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接口滤芯及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08637阅读:1026来源:国知局
三接口滤芯及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接口滤芯及净水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人们的饮水需求一般通过两个途径来满足,一是烧开水,二是桶装水。两种 方式中,人们都无法较为便捷地饮用符合人体健康标准的饮用水。例如,桶装水运输成本 高,有时候也不能及时送达。因此,人们现在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净水设备处理原水来满足饮 水需求。净水设备主要是采用滤芯对原水进行过滤和净化。
[0003] 在现有的滤芯一般都设有原水口、净水口及废水口,并且对应的在滤芯一端设有 原水腔及净水腔,另一端设有废水腔。这种滤芯水路结构,需要单独设置废水管连接废水 口,如此给滤芯的装卸带来了不便,也不利于净水机结构紧凑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三接口滤芯,旨在解决现有的滤芯装卸不方便 的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接口滤芯,该三接口滤芯包括接头组件、滤 帽、滤筒及设置在所述滤筒内的滤膜组件;接头组件包括内接头及换接芯;所述滤帽设有 废水口、净水口和原水口,以及内外间隔设置的上废水腔、上净水腔和上原水腔;所述换接 芯包括上下间隔的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所述内接头呈中空筒状设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 管壁外围的第四管壁及设于所述第二管壁外围的第五管壁;所述第四管壁的上端嵌设于所 述上净水腔中;所述滤膜组件包括中心管及套设在所述中心管的外围的筒状的滤膜件;所 述滤膜件的上端嵌设于所述第五管壁下端,且与所述第五管壁及第二管壁围设形成下废水 腔;所述第二管壁的内腔为下净水腔,所述中心管的上端嵌设于所述第二管壁中;所述滤 膜件与所述滤筒之间形成下原水腔;所述换接芯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管壁内腔的第一通 道,所述换接芯外壁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管壁内腔和所述下废水腔的转接槽;所述第四管 壁内设有连通所述上废水腔和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通道;所述内接头的外壁面与所述滤帽 内壁面围设形成连通所述上、下原水腔的原水通道。
[0006] 优选地,所述换接芯还包括第一柱体;所述第一管壁、第二管壁对应设于所述第一 柱体的上、下端面;所述转接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的周面;所述第一通道贯通所述第一 柱体的上、下端面设置,且与所述第二管壁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面与所述第四 管壁的上端面间隔设置。
[0007] 优选地,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壁面设有与所述转接槽相接且与所述下废水腔相通的 引流槽;所述第一柱体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相接的汇流槽。
[0008] 优选地,所述内接头还包括自所述第四管壁向上延伸至所述上废水腔的第三管 壁,所述第三管壁嵌设于所述上废水腔中。
[0009] 优选地,所述第五管壁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及第三管段; 所述第一管段套设在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围,所述第二管段由上至下呈渐扩设置,其内壁面 与所述滤膜件的上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管段套设在所述滤膜件上端外围;所述第二管 段、滤膜件的上端面及所述第二管壁的外壁面围设形成所述下废水腔。
[0010] 优选地,所述滤帽包括连接座与外接头;所述连接座包括呈环形设置的内腔壁、中 腔壁及外腔壁,所述内腔壁位于最内层,所述中腔壁位于所述内腔壁与外腔壁之间;所述内 腔壁的内腔为所述上废水腔;所述内腔壁与中腔壁之间的空腔为所述上净水腔;所述中腔 壁与外腔壁之间的空腔为所述上原水腔;所述连接座的顶部设有所述原水口、净水口及原 水口;所述内腔壁设于所述第三管壁的外围,所述中腔壁设于所述第四管壁的外围;所述 外接头的上端与所述外腔壁密封套接,下端嵌设在所述滤筒中;所述外接头与所述内接头 之间形成所述原水通道。
[0011] 优选地,所述外接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六管壁、第七管壁及第八管壁;所 述第六管壁的上端嵌设在所述外腔壁的内腔中,所述第八管壁的下端嵌设在所述滤筒中; 所述第七管壁由上至下呈渐扩设置。
[0012] 优选地,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开设有集流孔,所述中心管内腔中设有与所述中心 管内壁密封连接且靠近所述滤筒底壁设置的隔板。
[0013] 优选地,所述滤膜件朝向所述滤筒底壁的端面与所述滤筒的底壁间隔设置。
[0014]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机,包括所述的三接口滤芯,该三接口滤芯包括接头 组件、滤帽、滤筒及设置在所述滤筒内的滤膜组件;所述接头组件包括内接头及换接芯;所 述滤帽设有内外间隔设置的上废水腔、上净水腔和上原水腔,以及废水口、净水口和原水 口;所述换接芯包括上下间隔的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所述内接头呈中空筒状设置,包括 设于所述第一管壁外围的第四管壁及设于所述第二管壁外围的第五管壁;所述第四管壁的 上端嵌设于所述上净水腔中;所述滤膜组件包括中心管及套设在所述中心管的外围的筒状 的滤膜件;所述滤膜件的上端嵌设于所述第五管壁的下端,且与所述第五管壁及第二管壁 围设形成下废水腔;所述第二管壁的内腔为下净水腔,所述中心管的上端嵌设于所述第二 管壁中;所述滤膜件与滤筒之间形成下原水腔;所述换接芯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管壁的内 腔的第一通道,所述换接芯外壁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管壁内腔和所述下废水腔的转接槽; 所述第四管壁内设有连通所述上废水腔和第一通道的第二通道;所述内接头与滤帽之间形 成连通所述上、下原水腔的原水通道。
[0015] 本实用新型三接口滤芯通过采用在换接芯中设置连通第一管壁内腔的的转接槽, 该转接槽与第一管壁内腔及内接头配合连通上下废水腔,将位于三接口滤芯外层的下废水 腔中的水导流至位于最内层的上废水腔;在换接芯内设置第一通道与第四管壁中的第二管 壁配合连通上下净水腔;内接头外壁面与滤帽内壁面围设形成直连所述上、下原水腔的原 水通道,以形成净水水路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部件少,简化了净水机的装卸工序,降 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接口滤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中三接口滤芯的俯视示意图;
[0018] 图3为图2中沿III-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图2中沿V-V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图5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附图标号说明:
[0024]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 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6]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接口滤芯,请参照图1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该三接口滤芯 包括接头组件100、滤帽400、滤筒200及设置在滤筒200内的滤膜组件300 ;接头组件100 包括内接头101及换接芯102 ;滤帽400及滤筒200均呈一端敞口中空筒状设置,且于敞口 处对接形成滤芯水路结构的内部空间;具体的,滤帽400与滤筒200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以 保证连接强度,与滤芯内部结构的耐压性能。滤帽400设有废水口 403、净水口 404和原水 口 405,以及内外间隔设置的上废水腔601、上净水腔602和上原水腔603 ;换接芯102包括 上下间隔的第一管壁22及第二管壁23 ;内接头101呈中空筒状设置,包括设于第一管壁22 外围的第四管壁12及设于第二管壁23外围的第五管壁13 ;第四管壁12的上端嵌设于上 净水腔602中;滤膜组件300包括中心管301及套设在中心管301的外围的筒状的滤膜件 302 ;滤膜件302的上端嵌设于第五管壁13下端,且与第五管壁13及第二管壁23围设形成 下废水腔604 ;第二管壁23的内腔为下净水腔605,中心管301的上端嵌设于第二管壁23 中;滤膜件302与滤筒200之间形成下原水腔606 ;换接芯102内设有连通第二管壁23内 腔的第一通道24,换接芯102外壁面设有连通第一管壁22内腔和下废水腔604的转接槽 25 ;第四管壁12内设有连通上废水腔601和第一通道24的第二通道14 ;内接头101的外 壁面与滤帽400内壁面围设形成连通上、下原水腔606的原水通道607,如此,原水通道607 设置在滤芯接头组件100的外环,可以满足原水流量大的要求,提高滤芯的原水流入速度。
[0027] 本实施例的三接口滤芯工作时,原水首先从原水口 405进入上原水腔603,在压力 的驱动下,原水经滤膜件302过滤后产生的净水进入中心管301中,废水进入下废水腔604。 中心管301中积蓄的净水在压力的作用下流向下净水腔605,经第一通道24、第二通道14 后进入上净水腔602,再从上净水腔602排出。下废水腔604中的废水经转接槽25、第一管 壁22的内腔以及内接头101的内后进入上废水腔601,再从上废水腔601排出。如此,废水 从位于下净水腔605的外围的下废水腔604转换进入了位于上净水腔602内层的上废水腔 601〇
[0028] 本实用新型三接口滤芯通过采用在换接芯102中设置连通第一管壁22内腔的的 转接槽25,该转接槽25与第一管壁22内腔及内接头101配合连通上下废水腔604,将位于 三接口滤芯外层的下废水腔604中的水导流至位于最内层的上废水腔601 ;在换接芯102 内设置第一通道24与第四管壁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