11

过滤罩,12

过滤室,13

集水室,14

滤芯安装口,15

压紧孔,16

支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0035]
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为总能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到至少一种连接方式能够实现该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固定连接选择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选择铰链连接。
[0036]
具体实施方式一:
[0037]
参照图1

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高效去除有机物的净化水装置,包括上筒体1和下筒体2,上筒体1与下筒体2配合安装,上筒体1上部具有进水口3,上筒体1底部具有活性炭出料口4,上筒体1内填充有活性炭,所述下筒体2内具有滤芯安装座5,滤芯安装座5上安装有滤芯10,所述滤芯安装座5上还安装有支撑孔筒8,支撑孔筒8上套装有过滤袋,所述下筒体2的底部具有出水口9。
[0038]
上筒体1和下筒体2均为圆形壳体,上筒体1和下筒体2配合安装形成净化水设备,在上筒体1内填充有活性炭,活性炭自活性炭出料口4填充到上筒体1内,填充完毕后在活性炭出料口4处安装过滤网,避免活性炭进入到下筒体2内;所述下筒体2的底部具有支撑整个设备的支承座16。
[0039]
支撑孔筒8为筒体,筒体上均匀加工有若干微孔,支撑孔筒8上套装有过滤袋(图中未示出),过滤袋通过捆带/扎带绑紧在支撑孔筒8上;
[0040]
滤芯10为超滤膜、活性炭滤芯、金属网滤芯、滤芯棉或pp滤芯中的一种;滤芯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2个、3个、4个、5个、6个、7个或8个,可以根据设备大小而适当调整滤芯10的数量;
[0041]
在本实施方式中,水自进水口3进入到上筒体1内,经过上筒体1内的活性炭对水进行第一次过滤,过滤后的水自活性炭出料口4流入到下筒体2内,在下筒体2内,水经过过滤袋进行第二次过滤,过滤后的水自支撑孔筒8上的微孔进入到支撑孔筒8内部,随后经过滤芯10进行第三次过滤,过滤后产生的净化水自出水口9排出。
[0042]
在本实施方式的上筒体1内填充活性炭,活性炭的吸附功能取决于其表面积、孔隙率和孔径。优质活性炭的比表面积约为700

1200m2/g,孔隙率可达0.6

0.9cm3/g,孔径多为2

5nm级,分三种量级:微孔级孔径<4nm占总表面积的95%,中孔级孔径<100nm占总表面的5%,大孔级孔径>100nm,点总表面积的1%。
[0043]
活性炭吸附作用主要靠95%的微孔,被吸附物粒径<4nm。进入到净化水装置内部的水分中含有诸如氰化物、酚类、腐殖酸、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三卤甲烷、余氯、以及铜、镉、铬、铅、汞、农药、病毒等都可被活性炭吸附去除。
[0044]
此外,在进水口3还安装有压力表和放气阀,压力表用于监测设备内的压力情况,放气阀用于放气。
[0045]
本实施方式中,水分进入到净水设备后经过活性炭、过滤袋和滤芯的三次过滤,净化水的品质可达很高标准。
[0046]
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是:经过臭氧或氯氧化灭菌处理的自来水自进水口进入到设备内

经过颗粒活性炭吸附过滤

集成膜分离过滤(滤芯)最终处理后的水符合食用要求。
[0047]
实践验证,该工艺可以最大限度去除食用水中的余氯、有机物、三卤甲烷等致癌物。
[0048]
本实施方式中一体化单筒集成膜过滤器结构,将活性炭过滤单元、各级膜集成组合于同一单筒滤器中,各过滤单元之间没有接管和阀件,水流畅通,无盲区死角,防止“死水”霉变,体积紧凑,节省占地,安装方便,使用方便。
[0049]
本实施方式中的各零件采用全不锈钢结构,无污染,寿命长,没有塑料制造的滤筒老化和可能产生的致癌危险或静电吸附污染。
[0050]
具体实施方式二:
[0051]
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出的一种高效去除有机物的净化水装置,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区别在于:所述上筒体1与下筒体2采用法兰方式配合安装。在上筒体1与下筒体2的法兰安装处垫有密封垫,以防止其内部水的渗漏。
[0052]
具体实施方式三:
[0053]
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出的一种高效去除有机物的净化水装置,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区别在于:所述上筒体1底部的活性炭出料口4处安装有过滤罩11,过滤罩11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方式或卡扣方式安装在活性炭出料口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罩11采用螺纹方式旋拧安装在活性炭出料口4处,且过滤罩11上设有滤网,如此设置,过滤罩11能够防止上筒体1内的活性炭进入到下筒体2内,此外,在更换上筒体1内的活性炭时,仅需拆除过滤罩11后,活性炭即可从上筒体1内取出,因此采用过滤罩11与上筒体1的安装结构,具有拆装方便的优点。
[0054]
具体实施方式四:
[0055]
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出的一种高效去除有机物的净化水装置,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所述滤芯安装座5将下筒体2分隔形成过滤室12和集水室13,所述出水口9与集水室13连通,支撑孔筒8、滤芯10均设置安装在过滤室12内,在过滤室12内过滤后的水分进入到集水室13进行短暂存储后自出水口9排出。
[0056]
具体实施方式五:
[0057]
结合图1

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出的一种高效去除有机物的净化水装置,所述滤芯安装座5的中心位置安装有拉杆6,拉杆6上安装有压紧板7,压紧板7将滤芯10压紧安装在滤芯安装座5上;
[0058]
具体的:所述滤芯安装座5上呈圆形阵列加工有多个滤芯安装口14,所述压紧板7上加工有与滤芯10相适配的压紧孔15,滤芯10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在压紧孔15和滤芯安装口14内。
[0059]
本实施方式中,在压紧板7的中心位置具有用于拉杆6穿过的通孔,安装时将滤芯10插入到滤芯安装口14内,并将压紧板7通过压紧孔15安装在滤芯10上,且使得拉杆6自压紧板7的中心位置穿出,然后在拉杆6上安装螺栓,使得压紧板7紧压滤芯10,以防滤芯10松动。
[0060]
压紧板7能够使得滤芯10在滤芯安装座5上安装牢固,避免水分未经过滤就从滤芯10与滤芯安装口14处的缝隙流出,因此采用压紧板7实现的滤芯10安装能够提高滤芯10安装的可靠度,间接提高水的过滤效果。
[0061]
在本实施方式中,经过滤芯10过滤后的水份自滤芯安装口14进入到集水室13内,并经出水口9排出。
[0062]
具体实施方式六:
[0063]
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出的一种高效去除有机物的净化水装置,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区别在于:所述上筒体1与下筒体2采用紧箍件实现配合安装,具体是在上筒体1与下筒体2的安装连接处,采用紧箍将二者扎紧。如此设置,净化水设备的维护使用、操作方便,仅需打开中间紧箍件,即可清洗、更换活性炭和滤芯等操作。
[0064]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65]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6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67]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68]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69]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只要不矛盾的技术方案都能够进行排列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排列组合的数学知识穷尽所有可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再对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进行一一说明,但应该理解为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已经被本实用新型所公开。
[007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