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塞及使用其的便捷式一次性密闭体液留置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601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管塞及使用其的便捷式一次性密闭体液留置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塞子,尤其是用于便捷式一种便捷式一次性密闭体液留置器用的塞子以及使用该试管塞的一种便捷式一次性密闭体液留置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试管塞多为实心体,用于将试管中物体或液体留置于试管中,避免试管中的物体或液体外漏。但由于功能单一,存在以下缺陷,如:

其一,试管加注液体时,灌注设备与试管为硬连接,二者的连接配合的密封性和稳定性不够,液体容易泄露且灌注设备容易掉落。为此,在灌注过程中,需要二人配合,造成操作上的繁琐和不便。

其二,一旦试管塞封堵住试管的开口端后,如需对试管内的物体或液体检测,需要将试管塞取出后才能实施;操作步骤繁多。

其三,试管加注液体结束后,将灌注设备从试管开口部移开时,灌注设备底端容易将试管中的液体带出,容易污染试管外部。

即使试管塞上设有十字切口时,由于试条多为柔性材料且比较薄,试条在插入过程中极易弯曲最终导致无法从十字切口处插入,从而无法对试管中的液体进行检测。

因而如何提供一种既能保证灌注设备和试管的配合稳定,液体不易泄露,又能在加注同时对试管的开口部进行封堵,又能降低污染,且可无需取下试管塞即可对试管中液体进行检测的试管塞,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能阻挡住试管中液体或物体外漏的同时,又能对试管中的物体或液体进行检查;并且在加注过程中提高灌注设备与试管的连接稳定性的,检测过程降低检测器将试管中物体或液体携带出试管外造成污染的试管塞。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试管塞,所述试管塞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阻挡体,所述阻挡体设有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活动部由所述固定部向内延伸形成,所述活动部可相对所述固定部活动,如转动或扭动等;所述活动部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连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侧面,在所述活动部的所述上表面上方设有轴向的凹陷。

本发明中所述凹陷可如下:

方式一,所述凹陷由所述活动部的所述上表面围合而成,即由固定部根部与活动部端部之间的高度差形成;

方式二,所述凹陷由位于上表面上方的通道的内侧壁与所述活动部的所述上表面围合而成,此时的活动部的上表面可以是平面、斜面或曲面。所述通道用于灌注设备的连接固定。设有通道时,所述通道的内侧壁即是所述本体的内侧壁。

所述阻挡体与所述本体为一体。所述试管塞由弹性材料制成如硅胶、橡胶、TPU、TPE等材料制备。所述试管塞具有一关闭态和一打开态。当试管塞处于关闭态时,所述阻挡体的活动部不受外力作用处于自然状态。当试管塞处于打开态时,所述阻挡体的活动部受到外力作用,所述活动部向周边展开,形成一个轴向通道,供灌注设备、检测体插拔或供液体流入试管。

进一步地,在所述通道的内侧壁上还可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灌注设备的下部配合时的密封和定位,同时也用于增加与灌注设备配合的牢固度。一般情况下,灌注设备的下部设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槽。还可在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凸起。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上的所述凸起用于与试管配合时增加配合的牢固度和以及配合定位。所述凸起可以是环状、点状或螺旋状等等。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阻挡体的个数可以是1、2、3、4等等。当所述本体至少设有两个所述阻挡体,所述阻挡体的活动部相互独立。即各所述活动部之间不相连。

可以是:当所述本体至少设有两个所述阻挡体时,所述阻挡体的活动部相互独立,所述本体设有轴向的贯通孔。

可以是:所述活动部之间可相互独立活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活动部之间设有切线;所述切线由所述活动部的侧面抵触形成。

可以是,所述活动部之间可相互独立活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活动部之间设有切线,所述切线由所述活动部的侧面抵触形成,且在所述本体设有轴向的贯通孔;

可以是,所述本体设有至少两个阻挡体,所述活动部的侧面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轴向的贯通孔。

相邻所述活动部的侧面之间间隙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等于1.8mm。所述活动部的侧面之间间隙可以形成为十字形,三爪形,一字形或不规则形,间隙的形状依据所述活动部的数量而定。

当只有一个阻挡体时,所述阻挡体的活动部与所述本体的内侧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等于1.8mm,所述间隙形成轴向的贯通孔。也可以是所述阻挡体的活动部的侧面抵触所述本体的内侧壁。此时活动部的上表面可以是平面,斜面、也可以是曲面。

试管中灌注液体后,试管内液体在所述贯通孔处接触外部的气体,即在所述贯通孔的表面形成液膜,液膜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轴向贯通孔利用了液体表面具有张力的特性,通过液膜阻挡液体流至外部,从而实现防漏。贯通孔与气体接触的面积越小,形成液膜的防漏效果越好,反之就越差;所述贯通孔的截面积大于等于2㎜²小于35㎜²最佳。

所述活动部的端部低于所述活动部的根部;也可是所述活动部的厚度由根部向端部方向减小,所述活动部的厚度为所述活动部的上表面至下表面的距离。所述活动部的厚度可以由所述活动部的根部向所述活动部的端部方向渐进式减小,也可是阶梯式减少,或其他减小方式。总之,所述凹陷由所述活动部的上表面和通道的内侧面共同形成,上表面可以是平面、斜面、也可以曲面等等。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式一次性密闭体液留置器。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捷式一次性密闭体液留置器,包括试管组件和液体导流装置,所述试管组件包括试管塞和试管;所述试管设有开口端和管腔;所述试管塞设置于所述试管的开口端;所述试管塞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阻挡体,所述阻挡体设有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活动部由所述固定部向内延伸形成,所述活动部可相对所述固定部转动;所述活动部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连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侧面;所述液体导流装置包括本体乙,所述本体乙包括环形侧壁和导液通道;所述导液通道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试管塞设有轴向的凹陷;所述凹陷位于所述活动部的上表面上方;位于的出液口一端的所述本体乙与所述凹陷配合且抵压于所述活动部的上表面;所述液体导流装置的下部与所述试管组件可拆卸配合,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管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液体导流装置还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设有出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出液口位于本体乙的下部,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导液通道互不相通。所述导液通道和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液体导流装置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是所述导液通道与所述液体导流装置为一体成型,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液体导流装置分体配合。

一种便捷式一次性密闭体液留置器的使用方法:首先将所述液体导流装置的下部配合固定于所述试管组件的开口部,使位于所述出液口一端的所述本体乙与所述凹陷配合且抵压于所述活动部的上表面,使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管腔连通;然后所述液体导流装置的导液通道采集液体,采集完后倒掉所述液体导流装置中多余液体;最后拔下盛有液体的试管组件。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 本发明的凹陷50对检测装置(如试条等)插入时具有导向作用,使用者无需对准贯通孔20,只需将检测装置的端部对准凹陷就可实现便捷的插入。

2、 本发明的凹陷50降低了检测装置插入时的阻力,使得检测装置更容易从贯通孔20插入。

3、 当将检测装置从贯通孔20中取出时,一方面由活动部上表面围合形成的凹陷,不易将试管中的带出液体;当凹陷由通道的内侧壁和活动部上表面围合形成时,由于通道具有一定的高度,可更有效地避免将试管中的带出液体,从而降低了污染。

4、 当试管中灌有液体后,倾斜试管时,液体挤压本发明的活动部,本发明的凹陷50可有效地阻止活动部变形,从而实现对液体的封堵。

5、 本发明在应用过程中,即试管中未灌注液体时,试管、灌注设备与本发明长时间配合固定,只有当试管中灌注液体后才将灌注设备移开,现有技术的试管塞由于长期处于变形状态很难恢复,而本发明由于设有凹陷可使活动部及时恢复,从而实现对液体的封堵。

6、 灌注设备的下部与试管塞配合时,试管塞上的凸起与灌注设备下部上的凹槽相配合,具有较好密封效果;另一方面,灌注设备与试管塞的配合时,试管塞上的凸起卡设于灌注设备的下部的凹槽内,可有起到配合进行定位的作用,也可增加配合的牢固度。

7、 当本发明试管塞与灌注设备配合时,灌注设备下部的外侧壁可以非常便捷地和试管塞通道内侧壁配合固定且配合稳定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有四个阻挡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四。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三。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四。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五。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六。

图12为本发明具有三个阻挡部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具有二个阻挡部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具有一个阻挡部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具有一个阻挡部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16为本发明具有一个阻挡部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17为本发明具有通道及一个阻挡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具有具有通道及一个阻挡部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19为本发明具有具有通道及一个阻挡部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20为本发明取液件、试管塞、试管配合状态,及试管塞处于打开态的示意图一。

图21为本发明取液件、试管塞、试管配合状态,及试管塞处于打开态的示意图二。

图22为本发明试管塞与试管配合状态时示意图一。

图23为本发明试管塞与试管配合状态时示意图二。

图24为现有技术试管塞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取液件、试管塞及试管配合状态,及试管塞处于打开态的示意图三。

图26为发明具有四个阻挡部的示意图二。

图27为发明具有四个阻挡部的示意图三。

图28为本发明活动部之间设有切线,通道内设有凸起的剖面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活动部之间设有切线,通道内设有凸起且设有贯通孔的剖面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活动部之间设有切线,通道内设有凸起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活动部之间设有切线,通道内设有凸起且设有贯通孔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通道设有凸起与试管的配合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通道设有凸起与试管、以及取液件的下部设有环槽的配合示意图。

图34为一实施例的取液件的示意图。

图35为一实施例的试管的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的内侧壁110D上设有凸起42,外侧壁110C上设有凸起43,活动部11之间没有间隙的示意图。

图37为本发明的内侧壁110D上设有凸起42,外侧壁110C上设有环状凸起40和凸起43,活动部11之间设有间隙的示意图。

图38为试管塞的内侧壁110D上设有凸起42,外侧壁110C上设有环状凸起40和凸起43,活动部11之间设有间隙的本发明与试管配合示意图。

图39为试管塞的内侧壁110D上设有凸起42,外侧壁110C上设有凸起43,活动部11之间没有间隙,活动部11之间没有间隙的本发明与试管配合示意图。

图40为本发明通道内设有凸起,外侧壁上设有环状凸起40和凸起43,与试管以及取液件的下部设有环槽的配合示意图。

图41为本发明的内侧壁110D上设有凸起42,外侧壁110C上设有凸起43,活动部11之间设有间隙的示意图。

图42为本发明的内侧壁110D上设有凸起42,外侧壁110C上设有凸起43,活动部11之间设有间隙的,与试管以及下部设有环槽的取液件配合示意图。

图43为试管塞的内侧壁110D上设有凸起42,外侧壁110C上设有凸起43,活动部11之间设有间隙的本发明与试管配合示意图。

图中:

1液体导流装置,1A凹槽,1B本体乙,1C环形侧壁,1D导液通道,1D1进液口,1D2出液口,1E排气通道,1E1排气口, 1E2出气口,

2试管塞, 3试管,3A开口端,3B凹槽, 3D管腔,

100本体,100A上部,110B下部,110C外侧壁,110D内侧壁,

10阻挡体,11活动部,12固定部,13上表面,14下表面,15侧面,16切线,

131最高处,132最低处,

111根部,112端部,

20贯通孔,

30通道,

40环状凸起,41环状卡槽,42凸起,43凸起,

50凹陷,

R1本体半径,R2贯通孔半径,S相邻活动部之间的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32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仅为优选例,并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之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实施例1:下面结合图12、图2对本发明设有做进一步地说明:

本体100设有3个阻挡体10

一种硅胶制的试管塞,包括本体100,本体100设有3个阻挡体10,阻挡体10与本体100为一体。阻挡体10设有活动部11和固定部12,活动部11由固定部12向轴向且向内延伸形成,活动部11可相对固定部12活动;阻挡体10具有上表面13,下表面14以及侧面15。相邻活动部之间的间距S为0.5mm,活动部之间的间隙在本体100上形成轴向的三爪型贯通孔20。

本体100设有轴向的凹陷50。上表面13的最高处131至上表面13的最低处132之间上表面13包含的区域为凹陷50。贯通孔20与凹陷50连通。

实施例2:下面结合图1、图3至图11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本体100设有4个阻挡体10

一种硅胶制的试管塞,包括本体100,本体100设有4个阻挡体10及凹陷50。

阻挡体10与本体100为一体。阻挡体10设有活动部11和固定部12,活动部11由固定部12向轴向且向内延伸形成,活动部11可相对固定部12活动;活动部110具有上表面13,下表面14以及侧面15。相邻活动部之间的间距S为0.8mm,活动部之间的间隙在本体100上形成轴向的十字型贯通孔20。

本体100包括上部100A和下部110B。在本体100的上部100A设有通道30,通道30由位于上表面13的最高处131以上内侧壁110D包围的空间形成,通道30用于连接固定灌注设备。阻挡体10位于本体100的下部110B。

本体100设有轴向的凹陷50。凹陷50由上表面13的最高处131至上表面13的最低处132之间上表面13包含的区域及上表面13的最高处131以上内侧壁110D包围的空间共同形成。贯通孔20与凹陷50连通。

通过图3、图4、图5可知,阻挡体10的下表面14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阻挡体10的上表面13可以是渐进式曲面,如弧面等,也可以是斜面等等。

如图4、图5所示,活动部10的厚度由根部111向端部112方向减小。

如图3、图4、图5所示活动部10的端部112低于活动部10的根部111。

如图10所示,在本体100的外侧壁110C上还可设有环状凸起40,用于在与试管配合时的定位。

如图11所示,在本体100上还可设有环状卡槽41,环状卡槽41由外侧壁110C向侧面延伸后再向下延伸形成。用于在与试管配合时的定位,试管开口端卡设于环状卡槽41内。

实施例3:下面结合图14、图15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本体100设有1个阻挡体10

一种硅胶制的试管塞,包括本体100,本体100设有1个阻挡体10,阻挡体10与本体100为一体。阻挡体10设有活动部11和固定部12,活动部11由固定部12向轴向且向内延伸形成,活动部11可相对固定部12活动;阻挡体10具有上表面13,下表面14以及侧面15。本体100轴向设有通道30。通道30由阻挡体10上表面13和本体100的内侧壁110D围合形成。

活动部10的侧面15与本体100的内侧壁110D之间设有轴向的贯通孔20。贯通孔20为不规则形状。

本体100设有轴向的凹陷50。凹陷50由上表面13的最高处131至上表面13的最低处132之间上表面13及通道30的内侧壁110D包含的区域形成。贯通孔20与凹陷50连通。

实施例4:下面结合图14、图16至图19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本体100设有1个阻挡体10

如图14、图16、图17所示,一种硅胶制的试管塞,包括本体100,本体100设有1个阻挡体10,阻挡体10与本体100为一体。阻挡体10设有活动部11和固定部12,活动部11由固定部12向轴向且向内延伸形成,活动部11可相对固定部12活动;活动部11具有上表面13,下表面14以及侧面15。活动部10的侧面15与本体100的内侧壁110D之间设有轴向的贯通孔20。贯通孔20为不规则形状。

本体100包括上部100A和下部110B。在本体100的上部100A设有通道30,通道30由位于上表面13的最高处131以上内侧壁110D包围的空间形成,通道30用于连接固定灌注设备。阻挡体10位于本体100的下部110B。

本体100设有轴向的凹陷50。凹陷50由通道30所包围的空间以及位于上表面13的最高处131至上表面13的最低处132之间的内侧壁110D及上表面13包含的区域共同构成。贯通孔20与凹陷50连通。

进一步地,还可如图18所示,在本体100的外侧壁110C上还可设有环状凸起40,用于与试管配合时的定位。

或者,如图19所示,在本体100上还可设有环状卡槽41,环状卡槽41由外侧壁110C向侧面延伸后再向下延伸形成。用于在与试管配合时的定位,试管开口端卡设于环状卡槽41内。

以上实施例中,还可如图13所示,本体100设有2个阻挡体10。

实施例5:

结合图3、图26、图27所示,

一种试管塞,本体100设有四个阻挡体10,每个阻挡体10均设有活动部11和固定部12,活动部11由固定部12向轴向延伸形成,活动部11可相对固定部12活动,活动部11具有上表面13,下表面14以及侧面15。活动部11的侧面15抵接形成切线16。

本体100包括上部100A和下部110B。在本体100的上部100A设有通道30,通道30由位于上表面13的最高处131以上内侧壁110D包围的空间形成,通道30用于连接固定灌注设备。阻挡体10位于本体100的下部110B。

本体100设有轴向的凹陷50。凹陷50由通道30所包围的空间以及位于上表面13的最高处131至上表面13的最低处132之间的内侧壁110D及上表面13包含的区域共同构成。

如图26所示,在本体100的中部设有轴向的圆形贯通孔20。贯通孔20的截面积为28.26㎜²。本体半径R1为6mm,贯通孔半径R2为3mm。

也可如图27所示,在本体100的中部设有轴向的长方形贯通孔20。贯通孔20的截面积为9㎜²。长方形贯通孔20的长度为6mm,长方形贯通孔20的宽度为1.5mm。

实施例6:

结合图28、图30所示,

一种试管塞为柱状,包括上部100A和下部110B。

本体100的下部110B设有四个阻挡体10。每个阻挡体10均设有活动部11和固定部12,活动部11由固定部12向轴向延伸形成,活动部11可相对固定部12活动,活动部11具有上表面13,下表面14以及侧面15。活动部11之间相互独立,活动部11的侧面15抵接形成切线16。

在本体100的上部100A设有通道30,通道30由位于上表面13的最高处131以上环状的内侧壁110D包围的空间形成,通道30用于连接固定灌注设备。在通道30的内侧壁100D上凸起42。

在本体100的外侧壁100C上还设有凸起40和凸起43。

本体100设有轴向的凹陷50。凹陷50由通道30所包围的空间以及位于上表面13的最高处131至上表面13的最低处132之间的内侧壁110D及上表面13包含的区域共同构成。

实施例7:

结合图29、图31所示,

一种试管塞为柱状,包括上部100A和下部110B。

本体100的下部110B设有四个阻挡体10。每个阻挡体10均设有活动部11和固定部12,活动部11由固定部12向轴向延伸形成,活动部11可相对固定部12活动,活动部11具有上表面13,下表面14以及侧面15。活动部11之间相互独立,活动部11的侧面15抵接形成切线16。

在本体100的上部100A设有通道30,通道30由位于上表面13的最高处131以上环状的内侧壁110D包围的空间形成,通道30用于连接固定灌注设备。在通道30的内侧壁100D上凸起42。

在本体100的外侧壁110C向侧面延伸后再向下延伸形成环状卡槽41。环状卡槽41用于与试管配合时的定位。

本体100设有轴向的凹陷50。凹陷50由通道30所包围的空间以及位于上表面13的最高处131至上表面13的最低处132之间的内侧壁110D及上表面13包含的区域共同构成。

在本体100的中部设有轴向的圆形贯通孔20。贯通孔20与凹陷50连通。

实施例8:

结合图34、图35、图36、图39、图40所示,

一种试管塞为柱状,本体100包括上部100A和下部110B。

本体100的下部110B设有四个阻挡体10,每个阻挡体10均设有活动部11和固定部12,活动部11由固定部12向轴向延伸形成,活动部11可相对固定部12活动,活动部11具有上表面13,下表面14以及侧面15。活动部11之间相互独立,活动部11的侧面15抵接形成切线16。

本体100的活动部11的上表面13及上表面13上方的内侧壁110D共同包围的空间形成凹陷50。

凹陷50在本体100的上部100A的设有通道30,,通道30由位于上表面13的最高处131以上内侧壁110D包围的空间形成,通道30用于连接固定灌注设备。在通道30的内侧壁100D上凸起42。

在本体100的外侧壁110C上设有环状凸起40和环状凸起43。环状凸起40用于与试管3配合时的定位。环状凸起43与试管3上凹槽3B配合,用于增强试管塞2与试管3配合的牢固度。

试管塞2的本体100处于关闭态时,如图39所示,试管塞2设置于试管3的开口端3A,试管塞2外侧壁100C上的凸起43卡设于试管3的试管壁的凹槽3B中,试管3的上端面抵触于试管塞2的凸起40,试管塞2的本体100100处于关闭态,阻挡体10的活动部11不受外力作用,即阻挡体10的活动部11未受到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的抵触。

如图40所示,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插入试管3的开口端3A且与试管塞2配合连接,试管塞2上的凸起42与液体导流装置1下端部上的凹槽1A配合,此时,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抵压阻挡体10,阻挡体10的活动部11受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的抵压向下并向侧面展开,试管塞2的本体100处于打开态。

液体导流装置1拔出时,试管塞2的本体100恢复关闭态。

实施例9:

结合图34、图35、图37、图38、图40所示,

一种试管塞为柱状,本体100包括上部100A和下部110B。

本体100的下部110B设有四个阻挡体10,每个阻挡体10均设有活动部11和固定部12,活动部11由固定部12向轴向延伸形成,活动部11可相对固定部12活动,活动部11具有上表面13,下表面14以及侧面15。活动部11之间相互独立,活动部11的侧面15之间设有间隙,间隙形成了轴向的贯通孔20。

本体100的活动部11的上表面13及上表面13上方的内侧壁110D共同包围的空间形成凹陷50。贯通孔20与凹陷50连通。

凹陷50在本体100的上部100A设有通道30,通道30由位于上表面13的最高处131以上内侧壁110D包围的空间形成,通道30用于连接固定灌注设备。在通道30的内侧壁100D上凸起42。

在本体100的外侧壁110C上设有环状凸起40和环状凸起43。环状凸起40用于与试管3配合时的定位。环状凸起43与试管3上凹槽3B配合,用于增强试管塞2与试管3配合的牢固度。

试管塞2的本体100处于关闭态时,如图38所示,试管塞2设置于试管3的开口端3A,试管塞2外侧壁100C上的凸起43卡设于试管3的凹槽3B中,试管3的上端抵触于试管塞2的凸起40,阻挡体10的活动部11不受外力作用,即阻挡体10的活动部11未受到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的抵触。

如图40所示,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插入试管3的开口端3A且与试管塞2配合连接,位于通道30内的试管塞2上的凸起42与液体导流装置1下端部上的凹槽1A配合,此时,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抵压阻挡体10,阻挡体10的活动部11受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的抵压向下并向侧面展开,试管塞2的本体100处于打开态。

液体导流装置1拔出时,试管塞2的本体100恢复关闭态。

实施例10:

结合图34、图35、图41、图42、图43所示,

一种试管塞为柱状,本体100包括上部100A和下部110B。

本体100的下部110B设有四个阻挡体10,每个阻挡体10均设有活动部11和固定部12,活动部11由固定部12向轴向延伸形成,活动部11可相对固定部12活动,活动部11具有上表面13,下表面14以及侧面15。活动部11之间相互独立,活动部11的侧面15之间设有间隙,间隙形成了轴向的贯通孔20。

本体100的活动部11的上表面13及上表面13上方的内侧壁110D共同包围的空间形成凹陷50。贯通孔20与凹陷50连通。

凹陷50在本体100的上部100A设有通道30,通道30由位于上表面13的最高处131以上内侧壁110D包围的空间形成,通道30用于连接固定灌注设备。在通道30的内侧壁100D上凸起42。

在本体100的外侧壁110C上设有环状凸起43。环状凸起43与试管3上凹槽3B配合,用于增强试管塞2与试管3配合的牢固度。

试管塞2的本体100处于关闭态时,如图43所示,试管塞2设置于试管3的开口端3A,试管塞2外侧壁100 C上的凸起43卡设于试管3的凹槽3B中,阻挡体10的活动部11不受外力作用,即阻挡体10的活动部11未受到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的抵触。

如图42所示,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插入试管3的开口端3A且与试管塞2配合连接,位于通道30内的试管塞2上的凸起42与液体导流装置1下端部上的凹槽1A配合,此时,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抵压阻挡体10,阻挡体10的活动部11受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的抵压向下并向侧面展开,试管塞2的本体100处于打开态。

液体导流装置1拔出时,试管塞2的本体100恢复关闭态。

实施例11

下面结合图34、图35、图36、图38、图40所示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一种便捷式一次性密闭体液留置器,包括试管组件和液体导流装置1。

试管组件包括试管塞2和试管3。

试管3设有开口端3A和管腔3D;试管塞3置于试管3的开口端3A。

试管塞2包括本体100,本体100设有阻挡体10,阻挡体10设有活动部11和固定部12,活动部11由固定部12向内延伸形成,活动部11可相对固定部12转动;活动部11具有上表面13、下表面14以及侧面15;侧面15分别连接上表面13和下表面14。试管塞2设有轴向的凹陷50。凹陷50位于活动部11的上表面13上方。

液体导流装置1包括本体乙1B,本体乙1B包括环形侧壁1C、导液通道1D和排气通道1E;导液通道1D设有进液口1D1和出液口1D2;液体导流装置1还设有排气通道1E,排气通道1E设有出气口1E2和排气口1E1,排气口1E1与出液口1D2位于本体乙1B的下部,排气通道1E与导液通道1D互不相通。

位于的出液口1D2一端的本体乙1B与凹陷50配合,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部的本体乙1B抵压于活动部11的上表面13;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部插接于试管组件的试管塞3的凹陷50中,出液口1D2与管腔3D连通。

应用例1

本应用例中,灌注设备为液体导流装置。

下面结合图19、图20至图23、图25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试管塞2设置于试管3的开口端3A,

如图22、图23所示,试管塞2的本体100处于关闭态,阻挡体10的活动部11处于自然状态,即阻挡体10的活动部11未受到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的抵触。

如图20、图21、图25所示,

试管塞2设置于试管3的开口端3A,试管3卡设于试管塞2的环状卡槽41内,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插入试管3的开口端3A且与试管塞2配合连接,此时,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抵触试管塞2的阻挡体10的活动部11,使阻挡体10处于打开态,即阻挡体10的活动部11受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的力向下并向侧面展开。

液体导流装置1拔出时,试管塞2的本体100恢复关闭态。

应用例2

本应用例中,灌注设备为液体导流装置。

下面结合图29、图31、图32、图33、图34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29、图31所示,试管塞2设置于试管3的开口端3A,试管3卡设于试管塞2的环状卡槽41内,试管塞2的通道30内设有环状的凸起42。

如图32所示,试管塞2的本体100处于关闭态,阻挡体10的活动部11处于自然状态,即阻挡体10的活动部11未受到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的抵触。

如图33、图34所示,

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插入试管3的开口端3A且与试管塞2配合连接,试管塞2上的凸起42与液体导流装置1下端部上的凹槽1A配合,此时,试管塞2的本体100处于打开态,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抵压阻挡体10,阻挡体10的活动部11受液体导流装置1的下端部的抵压向下并向侧面展开。

液体导流装置1拔出时,试管塞2的本体100恢复关闭态。

对比例

下面就现有技术试管塞和本发明结合图3、图24、图25做进一步的比较:

现有技术的试管塞如图24所示,设有活动部11和固定部12,活动部11由固定部12向内延伸形成,活动部11可相对固定部12活动,活动部11之间设有切线16。

本发明的试管塞如3所示,设有活动部11和固定部12,活动部11由固定部12向内延伸形成,活动部11可相对固定部12活动,设有轴向的贯通孔20,活动部11的侧面15之间设有间隙,活动部11的上表面13的上方设有凹陷50。凹陷50由上表面13和内侧壁100D共同围合而成,凹陷50包括位于本体上部的通道30。

测试说明:试管塞的材质都为50度硅胶,活动部厚度为0.5 ㎜;试条为15项检测标准试条,试条基材为PVC ,试条厚度0.25㎜,试条宽度5.0㎜,试条长度110 ㎜。试条插入时拇指与食指捏于试条离插入端90 ㎜处,插入和抽出时角度都为垂直90°。试验总次数为100次,以此为基础得出检测项目概率百分比;试条插入和抽出是的阻力是100次测试值的均值。

试条插入时插准最小阻力位置是指活动部边缘远离固定部的位置。

防漏性能:

现有技术的试管塞封堵住试管的开口端后,试管内液体100%无外流。

本发明的试管塞封堵住试管的开口端后,试管内液体100%无外流。

结论:现有技术和本发明均具有良好的防漏性能。

试条插入时单次插准最小阻力位置准确度:

现有技术中试条插入时,单次插准最小阻力位置准确度为35%。 本发明中试条插入时,单次插准最小阻力位置准确度为99%。

结论:本发明在凹陷50的导向的作用下,能快速准确找到最小阻力位置,插入准确度明显优于现有技术。

试条插入时受到的最小阻力:

现有技术中试条插入时,受到的最小阻力0.06N。

本发明中试条插入时,受到的最小阻力0.01N。

结论:本发明在试条插入时受到阻力明显小于现有技术产品,便捷高效。

试条能顺利插入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

现有技术中试条插入时,试条能顺利插入能承受的最大阻力0.07N。

本发明中试条插入时,试条能顺利插入能承受的最大阻力0.07N。

结论:当阻力大于0.07N时,试条插入时会弯曲变形,导致不易插入。

试条能单次顺利插入塞子进入试管的成功率:

现有技术中试条能单次顺利插入试管塞的切口,进入试管的成功率为7 %。

本发明中试条能单次顺利插入试管塞的贯通孔,进入试管的成功率为100 %。

结论:试条通过本发明较现有技术能更有效和便捷地插入试管。

试条抽出时所需力:

现有技术中试条抽出时所需抽力0.03N。

本发明中试条抽出时所需抽力0.01N。

结论:本发明在试条抽出时受到阻力明显小于现有技术产品。

试条抽出时,将试管中液体带出活动部的概率:

现有技术中试条抽出时液体带出活动部概率83%。

本发明中试条抽出时液体带出活动部概率12%。

结论:使用本发明测试过程中试条抽出时将液体带出活动部概率明显小于现有技术。

试条抽出时液体带出试管塞外概率:

现有技术中试条抽出时将液体带出试管塞外部的概率75%。

本发明中试条抽出时将液体带出试管塞外部的概率2%。

结论:使用本发明测试过程中,试条抽出时将液体带出试管塞外的概率明显小于现有技术,使用本发明较使用现有技术更干净卫生。

试管塞和灌注体配合情况:

现有技术中,试管塞和灌注体(如取液件)无法固定配合,使用时需要二人配合,如单人操作极易发生取液件的掉落。

本发明中设有用于与灌注体(如取液件)配合使用的通道30可使取液件容易固定,操作时只要单人即可,本发明能有效便捷地将试管和取液件连接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