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热管用全面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24785发布日期:2022-04-16 20:0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热管用全面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热管清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热管用全面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2.太阳能热管在使用一段时间有,由于内部水流中杂质和消毒剂的析出容易产生水垢粘附在热管内壁,水垢由于具有较强的粘附力清理比较不便,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需要。
3.中国专利cn108856188b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集热管内部清洁设备包括有框体、把手、橡胶套、限位块、橡胶板、电机、橡胶转杆等;通过支撑装置,能将集热管放置稳固,而不影响清洁,通过喷水装置,无须人不断的将水倒入集热管内进行清洁,但在实际使用时,简单的水流循环冲洗不能破坏水垢结构应力,并且冲洗出的水垢容易在水流冲击力作用下发生流转,需要翻转太阳能热管才能够实现对水垢的导出清理,不能很好的满足全面清理的处理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简单的水流循环冲洗不能破坏水垢结构应力,并且冲洗出的水垢容易在水流冲击力作用下发生流转,需要翻转太阳能热管才能够实现对水垢的导出清理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太阳能热管用全面清洁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热管用全面清洁设备,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固定安装有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顶部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固定板一侧传动连接有多个内清扫组件,所述内清扫组件外侧套设有外清扫组件,所述内清扫组件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固定板另一侧,所述盖板底部一侧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内清扫组件包括内扫柱,所述内扫柱外侧壁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内扫柱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环,所述外清扫组件包括外套环,所述外套环一侧固定连接有海绵垫环,所述外套环内腔嵌设有多个外吹扫喷嘴,所述外套环一侧两端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一侧固定连接有遮挡罩,所述遮挡罩套设在所述驱动环外侧,所述驱动环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内腔固定连接有多个内吹扫喷嘴,所述固定环底部与回收机构相连通,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驱动环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环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传动轮,且多个传动轮之间传动连接有齿带,所述传动轴一侧固定连接有振动板,且振动板底部贴合有偏振块,多个所述偏振块之间传动连接有偏振轴,所述偏振轴一侧传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一侧。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缓冲垫之间固定连接有排杂垫,所述排杂垫横截面形状呈弧形,所述缓冲垫为弹力塑胶垫。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偏振轴一侧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一侧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
从动齿轮一侧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后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一侧,所述偏振轴外侧壁通过轴承套设有传动座,所述传动座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一侧。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回收机构包括收集槽,所述收集槽顶部连通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顶部连接有集液管,所述集液管顶部与固定环底部相连通,所述收集槽一侧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另一端连通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通过管路与外部液箱相连通,所述排料管为柔性塑胶管。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密封垫圈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环,所述密封垫圈为硬质塑胶垫圈,且缓冲环为弹力塑胶垫圈。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滑动连接在盖板底部,所述支撑座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伸缩杆外侧壁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伸缩杆外壁和固定块一侧固定连接。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环内腔固定连接有内垫环,且内垫环为塑胶摩擦垫,所述支撑环横截面形状为弧形,且两侧支撑环相对设置。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座顶部固定连接在滑块,所述盖板底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且两个支撑座分别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对应位置滑槽内,所述滑块一侧固定连接有弹力件,所述弹力件与滑槽内腔一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和滑槽的横截面形状均为t形。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座底部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吸盘为弹力塑胶构件。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内吹扫喷嘴和吹扫喷嘴一侧均连通有喷液软管,且多个喷液软管之间相连通,所述喷液软管穿设于固定板内腔并与外部泵体相连通。
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中,当需要对太阳能热管进行清理时,内清扫组件插置入太阳能热管内壁,外清扫组件能够自太阳能热管外壁滑入,海绵垫环能够实现对太阳能热管外壁的擦拭除尘,内扫柱能够通过外部四角处的缓冲垫与太阳能热管内壁的接触实现对水垢的贴合扫除,继而能够有效破坏水垢与太阳能热管内壁粘附应力,并且在内扫柱持续进入太阳能热管内壁后,内吹扫喷嘴能够将清扫水液自水垢边沿与太阳能热管内壁接触面进行吹扫,水垢在后侧密封垫圈及内吹扫喷嘴喷液冲击下进入排杂垫后侧缓冲区域内,并且在持续的水流冲击下通过水流反作用力自排杂垫外沿缝隙处冲出,通过内清扫组件和外清扫组件的配合实现对太阳能热管内外壁的全面清理,通过多组内清扫组件和外清扫组件的配合实现对太阳能热管组的同步处理,有效提高清理处理效率。
16.2、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回收机构,当清理水液在冲击力反应下带动水垢溢出太
阳能热管时,溢出的水垢能够通过固定环的抵接进入底部集液管内,集液管能够通过排料管将水垢送入底部收集槽中,抽液泵的负压抽取作用下,清理水液能够回流送入一侧清理液箱内,将清洗出的水垢及杂质滤除在收集槽内,并且缓冲环能够在固定板移动带动内扫柱和驱动环移动至太阳能热管末端时进行接触吸能,避免移动冲击过大导致太阳能热管末端发生破裂,并且密封垫圈的设置能够避免冲洗液因冲击作用下溢出至固定板外侧,有效提高清理适应能力,提高清理废料的快速收集和防漏处理能力。
17.3、本发明中,当外清扫组件和内清扫组件完全移入太阳能热管时,通过操作一侧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偏振轴发生转动,偏振轴转动能够带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偏振块转动,振动板能够在偏振块转动敲击下发生频振,使得内扫柱发生偏振冲击对水垢进行冲击,并且后续能够通过传动轮内侧内扫柱转动,内扫柱转动能够通过外部缓冲垫刮除因频振松动的水垢,通过内扫柱的频振和偏转实现对水垢充分清扫处理,从而能够提高对水垢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太阳能热管用全面清洁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太阳能热管用全面清洁设备的外清扫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太阳能热管用全面清洁设备的回收机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太阳能热管用全面清洁设备的驱动机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太阳能热管用全面清洁设备的支撑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太阳能热管用全面清洁设备的外清扫组件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太阳能热管用全面清洁设备的驱动机构立体拆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太阳能热管用全面清洁设备的密封垫圈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例说明:1、固定板;2、盖板;3、外清扫组件;301、外套环;302、外吹扫喷嘴;303、海绵垫环;304、连接杆;305、固定环;306、遮挡罩;307、缓冲环;308、密封垫圈;309、内吹扫喷嘴;4、内清扫组件;401、内扫柱;402、排杂垫;403、缓冲垫;404、驱动环;5、回收机构;501、集液管;502、排料管;503、收集槽;504、连通管;505、抽液泵;6、支撑机构;601、支撑座;602、滑块;603、弹力件;604、伸缩杆;605、弹簧;606、固定块;607、支撑环;608、内垫环;609、吸盘;7、驱动机构;701、齿带;702、传动轮;703、传动轴;704、振动板;705、偏振轴;706、偏振块;707、传动座;708、主动齿轮;709、从动齿轮;710、电机;711、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热管用全面清洁设备,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顶部固定安装有盖板2,所述固定板1一侧传动连接有多个内清扫组件4,所述内清扫组件4外侧套设有外清扫组件3,所述内清扫组件4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7,所述驱动机构7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另一侧,所述盖板2底部一侧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机构6;所述内清扫组件4包括内扫柱401,所述内扫柱401外侧壁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垫403,所述内扫柱401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环404,所述外清扫组件3包括外套环301,所述外套环301一侧固定连接有海绵垫环303,所述外套环301内腔嵌设有多个外吹扫喷嘴302,所述外套环301一侧两端通过连接杆304连接有固定环305,所述固定环305一侧固定连接有遮挡罩306,所述遮挡罩306套设在所述驱动环404外侧,所述驱动环404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圈308,所述密封垫圈308内腔固定连接有多个内吹扫喷嘴309,所述固定环305底部与回收机构5相连通,所述缓冲垫403之间固定连接有排杂垫402,所述排杂垫402横截面形状呈弧形,所述缓冲垫403为弹力塑胶垫,所述密封垫圈308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环307,所述密封垫圈308为硬质塑胶垫圈,且缓冲环307为弹力塑胶垫圈,所述内吹扫喷嘴309和吹扫喷嘴一侧均连通有喷液软管,且多个喷液软管之间相连通,所述喷液软管穿设于固定板1内腔并与外部泵体相连通。
22.实施方式具体为:当需要对太阳能热管进行清理时,通过将太阳能热管端部水箱拆除后,能够将支撑机构6与支撑面接触固定后,将盖板2置于太阳能热管组一侧,相对调节倾斜角度与太阳能热管处于同一水平面后,通过盖板2底部直线模组丝杆座移动带动底部固定板1发生相对移动,直线模组装配在盖板2底部,且直线模组丝杆座与固定板1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板1移动能够带动内清扫组件4插置入太阳能热管内壁,同时外清扫组件3能够通过遮蔽罩和连接杆304的同步带动自太阳能热管外壁滑入,通过设计的海绵垫环303能够实现对太阳能热管外壁的擦拭除尘,通过外吹扫喷嘴302连通的清理泵泵入清理水液对外部灰尘进行喷扫处理,通过设计的内扫柱401,内扫柱401能够通过外部四角处的缓冲垫403与太阳能热管内壁的接触实现对水垢的贴合扫除,继而能够有效破坏水垢与太阳能热管内壁粘附应力,并且在内扫柱401持续进入太阳能热管内壁后,位于密封垫圈308边沿的内吹扫喷嘴309能够将清扫水液自水垢边沿与太阳能热管内壁接触面进行吹扫,提高对水垢粘接面的喷扫清理,提高喷扫清理效果,水垢在后侧密封垫圈308及内吹扫喷嘴309喷液冲击下进入排杂垫402后侧缓冲区域内,并且在持续的水流冲击下通过水流反作用力自排杂垫402外沿缝隙处冲出,通过排杂垫402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水垢因冲击水流的冲击力回流至太阳能热管内壁末端,有效提高除垢能力,通过内清扫组件4和外清扫组件3的配合实现对太阳能热管内外壁的全面清理。
23.所述支撑机构6包括支撑座601,所述支撑座601滑动连接在盖板2底部,所述支撑座601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604,所述伸缩杆60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06,所述固定
块606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环607,所述伸缩杆604外侧壁套设有弹簧605,所述弹簧605两端分别与伸缩杆604外壁和固定块606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607内腔固定连接有内垫环608,且内垫环608为塑胶摩擦垫,所述支撑环607横截面形状为弧形,且两侧支撑环607相对设置,所述支撑座601顶部固定连接在滑块602,所述盖板2底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且两个支撑座601分别通过滑块602滑动连接在对应位置滑槽内,所述滑块602一侧固定连接有弹力件603,所述弹力件603与滑槽内腔一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滑块602和滑槽的横截面形状均为t形,所述支撑座601底部固定连接有吸盘609,所述吸盘609为弹力塑胶构件;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设计的支撑机构6,支撑座601能够通过滑块602调节在盖板2底部滑槽内的相对位置,满足对清理装配位置的调节需要,并且支撑机构6能够通过底部吸盘609保证吸附处理稳定性,并且支撑环607能够通过与外部支撑面或支撑柱体的贴合保证限位抵接能力,有效提高装配适应性。
24.所述回收机构5包括收集槽503,所述收集槽503顶部连通有排料管502,所述排料管502顶部连接有集液管501,所述集液管501顶部与固定环305底部相连通,所述收集槽503一侧连通有连通管504,所述连通管504另一端连通有抽液泵505,所述抽液泵505通过管路与外部液箱相连通,所述排料管502为柔性塑胶管。
25.如图1、3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设计的回收机构5,当清理水液在冲击力反应下带动水垢溢出太阳能热管时,溢出的水垢能够通过固定环305的抵接进入底部集液管501内,集液管501能够通过排料管502将水垢送入底部收集槽503中,同时在抽液泵505的负压抽取作用下,清理水液能够回流送入一侧清理液箱内,将清洗出的水垢及杂质滤除在收集槽503内,通过设计的排料管502,柔性的排料管502能够避免在收集槽503固定后前端外清扫组件3和内清扫组件4移动时的拉扯,提高外清扫组件3和内清扫组件4入料适应性,通过设计的缓冲环307,能够实现固定板1移动带动内扫柱401和驱动环404移动至太阳能热管末端时的接触吸能,避免移动冲击过大导致太阳能热管末端发生破裂,提高清洗适应能力,并且密封垫圈308的设置能够避免冲洗液因冲击作用下溢出至固定板1外侧。
26.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传动轴703,所述传动轴703与驱动环404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环404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传动轮702,且多个传动轮702之间传动连接有齿带701,所述传动轴703一侧固定连接有振动板704,且振动板704底部贴合有偏振块706,多个所述偏振块706之间传动连接有偏振轴705,所述偏振轴705一侧传动连接有电机710,所述电机710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一侧,所述偏振轴705一侧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708,所述主动齿轮708一侧啮合有从动齿轮709,所述从动齿轮709一侧与电机710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710后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11,所述安装板711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一侧,所述偏振轴705外侧壁通过轴承套设有传动座707,所述传动座707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一侧。
27.如图4、7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当外清扫组件3和内清扫组件4完全移入太阳能热管时,通过操作一侧电机710输出轴转动带动主动齿轮708转动,主动齿轮708转动能够带动从动齿轮709转动,从动齿轮709转动能够带动偏振轴705发生转动,偏振轴705转动能够带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偏振块706转动,偏振块706转动较长的一端与顶部振动板704贴合时,振动板704能够在偏振块706敲击下受力发生频振,振动板704频振能够带动内侧传动轴703向一侧连接的内扫柱401发生频振冲击,继而能够使得内扫柱401带动外部排杂垫402发生偏振冲击,通过频振冲击产生冲击波对水垢进行冲击,在频振冲击完成后,末端的传动轮
702能够通过自身内侧的无刷电动机实现偏转转动,转动的传动轮702能够同步带动后侧多个传动轮702和内侧内扫柱401转动,内扫柱401转动能够通过外部缓冲垫403刮除频振松动的水垢,振动板704在传动轴703转动后在与偏转块接触时,偏振块706能够受力带动偏振轴705发生转动,避免振动板704的抵接影响到转动清扫效果,并且传动轮702能够在停止转动时通过角动量传感器调节移动行程判断振动板704复位至横向角度,避免影响到后续处理,通过内扫柱401的频振和偏转实现对水垢充分清扫处理,从而能够提高对水垢的处理效果。
28.工作原理:使用时,当需要对太阳能热管进行清理时,通过将太阳能热管端部水箱拆除后,将支撑机构6与支撑面接触固定后,将盖板2置于太阳能热管组一侧,相对调节倾斜角度与太阳能热管处于同一水平面后,通过盖板2底部直线模组丝杆座移动带动底部固定板1发生相对移动,固定板1移动带动内清扫组件4插置入太阳能热管内壁,外清扫组件3通过遮蔽罩和连接杆304的带动自太阳能热管外壁滑入,海绵垫环303对太阳能热管外壁的擦拭除尘,外吹扫喷嘴302连通的清理泵泵入清理水液对外部灰尘进行喷扫处理,内扫柱401外部四角处的缓冲垫403与太阳能热管内壁的接触对水垢的贴合扫除,破坏水垢与太阳能热管内壁粘附应力;通过操作一侧电机710输出轴转动带动主动齿轮708转动,主动齿轮708转动带动从动齿轮709转动,从动齿轮709转动带动偏振轴705发生转动,偏振轴705转动带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偏振块706转动,偏振块706转动较长的一端与顶部振动板704贴合时,振动板704在偏振块706敲击下受力发生频振,振动板704频振带动内侧传动轴703向一侧连接的内扫柱401发生频振冲击,内扫柱401带动外部排杂垫402发生偏振冲击,通过频振冲击产生冲击波对水垢进行冲击,在频振冲击完成后,末端的传动轮702通过自身内侧的无刷电动机偏转转动,转动的传动轮702带动后侧多个传动轮702和内侧内扫柱401转动,内扫柱401转动通过外部缓冲垫403刮除频振松动的水垢,振动板704在传动轴703转动后在与偏转块接触时,偏振块706受力带动偏振轴705发生转动,传动轮702在停止转动时通过角动量传感器调节移动行程判断振动板704复位至横向角度;清理泵对内吹扫喷嘴309和外吹扫喷嘴302内泵入清理水液,位于密封垫圈308边沿的内吹扫喷嘴309将清扫水液自水垢边沿与太阳能热管内壁接触面进行吹扫,水垢在后侧密封垫圈308及内吹扫喷嘴309喷液冲击下进入排杂垫402后侧缓冲区域内,在持续的水流冲击下通过水流反作用力自排杂垫402外沿缝隙处冲出;当清理水液在冲击力反应下带动水垢溢出太阳能热管时,溢出的水垢通过固定环305的抵接进入底部集液管501内,集液管501通过排料管502将水垢送入底部收集槽503中,在抽液泵505的负压抽取作用下,清理水液回流送入一侧清理液箱内,将清洗出的水垢及杂质滤除在收集槽503内,缓冲环307固定板1移动带动内扫柱401和驱动环404移动至太阳能热管末端时的接触吸能。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