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液位传感器的滤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9413阅读:2280来源:国知局
尿素液位传感器的滤网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尿素液位传感器领域技术,其基本技术特征为传感器的尿素液过滤控制用的滤网结构。

技术背景

柴油发动机以较高的马力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对于汽油发动机而言,也因为柴油在缸体内的高温,造成较高的氮氧化物生成与排放,一直困扰产业界。由于人们对于环保要求的逐年提高,世界各国相继立法规定了发动机的排放标准,推动着各国发动机厂家对于尾气的处理技术的研究。

目前,我国已经强制使用国IV标准的发动机,并且配合相应的尾气处理技术。其中在全球起主导作用的技术路线是SCR(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ed Crystal Reduction)和EGR+DPF技术,其中又以SCR最为成熟与普遍。中国国内几家大的发动机厂家均选用了SCR系统这一技术路线,它是利用化学物质对于发动机尾气排放物质进行反应,进而生成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NOx+NH3→N2+H2O(N2和H2O是自然界空气中无害的物质)。

SCR的反应物质是一种规定了浓度(32.5%)的尿素溶液。而柴油商用车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时刻了解尿素液的用量和存量,这个是由尿素液位传感器完成的,传感器安装在尿素罐中,同时传感器还参与抽取尿素液的工作。抽取尿素液需要防止吸入杂质,造成SCR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堵塞。通常情况是通过安装过滤网来解决此问题。不同的过滤网结构存在较大的效用差异。

目前的过滤网结构存在一些不足:滤网接头与抽液管和排气管连接不牢靠,存在滤网脱开之不可靠,曾经造成市场投诉;因为使用单层平铺滤网方式造成滤网主体过滤面积不足;不便于拆卸和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液位传感器滤网结构。其主要目标在于:便于拆卸;固定滤网防止因为振动造成滤网脱离;与抽液管连接可靠;较高的过滤效率(更长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尿素液位传感器的滤网结构,包括滤网主体和滤网主体上的接头,其中滤网主体形成滤液腔体。其特征在于:在滤网接头形成可以供抽液管(或者排气管)插入的接口,接口内部有可以锁定密封圈和锁紧抽液管的锁紧卡爪;滤网主体由单层折叠式的滤网网布与塑胶框架组合形成左右各一的滤网支撑体,滤网支撑体与左右各一的盖板形成过滤腔体;滤网主体坐落在滤网支撑托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网接头内壁设有防脱开台阶,该防脱台阶与接头内壁锁紧卡爪倒钩相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网接头锁紧卡爪的卡爪限位平台紧贴在接头口部外沿,让锁紧卡爪与接头主体紧密锁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网接头锁紧卡爪在抽液管或排气管插入情况下,会锁紧抽液管或者排气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网接头锁紧卡爪能够形成牢靠的空间尺寸,此尺寸供密封O型圈自由滑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网接头锁紧卡爪能够形成牢固的空间尺寸,避免了市面上其他的过滤网结构(卡紧环结构)因为失误操作而造成其卡紧环脱落和卡紧环突入接口内部造成O型圈过度挤压而破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网接头结构内部放入O型圈,该O型圈套于抽液管外部并与接口内壁紧密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网主体结构采用单层滤网网布折叠方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网主体结构采用左右各一的外框结构,滤网网布由塑胶外框固定和封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网主体结构滤网过滤腔体(左右各一)由左右各一的盖板和外框封合组装而成。左右过滤网过滤腔体通过组装组合成一个过滤面积翻倍的、统一的过滤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网主体结构外框一端端部上设置有滤网接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网主体坐落在一个起支撑作用的托盘上。托盘与主体连接界面是凸凹槽卡扣方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较有自身独到的特点和效用。具体而言,其一,实现了过滤高效性,防止杂质等异物阻塞SCR系统;其二,滤网接头结构简洁有效地实现了O型圈的密封功能,同时防止了因为异常操作导致的核心部件O型圈的破损;其三,通过左右对称设计,增加了过滤网的面积和产品的美观性,同时增加了产品维护的便利性;其四,滤网主体与托盘的凸凹卡槽结合方式以及滤网主体左右两部件配合方式使滤网更换和维护的便利性完美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的方式,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求清楚、简单、直观地阐述其功效和结构特征及其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网左右主体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关键特征—接头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附图标示说明:

10-滤网外框 20-滤网网布

30-左边滤网主体 40-左边滤网盖板

50-右边滤网主体 60-右边滤网盖板

70-滤网接头 71-抽液管

72-卡爪凸点 73-卡爪

74-抽液管鼓包 75-卡爪倒钩

76-接头台阶 77-卡爪限位平台

78-O型圈 79-排气管

80-滤网底托 81-凸凹卡槽

82-坚固螺丝 83-限位弹性叶轮

84-凸凹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之基本结构,它包括10-滤网外框、20-滤网网布、30-左边滤网主体、40-左边滤网盖板、50-右边滤网主体以及60—右边滤网盖板、70-滤网接头和80-滤网底托。

如图1所示,20--滤网网布通过注塑工艺完全塑封于10--滤网外框内,滤网网布在注塑过程中会通过模具,对于滤网网布形成折叠来增加滤网的表面积;左右滤网主体(图示30和50)分别与左右滤网盖板(图示40和60)通过组装(凸凹槽按压连接,并配合超声波焊接)而形成过滤腔体。接头分别注塑成型在左右外框主体的一个端面上。

如图2所示,上述左右滤网主体其本身形成了独立的过滤腔体,但是还需要左右腔体连接成一个可以过滤的统一体。它是通过图示30和图示50的外框在两个端面形成两种性质的连接。一端为盲连(84),另外一端为通孔连接(81),实现两个腔体成为一个整体。盲连端是通过快速插入锁紧方式;通孔端是通过凸凹槽方式插入并适度锁紧。

如图3所示,所述接头由抽液管71插入接头,穿过接头锁紧卡爪(73),并且紧压卡爪的凸点部分(72),使得卡爪倒钩部分(75)紧抓接头台阶(76);当卡爪限位平台(77)与接头口部外沿平台接触时,即为限位,防止因为操作不当造成卡爪底部对密封圈的损坏,失去密封作用;当抽液管的鼓包部分(74)接触到卡爪凸点(72),抽液管即为插入到位;反向稍加用力,即可拔出抽液管,方便接头拆装。O型圈(78)在抽液管轴向方向有一定自由度,在抽液管径向方向,会受到抽液管的外径与接头的内壁间的挤压而实现密封功能。

整个滤网的组装,先组装好左右滤网主体(30,50),按压左右滤网盖板(40和60)于左右滤网主体外框上,通过超声波连接;然后将组装后的左右滤网主体两端通过卡扣方式快速连接;第三步,是安装滤网于两个不锈钢管(抽液管71和排气管79)上;安装方法是,先把O型圈放入,然后把滤网锁紧卡爪放入接头,在然后插入抽液管和排气管,逐渐推入直至明显感觉有阻滞力,说明抽液管和排气管的鼓包到位,无法继续深入。第四,将上述安装好的组件、传感器的电子部件保护管端、传感器的导热管与底部托盘(滤网底托80)组装成一个整体。滤网部分安装是通过凸凹卡槽(81)方式安装;保护管段是通过紧固螺丝(82)连接;导热管部分是通过底托的限位弹性叶轮(83)来加固三者的一体性联系。

综合说明,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重点:滤网滤布通过折叠式注塑方式,相对于市场上部分目前单层滤布设计会增加表面积超过1倍,在提高过滤效率的情况下,延长使用周期;滤网主体通过左右组合式方式,其布局可选择方式多,在空间有限情况下,实现功能更加便利;左右组合式的设计考虑了装配的快速便利和灵活性,提高了组装效率;接头部分的滤网锁紧卡爪设计新颖,同时实现了卡爪向下突破的防呆设计、倒钩锁扣接头的锁紧功能设计,同时也完成了O型圈轴向空间自由度的功能设计。同样地,接头的这个设计保持了结构简单、操作节俭、效率高的优点。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优选择之一而已,非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的限制。任何对于本实用新型之实质、技术特征等实施任何轻微的改动、或者等同变化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