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向曝气生物滤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99546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向曝气生物滤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向曝气生物滤池结构,属于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曝气生物滤池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普通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借鉴给水滤池工艺而开发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最初滤池只用于污水的三级处理,后逐渐发展成用于二级处理装置,是一种耐冲击负荷高、生物量大、产泥量少的污水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是:反应器内填充可使微生物附着生长的滤料,利用滤料上形成的生物膜的生物作用和挂膜滤料的吸附截留作用等来降解污水中的污染有机物。虽然曝气生物滤池有着很多的优点,如耐冲击强,工艺流程短,基建投资少等,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是面临了以下的问题:
[0003](I)现有曝气生物滤池对进水悬浮物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否则滤料及容易堵塞,这不仅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还增加了工艺应用的风险;
[0004](2)滤料层需要定期进行反冲洗,用来去除滤层中截留的水中悬浮物和脱落的生物膜,并洗脱滤料上老化的生物膜;但是传统的冲洗方式不能有效的吹脱老化的生物膜,最终会导致装置处理污水能力降低;
[0005](3)现有曝气生物滤池的除磷效果差,需要辅其它方式进行除磷;由于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中不存在厌氧和好氧的交替环境,所以无法形成聚磷菌,所以只是在同化作用中微生物消耗了少量的磷用以合成自身物质;为使处理后的水质的总磷含量达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往往需要在后续加以辅助除磷工艺,这大大地增加了工艺的运行成本;
[0006](4)整个工艺运行过程中污泥无机成分高,不利于后续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向曝气生物滤池结构。从而节约工艺投资和后续处理,提高了出水水质。
[0008]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9]—种侧向曝气生物滤池结构,包括滤池本体,所述滤池本体至上而下依次分为清水区、滤料区和厌氧污泥区,所述厌氧污泥区底部设置有进水沉淀区,在进水沉淀区底部设置有底部排泥口,所述厌氧污泥区侧面设置有下部排泥口,所述进水沉淀区上还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有进水栗,所述滤池本体上部位于清水区两侧分别设置有内斗式容器和外斗式容器。
[0010]所述滤池本体中部侧面布置有曝气管,且曝气管通过反冲洗栗与清水区相连。
[0011]所述厌氧污泥区底部与进水沉淀区之间设置有悬浮物滤网。
[0012]所述进水沉淀区底部对称设置有两块斜板,且两块斜板均向中间倾斜10°。
[0013]所述滤料区与厌氧污泥区之间设置有滤料承托网。
[0014]所述滤料区与清水区之间设置有滤料阻隔网。
[0015]所述厌氧污泥区还通过回流管与曝气管连通。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部设置了一个进水沉淀区,同时沉淀区的底部设置了两个10°的向中间倾斜的斜板,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对进水的水质进行沉淀,让进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无机物能有效的絮凝沉降,通过底部排泥口排出。同时进水采用分布式的多点式向下进水,可以有效均匀的对整个反应器进行布水,让水中的悬浮物充分絮凝沉降。由于在整个滤池的中下部设置了一个厌氧污泥区,部分清水区的出水回流至厌氧污泥区,实现了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厌氧污泥区的排泥口能够有效的排除部分污泥,实现了除磷的目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滤池的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进水沉淀区,2-厌氧污泥区,3-滤池本体,4-滤料区,5-曝气管,6_清水区,7-滤料阻隔网,8-滤料承托网,9-悬浮物滤网,10-进水栗,11-反冲洗栗,12-回流管,13-斜板,14-底部排泥口,15-下部排泥口,16-内斗式容器,17-外斗式容器,18-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侧向曝气生物滤池结构,包括滤池本体3,所述滤池本体3至上而下依次分为清水区6、滤料区4和厌氧污泥区2,所述厌氧污泥区2底部设置有进水沉淀区1,在进水沉淀区I底部设置有底部排泥口 14,所述厌氧污泥区2侧面设置有下部排泥口 15,所述进水沉淀区I上还设置有进水口 18,所述进水口 18连接有进水栗10,所述滤池本体3上部位于清水区6两侧分别设置有内斗式容器16和外斗式容器17。所述内斗式容器16和外斗式容器17均采用过流式进水,其中内斗式容器16用于二次沉降和排泥,有效的提高整个反应器的出水水质,最外侧的外斗式容器17用于整个系统的出水。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滤池本体3底部设置了一个进水沉淀区,可让进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无机物能有效絮凝沉降,并通过底部排泥口 14排出。同时实现进水方式为多点式向下进水,可以有效均匀的对整个反应器进行布水,让水中的悬浮物充分絮凝沉降。
[0022]所述滤池本体3中部侧面布置有曝气管5,且曝气管通过反冲洗栗11与清水区6相连。这样采用对冲的运行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在滤料区4内充分的布氧,同时侧向的对冲设计可以让整个装置在反冲洗阶段,有效的吹脱老化的生物质,使得整个系统有着良好的生物处理效果。
[0023]所述厌氧污泥区2底部与进水沉淀区I之间设置有悬浮物滤网9。有效起到了拦截悬浮物的作用。
[0024]所述进水沉淀区I底部对称设置有两块斜板13,且两块斜板13均向中间倾斜10°。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对进水的水质进行沉淀,让进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无机物能有效的絮凝沉降,并更好地通过底部排泥口 14排出。
[0025]所述滤料区4与厌氧污泥区2之间设置有滤料承托网8。
[0026]所述滤料区4与清水区6之间设置有滤料阻隔网7。
[0027]所述厌氧污泥区2还通过回流管12与曝气管5连通。
[00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整个滤池的进水设置在滤池本体3的底部,在工作时,通过向下的分布式进水进入进水沉淀区1,经过充分的絮凝沉降后,由于进水栗10的压力,污水由下至上通过整个滤池。在厌氧污泥区内,污水在厌氧污泥的作用下进行厌氧处理,同时通过各个排泥口定期排放污泥,达到除磷的目的。同时由于反冲洗栗11的作用,部分处理后的出水通过回流管12回流至厌氧污泥区,实现整个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在滤料区4内,整个系统在曝气管5的作用下,实现了污水的好氧处理,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整个滤池设计了滤料承托网8和滤料阻隔网7,可以有效的保留滤料区内的载体数量,使得载体不会流失。滤池最上部的清水区6两侧设计两个斗式容器,均采用过流式进水,第一个斗式容器用于二次沉降和排泥,有效的提高整个反应器的出水水质,最外侧的斗式容器用于这个系统的出水。
【主权项】
1.一种侧向曝气生物滤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池本体(3),所述滤池本体(3)至上而下依次分为清水区¢)、滤料区(4)和厌氧污泥区(2),所述厌氧污泥区(2)底部设置有进水沉淀区(I),在进水沉淀区(I)底部设置有底部排泥口(14),所述厌氧污泥区(2)侧面设置有下部排泥口(15),所述进水沉淀区(I)上还设置有进水口(18),所述进水口(18)连接有进水栗(10),所述滤池本体(3)上部位于清水区(6)两侧分别设置有内斗式容器(16)和外斗式容器(17) 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向曝气生物滤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本体(3)中部侧面布置有曝气管(5),且曝气管通过反冲洗栗(11)与清水区(6)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向曝气生物滤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污泥区(2)底部与进水沉淀区(I)之间设置有悬浮物滤网(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向曝气生物滤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沉淀区(1)底部对称设置有两块斜板(13),且两块斜板(13)均向中间倾斜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向曝气生物滤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区(4)与厌氧污泥区(2)之间设置有滤料承托网(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向曝气生物滤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区(4)与清水区(6)之间设置有滤料阻隔网(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向曝气生物滤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污泥区(2)还通过回流管(12)与曝气管(5)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向曝气生物滤池结构,包括滤池本体,所述滤池本体至上而下依次分为清水区、滤料区和厌氧污泥区,所述厌氧污泥区底部设置有进水沉淀区,在进水沉淀区底部设置有底部排泥口,所述厌氧污泥区侧面设置有下部排泥口,所述进水沉淀区上还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有进水泵,所述滤池本体上部位于清水区两侧分别设置有内斗式容器和外斗式容器,所述滤池本体中部侧面布置有曝气管,所述厌氧污泥区底部与进水沉淀区之间设置有悬浮物滤网,所述进水沉淀区底部对称设置有两块斜板,本实用新型在整个滤池的中下部设置了一个厌氧污泥区,部分清水区的出水回流至厌氧污泥区,实现了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
【IPC分类】C02F3/30
【公开号】CN204752314
【申请号】CN201520311088
【发明人】林松
【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