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物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90042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河道生物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生物净化系统,属于水净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各地存在大量被严重污染的小支流,由于这些小支流的污染段多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沿岸的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其现有管网多采用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同时大都采取了就近排放,排放点多。因此在后期管网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管网改造投资量大,雨污分流困难且污水收收集率低下,因此往往不能彻底解决治理问题,对这些小支流的综合治理工作很难在短时间内见成效。
[0003]而这些小支流普遍存在如下污染特征:1、旱季水流量较小,水流速度相对较平缓;
2、环境容量低,污染严重;3、上游或污染段人口相对密集;4、存在不少小作坊间歇排污;5、污水收集系统建设相对困难,投资效费比低;6、对下游河流造成严重影响。
[0004]目前,对小支流的治理仍延用城市污水处理方法,采用统一收集+ 二级生物处理后排放,但这类技术总体投资量大,效率低。直接针对河道水质的改善,常采用改造成人工湿地的技术,而这样的举措占地面积大、效率低下。
[0005]因此,有必要开发针对河道内污水进行处理的相关设备。

【发明内容】

[0006]为解决小支流治理投资大、效率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生物净化系统,该净化系统方便建设,适于治理小支流。
[0007]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河道生物净化系统,包括壳体、浸入式生物膜模块、起吊装置及污泥池;所述壳体的首尾两端各带有导流渠,壳体内部还设有与导流渠连通的廊道,壳体上方设有起吊装置;所述廊道前端设有与起吊装置连接的浸入式生物膜模块,廊道尾端设有沉淀区;沉淀区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壳体外部的污泥池连接。
[0008]所述浸入式生物膜模块为常规固定式生物膜,其填料采用半软性填料,支架采用不锈钢制成。
[0009]所述污泥池包括脱水装置,以及与脱水装置相连的污泥管道和滤液管道,污泥管道与外运设备相连,滤液管道与廊道相通。
[0010]所述沉淀区包括漏斗形的泥斗以及排污栗,排污栗通过管道与污泥池连接。
[0011 ] 所述浸入式生物膜模块上设有喷雾装置。用于浸入式生物膜模块起吊至水面以上时,通过喷雾保持生物膜湿润,保持生物膜活性,防止生物膜干燥,脱落。
[0012]所述浸入式生物膜模块下方设有曝气装置。在落差较大,且污染较轻时,可利用跌水供氧,无需安装曝气装置。
[0013]所述曝气装置与设置在壳体外部的鼓风机相连,鼓风机向曝气装置的微孔曝气盘供氧并提供充分搅拌,为生物好氧处理提供足够的氧气。
[0014]所述河道生物净化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起吊装置、曝气装置、鼓风机、排污栗、脱水装置和喷雾装置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控制。
[0015]所述脱水装置为常规带式压滤机或离心脱水机。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生物净化系统建于污染的河道中,壳体首端的导流渠为河水流入端,壳体尾端的导流渠为河水的流出端,污泥池安装于河岸上。污染的河水经导流渠进入廊道,鼓风机通过管道向廊道中的曝气装置供氧并提供充分搅拌,河水在供氧和搅拌的条件下与廊道中的浸入式生物膜模块充分接触,达到去除河水中污染物的目的。浸入式生物膜模块在反应过程中因新陈代谢产生的过量生物体与经处理后的河水流入廊道尾端的沉淀区,过量的生物体和河水中的悬浮物质经自然沉淀分离沉入泥斗中,上清液直接由尾端导流渠排出;泥斗中的沉降物由排污栗通过管道抽入至污泥池中,污泥池中的脱水装置分离沉降物得到污泥和滤液,污泥通过污泥管道外运,滤液通过滤液管道返回至廊道首端做再次处理。在雨季河道发生较大洪水时,可利用起吊装置将浸入式生物膜模块起吊至河面以上,防止水流的过度冲刷,待洪水过去后,再将浸入式生物膜模块放入水中重新投入工作。
[0017]本实用新型具备下列优点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河道进行建设,选择在河道较为平缓、河岸较直的区域建设前端导流渠,廊道,沉淀区及后端导流渠,采用钢筋混凝土浇注成型,将浸入式生物膜模块安装于廊道中。本实用新型见效快,可有效降低河水中的COD、B0D、氨氮及总磷;C0D、BOD去除率可达80%,可明显改善治理断面的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本实用新型建设灵活方便,投资小,可在多个污染断面分别进行建设,也可在单个断面进行建设,单位处理水量的能耗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1-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和2,河道生物净化系统包括壳体1、浸入式生物膜模块2、起吊装置3及污泥池5 ;所述壳体1的首尾两端各带有导流渠6,壳体1内部还设有与导流渠6连通的廊道7,壳体1上方设有起吊装置3 ;所述廊道7前端设有与起吊装置3连接的浸入式生物膜模块2,廊道7尾端设有沉淀区8 ;沉淀区8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壳体1外部的污泥池5连接;所述浸入式生物膜模块2为常规固定式生物膜,其填料采用半软性填料,支架采用不锈钢制成;所述污泥池5包括脱水装置,以及与脱水装置相连的污泥管道和滤液管道,污泥管道与外运设备相连,滤液管道与廊道7相通;所述沉淀区8包括漏斗形的泥斗9以及排污栗,排污栗通过管道与污泥池5连接;所述浸入式生物膜模块2上设有喷雾装置。用于浸入式生物膜模块起吊至水面以上时,通过喷雾保持生物膜湿润,保持生物膜活性,防止生物膜干燥,脱落。所述浸入式生物膜模块2下方设有曝气装置4。在落差较大,且污染较轻时,可利用跌水供氧,无需安装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4与设置在壳体1外部的鼓风机10相连,鼓风机10向曝气装置4的微孔曝气盘供氧并提供充分搅拌,为生物好氧处理提供足够的氧气。所述河道生物净化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起吊装置3、曝气装置4、鼓风机10、排污栗、脱水装置和喷雾装置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控制。所述脱水装置为常规带式压滤机或离心脱水机。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生物净化系统建于污染的河道中,壳体1首端的导流渠6为河水流入端,壳体1尾端的导流渠6为河水的流出端,污泥池5安装于河岸上。污染的河水经导流渠6进入廊道7,鼓风机10通过管道向廊道中的曝气装置4供氧并提供充分搅拌,河水在供氧和搅拌的条件下与廊道7中的浸入式生物膜模块2充分接触,达到去除河水中污染物的目的。浸入式生物膜模块2在反应过程中因新陈代谢产生的过量生物体与经处理后的河水流入廊道7尾端的沉淀区8,过量的生物体和河水中的悬浮物质经自然沉淀分离沉入泥斗9中,上清液直接由尾端导流渠6排出;泥斗9中的沉降物由排污栗通过管道抽入至污泥池5中,污泥池5中的脱水装置分离沉降物得到污泥和滤液,污泥通过污泥管道外运,滤液通过滤液管道返回至廊道7首端做再次处理。在雨季河道发生较大洪水时,可利用起吊装置3将浸入式生物膜模块2起吊至河面以上,防止水流的过度冲刷,待洪水过去后,再将浸入式生物膜模块2放入水中重新投入工作。
【主权项】
1.一种河道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浸入式生物膜模块、起吊装置及污泥池;所述壳体的首尾两端各带有导流渠,壳体内部还设有与导流渠连通的廊道,壳体上方设有起吊装置;所述廊道前端设有与起吊装置连接的浸入式生物膜模块,廊道尾端设有沉淀区;沉淀区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壳体外部的污泥池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入式生物膜模块为常规固定式生物膜,其填料采用半软性填料,支架采用不锈钢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池包括脱水装置,以及与脱水装置相连的污泥管道和滤液管道,污泥管道与外运设备相连,滤液管道与廊道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包括漏斗形的泥斗以及排污栗,排污栗通过管道与污泥池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入式生物膜模块上设有喷雾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河道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入式生物膜模块下方设有曝气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与设置在壳体外部的鼓风机相连,鼓风机向曝气装置的微孔曝气盘供氧并提供充分搅拌,为生物好氧处理提供足够的氧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道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生物净化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起吊装置、曝气装置、鼓风机、排污栗、脱水装置和喷雾装置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控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河道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装置为常规带式压滤机或离心脱水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河道生物净化系统,包括壳体、浸入式生物膜模块、起吊装置及污泥池;所述壳体的首尾两端各带有导流渠,壳体内部还设有与导流渠连通的廊道,壳体上方设有起吊装置;所述廊道前端设有与起吊装置连接的浸入式生物膜模块,廊道尾端设有沉淀区;沉淀区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壳体外部的污泥池连接。本实用新型见效快,可有效降低河水中的COD、BOD、氨氮及总磷;COD、BOD去除率可达80%,可明显改善治理断面的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本实用新型建设灵活方便,投资小,可在多个污染断面分别进行建设,也可在单个断面进行建设,单位处理水量的能耗低,效率高。
【IPC分类】C02F3/02, C02F11/12
【公开号】CN204999684
【申请号】CN201520754881
【发明人】王兵, 赵李宁
【申请人】云南宁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