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式溶气释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7121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筒式溶气释放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筒式溶气释放器,它特别实用于给水排水气浮法净水装置。
70年代同济大学设计的TS型溶气释放器,虽然比传统的溶气释放器在释放技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在广泛的生产实践中,暴露出该种释放器的弱点,即不具备防止堵塞和清洗堵塞物的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1986年同济大学又设计了一种溶气释放器的实用新型——均分布振动溶气释放器,并获得了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权(专利号CN86206538U),从该专利的文献中可以看出1.从压力溶气水的输入到释放输出过程,依然是与传统的释放形式一致,为折反式直角型。即溶气水是沿着固定盘与振动盘之间的狭缝,按半径方向在平面上的360°方位辐射释放,与压力溶气水的输入方向呈垂直状态。
2.该实用新型的防止堵塞与清洗装置是参照美国1982US——4338.192号专利文件而形成的设计思路,利用一个振动盘相对一个固定盘之间的平面间隙的调整,改变释放溶气水通过时的过流断面和溶气水的流速,达到清除在正常释放溶气水时,由于狭缝间隙小造成固体杂物堵塞的目的。其振动盘相对固定盘的移动导向定位,则是利用两盘平面内三个相隔120°的销轴栓。振动盘相对于固定盘的运动动力来自于释放器下部的气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溶气释放器,它能够利用套筒式结构组合成释放溶气狭缝取代现有的TS型和均分布振动溶气释放器。既可做到满足释放溶气水的要求,又能达到防止和彻底清洗堵塞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装置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释放部件有进水短管1、活动阀体4、扩大管2;二是清洗堵塞物部件有缸体18、活塞19、导向轴16。两部分通过扩大管2和缸体18的一次加工成形;活塞19安装在缸体18内;活动阀体4套装在扩大管2的端头上;导向轴16贯穿于扩大管2和缸体18的轴心,一端和活动阀体4紧固,另一端和活塞19紧固;使装置的两部分形成了一个整体。
进水短管1在扩大管2释放段,两轴相互垂直承插焊接连通。活动阀体4的轴向内圆周面根部有一环形放大槽7、内圆周面开口的一端形成一斜圆周面8(其锥角α=3~10°)、在环形放大槽7与斜圆周面8之间是一段同轴圆周面9,其半径r值小于环形放大槽7半径R值。沿扩大管2释放段轴向外圆周面与活动阀体4轴向三段半径变化的内圆周面,从外向里依次形成锲形圆周狭缝10、环形等截面圆周狭缝11、放大环形圆周狭缝12,扩大管2轴向外侧端部的梯形槽3与活动阀体4根部的径向环形平面13形成一个凹形环状狭缝14。活动阀体4内设有一与中心孔同轴的锥形台5,该锥形台5与扩大管2的轴向内圆周面形成一锲形环状导流槽15,根据上述各部件的形状和相互组合,形成了一组轴向流折反式释放溶气水流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装配结构形式简单紧凑,清洗释放溶气水狭缝的堵塞物时,是利用瞬间狭缝组成顺序的消失,达到了彻底清除堵塞物的目的。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套筒式溶气释放器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2是附
图1中A向侧视图。
以下结合附
图1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套筒式溶气释放器的一种实施过程。
当压力溶气水通过进水短管1进入扩大管2后,经过扩大管2的内圆周面与活动阀体4内的锥形台5所形成的锲形环状导流槽15,进入活动阀体4内的径向环状平面13与扩大管2轴向端部梯形槽4所形成的凹形环状狭缝14形成湍流,再经过扩大管2端轴向外圆周面与活动阀体4的轴向根部内圆周面所形成的放大环形圆周狭缝12,造成溶气水的剧烈涡流紊动条件,使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经过两次减压趋于全部释出,为压力溶气水充分均匀有效的释放奠定了基本的前提。然后溶气水经过活动阀体4的轴向内圆周面与扩大管2端轴向外圆周面所形成的环形等截面圆周狭缝11,在此由于过水流的断面又一次的突然收缩,加快了气液两相混合流体紊动程度,使得溶气水的流动液膜减薄,其表面更新的速率值可达到极点。被减压释出的空气分子在随液流均匀同步紊流扩散的同时开始凝聚,再经过活动阀体4轴向圆周斜面8与扩大管2端轴向外圆周面所形成的锲形圆周狭缝10,使已经形成的超微气泡逐级并大,继续以紊流扩散的形式释放出气浮净水所需要的乳白色释气水,达到加压溶气水的最终有效的完全释放。
本实用新型在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改变调隙垫片17的厚度,来改变由活动阀体4根部径向环形平面13与扩大管2轴向端部梯形槽3所形成的凹形环状狭缝14的间隙,以适应一定范围内的溶气水工作压力变化;或者通过调整间隙保证了最佳释放溶气水的效果和提高释放溶气水的数量和质量。
套筒式溶气释放器清洗堵塞物的过程是,当扩大管2轴向外圆周面与活动阀体2轴向内圆周面组成的锲形圆周狭缝10、环形等截面圆周狭缝11、放大环形圆周狭缝12,由于固体物质造成堵塞时,则依靠与扩大管2连成整体的缸体18内的活塞19,从缸体18轴向尾端的压力进气孔51输入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推动缸体18内的活塞19,带动导向轴16向扩大管2端与活动阀体4连接装配的方向同步移动,此时缸体18内的活塞19移动方向前面空间的气体由排气孔52排出,造成活动阀体4与扩大管2的轴向外圆周面脱离,使得在正常释放压力溶气水条件下的狭缝结构消失,原狭缝结构内的堵塞物随水流走,达到能有效彻底清除堵塞物的目的。
当完成清除堵塞物的目的之后,则依靠压力气体进气孔51和排气孔52进排气方向的转换,造成缸体18内的活塞19带动导向轴16连接的活动阀体4沿上述运动的反方向,即向缸体18尾端作反向同步移动,使活动阀体4复位恢复原工作状态,整个清洗堵塞物的过程可以在瞬间完成。
权利要求1.套筒式溶气释放器,是由进水短管(1)、扩大管(2)、活动阀体(4)、导向轴(16)、缸体(18)、活塞(19)主要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扩大管(2)和缸体(18)成为一整体,与活动阀体(4)、导向轴(16)、活塞(19)同轴装配;进水短管(1)在扩大管(2)释放段两轴相互垂直承插焊接连通;活动阀体(4)的轴向内圆周面根部有一环形放大槽(17);内圆周面开口的一端形成一斜圆周面(8);在环形放大槽(7)与斜圆周面(8)之间是一段同轴圆周面(9),其半径r值小于环形放大槽(7)半径R值;沿扩大管(2)释放段轴向外圆周面,与活动阀体(4)轴向三段半径变化的内圆周面,从外向里依次形成锲形圆周狭缝(10)、环形等截面圆周狭缝(11)、放大环形圆周狭缝(12);扩大管(2)轴向外侧端部的梯形槽(3)与活动阀体(4)根部的径向环形平面(13)形成一个凹形环状狭缝(14);活动阀体(4)内设有一与中心孔同轴的锥形台(5),该锥形台(5)与扩大管(2)的轴向内圆周面形成一锲形环状导流槽(15);根据上述部件的形状和相互组合,形成了一组轴向流折反式释放溶气水流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溶气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活动阀体(4)上的锥形台(5)端部的径向有一环形凹槽(6),与导向轴(16)的轴向连接时设有一调隙垫片(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溶气释放器,其特征在于在扩大管(2)与缸体(18)连成整体的中间隔离部位,镶一轴套(20),密封件(21)、(22)嵌在轴套(20)内环形槽(23、24)之中,活塞(19)径向外圆周面与缸体(18)径向内圆周面配合处有一对密封件(25)嵌在两个环形槽(26)之中,在活塞(19)轴向中心孔与导向轴(16)装配端依靠密封件(27、28)密封,再利用止动紧固件(29、30)紧固,缸体(18)尾端盖(31)径向外圆周面上的环形槽(32)内装有密封件(33)与缸体(18)径向内圆周面密封配合,该尾端盖(31)侧依靠孔用档圈(34)定位,三条螺栓(35)通过外端盖(36)上同一半径120°均分布的三个孔(37)与尾端盖(31)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溶气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活动阀体(4)轴向中心孔内的环状矩形槽(38)与导向轴(16)连接装配时依靠密封件(39)密封,活动阀体(4)轴向中心孔与导向轴(16)轴向连接后,在活动阀体(4)的外端面依靠紧固件(40、41、42)紧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溶气释放器,其特征在于导向轴(16)连接活动阀体(4)的轴向端部有一环形凹槽(43),环形凹槽(43)的前端有一段螺纹(44),螺纹(44)的前端有一段方轴(45),导向轴(16)与活塞(19)连接的轴向端部有三个环形槽(46、47、48)及一段螺纹(49),在有紧固螺纹(49)轴段上同时铣有一个槽(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溶气释放器,其特征在于缸体(18)的尾部端盖(31、36)和在扩大管(2)与缸体(18)连成整体的隔离部位设有两个同样规格尺寸的气孔(51、5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套筒式溶气释放器。利用扩大管轴向端部的梯形槽及外圆周面,与活动阀体中心轴向上设置的一锥形台至端部环形凹槽,和在轴向段设有的三段半径变化的内圆周面,组成了一组楔形环状导流槽;凹形环状狭缝;环形等截面圆周狭缝及楔形圆周狭缝。当狭缝结构造成堵塞时,通过与扩大管段连成整体的缸体内活塞,带动导向轴和活动阀体产生同步位移,狭缝组成顺序的瞬间消失,即可达到瞬间清洗堵塞物的目的。
文档编号C02F1/20GK2151141SQ93201259
公开日1993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2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2日
发明者井凯 申请人:井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