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辊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5509阅读:9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辊研磨机。



背景技术:

在密封胶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研磨机,如三辊研磨机,但研磨机工作时震动比较大,会影响其他设备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辊研磨机,其设有减震机构,可以减缓研磨机的震动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三辊研磨机,包括与地坪固定的平置底板;

所述底板上设有平置的圆盘形支承板,该支承板由底板支承;

所述支承板上设有平置的圆盘形底座,该底座由支承板支承;

所述底座上固定有研磨机主体,该研磨机主体由底座支承;

所述支承板与底座共轴心;

所述支承板底面设有平置的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分别与支承板共轴心,且第二凸环位于第一凸环外围,第三凸环位于第二凸环外围;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凸出于支承板底面的高度相同;

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底面分别均布有若干竖置圆柱形支撑柱,且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底面上支撑柱的高度相同;

所述底板顶面设有若干竖置圆柱形盲孔,各盲孔的深度相同,且盲孔与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底面上的支撑柱一一对应;单个支撑柱插入与其对应的盲孔中,且盲孔中还设有竖置的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位于支撑柱下方,支撑柱由该压缩弹簧支承;

所述底座底面固定有平置的第一橡胶环、第二橡胶环和第三橡胶环;所述第一橡胶环、第二橡胶环和第三橡胶环分别与底座共轴心,且第二橡胶环位于第一橡胶环外围,第三橡胶环位于第二橡胶环外围;所述第一橡胶环、第二橡胶环和第三橡胶环凸出于底座底面的高度相同;

所述支承板顶面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和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和第三环形槽的深度相同;

所述第一环形槽与第一橡胶环对应配合,所述第一橡胶环置于第一环形槽内;

所述第二环形槽与第二橡胶环对应配合,所述第二橡胶环置于第二环形槽内;

所述第三环形槽与第三橡胶环对应配合,所述第三橡胶环置于第三环形槽内;

所述第一橡胶环凸出于底座底面的高度大于第一环形槽的深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橡胶环、第二橡胶环和第三橡胶环的宽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橡胶环与第二橡胶环的间距等于第二橡胶环与第三橡胶环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环与第二凸环的间距等于第二凸环与第三凸环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底面上支撑柱的数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三辊研磨机,其设有减震机构,可以减缓研磨机的震动影响。

混料机主体由底座支承,底座由支承板支承,支承板由底板支承,底板固定在地坪上,底座通过橡胶环与支承板连接,支承板通过压缩弹簧与底板连接,可以减缓混料机的震动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一种三辊研磨机,包括与地坪1固定的平置底板2;

所述底板2上设有平置的圆盘形支承板3,该支承板3由底板2支承;

所述支承板3上设有平置的圆盘形底座4,该底座4由支承板3支承;

所述底座4上固定有研磨机主体5,该研磨机主体5由底座4支承;

所述支承板3与底座4共轴心;

所述支承板3底面设有平置的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31;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31分别与支承板3共轴心,且第二凸环位于第一凸环外围,第三凸环31位于第二凸环外围;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31凸出于支承板3底面的高度相同;

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31底面分别均布有若干竖置圆柱形支撑柱32,且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31底面上支撑柱32的高度相同;

所述底板2顶面设有若干竖置圆柱形盲孔,各盲孔的深度相同,且盲孔与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31底面上的支撑柱32一一对应;单个支撑柱32插入与其对应的盲孔中,且盲孔中还设有竖置的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位于支撑柱32下方,支撑柱32由该压缩弹簧支承;

所述底座4底面固定有平置的第一橡胶环、第二橡胶环和第三橡胶环41;所述第一橡胶环、第二橡胶环和第三橡胶环41分别与底座4共轴心,且第二橡胶环位于第一橡胶环外围,第三橡胶环41位于第二橡胶环外围;所述第一橡胶环、第二橡胶环和第三橡胶环41凸出于底座4底面的高度相同;

所述支承板3顶面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和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和第三环形槽的深度相同;

所述第一环形槽与第一橡胶环对应配合,所述第一橡胶环置于第一环形槽内;

所述第二环形槽与第二橡胶环对应配合,所述第二橡胶环置于第二环形槽内;

所述第三环形槽与第三橡胶环41对应配合,所述第三橡胶环41置于第三环形槽内;

所述第一橡胶环凸出于底座4底面的高度大于第一环形槽的深度。

所述第一橡胶环、第二橡胶环和第三橡胶环41的宽度相同。

所述第一橡胶环与第二橡胶环的间距等于第二橡胶环与第三橡胶环41的间距。

所述第一凸环与第二凸环的间距等于第二凸环与第三凸环31的间距。

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31底面上支撑柱32的数量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