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原料颗粒清洗方法及清洗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43424发布日期:2022-09-07 11:2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原料颗粒清洗方法及清洗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食品原料颗粒清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原料颗粒清洗方法及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2.食品原料颗粒,包括花生、腰果、香榧等脱壳后的果实,往往表面还有一层包衣,包衣的外侧还带有大量去壳时粘附上的灰尘,这些灰尘主要是由果壳破碎形成的,并包含少量泥土,不可食用,也不能带入下道工序(将包衣脱除的工艺)中,在下一步工艺进行前,需要清洗掉。将清洗工序安排在脱壳与脱包衣之间,而不是脱除包衣之后,目的是利用包衣的隔水作用,减少果肉中的营养成分或香味成分溶水流失,提高最终所得产品的品质。
3.现有的清洗装置是搅拌机,将原料颗粒放入大型的搅拌机中,加水搅拌,去除附着的灰尘,一般需要清洗二至三遍,然后根据需求阴干或烘干。有些包衣壁薄,或是本身就有裂缝,存在缺陷,导致结构强度较低,在搅拌机的搅拌头碰撞下反复碰撞下,容易破裂,大部分破裂后的包衣与原料颗粒分离,进入清洗水中,增加水的杂质含量,不利于清洗工作的进行,需要增加清洗水的用量,用水量较大。每完成一遍清洗,通过搅拌机底部的放水阀门放出清洗水,为避免原料颗粒也从放水阀门排出,放水阀门的内侧还具有滤网,但包衣的存在使滤网特别容易堵塞。造成堵塞的原因首先是原料颗粒在滤网上的堆积,但清洗水仍可从原料颗粒之间的空隙穿过,只是降低了放水速度而已,然而包衣会填补原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会导致清洗水无法排出,放水过程中经常还需要工人探入搅拌机中,扒开上层的原料颗粒才能疏通滤网,工人劳动强度大。
4.因此,以现有清洗装置清洗原料颗粒存在用水量大和工人劳动强度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原料颗粒清洗方法及清洗装置。本发明具有用水量小、工人劳动强度低、洗净效果好、设备成本低、设备故障时原料颗粒的损耗少、维修成本低和能够对原料颗粒连续清洗的优点。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食品原料颗粒清洗方法,利用循环水对原料颗粒进行第一次清洗,利用新水对原料颗粒进行第二次清洗,所述新水对原料颗粒进行清洗后进入到循环水中,所述循环水根据新水的进入速度相应的排出。
7.前述的食品原料颗粒清洗方法中,所述第一次清洗的清洗力度大于第二次清洗的清洗力度,使原料颗粒上存在缺陷的包衣主要或完全在第一次清洗中脱离。
8.前述的食品原料颗粒清洗方法中,所述第一次清洗时,将脱离出来的包衣从循环水中分离出来。
9.实现前述食品原料颗粒清洗方法的清洗装置,包括水池,水池的底部设有水泵,水池的侧壁上设有溢流管,水池的上部设有第一清洗机构,第一清洗机构的一端设有包衣分离机构,第一清洗机构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清洗机构,第一清洗机构和第二清洗机构的交接
处连接水泵。
10.前述的清洗装置中,所述第一清洗机构包括第一料筒,第一料筒上端的侧壁上设有进料斗,第一料筒内设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与第一料筒同轴,第一螺杆的直径小于第一料筒的内径,第一螺杆上设有动力机构,第一料筒的下端设有可以打开的密封盖。
11.前述的清洗装置中,所述第一螺杆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外侧设有螺旋状的第一筋板,第一筋板的两端均设有被第一转轴穿过的支架,支架与第一料筒固定。
12.前述的清洗装置中,所述第二清洗机构包括竖直的第二料筒,第二料筒的下端连接第二料筒下端侧壁,第二料筒内设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的螺距是第一螺杆的螺距的2倍以上,第二螺杆的直径与第二料筒的内径配合,第二螺杆的下端伸入到第一料筒中,第二螺杆的上端伸出第二料筒,第二螺杆的上方设有新水出口。
13.前述的清洗装置中,所述第二螺杆包括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设有螺旋状的第二筋板,第二转轴的下端穿过第一料筒,第二转轴穿过第一料筒的端部设有第一平面轴承,第一平面轴承上设有与第一料筒固定的轴承安装座。
14.前述的清洗装置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料筒上端的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连接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与第一螺杆固定,第二皮带轮的外侧设有与第一螺杆固定的第一伞齿轮,第一伞齿轮的下侧啮合有水平旋转的第二伞齿轮,第二伞齿轮的底部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设有轴套,轴套通过转接板与第一料筒固定,轴套的顶部设有被第三转轴穿过的第二平面轴承,第二平面轴承的顶部设有穿过第三转轴的限位插销,第三转轴的下端设有第三皮带轮,第三皮带轮通过第二同步带连接第四皮带轮,第四皮带轮与第二转轴的下端固定。
15.前述的清洗装置中,所述密封盖上设有管接头,管接头通过软管连接水泵,密封盖与第一料筒螺接;所述第一料筒的上方设有倾斜的绞龙输送机,绞龙输送机的下端靠近地面;所述包衣分离机构是钢丝网输送机,包衣分离机构的一端位于第一料筒的上端的下方,包衣分离机构的另一端位于水池的外侧,包衣分离机构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刮板,刮板的上端与包衣分离机构的底面相贴,刮板的下端通过弹簧连接水池的外侧壁。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循环水对原料颗粒进行第一次清洗,在完成一次清洗后及时的将脱离出来的包衣分离出来,避免或减少包衣再次进入循环水中,使循环水中的杂质含量少,可以多次循环利用,极大的降低了用水量。本发明通过螺杆将原料颗粒从循环水中分离出来,然后在新水中冲洗干净,进行第二次清洗,然后自动排出,实现固液分离,将原料颗粒从水池中取出的时候,不需要放干水池,也就不会产生滤网堵塞等情况,免去了工人疏通滤网的工作量,使工人的劳动强度低。此外,本发明通过结构上的优化,还使得还使得原料颗粒的洗净效果好、设备成本低、设备故障时原料颗粒的损耗少、维修成本低,并且实现对原料颗粒的连续清洗,持续产出洗净的原料颗粒,便于前后道工序的连续衔接,利于车间自动化生产的连续进行。因此,本发明具有用水量小、工人劳动强度低、洗净效果好、设备成本低、设备故障时原料颗粒的损耗少、维修成本低和能够对原料颗粒连续清洗的优点。
附图说明
17.图1是清洗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18.图2是包衣分离机构右视图。
19.图3是水体在第一料筒和第二料筒中的分布示意图。
20.附图中的标记为:1-水池,2-水泵,3-溢流管,4-第一料筒,5-进料斗,6-第一螺杆,7-密封盖,8-第一转轴,9-第一筋板,10-支架,11-第二料筒,12-第二螺杆,13-新水出口,14-第二转轴,15-第二筋板,16-第一平面轴承,17-轴承安装座,18-电机,19-第一皮带轮,20-第一同步带,21-第二皮带轮,22-第一伞齿轮,23-第二伞齿轮,24-第三转轴,25-轴套,26-第二平面轴承,27-限位插销,28-第三皮带轮,29-第四皮带轮,30-管接头,31-软管,32-绞龙输送机,33-包衣分离机构,34-刮板,35-弹簧,36-防脱机构,37-出料滑道,38-第二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22.实施例。一种食品原料颗粒清洗方法,利用循环水对原料颗粒进行第一次清洗,利用新水对原料颗粒进行第二次清洗,所述新水对原料颗粒进行清洗后进入到循环水中,所述循环水根据新水的进入速度相应的排出。第一次清洗的清洗力度大于第二次清洗的清洗力度,使原料颗粒上存在缺陷的包衣主要或完全在第一次清洗中脱离。所述第一次清洗时,将脱离出来的包衣从循环水中分离出来。
23.实现上述清洗方法的清洗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水池1,水池1的底部设有排水阀门,水池内具有循环水,所述循环水是指多次循环使用的清洗水,水池1的底部设有大流量的水泵2,水池1的侧壁上设有溢流管3,水池1的上部设有第一清洗机构,第一清洗机构的一端设有包衣分离机构33,第一清洗机构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清洗机构,第一清洗机构和第二清洗机构的交接处连接水泵2。
24.所述第一清洗机构包括第一料筒4,第一料筒4通过不限形状的架子或连杆固定在水池1的上部,第一料筒4上端的侧壁上设有进料斗5,第一料筒4内设有第一螺杆6,第一螺杆6与第一料筒4同轴,第一螺杆6的直径小于第一料筒4的内径,第一螺杆6与第一料筒4之间形成能够被包衣穿过的空隙,第一螺杆6上设有动力机构,第一料筒4的下端设有可以打开的密封盖7。当所有原料颗粒清洗完毕的时候,会有少量原料颗粒存留在第一料筒4的下端,此时,打开密封盖7后可将这部分原料颗粒取出,避免这部分原料颗粒在第一料筒4中腐烂而对下一批次原料颗粒造成污染。
25.所述第一螺杆6包括第一转轴8,第一转轴8的外侧设有螺旋状的第一筋板9,第一筋板9的两端均设有被第一转轴8穿过的支架10,支架10与第一料筒4固定。
26.所述第二清洗机构包括竖直的第二料筒11,第二料筒11的内径与第一料筒4的内径相同,第二料筒11的下端连接第二料筒11下端侧壁,第二料筒11内设有第二螺杆12,第二螺杆12的螺距是第一螺杆6的螺距的2倍以上,2倍、2.5倍、3倍均可,第二螺杆12的直径与第二料筒11的内径配合,第二螺杆12的下端伸入到第一料筒4中,第二螺杆12的上端伸出第二料筒11,第二螺杆12的上方设有新水出口13,所述新水出口13在一根水管的出水口上,水管连接自来水即可,自来水水压不够的情况下加装抽水机,所述自来水即为新水。由于第二螺杆12的螺距相较于第一螺杆6的螺距更小,在相同的转速下,第二螺杆12的对于原料颗粒的
搅动更加的剧烈,原料颗粒上存在缺陷的包衣在经过第一螺杆6的时候基本脱离,进入到第二螺杆12范围的时候基本不会再有新的包衣脱出,洗净后的原料颗粒上残留的、独立的碎片包衣量更少,洗净效果更好,体现在,洗净的原料颗粒需要干燥后才能进行包衣脱除工序,而干燥后的原料颗粒中如果含有大量碎片包衣,将会非常容易扬起,污染车间环境。
27.所述第二料筒11的上端设有螺旋状的出料滑道37,出料滑道37的包角在360
°
以上,出料滑道37的截面为u型,出料滑道37的底部设有漏水孔。所述出料滑道37用于收集从第二料筒11排出的原料颗粒,并进一步的实现固态分离。
28.所述第二螺杆12包括第二转轴14,第二转轴14上设有螺旋状的第二筋板15,第二转轴14的下端穿过第一料筒4,第二转轴14穿过第一料筒4的端部设有第一平面轴承16,第一平面轴承16的上侧设有与第二转轴14连接的防脱机构36,所述防脱结构可以是凸块、凸环或穿过第二转轴14的销子,目的在于防止第二螺杆12在重力作用下掉落,第一平面轴承16上设有与第一料筒4固定的轴承安装座17。
29.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料筒4上端的电机18,电机18的输出端设有第一皮带轮19,第一皮带轮19通过第一同步带20连接第二皮带轮21,第二皮带轮21与第一螺杆6固定,第二皮带轮21的外侧设有与第一螺杆6固定的第一伞齿轮22,第一伞齿轮22的下侧啮合有水平旋转的第二伞齿轮23,第二伞齿轮23的底部设有第三转轴24,第三转轴24上设有轴套25,轴套25通过转接板与第一料筒4固定,轴套25的顶部设有被第三转轴24穿过的第二平面轴承26,第二平面轴承用于降低第三转轴24旋转时的阻力,第二平面轴承26的顶部设有穿过第三转轴24的限位插销27,限位插销27用于避免第三转轴24掉落,第三转轴24的下端设有第三皮带轮28,第三皮带轮28通过第二同步带38连接第四皮带轮29,第四皮带轮29与第二转轴14的下端固定。所述动机机构同时驱动第一螺杆6和第二螺杆12,首先是可以降低电机数量,降低设备成本,然后是使第一螺杆6和第二螺杆12实现联动,用于确保第一螺杆6的送料速度与第二螺杆12的出料速度保持稳定且一致,减少原料颗粒损耗和设备维修成本。如果第一螺杆6和第二螺杆12各自采用独立电机驱动,面临以下情况:当第一螺杆6上的电机损坏的时候,原料颗粒聚集在第一料筒4的下端不得排出,第一料筒4中的原料颗粒全部会被挤坏,原料颗粒损耗,且第二螺杆12受较大径向力持续作用,容易变形,更换的维修成本高。
30.所述密封盖7上设有管接头30,管接头30通过软管31连接水泵2,密封盖7与第一料筒4螺接;所述第一料筒4的上方设有倾斜的绞龙输送机32,绞龙输送机32通过架子连接地面,绞龙输送机32的进料端靠近地面,便于进料;所述包衣分离机构33是钢丝网输送机,钢丝网输送机上的网眼尺寸需保证包衣难以穿过,能够拦截大部分的包衣,包衣分离机构33的一端位于第一料筒4的上端的下方,包衣分离机构33的另一端位于水池1的外侧,包衣分离机构33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刮板34,刮板34的上端与包衣分离机构33的底面相贴,刮板34的下端通过弹簧35连接水池1的外侧壁。弹簧35的作用是使刮板34与钢丝网输送机上的钢丝网保持柔性连接,避免刮板34被凹凸不平的钢丝网顶死,以至于钢丝网输送机不能工作,并且凹凸不平的钢丝网在经过刮板34的时候,使刮板34不断的振动,对钢丝网形成敲打,进一步的促进钢丝网上的包衣掉落。
31.通过选用适当的第一伞齿轮22和第二伞齿轮23的速比,以及第三皮带轮28和第四皮带轮的速比,使第一螺杆6和第二螺杆12的转速相等。
32.工作原理:比如对去壳、带皮的花生颗粒进行清洗,此时,要求第一螺杆6与第一料筒4之间的空隙小于花生颗粒的直径。
33.启动水泵,水池1中的水经软管31、管接头30进入到第一料筒4的下端中,从第一料筒4的上端排出,回到水池中,持续循环。
34.启动电机18,电机18驱动第一皮带轮19旋转,第一皮带轮19通过第一同步带20带动第二皮带轮21转动,第二皮带轮21带动第一螺杆6转动,第一螺杆6通过第一伞齿轮22带动第二伞齿轮23旋转,第二伞齿轮23通过第三转轴24带动第三皮带轮28转动,第三皮带轮28通过第二同步带38带动第四皮带轮29转动,第四皮带轮29带动第二螺杆12转动。
35.启动绞龙输送机32,花生颗粒绞龙输送机32持续输送到进料斗5,掉落进第一料筒4中,在第一螺杆6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第一螺杆6搅动花生颗粒,对花生颗粒进行第一次清洗,清洗下来的灰尘以及掉落的包衣在水流带动下,主要从第一螺杆6与第一料筒4之间的空隙穿过,从第一料筒4的上端排出,包衣掉落在包衣分离机构33上,被传输到水池1外,大部分的包衣在包衣分离机构33的外侧端掉落,少部分残留被刮板34刮下。进入到第二料筒11下方的花生颗粒在第二螺杆12带动下向上运动,当花生颗粒运动到第二料筒11的上部的时候,即花生颗粒的高度略高于第一料筒4上端的高度的时候,花生颗粒接触到洁净的自来水,进行第二次清洗,然后从第二料筒11的上端排出,掉落到出料滑道37中,向下滑出,在出料滑道37下端的下方放置容器,承接掉落的、洗净的花生颗粒,花生颗粒在出料滑道37下滑时,残留水滴经漏水孔排出回到水池1中。
36.由于新水出口13处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补充到水池1中,当水池1的液面高于溢流管3时,水池中的循环数从溢流管3溢出,并带走部分污渍,使水池1中的循环水杂质浓度持续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实现平衡,使原料颗粒在第一次清洗,即在第一料筒4中就能够清洗的比较干净,从而提高洗净效果。
37.如图3所示,下端向右的斜线区b为充满循环水,由水泵打压形成,下端向左的斜线区a为新水出口13出来的新水填充,即干净的自来水,a区的新水在重力作用下下进入b区即成为循环水。花生颗粒在b区中第一次洗净,在a区中第二次洗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