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纽线搅拌模式在容器内混合液体样品的改进方法

文档序号:499059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双纽线搅拌模式在容器内混合液体样品的改进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容器中均勻地混合液体样品、试剂或其它溶液的方法和设备。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后的通过在溶液中以二维双纽线模式反复地移动采样探针来快速、均勻地混合液体溶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分析从患者的感染部、体液或脓肿中获取的液体样品可进行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关的各种分析试验。典型地,这些化验是通过自动临床分析仪进行的,在自动临床分析仪上装载有包含患者样品的试管或小瓶。分析仪从小瓶中提取液体样品并将样品与特定的反应管杯或反应管中的多种试剂化合。在分析前通常要对样品试剂溶液进行培养或者对其进行其他处理。通常使用与样品试剂组合物相作用的一束探询辐射进行分析测量,例如浊度、荧光度、吸收度读数等。这些测量允许确定出端点或率值,根据这些端点或率值,可用公知的标定技术确定出与患者健康状况有关的分析物量值。临床分析仪采取多种不同的过程来识别分析物,在这些过程中,通常需要将患者的液体样品以及样品与各种其它液体(诸如试剂、稀释液或复水化合物)的组合物混合到很高的均勻度。由于临床实验室日益增长的提高分析灵敏度的压力,使得仍然存在对临床分析仪的整体处理效率改进的需要。特别地,样品分析不断要求在提高化验吞吐量方面要更加高效。仍然存在对样品-试剂混合器的需要,该混合器非常高速地将液体溶液混合到高均勻度而不会过分增加分析仪的成本,也不需要不成比例的空间量。已经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提供均勻的液体溶液混合,包括搅拌、混合、球磨研磨等。 一种流行的方法包括使用吸液管在液体容器内交替地吸入和释放一部分液体溶液。在临床和实验室设备中,磁混合也是特别有用的,在磁混合中是将涡旋混合作用引入到液体样品和液体的溶液或不可溶试剂中。在美国专利第6,382,827中公开了这种混合,其中通过使自由放置的球状混合构件在容器内以大致圆形模式在溶液内快速振荡从而在液体容器内对液体溶液进行混合。通过在接近液体容器处以大致圆形模式使磁场高速旋转从而使得球状混合构件在溶液内快速运动。作用于磁混合构件上的磁力使其在液体溶液内产生混合运动。诸如美国专利第4,720,374中描述的超声混合技术使用的超声能量从包装的外部施加并且耦合到反应室中,从而使得反应室内的固体片料溶解或者使其中包含的液体均勻混合。容器可以包括一组安装在其中并且彼此间隔的超声处理增进突起,以提供再循环通道,该再循环通道与容纳片料的凹陷部和容器的剩余容积二者连通,从而使得在使用中, 突起用来在相对高的超声能量区域中限制片层材料并且同时允许来自高能量区域的水化液体流过这些通道,由此快速地影响片层材料的溶解。美国专利第6,382,827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容纳在液体容器内的液体溶液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使自由放置的球状混合构件在容器内以大致圆形模式在溶液内快速振荡。在接近液体容器处以大致圆形模式使磁场高速旋转从而使得球状混合构件在溶液内快速运动。作用于磁混合构件上的磁力使其在液体溶液内产生混合运动。美国专利第5,824,276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清洗隐形眼镜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以振荡方式施加溶液流以使镜片在容器内上下移动但不接触容器一个延长的时间段。该方法包括使物体悬浮在容器的溶液内,以使该物体不与容器内部发生实质或延展接触。预定的溶液流流入该容器,从而提供与浮力相结合的向上的力,以克服当物体比溶液密度大时物体上向下的重力。或者,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待处理溶液的密度,则在容器的顶部产生该流, 以产生实质上的稳态效果。在此通过引用将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的美国专利第7,258,480并入本文,该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在生化分析仪内混合溶液的混合装置,该混合装置通过以二维的大致抛物线或“回飞棒形”的探针混合模式移动采样探针来进行混合。因此,仍存在对简化的节省空间的液体样品或样品试剂混合器的设计改进方案的需求。特别地,存在对改进的样品试剂溶液混合器的持续需求,该改进的样品试剂溶液混合器提供了高速以及以高均勻度和令人满意的少量时间混合容纳在试管内的溶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在生化分析仪内均勻地混合溶液的改进的混合装置,该混合装置能够以减少的时间进行混合并且不会引入不需要的气泡、泡沫等。本发明包括磁混合器,其具有附接到活动臂上的采样探针,该混合器使活动臂在相互垂直的第一和第二方向上往复运动。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活动臂具有支撑竖直销的突出支脚,该竖直销接触固定块上的滚子轴承。活动臂由使销沿滚子轴承的圆周表面滚动的交流电磁铁振动,从而使得活动臂发生振动。令人惊奇的是,已发现将探针的运动幅度限制到临界范围,以及同时使活动臂在窄的频率范围内振动,这一结合产生了探针的“双纽线形”混合模式。已发现这种探针的“双纽线形”混合模式在短得惊人的时间内提供了高均勻度的混合且不引入不想要的气泡形成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作的详细说明,本发明将被更全面地理解,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中
图1是适于执行本发明的自动分析仪的示意性平面图2是图1分析仪一部分的放大示意性平面图2A是图1分析仪操作中所用的反应管杯的透视图3是用于图1分析仪的等分容器阵列的透视图4是图1分析仪的等分容器阵列储存和处理单元的透视图5是图1分析仪操作中所用的试剂盒的透视图6是图1分析仪操作中所用的试剂盒管理系统的平面俯视图7是用于图6试剂盒管理系统的试剂盒的透视图8是用于图1分析仪的液体吸取和分配系统的示意图9是从图6试剂盒中吸取试剂的图8的液体吸取和分配系统的示意图10是将试剂分配到图2A反应管杯中的图8的液体吸取和分配系统的示意图;图11是说明现有技术混合运动模式的放大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双纽线形混合运动模式的视图; 图12A是说明图12双纽线形混合模式的长宽比; 图13是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混合组件的侧视图; 图14是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混合组件的前视图; 图15是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混合组件的俯视图15A是一示意性图示,其示出了与本发明的混合组件一起使用的液体分配和吸取系
统;
图16是一曲线图,其示出了图13混合组件的活动体部分和探针梢端部分如何随操作混合组件的频率而变化;
图17是一曲线图,其示出了图12混合模式如何随图13混合组件的频率而变化; 图18是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混合组件的仰视图,其示出了用于限制图13所示活动臂部分的运动幅度的关键特征;以及
图19是一曲线图,其示出了混合运动的幅度范围如何随图13所示活动臂的运动幅度受到限制而变化。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与图2相结合示意性地示出了自动化学分析仪10的各个元件,在该分析仪中可有益地实施本发明,分析仪10包括支撑着外旋转式传送带14和内旋转式传送带16的反应旋转式传送带12,其中外旋转式传送带14具有形成于其中的管杯端口 20,内旋转式传送带16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器皿端口 22,外旋转式传送带14和内旋转式传送带16由开口凹槽 18分开。管杯端口 20适于容纳多个反应管杯M (如图2A所示),反应管杯对容纳用于常规临床和免疫测定的各种试剂和样品液体,而器皿端口 22适于接收多个容纳用于超高灵敏度发光免疫分析的特定试剂的反应器皿25。反应旋转式传送带12可以使用步进运动在恒定方向上旋转,步进运动被恒定的暂停时间分隔开,在该暂停时间内反应旋转式传送带 12被保持不动,并且计算机控制的化验操作装置13 (诸如传感器、试剂添加站、混合站等) 根据需要对容纳在管杯M中的化验混合物进行操作。分析仪10由计算机15执行的软件基于机器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控制,所述机器语言如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 of Deerfieldj IL 出售的 Dimension 临床化学分析仪上使用的,以及被基于计算机的机电控制编程领域技术人员广泛使用的。 计算机15还执行应用软件程序,以便执行由分析仪10内的各种分析装置17进行的化验。如图1所示,双向进出样品流体管传送系统34包括用于将样品流体管搁架38从输入道35的第一端处的搁架输入装载位置传送到输入道35第二端(如空心箭头35A所示) 的机构,其中所述样品流体管搁架38包含打开的或封闭的样品流体容器(例如样品流体管 40)。识别包含在样品管40中的液体样品是通过使用常规条形码读取器来读取置于其上条形码标记,以确定(除了其他信息以外)患者的身份、待进行的试验,是否将样品等分保留在分析仪10中,如果是,保留多长时间。将条形码标记置于样品流体管搁架38上以及采用安装在分析仪各处的大量条形码读取器以确定、控制和跟踪样品管40和样品流体管搁架38 的位置也是常见的。
常规液体采样探头位于输入道35的第二端附近,并且可操作以从样品流体管40 中吸取样品液体的等分部分,并且可将样品液体的等分部分分配到等分容器阵列44中的多个容器52V中的一个或多个中(如图3所示),这取决于进行必要化验所需的样品液体量, 并且为由分析仪10保留在环境腔室48中的样品液体等分作了准备。在将样品流体从搁架 38上的全部样品流体管40吸取并分配到等分容器52V并且保留在图4所示的等分容器阵列储存和传送系统50之后,如空心箭头36A所示,搁架38可以移动到操作者可访问的分析仪10的前方区域,从而使得可将搁架38从分析仪10卸走。如图4所示,等分容器阵列传送系统50包括等分容器阵列储存和分配模块56和多个线性驱动电机58,线性驱动电机58适于使等分容器阵列52在样品吸取探头M (下文将对其进行说明并作为本发明的示例)的下方在多个等分容器阵列轨道57内平移,其中所述样品吸取探头M位于反应旋转式传送带12附近。样品吸取探头M由计算机15控制且适于从各个容器52V吸取受控量的样品然后前后移动到分配位置,在该分配位置上适当量的吸取样品被分配到一个或多个管杯24,以便分析仪10对一个或多个分析物进行试验。在样品分配到反应管杯M中后,常规传递装置根据需要在等分容器阵列传送系统50、环境腔室48以及处置区域(未示出)之间移动等分容器阵列52。温度受控的储存区域或服务器沈、27和观包含用于储物的多室细长试剂盒30,其如图5所示并且在转让给本申请受让人的美国专利第6,943,030中被说明,所述试剂盒30 将试剂包含在井孔32中,以根据需要执行各种不同的化验。如下文结合图6所说明的,月艮务器沈包括第一旋转式传送带^A,试剂盒30可被储存在第一旋转式传送带2队中,直至移到第二旋转式传送带^B以便被试剂吸取探头60和本发明例示出的双纽线混合组件55 访问到。图6示出了一个有益的实施例,其中旋转式传送带26A和旋转式传送带26B呈圆形并且同心,第一旋转式传送带26A在第二旋转式传送带^B的内侧。可以通过将所述容器30放置到装料盘四中来装载试剂盒30,装料盘四适于自动地将容器30平移到下文所述的往返运动位置。额外的试剂吸取探头61和62被独立安装,并且可分别在服务器27、28以及外管杯旋转式传送带14之间平移。探头62包括用于吸取所需试剂以在适当试剂盒30内距井孔32的反应位置处进行规定化验的常规机构,随后探头62被往返运动到将试剂分配入管杯对中的分配位置。图6与图7相结合说明了单个双向载体往返装置(carrier shuttle) 72,该往返装置适于将试剂盒30从具有机动耙73的装料盘四卸下,机动耙73自动地将试剂盒30放置在往返装置72下方的往返运动位置上。试剂盒30通过包含在其中的试剂溶液的种类使用常规的条形码类标记和接近装料盘四的条形码读取器41来识别。对计算机15进行编程以跟踪分析仪10内各个试剂盒的位置。往返装置72进一步适于将试剂盒30放置到至少一个试剂储存区域27或观内的至少一个缝槽式试剂盒托盘27T或^T的缝槽中,并且将所述试剂容器30放置到试剂储存区域沈内的两个同心试剂旋转式传送带26A和26B的任一个中。往返装置72还适于使试剂盒30在两个同心试剂旋转式传送带26A和26B之间移动。如双头弧形箭头所示,试剂旋转式传送带26A可以在两个方向上旋转,从而将布置于其上的试剂盒30中任意的特定试剂盒放置到试剂吸取探头60的下方。通过试剂储存区域 27和28内的试剂盒往返装置27S和^S,布置在试剂盒托盘27T或28T中的任意一个试剂盒30可分别被定位在试剂盒往返装置72下方的装载位置或定位在吸取和分配探头62下方的试剂吸取位置。试剂盒往返装置27S和28S在设计上与图7所示的试剂盒往返装置72 相似。支撑在外旋转式传送带14上的反应管杯和支撑在内旋转式传送带16上的反应容器由虚线示出,以表示它们位于旋转式传送带沈的表面的下方。 图7所示的载体往返装置适于通过自动张紧器72T来自动补偿由电机72M驱动的皮带72B的长度的未知变化,自动张紧器72T如美国专利第7,207,913号中说明的,其被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并且适于在皮带72B上保持恒定的张力而不管其驱动方向上的快速变化,以便通过夹子72C连接到皮带72B上的试剂盒72C可沿着皮带72B的方向精确地定位,如双头箭头所示,并且布置在其在试剂盒往返装置72下方的往返运动位置或由于皮带 72B磨损布置在储存区域沈、27或观内。试剂盒往返装置27S和28S在设计上彼此相同并包括固定到皮带的一个腿上的试剂盒托盘^T,以便托盘28Τ可沿双头箭头的方向自由地来回驱动。结果,托盘^T内的缝槽中的试剂盒30可自动地定位到试剂盒往返装置72 下方的往返运动位置。 如图8所示,用于执行本发明的吸取探头60包括水平驱动部件60Η、竖直驱动部件 60V、清洗模块部件60W、泵模块部件60Ρ、具有被设计为当插入试剂盒30的盖时减小节流面积并增大吸取容量的锥形的针梢端(或称针尖)60Τ的吸取和分配探头60Ν,以及具有下表1 中说明的基础功能的清洗歧管部件60Μ。下文将对图9中标明的清洗模块部件60W和泵模块部件60Ρ的各个部件进行说明。水平驱动部件60Η和竖直驱动部件60V是典型的计算机控制步进电机或线性致动器并由计算机15控制以为水平驱动部件60Η和竖直驱动部件60V 提供精确的受控运动。表 1
模块I基础功能^
7Κ平驱动器60Η将竖直驱动器60V定位到包含试剂液体且装载在管形瓶搁架30Α的试剂盒30的上方以及装载在端口 20内的管杯的上方竖直驱动器60V驱动探头60Ν穿过试剂盒30的盖子清洗模块60W 用液体清洗溶液将污染物从探头梢端60Τ去除清洗歧管60Μ 将探头梢端60Τ连接至泵模块60Ρ g模块60P 抽取试剂液体和样品流体. 探针60N吸取并分配试剂液体和样品流体图9示出了连接到常规的中空载液探头梢端60T的泵模块60P,探头梢端60T具有常规限定的内外表面并且由清洗歧管60M支撑,清洗歧管60M由中空空气管连接到三向阀 71。可用几个螺纹式连接器(未示出)将探针60N连接到清洗歧管60M,或替代性地,永久地焊接到其上。阀71是可操作的,以可选地将空气管70连接到1)通气阀,所述通气阀连接到大气通气管74 ;或2)通过中空空气管77连接到活塞式注射泵76。常规气压测量变换器 78由中空空气管79连接到泵76和阀71之间的空气管77。图9还示出了已刺穿试剂盒30的盖且位于试剂盒容纳的试剂液体内的探针60N。 可以有益地使用水平感测手段(例如,使用公知的电容信号)来确保探针60N与液体流体连通。活塞76被致动,并且其移动的距离由计算机15控制以便体积受控的试剂液体从探针 60N抽出或吸入探针60N。在这个过程中,阀71对通气管72关闭,但对空气管77和空气管 70打开。阀71可操作,以可选地将空气管70连接到一个可选的通气阀73,这个可选的通气阀73连接到大气通气管74。图9还示出了一个可选的清洗歧管60W,其包括通过中空载液管81连接到清洗歧管60W的冲洗阀82。冲洗阀82可操作,以将载液管81通过中空流体管83连接到加压清洗水源84。在完成从试剂盒30吸取校正或质量控制液体之后,清洗歧管60M被竖直驱动器60V抬高并由水平驱动器60H定位以便使探头60可将校正或质量控制液体分配到图10所示的装载在旋转式传送带14的端口 20内的管杯M中。在分析仪10使用图2至9所示装置操作的过程中,在几种情况下将液体或一种或多种液体的溶液被快速和均勻地混合是非常关键的,这产生了对高速、高均勻度地混合液体或液体溶液的混合装置的需求,而且不能过分增加分析仪的成本,不需要不相称的空间量或专门用来仅仅进行混合的装置。可能需要高速混合以获取均勻分布的溶液,例如
1.在样品吸取探头60从第一试剂盒30提取第一试剂并将试剂分配进入反应管杯M 之后;
2.在样品吸取探头M从等分容器阵列52的容器52V提取样品并将样品分配进入反应管杯M之后;或
3.在样品吸取探头M从第二试剂盒30提取第二试剂并将试剂分配进入反应管杯M 之后。典型地,现有技术混合方法以线性混合模式或者圆形或椭圆形混合模式来移动采样探针。并且,尽管圆形或椭圆形混合模式能够产生有效混合,但存在不良的副作用,即在圆形混合模式产生的涡流的下端会形成气泡。然后,气泡在溶液内悬浮一段时间直至回升到表面。另一种现有技术混合模式以像图11所示的二维大致抛物线或大致“回飞棒形”的混合模式来移动采样探头。然而,这种方案需要不希望的过长时间来产生均勻度对于所谓 “混合灵敏度”免疫测定而言可接受的混合溶液。本发明的关键特征在于如下发现,即通过在保留于等分容器阵列44的容器52V 内的样品中,或者在图10所示分配过程后在管杯M的样品试剂混合物内,以“8字形”或 “双纽线形”混合模式(如图12所示)快速地移动探头梢端MT、60T或62T,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混合均勻度而且不会产生不希望有的气泡。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动作使探头梢端60T以图12所示的大致双纽线形混合模式打圈。已发现在保持图12A所示和限定的长宽比时,所述双纽线形混合模式在混合时间长短、混合均勻度(其通过欠混合灵敏度临床化验方法测量)、以及气泡形成的最小化(其在过混合灵敏度临床化学方法(典型的是血浆蛋白式方法)的混合之后由瞬态响应的大小测量) 方面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混合。因此,双纽线形混合模式用于临床分析仪是有益的,因为其对于大范围的临床化学检查方法允许最大可能的操作范围。令人惊奇的是,由于满足了勻质化混合结果、最小化气泡形成以及液体体积在40-250微升(uL)范围内时500毫秒(ms)混合时间的多重要求,双纽线模式相对圆形或椭圆形模式而言是一种改进。特别地,已发现 对于粘度类似于常规临床化学试剂-患者样品溶液粘度的液体溶液而言,探针MN、60N和 62N的探头梢端54T、60T和62Τ的运动幅度必须保持在约1. 7至2. 6mm的期望范围内,并且同时,活动臂85 (探头梢端MT、60T和62T悬挂于其上)的振动频率也必须保持在特定频率范围内,以便产生成功的双纽线形混合模式。在这些情况中,术语“成功的”混合过程旨在表示产生至少97%的溶液均勻度的混合过程,该混合过程在小于约500毫秒的时间量内完成,并且不在溶液内产生不均勻现象,如气泡或泡沫。这种双纽线形混合模式可使用具有探针梢端60T的混合组件,该探针梢端悬挂于活动臂,该活动臂附接到磁板,磁板具有适于使活动臂以双纽线形混合模式往复运动的往复运动装置。典型地,活动臂包括偏置机构和与其接触的固定不动的弯曲表面。例如,可以
8使用如图13所示的混合组件来产生双纽线形混合模式,图13是悬挂于活动体85的针形探头60N的侧视图,活动体85具有突出的支脚87,该支脚支承着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一销86 并且与滚子轴承88提供的弯曲表面相接触,其中滚子轴承88使用第二销90安装到固定块 89。如图14 (磁混合组件55的前视图)和图15 (磁混合组件55的俯视图)所示,可使用位于铁磁板91附近的常规交流电磁铁使探头体85振动。活动体85的这种振动使得滚销(或称滚针)86沿滚子轴承88的圆周面前后滚动以使臂85在相互垂直的第一和第二方向上往复运动。图15A示出了替代泵模块100,其包括载液探头梢端60T,该载液探头梢端通过中空空气管70连接到计量泵112,而计量泵112连接至常规冲洗阀114。阀114可操作,以将空气管70连接至冲洗泵116或活塞式水源118。常规气压测量变换器120连接在探头梢端 60T和计量泵112之间。 图16示出了活动体85和探针梢端60T的运动幅度如何随电磁铁92振动活动体 85的频率而变化。观察到活动体85具有以约125-150HZ的大致范围为中心的自然或谐振频率,这导致了在相同大致范围内的最大振动幅度。由于探针60N较小并具有较小的质量, 观察到针梢端60T具有以约310-340HZ的较高频率范围为中心的自然或谐振频率,这产生了在相同大致范围内的最大振幅。现已发现,随着振动频率朝活动体85的自然频率增加, 探针60N产生的运动模式从一系列几个“相连接的小椭圆形”演变成双纽线形混合模式。这在图17中进行了说明,其中还发现当振动频率增加到大于混合体85的谐振频率时,探头 60T的混合模式趋于椭圆形。此外,当谐振频率减小到混合体85的谐振频率以下时,探头 60T的混合模式失去一致性。基本而言,变化针体85的振动频率产生探头60T的多种“双纽线形”混合模式,如图17所示,其中已发现,探头梢端60T的优选双纽线形运动出现在以混合体85的自然或谐振频率为中心的频带中。 由于探针60N和探头梢端60T的最下部分都提供了在试剂盒30、反应管杯M或等分容器阵列52的容器52V中溶液的混合动作,现有技术的经验似乎表明希望使针梢端60T 具有最大幅度的混合运动。然而,针梢端60T太大的混合运动幅度可能造成一种称作“过混合”的情况,特别是对于采用了浊度测量技术的血浆蛋白化验。因此,希望仔细地控制针梢端60T混合运动幅度的范围。下面的表2概括了针梢端60T运动振幅范围对化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对图12所示的双纽线形混合模式的长宽比的相应影响。可看出,探头梢端60T运动幅度的期望范围是在约1. 7至2. 6mm (在加粗的箱线内)的范围内,这产生了长宽比在约0. 4至0. 6之间的双纽线形混合模式。此外,将探头梢端60T的运动幅度保持在约1. 7至2. 6mm的范围内对已知过混合灵敏度的大量化验的结果无害。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混合临床分析仪内的溶液的改进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提供混合组件,所述混合组件包括探针,其悬挂于活动臂且与溶液接触,所述活动臂具有附接到其上的磁板,往复运动装置,其适于使所述活动臂进行往复运动,所述活动臂包括偏置机构,以及固定不动的弯曲表面,其与所述偏置构件接触;b)其中,改进包括使所述活动臂往复运动以使所述偏置机构沿所述弯曲表面滚动,从而使所述探针以大致双纽线形模式往复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方法,其中所述往复运动装置包括接近所述磁板的电磁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方法,其中所述偏置机构包括从所述活动臂突出的支脚, 所述支脚包括竖直向上延伸的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方法,其中所述大致双纽线形模式具有约0.5的长宽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方法,其中往复运动以大约200至750毫秒之间的时间间隔发生, 所述溶液包括的体积在大约25至250uL的范围内,而且实现了大于97%的均勻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方法,其中使所述活动臂往复运动的频率处于以所述活动臂的自然频率为中心的50Hz频率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方法,其中所述固定块具有形成于其中的间隙,并且所述活动臂具有延伸突片,所述延伸突片被定位在所述间隙内,以使所述探头的梢端的混合运动幅度处于约1. 7至2. 5mm的范围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快速并反复地在溶液内以大致双纽线形模式移动采样探头以在生化分析仪内快速并均匀地混合溶液的方法。
文档编号B01F11/00GK102470331SQ201080034004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1日
发明者M. 罗伊德 M., H. 卡特 R., R. 张 R., D. 邓菲 W. 申请人:西门子医疗保健诊断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