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2886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其模块化的包括主体框架单元,进风口模块,出风口模块,初步过滤模块,空气驱动模块,PM2.5粉尘吸附模块和静电吸附模块;同时还公开了PM2.5粉尘吸附模块中的吸附膜的层状结构,分别由外层、里层和中间层构成,所述中间层包含PM2.5级过滤网层;通过具体设置,实现了可以对室内和进入室内的室外气体中PM2.5粉尘进行过滤杀菌,还人类一个清洁的气体环境。
【专利说明】—种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公知常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直径还不到头发丝的1/20。由于其对人体的危害日益加大,目前其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中国这种污染还将持续,因此防止其进入人体的各种措施需要越来越受到重视。
[0003]人类目前大部分的活动空间为室内,因此室内的空气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向社会公开一种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绿色环保,有效改善了用户的居舍环境,主动消除室内空气中的PM2.5有害颗粒、除尘除味及灭菌消毒,对室内空气清新成等同于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实质提闻了最为基础的生活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
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出一种粉尘过滤杀菌净化的层状结构。
[0007]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所述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如下部件:
[0009]主体框架单元(I),具有四个边的框架,分别为第一边框架、第二边框架、第三边框架以及第四边框架,其中第一边框架与第三边框架相对,第二边框架与第四边框架相对,且依次相连形成闭合管路,管路的外边框和顶边框与屋内的墙和顶部贴合;
[0010]电源单元,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给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供电,在框架内部布线,所布的线与电源单元以及电源插槽连接;
[0011]若干个模块插槽,设置在所述闭合管路上,能够将空气净化所需的各个单元模块置于其中;
[0012]进风口模块(2),置于所述第一边框架的闭合管路的进风模块插槽中,进风口模块的电源与进风模块插槽中的电源插槽连接;
[0013]出风口模块(3),置于所述第三边框架的闭合管路的出风口模块插槽中,出风口模块的电源与出风模块插槽中的电源插槽连接;
[0014]空气驱动模块(5),分别设置于第二边框架和第四边框架内部,其用于加强气流在框架内部的循环;[0015]PM2.5粉尘吸附模块(6),分别设置于第二边框架和第四边框架内部,用于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0016]静电吸附模块(7),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框架的出风口模块(3)的两侧,用以进一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0017]所述PM2.5粉尘吸附模块(6)的过滤膜为层状结构,分别由外层、里层和中间层构成,所述中间层包含PM2.5级过滤网层;所述PM2.5级过滤网层包含第一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位于所述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一侧的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位于所述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另一侧的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另一侧的第二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所述第一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的孔径为0.35?0.5mm,厚度为0.3?0.5mm ;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的孔径为0.55?0.6mm,厚度为0.15?0.35mm ;(所述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的基体中活性炭的体积含量为52?63%,活性炭基体表面镀覆超微细的纳米二氧化钛层,纳米二氧化钛层采用CVD方法进行镀覆;所述第二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的基体中活性肽的体积含量为66?68%,活性炭基体表面镀覆超微细的纳米二氧化钛层,纳米二氧化钛层采用CVD方法进行镀覆);
[0018]所述静电吸附模块(7)中设置静电驻极纤维网,所述静电驻极纤维网为通过聚丙烯改性的静电驻极纤维网。
[0019]作为优选,所述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还包括初步过滤模块(4),所述初步过滤模块(4)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架的进风口模块(2)的两侧,用于初步收集除掉PMlO级粉尘。
[0020]作为优选,所述出风口模块(3)中还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
[0021]在主体框架单元(I)外部或内部设置有控制单元,其分别与各个模块的电源相连接,控制单元用来控制各个模块的开关供电。
[0022]作为优选,所述静电驻极纤维网的厚度为80?120 μ m ;所述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为铝质蜂窝材料。
[0023]作为优选,每个模块与插槽用固定部件固接,每个模块与插槽接触的边缘相吻合并且使用密封垫进行气密性连接,而每个模块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与所述的框架联通以使得管路中的气体全部流动经过模块。
[0024]作为优选,在第三边框架的闭合管路的出风口模块一侧设置有气体流量探测装置,用以检测空气流量是否达到一定的程度以符合净化效率的要求,将检测结果反馈到显示面板,以方便用户判断是否增加空气驱动模块或升高或减低空气驱动模块的功率。
[0025]作为优选,所述主体框架单元(I)的管路外面包覆有装饰材料。
[0026]作为优选,其中的模块与插槽连接方式为卡扣式方式连接,其接触边缘气密性连接。
[0027]作为优选,所述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还设置有换气模块,所述换气模块一侧与进风口模块(2)相连通,另一侧与室外连通;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当需要室内空气循环的时候,控制单元将关闭进风口模块与换气模块的连通,而开启进风口模块的室内风口,进行内循环;当需要室内与室外进行换气循环的时候,控制单元将关闭进风口模块的室内风口,而开启进风口模块与换气模块的连通,进行外循环。
[0028]作为优选,所述若干个模块插槽中的某几个插槽中不设置任何空气净化模块时,在插槽位置设置有与主体框架单元(I)的管路相气密性连接的挡板,用以防止管路中的气体外泄,同时保证管路内的气体顺畅流动。
[0029]作为优选,该装置还包括纳米吸附模块,与空气驱动模块(5)对应设置在相同的框架边上,用于吸附空气中的NOx、甲醛以及苯类有机物;
[0030]光催化模块,设置在出风口模块(3)的两侧,用以消除空气中的有害病菌;
[0031]出风口模块中还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
[0032]所述的进风口模块,出风口模块上均纳米吸附模块(6)设置有PM2.5探测装置,所述初步过滤模块、纳米吸附模块、光催化模块以及负离子发生器均设置有失效探测装置;
[0033]在主体框架单元外部或内部设置有控制单元,其分别与各个模块的电源以及PM2.5探测装置和/或失效探测装置相连接,控制单元用来控制各个模块的开关供电,同时接收PM2.5探测装置和/或失效探测装置发送过来的信号,然后将信号反馈到显示面板,用以供用户判断是否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以及是否更换失效模块。
[0034]更进一步地,对于屋内墙体不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情况,主体框架单元(I)的管路的外边框和顶边框与屋内的墙和顶部贴合,形成闭合管路。
[0035]更进一步地,其中的模块与插槽连接方式为卡扣式方式连接,其接触边缘气密性连接。
[0036]更进一步地,可替代的,主体框架单元(I),其具有四个边的框架,形成闭合管路,管路的外边框和顶边框与屋内的墙和地面贴合。
[0037]更进一步地,还具有空气温度调节模块,其设置在出风口模块的两侧,用以改变室内空气的温度。
[0038]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种使用上述模块化集成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净化室内空气的方法。
[0039]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
[0040]模块化集成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用来净化室内空气,其施工成本以及原料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同时净化效率高,采用模块化设计,维修及更新成本低,效率高,有效改善了用户的居舍环境,主动清除室内空气中的PM2.5有害颗粒、除尘除味及灭菌消毒,对室内空气清新成等同于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0041]通过设置PM2.5过滤网层各层的具体孔径和厚度,使得该过滤网层在保证吸附PM2.5污染物和细菌的同时,保证气体通过效率。本实用新型各层孔径的设计较现有孔径较大,但是由于设置了四层网层,可以保证PM2.5的过滤效率达到90%以上,但是又不会导致气体流动困难;
[0042]通过在设置静电驻极纤维网,强化PM2.5的吸附效率,通过测试,其在吸附微尘的过程中强化了微尘吸附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3]图1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
[0044]图2为PM2.5粉尘吸附模块(6)的过滤膜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0045]其中:1,主体框架单元;2,进风口模块;3,出风口模块;4初步过滤模块;5,空气驱动模块;6,PM2.5粉尘吸附模块;7,静电吸附模块;11,第一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12,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13,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14,第二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6]实施例1
[0047]如图1所示,一种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图中箭头为气体流动方向),所述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如下部件:
[0048]主体框架单元1,具有四个边的框架,分别为第一边框架(图1的上部)、第二边框架(图1的左侧)、第三边框架(图1的下部)以及第四边框架(图1的右侧),其中第一边框架与第三边框架相对,第二边框架与第四边框架相对,且依次相连形成闭合管路,管路的外边框和顶边框与屋内的墙和顶部贴合;
[0049]电源单元,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给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供电,在框架内部布线,所布的线与电源单元以及电源插槽连接;
[0050]若干个模块插槽,设置在所述闭合管路上,能够将空气净化所需的各个单元模块置于其中;
[0051]进风口模块2,置于所述第一边框架的闭合管路的进风模块插槽中,进风口模块的电源与进风模块插槽中的电源插槽连接;
[0052]出风口模块3,置于所述第三边框架的闭合管路的出风口模块插槽中,出风口模块的电源与出风模块插槽中的电源插槽连接;
[0053]空气驱动模块5,分别设置于第二边框架和第四边框架内部,其用于加强气流在框架内部的循环;
[0054]PM2.5粉尘吸附模块6,分别设置于第二边框架和第四边框架内部,用于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0055]静电吸附模块7,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框架的出风口模块(3)的两侧,用以进一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0056]所述PM2.5粉尘吸附模块(6)的过滤膜为层状结构,分别由外层、里层和中间层构成,所述中间层包含PM2.5级过滤网层;所述PM2.5级过滤网层包含第一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位于所述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一侧的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位于所述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另一侧的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另一侧的第二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所述第一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的孔径为0.35?0.5mm,厚度为0.3?0.5mm ;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的孔径为0.55?0.6mm,厚度为0.15?0.35mm ;所述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的基体中活性炭的体积含量为52?63%,活性炭基体表面镀覆超微细的纳米二氧化钛层,纳米二氧化钛层采用CVD方法进行镀覆;所述第二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的基体中活性肽的体积含量为66?68%,活性炭基体表面镀覆超微细的纳米二氧化钛层,纳米二氧化钛层采用CVD方法进行镀覆;
[0057]所述静电吸附模块7中设置静电驻极纤维网,所述静电驻极纤维网为通过聚丙烯改性的静电驻极纤维网;
[0058]所述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还包括初步过滤模块4,所述初步过滤模块4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架的进风口模块2的两侧,用于初步收集除掉PMlO级粉尘。
[0059]所述出风口模块3中还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
[0060]在主体框架单元I外部或内部设置有控制单元,其分别与各个模块的电源相连接,控制单元用来控制各个模块的开关供电。
[0061]所述静电驻极纤维网的厚度为80?120 μ m ;所述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为铝质蜂窝材料。
[0062]每个模块与插槽用固定部件固接,每个模块与插槽接触的边缘相吻合并且使用密封垫进行气密性连接,而每个模块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与所述的框架联通以使得管路中的气体全部流动经过模块。
[0063]在第三边框架的闭合管路的出风口模块一侧设置有气体流量探测装置,用以检测空气流量是否达到一定的程度以符合净化效率的要求,将检测结果反馈到显示面板,以方便用户判断是否增加空气驱动模块或升高或减低空气驱动模块的功率。
[0064]所述主体框架单元(I)的管路外面包覆有装饰材料。
[0065]其中的模块与插槽连接方式为卡扣式方式连接,其接触边缘气密性连接。
[0066]所述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还设置有换气模块,所述换气模块一侧与进风口模块(2)相连通,另一侧与室外连通;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当需要室内空气循环的时候,控制单元将关闭进风口模块与换气模块的连通,而开启进风口模块的室内风口,进行内循环;当需要室内与室外进行换气循环的时候,控制单元将关闭进风口模块的室内风口,而开启进风口模块与换气模块的连通,进行外循环。
[0067]所述若干个模块插槽中的某几个插槽中不设置任何空气净化模块时,在插槽位置设置有与主体框架单元(I)的管路相气密性连接的挡板,用以防止管路中的气体外泄,同时保证管路内的气体顺畅流动。
[0068]实施例2
[0069]如图2所示的粉尘过滤杀菌净化部件,所述部件为层状结构,分别由外层、里层和中间层构成,所述中间层包含PM2.5级过滤网层,所述PM2.5级过滤网层包含第一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位于所述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一侧的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位于所述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另一侧的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另一侧的第二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所述第一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的孔径为0.4mm,厚度为0.32mm ;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的孔径为0.56mm,厚度为
0.30mm ;所述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的基体中活性炭的体积含量为56%,活性炭基体表面镀覆超微细的纳米二氧化钛层,纳米二氧化钛层采用CVD方法进行镀覆;所述第二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的基体中活性肽的体积含量为67%,活性炭基体表面镀覆超微细的纳米二氧化钛层,纳米二氧化钛层采用CVD方法进行镀覆;本实施例的PM2.5粉尘和细菌的过滤效率可达到98%。
[0070]实施例3
[0071]如图2所示的层状结构的粉尘过滤杀菌净化部件,分别由外层、里层和中间层构成,所述中间层包含PM2.5级过滤网层,PM2.5级过滤网层包含第一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位于所述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一侧的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位于所述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另一侧的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另一侧的第二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所述第一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的孔径为
0.38mm,厚度为0.45mm ;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的孔径为0.59mm,厚度为0.29mm ;所述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的基体中活性炭的体积含量为61 %,活性炭基体表面镀覆超微细的纳米二氧化钛层,纳米二氧化钛层采用CVD方法进行镀覆;所述第二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的基体中活性肽的体积含量为67.5%,活性炭基体表面镀覆超微细的纳米二氧化钛层,纳米二氧化钛层采用CVD方法进行镀覆。本实施例的PM2.5粉尘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达到91%。
【权利要求】
1.一种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如下部件: 主体框架单元(I),具有四个边的框架,分别为第一边框架、第二边框架、第三边框架以及第四边框架,其中第一边框架与第三边框架相对,第二边框架与第四边框架相对,且依次相连形成闭合管路,管路的外边框和顶边框与屋内的墙和顶部贴合; 电源单元,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给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供电,在框架内部布线,所布的线与电源单元以及电源插槽连接; 若干个模块插槽,设置在所述闭合管路上,能够将空气净化所需的各个单元模块置于其中; 进风口模块(2),置于所述第一边框架的闭合管路的进风模块插槽中,进风口模块的电源与进风模块插槽中的电源插槽连接; 出风口模块(3),置于所述第三边框架的闭合管路的出风口模块插槽中,出风口模块的电源与出风模块插槽中的电源插槽连接; 空气驱动模块(5),分别设置于第二边框架和第四边框架内部,其用于加强气流在框架内部的循环; PM2.5粉尘吸附模块(6),分别设置于第二边框架和第四边框架内部,用于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静电吸附模块(7),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框架的出风口模块(3)的两侧,用以进一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所述PM2.5粉尘吸附模块(6)的过滤膜为层状结构,分别由外层、里层和中间层构成,所述中间层包含PM2.5级过滤网层;所述PM2.5级过滤网层包含第一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位于所述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一侧的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位于所述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另一侧的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另一侧的第二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所述第一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的孔径为0.35~0.5mm,厚度为0.3~0.5mm ;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的孔径为0.55~0.6mm,厚度为 0.15 ~0.35mm ; 所述静电吸附模块(J)中设置静电驻极纤维网,所述静电驻极纤维网为通过聚丙烯改性的静电驻极纤维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还包括初步过滤模块(4),所述初步过滤模块(4)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架的进风口模块(2)的两侧,用于初步收集除掉PMlO级粉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模块(3)中还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 在主体框架单元(I)外部或内部设置有控制单元,其分别与各个模块的电源相连接,控制单元用来控制各个模块的开关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驻极纤维网的厚度为80~120 μ m ;所述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为铝质蜂窝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模块与插槽用固定部件固接,每个模块与插槽接触的边缘相吻合并且使用密封垫进行气密性连接,而每个模块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与所述的框架联通以使得管路中的气体全部流动经过模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三边框架的闭合管路的出风口模块一侧设置有气体流量探测装置,用以检测空气流量是否达到一定的程度以符合净化效率的要求,将检测结果反馈到显示面板,以方便用户判断是否增加空气驱动模块或升高或减低空气驱动模块的功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单元(I)的管路外面包覆有装饰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模块与插槽连接方式为卡扣式方式连接,其接触边缘气密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还设置有换气模块,所述换气模块一侧与进风口模块(2)相连通,另一侧与室外连通;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当需要室内空气循环的时候,控制单元将关闭进风口模块与换气模块的连通,而开启进风口模块的室内风口,进行内循环;当需要室内与室外进行换气循环的时候,控制单元将关闭进风口模块的室内风口,而开启进风口模块与换气模块的连通,进行外循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的PM2.5粉尘过滤杀菌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模块插槽中的某几个插槽中不设置任何空气净化模块时,在插槽位置设置有与主体框架单元(I)的管路 相气密性连接的挡板,用以防止管路中的气体外泄,同时保证管路内的气体顺畅流动。
【文档编号】B01D46/12GK203533709SQ201320448148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5日
【发明者】王芳 申请人:王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