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离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9578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离心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实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组合式离心管,对市场上现有的离心管进行结构改造,以使管底固相沉积物较易从离心管中分离。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离心管都是一根整体管体,如图1所示。形状有尖底或圆底,材质一般为玻璃或者有机聚合物。其原理是利用圆周运动过程固相和液相所受向心力大小不同,而使得悬浮液中固相物质沉积在管底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如图1所示,虽然这种方法很容易实现固液两相在管体中的分离,但由于底部沉积物距离管口较深,所以,实际操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管底的沉积物很难从管底脱离,而且在管壁粘附较多,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离心管,解决了实际操作中沉积物很难从管底脱离,而且在管壁粘附较多的问题,使得在管体中实现固液分离后,能够很容易地将管底沉积物与管体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将外管体做成两端开口的管筒8,内置一个内管体6。
如图3所示,“组合式离心管”管筒下半部分呈倒置梯形圆柱状,内管体为U形圆柱状。内管体与管筒的装配和联接方式为将内管体由管筒上开口处装入,再在内管体底部用玻璃棒向下加压力,与管筒的内管壁压紧。因管筒的内管壁和内管体的外管壁之间的弹性应力及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不会出现漏液现象。而且在离心分离的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内置管体会向下滑动,使得弹性应变增大,进一步防止了漏液。内管体底部距离下管口末端的距离为5~10mm。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易于分离管底沉积物。


图1为现有的圆底离心管剖面图。其中,管体1。
图2为在现有的圆底离心管中固液分离的示意图。其中,固相沉积物2、液相物质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离心管的结构剖面图”。其中,内管体6、内管体底距下管口的距离7、管筒8。
图4为组合式离心管中固液分离后的示意图。其中,管筒8、固相沉积物2、液相物质3。
图5为组合式离心管拆卸后的剖面图。其中,上管口5、下管口4、内管体6。
具体实施方式
将悬浮液倒入分段式离心管中,经离心分离机的离心力作用,固相物质沉入内管体底部,如图4所示。悬浊液经离心分离后,将上层液体倒出,用玻璃棒将内管体从下往上由管筒上管口顶出。如图5所示拆卸管体,只剩内管体中的固相沉积物。这时,只需用普通的药勺就可以使沉积物从内管体中脱离。即使内管体中有少许粘附,将其粘附水洗后再次离心分离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离心管,其特征在于将外管体做成两端开口的管筒(8),内置一个内管体(6);管筒下半部分呈倒置梯形圆柱状,内管体为U形圆柱状;内管体与管筒的装配和联接方式为将内管体由管筒上开口处装入,再在内管体底部用玻璃棒向下加压力,与管筒的内管壁压紧;内管体底部距离下管口末端的距离为5~1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离心管,其特征在于将外管体做成两端开口的管筒(8),内置一个内管体(6);管筒下半部分呈倒置梯形圆柱状,内管体为U形圆柱状。内管体与管筒的装配和联接方式为将内管体由管筒上开口处装入,再在内管体底部用玻璃棒向下加压力,与管筒的内管壁压紧;内管体底部距离下管口末端的距离为5~10mm。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易于分离管底沉积物。
文档编号B01L3/14GK2745649SQ20042000995
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6日
发明者李凌峰, 张跃, 纪箴 申请人:北京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