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管式布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316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套管式布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污水处理的环保装置,具体是指一种套管式布水器。
背景技术
纺织造纸行业是全国用水量最多的三大行业中的两大行业,纺织造纸行业节水工作对全国节水工作影响很大,目前纺织中产生的印染废水一般由工业污水处理厂进行生化处理后达标排放,由于水质未达到回用生产的水质要求(尤其是水的色度和硬度),无法直接再回用于印染生产中,需要进一步作深度处理才能回用。目前对所述生化处理后的废水的深度处理方式大多采用物理的膜处理方式,以达到污泥沉降及悬浮物去除效果,悬浮物去除效果与沉淀池内布水装置的性能优异息息相关,由此本发明人发明了一种沉降去除效果优异的套管式布水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管式布水器,具有拟似静态布水特性,极大地提高了废水沉降速率及去除悬浮物效果。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套管式布水器,包括内外间隔套设的圆形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具有下水口,该下水口的两侧沿形成有向外弧形翻折卷边的导流翘翅片;所述圆形内套管上对应避开所述下水口部分的管壁上分布有射水孔,该射水孔由沿所述圆形内套管轴向前后依次排列的至少两组以上不同孔径射水孔组组成,该至少两组射水孔组从前至后对应每组射水孔的孔径依次递增,并且每组射水孔的分布密度依次递减。
所述外套管的下水口的开口角度为不大于90度。所述圆形内套管与外套管的间距至少为圆形内套管的管径值的1.5倍。所述圆形内套管上的射水孔的开孔面积总和至少为所述圆形内套管的横截面面积的4倍以上。所述外套管的下开口的开口面积应为圆形内套管上的射水孔的开孔面积总和的2倍以上。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套管式布水器,工作时,该套管式布水器底置在沉降池内,待处理废水从圆形内套管的前端进水,再流向后端,圆形内套管内的水从射水孔射出直至外套管的内壁上,之后沿外套管的内壁顺流而下,最终由下水口流出至沉降池内。圆形内套管内,前端废水水压大,通过小孔径、高密度的射水孔组起到较大的阻力作用,废水水流速变缓,射水孔射流出的废水的辐射力小,水湍流辐射范围小,呈现拟似静态布水特点,后端废水水压相比前端逐渐降低,由此通过逐渐增大孔径同时减小孔的分布密度方式,保证在水湍流辐射范围小(即拟似静态布水)基础上达到圆形内套管内水的高效排出;同时利用液态的静动力作用原理,使悬浮物不能上浮而只能聚凝在沉淀池下方;而且下水口排水时,借由向外弧形翻折导流翘翅片的导流作用,防止了此处可能产生负压且形成涡流现象,同理用以确保排水时具有拟似静态特性,最终对送入沉降池内的废水实现高效沉降、去除悬浮物及净水效果,采用这一物理方式,大大降低了深度处理的运行成本。

图1是本新型套管式布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新型套管式布水器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新型套管式布水器的一横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新型套管式布水器的应用示意图。标号说明外套管I下水口11导流翘翅片 12圆形内套管 2射水孔21 第一射水孔组 211第二射水孔组212 第三射水孔组 213沉降池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一种套管式布水器,如图1-2所示,包括内外间隔套设的圆形内套管2和外套管1,该二者间隔的间距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主要用于平衡出水,具体一实施方式如下:所示二者间隔的间距至少为圆形内套管2的管径值的1.5倍以上,一般确保不小于1.5倍。所述外套管I具有下水口 11,该下水口 11的两侧沿形成有向外弧形翻折卷边的导流翘翅片12,该二导流翘翅片12与外套管I其他部分的连接处为平滑过渡,外套管I的外型构成一类似Ω形管结构。下水口 11的开口角度有严格要求,较佳地所述开口角度不大于90度,进一步最佳角度为90度。所述圆形内套管2上对应避开所述下水口 11部分的管壁(至多靠上侧的3 / 4部分管壁)上分布有射水孔21,外套管I上对应下水口 11部分的管壁(至少靠下侧的I / 4部分管壁)上不得开孔(以120度为最佳选择),即圆形内套管2未设有射水孔21的对应至少I / 4部分正对所述下水口 11,由此二者间形成一自然闭口,从而从射水孔21射出的水不会直接进入下水口 12,而是先经由外套管I的内管壁之后再引流至下水口 12。所述射水孔21由沿圆形内套管2轴向前后依次排列的至少两组射水孔组组成,该至少两组射水孔组从前至后对应每组射水孔的孔径依次递增,并且每组射水孔的分布密度依次递减。圆形内套管2的前端呈开口状,为进水端,后端为封闭,对应外套管I同为前端开口、后端封闭。具体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射水孔组设有三组,从前之后分别为第一射水孔组211、第二射水孔组212及第三射水孔组213,其中第一射水孔组211的射水孔的孔径最小、分布最密,第三射水孔组213的射水孔的孔径最大、分布最疏。射水孔组的设置组数、每组在圆形内套管2上所占的长度可以灵活变换设置,其根据实际处理废水量、水压等因素而定,这里不详细阐述。再有,圆形内套管2上的射水孔21的开孔面积总和不能太小,较佳的,至少为圆形内套管2的横截面面积(不包括壁厚)的4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还应适当提高倍数。进一步,外套管I的下开口 12的开口面积为圆形内套管2上的射水孔的开孔面积总和的2倍以上。工作时,如图4所示,套管式布水器底置在沉降池3内,待处理废水从圆形内套管2的前端进水,再流向后端,圆形内套管2内的水从射水孔21射出直至外套管I的内壁上,之后沿外套管I的内壁顺流而下,最终由下水口 11流出至沉降池内。圆形内套管2内,前端废水水压大,通过小孔径、高密度的射水孔组(如上面第一射水孔组211)起到较大的阻力作用,废水水流速变缓,射水孔射流出的废水的辐射力小,水湍流辐射范围小,呈现拟似静态布水特点,后端废水水压相比前端逐渐降低,由此通过逐渐增大孔径同时减小孔分布密度方式,保证在水湍流辐射范围小(即拟似静态布水)基础上达到圆形内套管内水的高效排出;而且下水口 11排水时,借由向外弧形翻折导流翘翅片12的导流作用,防止了此处可能产生负压并且形成涡流现象,同理用以确保下水口 11排水时具有拟似静态特性,进而极利于废水污泥的沉降(参见图4),达到深度净水目的。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 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套管式布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间隔套设的圆形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具有下水口,该下水口的两侧沿形成有向外弧形翻折卷边的导流翘翅片;所述圆形内套管上对应避开所述下水口部分的管壁上分布有射水孔,该射水孔分由所述圆形内套管轴向前后依次排列的至少两组以上不同孔径射水孔组组成,该至少两组射水孔组从前至后对应每组射水孔的孔径依次递增,并且每组射水孔的分布密度依次递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下水口的开口角度为不大于9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内套管与外套管的间距至少为圆形内套管的管径值的1.5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内套管上的射水孔的开孔面积总和至少为所述圆形内套管的横截面面积的4倍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套管式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下开口的开口面积应为圆 形内套管上的射水孔的开孔面积总和的2倍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套管式布水器,包括内外间隔套设的圆形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具有下水口,该下水口的两侧沿形成有向外弧形翻折卷边的导流翘翅片;所述圆形内套管上对应避开所述下水口部分的管壁上分布有射水孔,该射水孔为沿所述圆形内套管轴向前后依次排列的至少两组以上不同孔径射水孔组组成,该至少两组射水孔组从前至后对应每组射水孔的孔径依次递增,并且每组射水孔的分布密度依次递减;本新型套管式布水器能使水湍流辐射范围缩小,呈现拟似静态布水特点,实现高效沉降效果。
文档编号B01D21/24GK203123634SQ201320111399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黄文龙, 王双树 申请人:黄文龙, 泉州天伟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