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2471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吸收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及化工试验器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收管。
背景技术
重量吸收法是一种经典的分析方法,它为绝对分析方法。在重量吸收法中常常使用U型管作为载体,充装吸收试剂,通过对所求成分转化为气体被U型管中的试剂吸收,求出吸收前后U型管及试剂的质量变化,计算出所求成分的含量。U型管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器皿,一般为U型的透明玻璃管,有多种大小型号,可以盛装液体或者固体。目前在重量吸收法的多种化学实验中都要使用U型管,例如碱石灰、无水氯化钙等固体干燥剂都可以装在U型管中用于干燥或吸收气体。在现有的U型管作为重量法吸收载体装置中,都是使用玻璃U型管,而且一般必须准备两个同时吸收,以免分析中吸收的溢出,此时必须将两个U型管都进行称取其质量,在分析中使用的都是玻璃材质的U型管,其空U型管的质量都达到近90克,加上吸收试剂总质量近120克甚至更多,对于常规实验室日常称取样品和满足分析要求的分析天平,现行配备的电子天平精度多数为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最大量程为多为60g或110g,而一个U型管和试剂的总质量常常超过120g,满足不了称取质量的要求,即使有最大量程为110g,在许多时候需要两个U型管的吸收质量差分析数据,此时分开称取两次,增加了测量不确定的叠加,增大了分析的不确定度。使用玻璃U型管时,当空气湿度小时,易出现静电对称量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重量吸收法分析数据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两个吸收筒合而一体,轻便材质不易产生静电,分装方便,操作简便,适合于吸收重量法测定的吸收管。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收管,包括第一吸收筒和第二吸收筒,第二吸收筒的前端无底面,且其紧密套在第一吸收筒的后端外侧,第一吸收筒的后端的底面开有细小孔隙,第一吸收筒的前端和第二吸收筒的后端分别配有相应的第一塞盖和第二塞盖,第一塞盖和第二塞盖上开有孔洞,第一空心玻璃管和第二空心玻璃管分别紧密穿过第一塞盖和第二塞盖的孔洞并伸入第一吸收筒的前端和第二吸收筒内。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吸收筒和第二吸收筒的材质为具有好的膨胀性的透明耐热塑料或硅胶,相互套住的两端口紧密膨胀结合不漏气。在上述方案中,第一空心玻璃管与第一吸收筒内的第一吸收试剂之间设有第一玻璃棉,第二空心玻璃管与第二吸收筒内的第二吸收试剂之间设有第二玻璃棉,第二吸收筒与第一吸收筒相套的前端设有第三玻璃棉。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塞盖和第二塞盖为橡胶材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吸收管尚未通气时第一空心玻璃管和第二空心玻璃管分别套有用于密封的第一塑料或硅胶帽、第二塑料或硅胶帽,通气吸收时改接乳胶管或硅胶管,第一空心玻璃管和第二空心玻璃管接入乳胶或硅胶管供被吸收的气体进出,气体通过第一空心玻璃管,由第一玻璃棉过滤及隔离,进入第一吸收试剂吸收,未吸收气体通过第一吸收筒后端的细小孔隙,进入第二吸收筒进行二次吸收,此时通过第三玻璃棉过滤及隔离,进入第二吸收试剂二次吸收,通过第二玻璃棉过滤及隔离,由第二空心玻璃管导出,通过连接于第二空心玻璃管上的乳胶管或硅胶管接入到测定气路中。吸收完毕,将原接入、出气体的乳胶管或硅胶管卸掉,在第一空心玻璃管和第二空心玻璃管上立即套上相应的能够紧密相扣的第一塑料或硅胶帽、第二塑料或硅胶帽密封,置入天平箱中放置至室温称量。根据吸收后试剂的颜色变化,两个吸收筒中的试剂可分别独立更换,组合使用,经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I)吸收管由两吸收筒加上两组吸收试剂组成,两端口相套时膨胀结合不漏气,两吸收筒可自如分开,单独更换吸收试剂,经济适用;(2)两吸收筒可一次在日常的实验室分析天平上称量,减小了两次称量的不确定度,提高了分析的准确度;(3)第一吸收筒的后端的底面开有细小孔隙,能够让气体缓慢通过,充分吸收;(4)吸收管为透明耐热塑料或硅胶材质,具有好的膨胀性,消除了原来玻璃材质当空气湿度小时,易出现静电对称量产生影响。且肉眼易观察吸收试剂颜色的变化,便于及时更换,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收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吸收筒,11-第一塑料或硅胶帽,12-第一空心玻璃管,13-第一塞盖,14-第一玻璃棉,15-第一吸收试剂,16-孔隙,2-第二吸收筒,21-第二塑料或硅胶帽,22-第二空心玻璃管,23-第二塞盖,24-第二玻璃棉,25-第二吸收试剂,27-第三玻璃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吸收管,包括第一吸收筒I和第二吸收筒2,第二吸收筒2的前端无底面,且其紧密套在第一吸收筒I的后端外侧,第一吸收筒I的后端的底面开有细小孔隙16,第一吸收筒I的前端和第二吸收筒2的后端分别配有相应的第一塞盖13和第二塞盖23,第一塞盖13和第二塞盖23上开有孔洞,第一空心玻璃管12和第二空心玻璃管22分别紧密穿过第一塞盖13和第二塞盖23的孔洞并伸入第一吸收筒I的前端和第二吸收筒2内。第一吸收筒I和第二吸收筒2的材质为具有好的膨胀性的透明耐热塑料或硅胶,相互套住的两端口紧密膨胀结合不漏气。第一空心玻璃管12与第一吸收筒内的第一吸收试剂15之间设有第一玻璃棉14,第二空心玻璃管22与第二吸收筒内的第二吸收试剂25之间设有第二玻璃棉24,第二吸收筒2与第一吸收筒I相套的前端设有第三玻璃棉27。[0022]第一塞盖13和第二塞盖23为橡胶材质。吸收管尚未通气时第一空心玻璃管12和第二空心玻璃管22分别套有用于密封的第一塑料或硅胶帽11、第二塑料或硅胶帽21,通气吸收时改接乳胶管或硅胶管,第一空心玻璃管12和第二空心玻璃管22接入乳胶或硅胶管供被吸收的气体进出,气体通过第一空心玻璃管12,由第一玻璃棉14过滤及隔离,进入第一吸收试剂15吸收,未吸收气体通过第一吸收筒I后端的细小孔隙16,进入第二吸收筒2进行二次吸收,此时通过第三玻璃棉27过滤及隔离,进入第二吸收试剂25 二次吸收,通过第二玻璃棉24过滤及隔离,由第二空心玻璃管22导出,通过连接于第二空心玻璃管22上的乳胶管或硅胶管接入到测定气路中。吸收完毕,将原接入、出气体的乳胶管或硅胶管卸掉,在第一空心玻璃管12和第二空心玻璃管22上立即套上相应的能够紧密相扣的第一塑料或硅胶帽11、第二塑料或硅胶帽21密封,置入天平箱中放置至室温称量。根据吸收后试剂的颜色变化,两个吸收筒中的试剂可分别独立更换,组合使用。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吸收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收筒(I)和第二吸收筒(2),第二吸收筒(2)的前端无底面,且其紧密套在第一吸收筒(I)的后端外侧,第一吸收筒(I)的后端的底面开有细小孔隙(16),第一吸收筒(I)的前端和第二吸收筒(2)的后端分别配有相应的第一塞盖(13)和第二塞盖(23),第一塞盖(13)和第二塞盖(23)上开有孔洞,第一空心玻璃管(12)和第二空心玻璃管(22)分别紧密穿过第一塞盖(13)和第二塞盖(23)的孔洞并伸入第一吸收筒(I)的前端和第二吸收筒(2)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吸收筒(I)和第二吸收筒(2)的材质为具有好的膨胀性的透明耐热塑料或硅胶,相互套住的两端口紧密膨胀结合不漏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管,其特征在于第一空心玻璃管(12)与第一吸收筒内的第一吸收试剂(15)之间设有第一玻璃棉(14),第二空心玻璃管(22)与第二吸收筒内的第二吸收试剂(25)之间设有第二玻璃棉(24),第二吸收筒(2)与第一吸收筒(I)相套的前端设有第三玻璃棉(2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塞盖(13)和第二塞盖(23)为橡胶材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管,包括第一吸收筒和第二吸收筒,第二吸收筒的前端无底面,且其紧密套在第一吸收筒的后端外侧,第一吸收筒的后端的底面开有细小孔隙,第一吸收筒的前端和第二吸收筒的后端分别配有相应的第一塞盖和第二塞盖,第一塞盖和第二塞盖上开有孔洞,第一空心玻璃管和第二空心玻璃管分别紧密穿过第一塞盖和第二塞盖的孔洞并伸入第一吸收筒的前端和第二吸收筒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吸收管采用透明耐热塑料或硅胶材质消除了原来玻璃材质当空气湿度小时易出现静电对称量产生影响。两个吸收筒便于及时更换,第一吸收筒的后端的底面开有细小孔隙,能够让气体缓慢通过,充分吸收,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文档编号B01L3/00GK202845032SQ201220502259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闻向东, 徐建平, 邵梅, 王洪红, 周郑, 朱玉秀, 李亚非, 夏念平, 吴秀芸, 文斌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