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筒管的转动式配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9614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用于多筒管的转动式配制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多筒管或者用于至少两个注射器的排出装置,以便从多筒管或者注射器中排出至少两种组分。这样的排出装置在下文中也称为配制器。



背景技术:

在不同的技术领域中,使用排出装置来排出能流动(流体)的制品,因此例如使用于医学技术中或者牙科技术中。在此已知的是,这种的制品的两种或者更多种组分存放在独立的注射器或者多筒管的分离的腔室中并且在排出时才混合为制成品,因为该制成品在混合状态中无法存放。实例是医疗的和非医疗的双组分粘合剂、骨接合剂等。适合于排出和混合两种分开存放的组分的排出装置例如在文献WO 2007/041266、WO 2009/086644、WO2008/009143或者WO 2009/086650中公开。

DE 10 2010 045935公开了一种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可沿着纵向方向运动的活塞和具有排出口的盖。丝杆伸展穿过容器,该丝杆与盖连接并且用作为驱动轴。该丝杆具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活塞的内螺纹一起工作。活塞抗扭地安装在容器本体中。在转轴转动时,活塞朝向盖运动,由此活塞将容器的内含物通过排出口推出。然而,在这种装置中,存放在容器中的制品与该丝杆接触。此外,容器仅适合于排出单一组分或唯一的制成品。当要排出多种组分时,并排设置并且独立地驱动多个这种容器。

在DE 20 2006 011 103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同时排出两种制品的配制器,所述配制器具有壳体连带两个在壳体中构成的柱体,制品处于所述柱体中。在柱体中,各以可移动的方式引导一活塞。为了移动活塞,将具有内螺纹的活塞座安置到活塞上,该活塞座与丝杆的外螺纹啮合。丝杆设有拨轮,该拨轮可以相对于壳体转动并由此使活塞座因此还有活塞沿着转动轴的纵向方向移动。由此引起的在柱体中的压力升高打开阀,由此排出制品。在其远端部上,丝杆具有球状的端部区域,所述端部区域在轴向上推入相应的引导衬套中并且在该处以锁定的方式轴向固定。尤其是,在反压力高的情况下,在此存在如下危险:丝杆沿着近端方向从引导衬套中挤出,由此配制器可能无法使用。此外,该配制器仅适合于一次性使用并且尤其不能够与可更换的容器一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排出装置,所述排出装置适合于同时将两种或更多种组分从多筒管或者独立的注射器中排出,该排出装置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即使在施加高挤出压力时该排出装置也可靠地起作用。

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将组分从多筒管或者两个或更多个注射器中排出的排出装置,如在权利要求1中所限定的那样。其它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予以说明。

也就是说,提出一种用于多筒管或用于至少两个注射器的排出装置(配制器),以便将至少两种组分从多筒管或者注射器中排出。该排出装置具有壳体、螺纹杆和进给元件,所述壳体具有近端部和远端部,所述螺纹杆具有近端部和远端部,其中所述螺纹杆具有外螺纹并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中,所述进给元件具有近端部和远端部,其中所述进给元件具有内螺纹并且轴向上可移动地且抗扭地设置在壳体中。螺纹杆的外螺纹接合到进给元件的内螺纹中,使得通过螺纹杆相对于壳体的转动可使进给元件沿着远端方向推进(就此而言其涉及“转动式配制器”)。螺纹杆在其远端部的区域中具有渐缩部。在壳体上,在其远端部的区域中,构成有保持元件,其中该保持元件具有横向(侧向)敞开的凹进部,并且其中螺纹杆横向(侧向)地用其渐缩部推入到保持元件的凹进部中,使得保持元件将螺纹杆不仅关于远端方向而且关于与其相反的近端方向轴向地固定在壳体中。

通过螺纹杆借助于渐缩部侧向地推入到保持元件上的侧向敞开的凹进部中的方式,以极其简单且完美的方式实现了螺纹杆关于两个相反的方向的轴向固定。这种类型的连接尤其相较于轴向的锁止连接可以吸收比较大的轴向力。由此可以保证:即使在反压力大的情况下配制器也安全地起作用。这尤其在要排出比较粘稠的高粘性组分时是有意义的。同时,这种类型的固定实现了配制器的简单结构和简单的制造以及安装。

结合本发明,注射器理解为如下容器,所述容器对流体组分的储存器进行限界,其中在储存器中可移动地设置活塞(塞子),并且其中流体组分可通过活塞沿着远端方向移动而通过排出口从容器中排出。

多筒管理解为如下容器,所述容器对用于各流体组分的两个或更多个储存器进行限界,其中在储存器中的每一个储存器中,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一活塞(塞子),并且其中相应的流体组分可通过相关的活塞沿着远端方向移动而从相关的储存器中排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给元件形成双推杆,所述双推杆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在近端经由螺纹衬套连接,其中在螺纹衬套中构成内螺纹。活塞杆在螺纹杆的两侧沿着远端方向延伸,使得活塞杆中的一个阻止螺纹杆从保持元件的凹进部中脱出。

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螺纹杆在其远端部处的极其简单的侧向(横向)固定。保持元件和活塞杆中的一个活塞杆在此完美地一起起作用,以便保证这种横向固定。

保持元件可以构成为桥形件,所述桥形件在壳体的两个彼此在横向上相对置的区域之间延伸。通过保持元件桥形地在两个端部处与壳体连接的方式,避免保持元件的不期望的弯曲和扭曲效应,并且保持元件可以吸收更大的力。

在螺纹杆的远端部处,在远离渐缩部的区域中,优选构成有加厚部。加厚部远离保持元件地设置并且具有比凹进部更大的直径。加厚部可以以端板的形式构成,即以盘的形式构成。但,所述加厚部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例如半球形等。

为了使对配制器的操作容易,排出装置可以具有转动元件,所述转动元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的远端部处并且抗扭地与螺纹杆的远端部连接。转动元件优选构成为通过使用者的一只手相对于壳体转动,以便因此使螺纹杆相对于壳体置于转动中。为此,转动元件例如可以滚筒状地构成。但是其也可以具有其它形状。其例如可以设有曲柄。与之相应地,壳体的尺寸优选设计成,使得所述壳体可以容易地通过使用者的另一只手抓握和握持。

为了防止进给元件沿着近端方向运动超过近端的起始部位,转动元件可以在与壳体的近端部相对置的内侧处具有至少一个止挡面,所述止挡面限制进给元件相对于壳体的近端运动。

转动元件可以滚筒状地构成有侧壁。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壳体的近端部具有沿着近端方向锥形渐缩的引导面,并且转动元件在其侧壁上在内侧具有与引导面互补的锥形的配对面,所述配对面与之相应地沿着远端方向扩宽。由此,一方面使转动元件插到壳体上变得容易,而另一方面通过引导面与配对面的共同作用确保了转动元件限定地并且自定心地转动引导并且由此也确保了螺纹杆限定地并且自定心地转动引导。

在壳体的远端部处,优选构成至少一个容器容纳部,以将多筒管或者注射器固定在壳体上。容器容纳部在此可以构成为,使得多筒管或者注射器可横向地推入到容器容纳部中。但也可以考虑的是,多筒管或注射器以其它方式固定在壳体上,例如通过卡口连接或者通过轴向锁止连接,或者甚至多筒管或注射器与壳体一件式地构成。

排出装置可以通过已经提及的多筒管或至少两个注射器来补充。多筒管或者注射器因此通常形成至少两个出口。进给元件可推入到多筒管或者注射器中,以便使组分穿过出口从多筒管或者注射器中排出。附加地,排出装置可以包括混合配件,所述混合配件安置在出口上方,以便将从出口离开的组分混合。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附图仅用于阐述而不能理解为是限制性的。在附图中示出:

图1示出排出装置与固定在其上的多筒管和混合器;

图2示出图1的排出装置与移除的多筒管;

图3示出图1的排出装置的壳体的立体视图;

图4示出图1的排出装置的转筒的立体视图;

图5示出图1的排出装置的螺纹杆的立体视图;

图6示出图1的排出装置的进给元件的立体视图;

图7示出贯穿在初始状态中的图1的排出装置的中央的纵剖面;

图8示出在图7的平面A-A中贯穿图7的排出装置的横截面;

图9示出在图7的平面B-B中贯穿图7的排出装置的横截面;

图10示出具有未固定的多筒管和轴向推进的进给元件的排出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11示出贯穿图10的排出装置的中央的纵剖面;

图12示出在图11的平面C-C中贯穿图11的排出装置的横截面;

图13示出在图11的平面D-D中贯穿图11的排出装置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13中,以不同的视图图解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排出装置1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排出装置上可以固定双筒管2,所述双筒管设有混合配件7。

远端方向A定义为如下方向,双筒管的活塞沿着所述方向运动,以便将组分从双筒管2中排出到混合配件7中。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近端方向。远端方向和近端方向都可以称为轴向方向。任何横向于轴向方向伸展的方向都称为横向方向或者侧面方向。

如尤其从图7和图11中所得知的那样,排出装置1具有壳体3、螺纹杆4、呈双推杆5形式的进给元件以及呈转筒6形式的转动元件。壳体3在图3中单独示出;螺纹杆4在图5中单独示出;双推杆5在图6中单独示出;并且转筒6在图4中单独示出。

如接下来更详细阐述的那样,螺纹杆4具有外螺纹并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3中。转筒6同样可转动地安置在壳体3上并且抗扭地与螺纹杆4连接。双推杆5具有内螺纹,该双推杆抗扭地设置在壳体3中并且该双推杆与螺纹杆4的外螺纹接合。通过转筒6的转动,螺纹杆4被置于转动中。由于与双推杆5的螺纹接合,由此将双推杆5轴向地沿着远端方向A(参见图1)推进,由此将组分从双筒管2中排出。

如尤其可在图1至图3中所看到的那样,壳体3长形地构成,该壳体具有两个相对置的、展平的侧壁38和两个相对置的、倒圆的连接区域39,使得壳体3可良好地通过手来抓握。壳体3在此具有大约8cm至20cm的优选的周长、优选大约10cm至30cm的长度、大约3cm至6cm的优选的宽度和大约1.5cm至3cm的优选的高度。在此,高度理解为展平的侧壁38之间的距离,并且宽度理解为倒圆的连接区域39之间的距离。

如可特别清楚地在图3中看到的那样,壳体3具有近端部31和远端部32。在其远端部32的区域中,在壳体3的内部中构成有呈桥形件33形式的保持元件,所述桥形件横向于远端方向A、沿着壳体3的整个高度延伸穿过该壳体。桥形件33因此在其这两个端部处与两个相对置的壳体区域(在此分别与侧壁38的一个区域)连接。所述桥形件是连接片状的并且在其中部具有基本上U形的凹进部34。该凹进部34横向地朝一侧敞开。

为了将双筒管2固定在壳体3上,在壳体3的远端部32上构成有容器容纳部35。容器容纳部35在侧面是敞开的。所述容器容纳部具有呈槽36形式的引导机构,所述槽在容器容纳部35的内侧上沿着其环周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槽与在双筒管2的近端部21上构成的与槽36互补的呈法兰23形式的引导机构共同作用,使得双筒管2从侧面插入到容器容纳部35中并且可以被保持在壳体3上。

在其近端部31上,壳体3具有扩宽的端部区域37,在所述壳体的靠外的侧面上,针对转筒6构成引导面310,该引导面沿着环周方向延伸、略呈锥形地沿着近端方向渐缩。

在图4中示出转筒6的立体视图。转筒6具有盖壁67和环绕的侧壁68。环绕的侧壁68在其外侧64上具有沿着轴向方向的凹口65,由此实现了转筒6的良好的接合和受控的转动。

在内侧61上,侧壁68具有沿着环周方向延伸的配对面66,所述配对面与壳体3的引导面310互补地构成。该引导面由此略呈锥形地沿着远端方向扩宽。在安装排出装置1时,转筒6通过其敞开的远端部罩在壳体3的扩宽的近端的端部区域37上,其中引导面310和配对面66的锥形形状简化了这种交错。一旦这两个面彼此叠置,那么它们形成转筒6在壳体3上的自定心的转动引导。

如在图7和图11中所看到的那样,转筒6的盖壁67设有用于螺纹杆4的近端部41的中央的容纳开口63。在该容纳开口63的区域中此外构成有插口69,所述插口附加地容纳螺纹杆的近端部41。插口69和容纳开口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尤其基本上方形的)横截面。

为了确保良好的可操作性,转筒优选具有大约8cm至20cm的周长。转筒的长度优选至少大约3cm,使得所述转筒能够良好地由使用者的手抓握。

如从图5中所得知的那样,螺纹杆4具有近端部41和远端部42。在近端部41上构成有保持区域45,所述保持区域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尤其基本上方形的)横截面。保持区域45在此构成为,使得其可以形状配合地容纳到转筒6的插口69和容纳开口63中。由此保证在转筒6和螺纹杆4之间的抗扭的连接。

在螺纹杆4的远端部42上构成有渐缩部44,呈圆形的端板43形式的加厚部沿着远端方向连接到所述渐缩部上。沿着近端方向,止挡环46连接到渐缩部上,并且接着,外螺纹的远端部连接到所述止挡环上。外螺纹以开缝的方式构成,以便节省材料并且确保良好的脱模性。

在图6中立体地示出双推杆5。双推杆5形成两个活塞杆57和58。螺纹衬套53居中地位于双推杆5的近端部51上并且将这两个活塞杆57和58彼此连接。在安装好的状态中,螺纹杆4位于双推杆5的这两个活塞杆57和58之间。活塞杆57和58的长度大致对应于双筒管2的总长度。

活塞杆57和58在其相应的远端部52处具有推杆面54,在将组分从双筒管2中排出时所述推杆面压到设置在双筒管2中的活塞上并且由此将该活塞沿着远端方向推进。推杆面54在本实例中半圆形地构成。紧接着相应的推杆面54的直限界棱边55,在相应的活塞杆57、58的朝向螺纹杆4的内侧上构成相对于轴向方向倾斜的倾斜面59,平行于轴向方向延伸的内面56在近端连接到所述倾斜面上。

图7示出贯穿在初始状态中的排出装置1的中央的纵剖面。螺纹杆4的远端部处的渐缩部44容纳在壳体3的桥形件33的凹进部34中。螺纹杆4的近端部41容纳在双推杆5的螺纹衬套53中。尚未进行转筒6的转动,也就是说,尚未沿着轴向方向推进双推杆5穿过排出装置1。在其内侧61上,即在指向近端的壳体端部的一侧上,在转筒6的盖壁上构成有止挡结构62,所述止挡结构沿着远端方向延伸到转筒6中并且形成止挡面,所述止挡面限制双推杆5相对于壳体3的近端运动。在该实施方式中,止挡结构62具有圆弧段的形状,所述圆弧段从排出装置1的近端部起,沿着轴向方向A延伸到转筒6中。

在图8中示出在图7的平面A-A中贯穿根据图7的排出装置的横截面。图9示出在图7的平面B-B中贯穿根据图7的排出装置的横截面。螺纹杆的远端部已经通过其渐缩部44被侧向地推入到桥形件33的凹进部34中并且此时容纳在该凹进部34中。螺纹杆4的端板43远离于桥形件33,而螺纹杆4的止挡环46靠近桥形件33设置。端板43和止挡环46分别具有如下横向尺寸,所述横向尺寸大于凹进部34的净宽度。由此可以防止螺纹杆4沿着远端方向推进并且沿着近端方向回拉。也就是说,整体上螺纹杆4不仅沿着远端方向而且沿着近端方向通过桥形件33轴向地相对于壳体3固定。沿着远端方向观察,倾斜面59沿着螺纹杆4的方向向内延伸直至其在端板43的区域中横向紧邻端板43(见图7和图9)。由此,在初始状态中,倾斜面沿着横向方向固定螺纹杆4的远端部,而在此未用过大的面贴靠在螺纹杆上。螺纹杆4的远端部在图7至图9的初始状态中以这种方式近似无间隙地横向固定,而在首次操作排出装置时不会产生过大的摩擦力。尤其是,双推杆5以这种方式防止螺纹杆会侧向从凹进部34中滑出。

图10示出排出装置1的立体视图,而图11示出贯穿在被推进的状态中的图10的排出装置的中央的纵剖面。此时进行转筒6的转动,并且已经沿着轴向方向推进双推杆5穿过排出装置1。通过转筒6的转动,螺纹杆4在桥形件33的凹进部34内部转动并且由于螺纹衬套53与螺纹杆4的螺纹元件的螺纹接合沿着轴向方向向前移动双推杆5。在此,双推杆5的近端部51运动离开转筒6和其止挡结构62。螺纹杆4始终通过容纳在桥形件33的凹进部34中的渐缩部44沿着轴向方向固定。

图12示出在图11的平面C-C中贯穿根据图11的排出装置的横截面。图13示出在图11的平面D-D中贯穿根据图11的排出装置的横截面。此时,双推杆5的内面56在横向上靠近螺纹杆4的端板43,但是不再紧邻端板43。螺纹杆4的远端部由此虽然略微获得横向间隙,但是双推杆仍然一直阻止远端部离开凹进部34。在转筒6转动时,螺纹杆4因此整体上轴向地转动并且在横向上固定在凹进部34内部,并且双推杆5由于其螺纹衬套53与螺纹杆4的螺纹元件的螺纹接合而精确地沿着远端方向向前移动。

如果双筒管2与排出装置1连接,那么双推杆5在图11至图13的推进状态中伸入该双筒管中并且压到设置在双筒管2中的活塞上,使得沿着远端方向推进所述活塞并且排出双筒管2的组分。当双推杆5沿着轴向方向推进使得其近端部51到达壳体的远端部22时,达到最终状态。

也可以使用两个独立的注射器来代替双筒管。容器容纳部35可以相应地构成用于容纳两个注射器。也容易可行的是,将所述设备修改为,使得可以将三种或者更多种组分从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储存器的多筒管中排出。为此,排出元件5可以构成为多推杆、尤其构成为三推杆,其中还有至少一个另外的活塞杆平行于这两个活塞杆57和58延伸,所述另外的活塞杆同样在其近端部处与螺纹衬套53连接。壳体3并且尤其还有容器容纳部35可以容易地相应修改。

也容易可行的是,改变将双筒管或多筒管或者注射器固定在壳体上的方式和方法。因此例如可以考虑的是,并非侧向地推入筒管或注射器,而是在轴向上插入并且例如通过锁止隆起部或者借助于卡口式封闭件来固定。基本上也可行的是,将筒管或注射器构成为不可与壳体脱开的单元,尤其当刻意仅一次性地使用配制器时。

螺纹杆4在壳体3中的固定也可以借助于保持元件进行,所述保持元件不同于桥形件33地构造。有利的是,保持元件形成两个相对置的壳体区域之间的桥形件,而保持元件也可以仅在一侧与壳体连接。

凹进部34的形状和尺寸可以选择为,使得螺纹杆4通过其渐缩部44只有在克服一定最小力的情况下才能够引入(“咔嚓一声卡入”)到凹进部34中并且相应地也只有在克服最小力的情况下才又能从凹进部中移除。以这种方式可以防止:在螺纹杆4受双推杆5保护以防掉落之前,螺纹杆4在安装时侧向地从保持元件中滑出。

双推杆5的轴向移动也可以代替借助于转筒6根据另一种转动驱动来进行。这样例如可以考虑的是,将曲柄安置到壳体3上,所述曲柄与螺纹杆4共同作用,使得该螺纹杆在曲柄旋转时同样一起转动。

附图标记列表

1 排出装置

2 多筒管

21 近端部

22 远端部

23 凸缘

24 排出开口

3 壳体

31 近端部

32 远端部

33 桥形件

34 凹进部

35 容器容纳部

36 槽

37 扩宽的端部区域

38 侧壁

39 连接区域

310 引导面

4 螺纹杆

41 近端部

42 远端部

43 端板

44 渐缩部

45 保持区域

46 止挡环

5 双推杆

51 近端部

52 远端部

53 螺纹衬套

54 推杆面

55 限界棱边

56 内面

57、58 活塞杆

59 倾斜面

6 转筒

61 内侧

62 止挡结构

63 容纳开口

64 外侧

65 凹口

66 配对面

67 盖壁

68 侧壁

69 插口

7 混合配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