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构建方法_3

文档序号:9836598阅读:来源:国知局
注:括号外表示水温>12°C时执行的标准,括号内表示水温< 12°C时执行的标准。 [0036]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构建,根据工程进水水质及出水水质要求、现场条 件,进行合理的工艺设计,具体的构建方法如下。
[0037]如图4所示,该工程进水首先通过格栅,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或漂浮物;然后进 水依次进入一体式复合生物反应器和A20系统,对污水进行生化反应,去除污水中有机物, 脱氮除磷,减轻后续单元负荷;然后出水进入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强化除氮去磷, 并去除重金属、外源生物活性物质、藻毒素等特殊污染物,有效去除水中污染物;接着出水 进入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垂直潜流布水可促进湿地内部复氧,其硝化强度较高,既有较 好的氮去除效果;最后进入景观湖湿地系统,对水体进一步修饰,另外,与湿地公园工程配 套设施相结合,达到生态景观效果,最后达标出水入河。
[0038] 本实施例中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基质填料与实施例1中相应的基质填料 相同。
[0039]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和景观湖湿地系统添加的2号 复合微生物菌剂;一体式复合生物反应器和A20系统添加的固定化1号复合微生物菌剂,这 两种菌剂均与实施例1所述的相应菌剂相同。
[0040]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和景观湖湿地系统的植物配置 均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相应的植物配置相同。
[0041] 湿地公园工程配套设施,与实施例1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42] 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 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进水首先 经过污水预处理系统进行预处理,然后经过生态净化系统对进水水质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 理,随后经过景观湖湿地系统对水体进行美化修饰,进一步降解水中污染物,最后达标出水 入河;所述的污水预处理系统,是由格栅、ABR系统、A 20系统、一体式复合生物反应器、跌水 曝气系统中的一种或几种串联组成;所述的生态净化系统,是由2-3套并联的生态净化子系 统组成,每套子系统是由以下任意2-4个处理单元串联组成,处理单元包括砾间接触氧化系 统、碎石床人工湿地系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土壤生态系 统、复合蚯蚓生态系统和生态基人工湿地系统;景观湖湿地系统为种植有水生植物的表面 流人工湿地,其造型因地制宜,造型设计为大象型、铜钱型、如意型、龙型、凤型等一种或多 种,整个过程中,配合湿地公园工程配套设施使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生态净化系统结合湿地公园工程配套设施,设计了湿地科普展示区和休闲活动区,所 述的湿地科普展示区,包括水族箱、亲水区、景观浮岛、观鸟亭、赏蛙台和活水公园教育区, 所述的休闲活动区设置了 2-3个小型的休闲广场,设置一条塑胶跑道以及配套的健身器械 活动设施,还设有景观小品,包括水车、风车、木栈道。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基质填料由上而下划分为硅藻土土壤层、陶粒层、垂直潜流 基质净化层、细砂层与防渗层五个部分;所述硅藻土土壤层厚度为5-20cm,由质量比为2-3: 3-7娃藻土和当地土壤混合组成;所述陶粒层厚度为4-6cm,由粒径为5-10mm的陶粒组成;所 述垂直潜流基质净化层厚度为70-90cm,由体积比为1:1:1的鹅卵石、沸石和电气石混合组 成,鹳卵石、沸石和电气石粒径均为10-50mm;所述细砂层厚度为15-30mm,细沙粒径小于 2mm;防渗层为在表面敷设有防渗膜的压实土层。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基质填料由上而下划分为土壤层、微生物陶粒层、复合垂 直流基质净化层、细砂层与防渗层五个部分;所述土壤层厚度为5-20cm;所述微生物陶粒层 厚度为4-6cm,由粒径为5-10mm的陶粒吸附枯草芽孢杆菌组成,菌液浓度OD600值为0.4-0.6, 陶粒和菌液比为30-100g:50-100ml;所述复合垂直流基质净化层厚度为70-90cm,由体积比 为2~3:2~3:1~2:1的炉渣、陶粒、玉米芯肩和木肩有机质掺合组成,炉渣、陶粒粒径均为 10-50mm;所述细砂层厚度为15-30mm,细沙粒径小于2mm;防渗层为在表面敷设有防渗膜的 压实土层。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设置有排泥系统,所述的排泥系统 是由冲泥管、排泥管、排泥阀和水栗组成,排泥管设置在基质填料的细砂层表面,每个系统 单元设置2-6根,排泥管呈沙漏式,斜度为1:3~5,每根排泥管靠近进水端50-lOOcm处垂直 接有冲泥管,靠近出水端设有排泥阀,冲泥管高出土壤层50_80cm。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生态净化系统处理单元均种植有挺水植物,挺水植物包括西伯利亚鸢尾、芦苇、香蒲、 水生美人蕉、黄菖蒲、水葱、灯心草、泽泻、慈姑、纸莎草、旱伞草、千屈菜、水芹菜中的一种或 几种的组合。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景观湖湿地系统种植有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所述的挺水植物包括西伯利 亚鸢尾、芦苇、香蒲、水生美人蕉、黄菖蒲、水葱、灯心草、泽泻、慈姑、纸莎草、旱伞草、千屈 菜、水芹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沉水植物包括菹草、绿狐尾藻、伊乐藻、黒藻、金 鱼藻、苦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浮叶植物包括荷花、睡莲、萍逢草中的一种或几 种的组合;其中,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的选择,根据区域划分,进行颜色搭配,营造出一种或 多种颜色为主题的湿地公园,增加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景观特色和可游览性;所 述的景观湖湿地系统的造型因地制宜,造型设计为大象型、铜钱型、如意型、龙型、凤型等一 种或多种。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污水预处理系统添加固定化1号复合微生物菌剂,固定化1号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1号 复合微生物菌剂和固定化载体,所述1号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厌氧氨氧化菌、硝化细菌、反 硝化芽孢杆菌、水生黄杆菌、光合细菌和酵母菌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菌剂;1号复合微生物菌 剂是按体积比为1:1~3:1~2:1:1:1~3的厌氧氨氧化菌:硝化细菌:反硝化芽孢杆菌:水生 黄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配制而成;所述固定化载体由重量比为2~3:3~4:1~2:1的聚乙 烯醇、海藻酸钠、氯化钙和粉末竹炭组成;固定化1号复合微生物菌剂是先将海藻酸钠加热 溶于水,再加入聚乙烯醇和粉末竹炭冷却为预固定化载体,预固定化载体冷却后按体积比 1:1再与1号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液用针形管滴入质量浓度为10%的氯化 钙溶液中,放置2h得到固定化1号复合微生物菌剂。9. 根据权利要求1或6或7所述的一种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生态净化系统和景观湖湿地系统均添加2号复合微生物菌剂,所述2号复合微 生物菌剂包括聚磷菌、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中的一种或多 种混合菌剂,2号复合微生物菌剂是按体积比为1:2~4:1:1~3:1:1的聚磷菌:枯草芽孢杆 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乳酸菌配制而成。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 于,在低温季节下,所述的1号复合微生物菌剂和2号复合微生物菌剂均通过低温驯化获得。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构建方法,进水首先经过污水预处理系统进行预处理,然后经过生态净化系统对进水水质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随后经过景观湖湿地系统对水体进行美化修饰,进一步降解水中污染物,最后达标出水入河;本发明结合了非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和生态水质净化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因地制宜,设计工艺可进行自由组合的方法,不但能够保证水质净化效果,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休闲娱乐和环境教育功能,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处理污水的效果不稳定,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在污染物处理过程中同时构建景观和美化环境的问题。
【IPC分类】C02F3/34, C02F101/16
【公开号】CN105600951
【申请号】CN201610180888
【发明人】高镜清, 张敬申, 陈勇, 王文垅, 陈少华
【申请人】郑州大学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8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