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_3

文档序号:9902521阅读:来源:国知局
砌人行道。
[0091]所述沉水植物3-5为金鱼草、黄丝草间种。主要功能为增加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增加水体空间的层次。
[0092]所述浮叶植物3-6为睡莲、泽泻间种。主要功能为适应工程区水体生境,开花植物,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
[0093]所述护岸植物3-7为茭草、芦苇间种。主要功能为突出自然生态情趣,弱化堤岸硬质效果。
[0094]所述的人行道旁侧植物3-8为美人蕉。主要功能为景观水道,增加美感。
[0095]所述提水景观曝气机3-9选用0BA0-2008C,功率HP/kw为1.5/1.2,转速为2800印111,增氧能力为3.2?4.0kgO2A,循环通量为200m3/h。主要功能为强力曝气充氧,以改善水质;又可造景,美化水体。
[0096]景观水道3长度约为200?1000m,设计水深0.5?1.0m,水道顶宽1.5?3.0m,底宽0.5?I.0m0
[0097](4)所述潜水栗4选用型号为亂-200-10,流量0 = 2001113/11,扬程!1=10111,功率~ =30kw,转速 1450r/min。
[0098]本发明的工作流程是:由图8可知①将待处理河道用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分隔成上游河道5与下游河道6 ;②待处理河道5的水体流经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I,通过坝体内的多种滤料的生物净化、吸附、过滤后,处理后水体流入下游河道6;③用潜水栗4将上游河道5待处理的水体栗入生态填料床2,通过接触沉淀、吸附、氧化分解等作用,原水水体交换净化后流入景观水道3;④经生态填料床2处理后的水在景观水道3内进一步接触沉淀、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后补充到下游河道5.
[0099]实施例2
[0100]利用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对某城市的河道进行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工程中,上游河道的水质指标D0<0.575mg/L,C0EK 151.0mg/L,B0D< ll.lmg/L,NH3-N< 14.495mg/L,TP< 1.736mg/L,TN< 15.59mg/L,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经过处理过的下游河道的水质指标:COD < 40mg/L,B0D < 10mg/L,NH3-N < 2.0mg/L,丁?<0.411^/1,了1^2.011^/1,水质达到《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68/丁18921-2002)国家标准;下游河道水体夏季透明度普遍提高至48cm,冬季达到67cm。消除了河流黑臭现象,实现了堤岸生态化,水体景观优美。
【主权项】
1.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在待处理的河道中设置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I),将河道分成上游河道(5)和下游河道(6),在上游河道(5)和下游河道(6)附近构建生态填料床(2)和景观水道(3);所述上游河道(5)中的部分水通过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I)处理后进入下流河道(6),另一部分水被栗出后依次通过生态填料床(2)和景观水道(3)处理后汇入下流河道(6)中; 所述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I)包括由前端坝壁(1-1 ),后端坝壁(1-2)以及底部坝基础(1-3)所组成的坝腔,所述坝腔内水平方向设有滤板(1-6),所述滤板(1-6)将坝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坝腔下部分为集水室(1-4),坝腔上部分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一块隔板(1-5),使得坝腔上部分分隔为多个过滤室;所述任意一个过滤室内从下往上均依次设置有承托层(1-61 )、页岩滤料层(1-62)、粗石英砂滤料层(1-63)、上层双向滤头盖板(1-64)、顶层细格栅(1-7)和顶层粗格栅(1-8); 所述生态填料床(2)包括进口布水区(I)、出口布水区(2)以及位于进口布水区(2-1)和出口布水区(2-2)之间的生态填料床主体部分(2-3),所述生态填料床主体部分(2-3)从下往上依次设有防渗层(2-31),空气管承托层(2-32),页岩填料层(2-34),混合填料层(2-35),不饱和炭填料层(2-36),细砂保护层(2-37),改良营养土层(2-38)以及挺水植物层(2-39),所述空气管承托层(2-32)内设有空气管(2-33);所述混合填料层(2-35)选用粒径为16?32_的粗砾石和铁矿石作为混合填料; 所述景观水道(3)包括河底垫层(3-1 )、位于景观水道两侧的护岸生态石笼(3-3)、位于护岸生态石笼(3-3)上方的人行道(3-4),所述河底垫层(3-1)的上方设有吸附反应层(3-2),所述护岸生态石笼(3-3)内分为四个填装区,以与水接触的一侧为外侧,由外至内依次为速分生化球填装区、肥料球填装区、石块填装区、土壤球填装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滤板(I _6)的厚度为8mm-12mm,所述滤板(1-6)上钻有2Omm-2 5mm的孔,孔间距为5Omm-60mm 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集水室(1-4)的出水口设置有出水口细格栅(1-41)和出水口粗格栅(1-4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出水口细格栅(1-41)的间隙为,所述出水口粗格栅(1-42)的间隙为8mm_l 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承托层(1-61)选用粒径为32-64mm的卵石,厚度为200-300mm;所述页岩滤料层(1-62)选用粒径为16?25mm页岩颗粒,厚度为300-400mm;所述粗石英砂滤料层(1-63)选用粒径为4?8mm的粗石英砂,厚度为300-400mm;所述上层双向滤头盖板(1-64)材质为钢板,厚度为10-20mm,钢板上钻有孔,孔间距为150-200mm,孔内紧固双滤头;所述顶层细格栅(7)的间隙为;所述顶层粗格栅(8)的间隙为I Omm-12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顶层粗格栅(8)与前端坝壁(1-1)的水平夹角为45°,形成迎水坡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进口布水区(2-1)进水端顶部设有进水管(2-11),所述进口布水区(2-1)内部设有进口布水区石笼(2-12),所述进口布水区与生态填料床主体部分(2-3)交界处设有进口布水区穿孔板(2-13);所述出口布水区(2-2)出水端底部设有出水管(2-21),所述出口布水区(2-2)内部设有出口布水区石笼(2-22),所述出口布水区(2-2)与生态填料床主体部分(2-3)交界处设有出口布水区穿孔板(2-2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防渗层(2-31)由粘土和膨润土按体积比(4-6): (4-6)混合而成,厚度为200-300mm,防渗层上铺有聚丙烯防渗土工膜;所述空气管承托层(2-31)选用粒径为16?32mm的粗砾石,厚度为300-400mm;所述页岩填料层(2-34)选用粒径为16?32mm的页岩颗粒,厚度为200-300mm;所述混合填料层(2-35)选用粒径为16?32mm的粗烁石和铁矿石,厚度为200-300mm;所述不饱和炭填料层(2-36)选用粒径为8?16mm的不饱和炭,厚度为300-400mm;所述细砂保护层(2-37)选用粒径为4?8mm的石英砂,厚度为100-200mm;所述改良营养土层(2-38)厚度为 300-400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河底垫层(3-1)为16?32mm的卵石,厚度为150_200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吸附反应层(3-2)为I?2mm的石英砂,厚度为300-400mm。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速分生化球填装区内的速分生化球填粒径为100-120mm、所述肥料球填装区内的肥料球粒径为80?100mm、所述石块填装区内石块粒径为60-80mm、所述土壤球填装区土壤球粒径为60-100mm。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景观水道还种植有沉水植物(3-5)、浮叶植物(3-6)、护岸植物(3-7)、人行道旁侧植物(3-8) ο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沉水植物(3-5)为金鱼草、黄丝草间种;所述浮叶植物(3-6)为睡莲、泽泻间种;所述护岸植物(3-7)为茭草、芦苇间种;所述的人行道旁侧植物(3-8)为美人蕉。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在待处理的河道中设置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将河道分成上游河道和下游河道,在上游河道和下游河道附近构建生态填料床和景观水道;所述上游河道中的部分水通过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处理后进入下流河道,另一部分水被泵出后依次通过生态填料床和景观水道处理后汇入下流河道中。该方法可以达到消除黑臭现象;提高透明度,改善水质;生态堤岸建设;改善生态景观的目的。
【IPC分类】C02F3/32, C02F3/34
【公开号】CN105668801
【申请号】CN201610205869
【发明人】游建军, 钟儒波, 胡志鑫, 唐传祥
【申请人】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4月5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