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滤筒以及净水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7832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净水滤筒以及净水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净水滤筒以及净水器
[0001 ]本发明是申请号为201280043136X、发明名称为“净水滤筒以及净水器”、申请日为2012年09月05日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净水滤筒以及具备该净水滤筒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0003]作为具备净水滤筒的净水器,公知有所谓的壶型净水器。该壶型净水器为在位于上侧的生水贮存部与位于下侧的净水贮存部之间装有净水滤筒的构造。积存在生水贮存部的生水利用自重通过净水滤筒并流向净水贮存部,在净水滤筒内被净化。作为设置于壶型净水器的净水滤筒,例如举出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装置。
[0004]图9中表示作为以往的净水滤筒的例子。净水滤筒1000在容器内配置有作为过滤材料的吸附材料1001和中空纤维膜1009 ο容器主要由上方开口且容纳过滤材料的筒状的壳体1002b和堵住该筒状壳体1002b的上部开口的圆筒状盖1002a构成。圆筒状盖1002a在容器内构成成为空气收集部的空间1003,在圆筒状盖1002a的上侧中央设有用于排出在净水滤筒内产生的气泡的空气排出口 1006。另外,在圆筒状盖1002a的侧面设有生水导入口 1004。另外,中空纤维膜1009通过浇注树脂1010而固定在容器内,在浇注树脂1010的下方设有通过过滤材料而获得的净水的净水排出口 1007。
[0005 ]另外,图10中表示具备图9所示的净水滤筒1000的壶型净水器2000的示意图。净水器2000具有构成生水贮存部2004的内容器2002和构成净水贮存部2003的外容器2001。内容器2002具有滤筒容纳部2002b,净水滤筒1000配置于该滤筒容纳部2002b。积存于生水贮存部2004的生水从生水导入口流入净水滤筒内,并利用自重通过配置有过滤材料的净水部而被净化。获得的净水从净水排出口向净水贮存部2003流动。
[0006]对于这样的净水滤筒而言,为了维持通水性能,需要做成将在内部产生的气体向外排出的结构。上述的净水滤筒1000中,在圆筒状盖1002a的上侧中央设有空气排出口
1006ο
[0007]另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净水滤筒,该净水滤筒具有吸附材料层和位于该吸附材料层的下侧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并具备用于将在该中空纤维膜组件产生的气体朝上方向外排出的排气管。
[0008]另外,专利文献3中,也提出了具备空气排出筒的净水滤筒,该空气排出筒的上底和下底贯通,并且上部位于比液体流入部靠近上方的位置。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 ] 专利文献I:日本特表2003-514647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30358号公报
[0013]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426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4]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5]通过做成专利文献2或者3那样的结构,能够更加高效地将在内部产生的气体向外排出。但是,具备排气管或空气排出筒等的净水滤筒存在高度变大、构造变得复杂从而制造成本变高等问题。
[0016]另外,净水滤筒优选过滤所花费的时间较短,也寻求处理速度的提高。
[0017]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通水性能以及处理能力的净水滤筒。
[001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9]因此,本发明是配置于净水器的生水贮存部与净水贮存部之间且具有容纳对生水进行过滤的吸附材料及中空纤维膜的容器的净水滤筒,该净水滤筒具有:吸附部,其配置有上述吸附材料,并在内部具有集水部,上述吸附材料所过滤后的水在上述集水部中流动;中空纤维膜部,其配置有上述中空纤维膜,并位于上述吸附部及上述集水部的下游侧;以及空气排出口,其配置于上述容器的上部,并通过空间与上述集水部连接。
[0020]另外,本发明是具备上述净水滤筒的净水器。
[0021]发明的效果
[0022]通过做成本发明的结构,能够提供具有优异的通水性能以及处理能力的净水滤筒O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构成例的概略剖视图。
[0024]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构成例的概略俯视图。
[0025]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构成例的概略剖视图。
[0026]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构成例的概略剖视图。
[0027]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构成例的概略俯视图。
[0028]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构成例的概略剖视图。
[0029]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构成例的概略剖视图。
[0030]图8是用于说明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净水器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0031 ]图9是表示以往的净水滤筒的构成例的概略剖视图。
[0032]图10是用于说明安装有以往的净水滤筒的净水器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本发明涉及配置在净水器的生水贮存部与净水贮存部之间,且具有容纳对生水进行过滤的吸附材料及中空纤维膜的容器的净水滤筒。另外,本发明的净水滤筒具有:配置有吸附材料且在内部具有集水部的吸附部,上述吸附材料所过滤后的水在上述集水部中流动;配置有上述中空纤维膜且位于吸附部及集水部的下侧的中空纤维膜部;以及配置于上部且通过空间与上述集水部连接并用于将空气向外排出的空气排出口。通过在吸附部的内部设置集水部,能够在吸附部的内部侧面将吸附材料所过滤后的水流出的面积设为较宽。另外,在中空纤维膜部产生的空气至少通过集水部而从上述空气排出口向外排出,从而也能够使通水性能良好。因此,通过做成本发明的结构,能够提供具有优异的通水性能以及处理能力的净水滤筒。
[003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净水滤筒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0035](实施方式I)
[0036]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净水滤筒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此外,本说明书中,以配置于净水器的状态为基准来记载净水滤筒的上下方向。
[0037]图1中,净水滤筒100具备在内部容纳配置有吸附材料的吸附部101和配置有中空纤维膜109的中空纤维膜部108的容器102。吸附部101配置于中空纤维膜部108的上侧。在吸附部101的内部在上下方向上从顶至底设有集水部103,集水部103的下端通往中空纤维膜部108。换言之,在容器内的上侧配置有吸附部101,在容器内的下侧配置有中空纤维膜部108,并且在吸附部101的内部在上下方向上从顶至底配置有集水部103。作为集水部103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举出大致圆筒状、大致椭圆筒状、大致多边筒状等,优选为大致圆筒状。在集水部103的上侧设有收集在内部产生的空气的空气收集部105,在容器内产生的空气通过集水部103而到达空气收集部105。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形态,也可以是集水部103兼做空气收集部的形态(参照图7)。集水部103在吸附部101的水平方向的中央位置在吸附部101的上下方向从顶至底设置。
[0038]另外,在将吸附部101的与重力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垂直的面的截面积和集水部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面的截面积的合计设为A、且将集水部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面的截面积设为B的情况下,优选B/A的值为0.001-0.91。若比0.001小则有压力损失变大的情况,若比0.91大则有产生短传的情况。并且,更加优选B/A的值为0.64以下。若B/A的值为0.64以下,则能够紧凑地设计净水滤筒。
[0039]容器102主要由容纳过滤材料的筒状的壳体102b、配置于壳体102b的上端的上部盖102a、以及配置于壳体102b的下端的下部盖102c构成。但是,本发明的容器不限定于该形态。另外,虽然通过在图1所示的容器的上部盖102设置凸部来在容器形成空气收集部,但也可以如图7所示地是不在上部盖102设置凸部而是集水部103兼做空气收集部的形态。上部盖102a与壳体102b、下部盖102c与壳体102b的连结能够使用例如粘接或熔敷。
[0040]上部盖102a具有在集水部103的上方构成空气收集部105的凸部112。在该凸部112的上部设有用于将空气收集部105的空气向外排出的空气排出口 106。更具体而言,在凸部112的上层121、即上部盖102a的上部设有空气排出口 106。另外,在上部盖102a的下层122,设有用于将生水贮存部的生水导入容器内的生水导入口 104。另外,换言之,在构成空气收集部105的凸部112的上部设有空气排出口 106,在凸部112的下端至容器的侧壁之间的容器壁设有生水导入口 104。生水导入口 104优选形成于生水通过生水导入口 104而直接流入吸附部101的位置。
[0041]中空纤维膜部108设于吸附部101以及集水部103的下游侧。图1中,中空纤维膜109在壳体102b的下端使用浇注树脂110固定在容器内。中空纤维膜109的端部在浇注树脂110的与配置有中空纤维膜109的一侧的面相反的面开口。
[0042]吸附部101和中空纤维膜部108被隔壁107分隔,该隔壁107具有连通集水部103和中空纤维膜部108的开口 107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