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凉水塔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3324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水凉水塔水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池排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水凉水塔水池。
背景技术
循环水凉水塔是一种循环用水的构筑物,可以制造温度较低的循环水以供需要降温的设备使用,凉水塔水池是循环水凉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循环水的水质、降低循环水的污浊度,需要将循环水在水池内沉淀除杂,然后继续进入循环冷却系统使用。凉水塔水池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池底就会沉淀有污泥,污泥的存在会降低循环水的水质,并且对设备具有腐蚀作用,因此及时的除去池底的污泥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循环水凉水塔水池如图I所示,经过一段时间,污泥会积聚在水池I的池底11上,目前,在清除池底11的污泥时,需要循环水凉水塔和冷却系统全部停车,排掉凉水塔水池中的循环水,人工清理池底
的污泥,这样一次性排放循环水过多,给污水处理系统造成很大压力。这种清除污泥的方法严重的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生产系统连续运行时间短,而且会浪费一部分循环水,而且重新加入循环水的时候,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使药剂分散均匀,降低了生产效率。为了不影响生产进行和节约循环水,就要多设置几个凉水塔水池循环使用,但是这样增大了占地面积,在土地面积日趋紧张的形势下,不是理想的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排污时循环水凉水塔不停车、生产效率高、保证循环水水质质量高的循环水凉水塔水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循环水凉水塔水池,所述水池的池底部设有多个紧密排列且敞口设置的污泥沉降室,所述污泥沉降室内均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污泥沉降室壁之间形成沉降排污室,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污泥沉降室壁相对的管壁上布有多个吸污泥口,所述排污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水池的池壁连通污水处理系统。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泥沉降室的截面呈口大底小的形状。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泥沉降室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弧形、V形或U形。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相邻的两个污泥沉降室的上沿连接为顶角向上的锐角状。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污管底部最高不高于所述污泥沉降室的上沿,所述排污管顶部最低不低于所述污泥沉降室的上沿。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污管的中心线与所述污泥沉降室的上沿持平。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污管在靠近所述污泥沉降室底部的管壁上设有呈“之”字形排列的多个吸污泥口,位于排污管两侧的吸污泥口和底部的吸污泥口之间均具有20-60度的夹角。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位于排污管两侧的吸污泥口和底部的吸污泥口之间均具有30度的夹角。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泥沉降室为多个紧密排列在所述池底上的污泥沉降槽,所述污泥沉降槽内均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污泥沉降槽壁之间形成沉降排污槽,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污泥沉降槽壁相对的管壁上布有吸污泥口,所述多个排污管在所述池壁外面的部位上均设有排污阀。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池的底部设有泵入口,所述泵入口在所述水池的池底处设有池底部向下凹陷形成的下水槽。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污阀为闸阀、截止阀、旋塞阀、球阀或蝶阀,可以保证快速开启或关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污管位于所述池壁外部的出水端均和连通污水 处理系统的污泥总管道连通。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I.本发明的池底部设有多个紧密排列且敞口设置的污泥沉降室,在水池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污泥积聚在污泥沉降室内,由于污泥沉降室具有多个,因此原本成大片的积聚在池底的污泥分别积聚在污泥沉降室内被分成了多个小片,这样为分段排污泥提供了基础。并且由于设有污泥沉降室,不用设置多个轮换使用的循环水凉水塔水池,减小了占地面积。所述污泥沉降室内均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污泥沉降室壁之间形成沉降排污室,采用这样的结构,污泥大多积聚在沉降排污室内,为快速排污提供便利,可以实现不停车排污泥,提高了生产效率。排污管的顶部为圆弧形,所以积聚的污泥不会太多,起到了使污泥向沉降排污室底部积聚的作用。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污泥沉降室壁相对的管壁上布有多个吸污泥口,当需要进行排出污泥操作时,水池内的循环水从吸污泥口进入排污管,同时带动污泥进入排污管;由于排污管对排污管上方的循环水有分流的作用,因此沉降排污室内的循环水具有一定程度的扰动,所以可以使积聚的较为结实的污泥也可以进入排污管,加大了排出污泥的效果,保证了循环水的质量。2.本发明的污泥沉降室的截面呈口大底小的形状,优选半圆弧形、V形或U形,这样污泥在积聚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积聚在沉降排污室的底部,为排出污泥时的操作减少了用水量。3.本发明的相邻的两个污泥沉降室的上沿连接为顶角向上的锐角状,这样污泥在沉降的过程中都会尽量的积聚在沉降排污室内,不会积聚在两个污泥沉降室的上沿连接处,提高了排污泥的效果。4.本发明的排污管底部最高不高于所述污泥沉降室的上沿,所述排污管顶部最低不低于所述污泥沉降室的上沿,优选排污管的中心线与所述污泥沉降室的上沿持平。采用这样的结构,能保证排污管上的吸污泥口尽可能的对着污泥沉降室的内壁,保证排污泥的效果,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保持循环水向下流动时产生合理的扰动,保证对积聚的比较结实的污泥的冲刷效果。5.本发明的排污管在靠近所述污泥沉降室底部的管壁上设有呈“之”字形排列的多个吸污泥口,吸污泥口呈“之”字形排列可以用较少的吸污泥口保证对沉降排污室的覆盖面,同时兼顾吸污泥口的抽滤压力,吸污泥口太多,在排污管出水端管径一定的情况下势必降低吸污泥时候的速度,降低了循环水的流速,不利于形成扰动;吸污泥口太少则形成不了覆盖面。位于排污管两侧的吸污泥口和底部的吸污泥口之间均具有20-60度的夹角,优选30度的夹角。采用这样的结构,中间排吸污泥口可以对污泥沉降槽底部的的污泥进行排出操作,两侧排吸污泥口位于污泥沉降槽的侧下部位,可以起到辅助的排出操作,加强了排出污泥的效果,减少了污泥的排出时间。6.本发明的多个排污管在所述池壁外面的部位上均设有排污阀,由于每个排污管单独设有阀门,因此可以单独的控制每个排污管进行排污泥操作,这样避免了几种排污泥带来的污水过多的现象,把冲刷污泥的循环水分多次排放,减轻了污水处理压力。由于不用集中排放循环水,保证了药剂在水池内的均匀性、连续性,提高了水池的循环水的质量。7.本发明的水池的底部设有泵入口,所述泵入口在所述水池的池底处设有池底部向下凹陷形成的下水槽,这样在开车或停车时,有利于排净水池池底的循环水。



图I是现有的循环水凉水塔水池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剖面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4是图2中A部位的放大图,图5是本发明排污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剖面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剖面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剖面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剖面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的剖面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七的剖面图,图中1.水池,11.池底,12.下水槽,13.泵入口,14.池壁,2.沉降排污室,3.排
污管,31.左侧排吸污泥口,32.中间排吸污泥口,33.右侧排吸污泥口,34.吸污泥口,35.闸阀,4.半圆弧形污泥沉降室,5. V形污泥沉降室,6. U形污泥沉降室,7.污泥总管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2至图5所示,循环水凉水塔水池1,水池I的池底11设有多个紧密排列且敞口设置的半圆弧形污泥沉降室4,半圆弧形污泥沉降室4内均设有排污管3,排污管3与半圆弧形污泥沉降室4壁之间形成沉降排污室2,排污管3与半圆弧形污泥沉降室4壁相对的管壁上布有多个吸污泥口 34,排污管3的出水端穿过水池I的池壁14均和连通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泥总管道7连通。多个排污管3在池壁外面的部位上均设有排污阀,排污阀为可以保证快速开启或关闭的闸阀35、截止阀、旋塞阀、球阀或蝶阀。
相邻的两个半圆弧形污泥沉降室4的上沿连接为顶角向上的锐角状。排污管3的中心线与半圆弧形污泥沉降室4的上沿持平。多个吸污泥口 34呈“之”字形排列的,位于排污管3两侧的左侧排吸污泥口 31和右侧排吸污泥口 33与底部的中间排吸污泥口 32之间均具有30度的夹角。水池I的底部设有泵入口 13,泵入口 13在水池I的池底11处设有池底11部向下凹陷形成的下水槽12。半圆弧形污泥沉降室4可以为半圆弧形污泥沉降槽。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排污管3底部与半圆弧形污泥沉降室4的上沿持平。其他与实施例 一相同。实施例三如图7所示,排污管3顶部与半圆弧形污泥沉降室4的上沿持平。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四如图8所示,位于排污管3两侧的左侧排吸污泥口 31和右侧排吸污泥口 33与底部的中间排吸污泥口 32之间均具有20度的夹角,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五如图9所示,位于排污管3两侧的左侧排吸污泥口 31和右侧排吸污泥口 33与底部的中间排吸污泥口 32之间均具有60度的夹角,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六如图10所示,用V形污泥沉降室5代替半圆弧形污泥沉降室4,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七如图11所示,用U形污泥沉降室6代替半圆弧形污泥沉降室4,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的池底上设有多个紧密排列在池底11上的污泥沉降室,循环水中的污泥可以积聚在污泥沉降室中,污泥沉降室的截面呈口大底小的形状,优选半圆弧形、V形或U形,这样污泥在积聚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积聚在污泥沉降室的底部,为排出污泥时的操作减少了用水量。这样原本大片的积聚在池底的污泥分别积聚在污泥沉降室中,被分成了多个小片。当需要进行排出污泥操作时,开启排污阀,在重力作用下水池内的循环水从吸污泥口进入排污管3,同时带动污泥进入排污管3 ;由于排污管3对排污管3上方的循环水有分流的作用,因此排污管3与污泥沉降室之间的循环水具有一定程度的扰动,所以可以使积聚的较为结实的污泥也可以进入排污管3,加大了排出污泥的效果,保证了循环水的质量。本发明两侧排吸污泥口和中间排吸污泥口之间均具有20-60度的夹角,优选30度的夹角。采用这样的结构,中间排吸污泥口可以对污泥沉降室底部的的污泥进行排出操作,两侧排吸污泥口位于污泥沉降室的侧下部位,可以起到辅助的排出操作,加强了排出污泥的效果,减少了污泥的排出时间。由于每个排污管3单独设有排污阀,因此可以单独的控制每个排污管3进行排污泥操作,这样避免了集中排污泥带来的污水过多的现象,把冲刷污泥的循环水分多次排放,减轻了污水处 理系统的压力。
权利要求
1.循环水凉水塔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的池底部设有多个紧密排列且敞口设置的污泥沉降室,所述污泥沉降室内均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污泥沉降室壁之间形成沉降排污室,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污泥沉降室壁相对的管壁上布有多个吸污泥口,所述排污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水池的池壁连通污水处理系统。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循环水凉水塔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沉降室的截面呈口大底小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水凉水塔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沉降室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弧形、V形或U形。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循环水凉水塔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两个污泥沉降室的上沿连接为顶角向上的锐角状。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循环水凉水塔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底部最高不高于所述污泥沉降室的上沿,所述排污管顶部最低不低于所述污泥沉降室的上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水凉水塔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的中心线与所述污泥沉降室的上沿持平。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循环水凉水塔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在靠近所述污泥沉降室底部的管壁上设有呈“之”字形排列的多个吸污泥口,位于排污管两侧的吸污泥口和底部的吸污泥口之间均具有20-60度的夹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循环水凉水塔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排污管两侧的吸污泥口和底部的吸污泥口之间均具有30度的夹角。
9.如权利要求I至8所述的任一种循环水凉水塔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沉降室为多个紧密排列在所述池底上的污泥沉降槽,所述污泥沉降槽内均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污泥沉降槽壁之间形成沉降排污槽,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污泥沉降槽壁相对的管壁上布有吸污泥口,所述多个排污管在所述池壁外面的部位上均设有排污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循环水凉水塔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的底部设有泵入口,所述泵入口在所述水池的池底处设有池底部向下凹陷形成的下水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循环水凉水塔水池,所述水池的池底部设有多个紧密排列且敞口设置的污泥沉降室,所述污泥沉降室内均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污泥沉降室壁之间形成沉降排污室,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污泥沉降室壁相对的管壁上布有多个吸污泥口,所述排污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水池的池壁连通污水处理系统。本发明涉及水池排污技术领域,占地面积小、排污时循环水凉水塔不停车、生产效率高、保证循环水水质质量高。
文档编号B01D21/02GK102886158SQ20121040718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3日
发明者王学清, 王桂平, 王河清, 王建清 申请人: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