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损罐及变压器油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420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介损罐及变压器油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变压器油进行过滤的介损罐,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介损罐的变压器油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用变压器油处理系统中,由于管道的不洁净或者变压器油被微生物、溶胶物污染,容易引起系统中的油介损值超标,油介损值超标会严重影响到变压器的正常运行,一旦油介损值超标不能自行恢复,需要采用吸附剂法,通过介损罐,对介损值超标的油进行循环过滤。

在现有的系统中,采用白土为吸附介质的介损处理时,会使用下列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采用粉末状白土,需要单独的混料罐,将白土和待处理的油品,充分搅拌混合,并且需要专门的压滤机进行高压过滤,由于需要白土和油品进行预混,所在不能做到连续循环,这样不仅费时,处理效率低,而且需要专门压滤机,提高了处理成本。

第二种方式是采用颗粒白土,并将白土装入特制的编织袋,每袋白土再放进介损罐采用渗滤法对油品进行处理,由于白土颗粒非常小,所有盛装白土的编织袋必须的特殊定制,既要满足油品的通导,又要保证白土不能漏出,特制的编织袋成本昂贵,不利于长期的油品使用,提高油处理的成本。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的介损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该介损罐的变压器油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一种介损罐,包括罐体和滤芯,罐体具有进油口、出油口以及盖口,所述盖口上设有罐盖,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罐体的下部;滤芯能够由所述盖口置入所述罐体内部,所述滤芯包括壳体和滤纸层,壳体有进油孔、出油孔以及位于进油孔和出油孔之间的滤板,所述进油孔高于所述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与所述罐体的出油口相连通,所述滤板上设有多个供油料通过、以使油料由进油孔流向出油孔的通孔;滤纸层铺设于所述滤板之上,且在滤纸层上铺设有对油料进行吸附处理的颗粒白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滤芯内上下层叠设置有多层滤板,每层滤板上均设有滤纸层以及颗粒白土,所述壳体设有多组进油孔以及多组出油孔,每层滤板的上方和下方各设有至少一组进油孔和至少一组出油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滤芯的壳体包括多层上下层叠设置的滤篮,所述滤篮包括一环形的侧壁、一底壁以及一竖管,所述滤板位于所述底壁的上部并且在滤板与底壁之间形成一内隔层,所述竖管同时穿过所述底壁以及滤板,所述进油孔位于所述侧壁上且位置高于所述滤板,所述出油孔位于所述竖管的处于内隔层之内的部分上,其中,上下相邻的两个滤篮的侧壁以及竖管能够相互对接,位于最下方的滤篮的竖管与所述罐体的出油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滤篮的侧壁为圆环形,所述滤篮的底壁为圆锥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滤芯还包括上压板、下压板以及用于拉紧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的拉紧螺杆,所述上压板盖合于最上方的滤篮并封堵该最上方的滤篮的竖管的上端口,所述下压板位于最下方的滤篮之下,所述下压板上设有与最下方的滤篮的竖管相连接的底部连接管,所述底部连接管与出油口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滤篮设有6至8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罐盖上设有用于排气的阀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罐盖上设有用于打开所述罐盖的快开手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罐体为立式罐,所述罐盖位于罐体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变压器油处理系统,包括上述的介损罐。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介损罐,通过在滤纸层上设置颗粒白土,当油料经过滤芯时,滤纸层上的颗粒白土对油料进行吸附,同时滤纸层能够对油料进行过滤,能够有效地对油料进行净化,并且滤纸层的使用成本低,过滤效率高,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介损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介损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介损罐中的滤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滤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滤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滤芯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罐体;11、进油口;12、出油口;13、罐盖;14、阀门;15、快开手轮;2、滤芯;21、滤篮;211、进油孔;212、出油孔;213、滤板;214、通孔;215、侧壁;216、底壁;217、竖管;218、内隔层;219、提手;22、滤纸层;201、上压板;202、下压板;203、底部连接管;204、拉紧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介损罐,其包括罐体1以及滤芯2。罐体1具有进油口11、出油口12以及一盖口,在盖口上设有一个罐盖13,出油口12位于罐体1的下部。该罐体1的进油口11用于供油料进入到罐体1的内部,以便利用滤芯2对油料进行过滤。滤芯2过滤完成后,油料从出油口12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罐体1为一个立式罐,其顶部开口,罐盖13位于罐体1的上方,但是,应当指出的是,罐体1的结构并不限制,例如罐体1也可为卧式罐等结构,罐盖13也可位于罐体1的其中一侧,罐盖13打开后,能够将滤芯2放入罐体1的内部,或者将滤芯2从罐体1的内部取出,因此,罐盖13的设置位置以及罐体1的结构只要能够满足存取滤芯2的要求即可。在罐盖13上设有用于打开罐盖13的快开手轮15,在罐盖13上还设有用于排气的阀门14,当罐体1内进油或者打开罐盖13时,可以打开该阀门14,将罐体1内的空气排出。

滤芯2作为过滤油料的主要部件,下面来详细介绍滤芯2的具体结构。参见图1、图3至图6,滤芯2包括滤篮21以及滤纸层22。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滤篮21包括一筒形的侧壁215、一底壁216,一滤板213以及一竖管217。该底壁216位于侧壁215的下方并与侧壁215相接。在滤板213和底壁216之间形成一内隔层218,该竖管217能够同时穿过底壁216和滤板213。在侧壁215上设有进油孔211,该进油孔211的位置高于滤板213。竖管217的处于内隔层218之内的部分上设有出油孔212,所述竖管217与罐体1的出油口12连通。油料从进油口11进入到罐体1的内部,然后再从进油孔211通过滤篮21的侧壁215,到达滤篮21的内部。

滤纸层22铺设在滤板213上,在该滤纸层22上铺设有对油料进行吸附处理的颗粒白土。通过设置该滤纸层22以及颗粒白土,能够利用滤纸层22对油料进行过滤,同时利用颗粒白土对油料内的杂质进行吸附,此外,滤纸层22还可以避免颗粒白土被油料从壳体内冲走。颗粒白土可以直接平铺在滤纸层22上,其可以铺满滤纸层22而平铺为一层,也可仅铺满滤纸层22的部分上表面。

具体参见图3至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滤芯2包括多层上下层叠设置的滤篮21,侧壁215呈圆筒形,而底壁216则成圆锥形。

由图5及图6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滤篮21上下层叠设置的数量不限,较佳为6至8层。这些滤篮21的侧壁215直径相等,并且在侧壁215的上缘以及下缘处的结构是相互适配的,因此,上下相邻的两个滤篮21的侧壁能够相互对接起来。此外,各个滤篮21内的竖管217的位置和尺寸也是相同的,当两个滤篮21对接起来后,这两个滤篮21的竖管217也能够相互对接起来。位于最下方的滤篮21上的竖管217与罐体1的出油口12连接,油料从出油孔212流向罐体1的油口12。当需要更换颗粒白土以及滤纸层22时,可以将这些滤篮21逐个取出并更换,更换完毕滤纸层22和颗粒白土后,可以将这些滤篮21逐个放入罐体1内并组装起来。

进一步地,由图5及图6可知,滤芯2还包括上压板201、下压板202以及拉紧螺杆204。上压板201盖合在最上方的滤篮上,而下压板202则位于最下方的滤篮之下,这些滤篮被夹在上压板201和下压板202之间。在下压板202上设有与最下方的滤篮的竖管相连接的底部连接管203,该底部连接管203与出油口12相连接,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竖管与出油口12之间是通过底部连接管实现连接的。

由于滤篮21通过上压板201、下压板202以及拉紧螺杆204固定在一起,因而,本实施方式的滤芯2可以被整体地放入到罐体1内,或者从罐体1内整体取出。当然,滤篮未被固定在一起时,可以将这些滤篮逐个取出或逐个放入到罐体1内。此外,在滤篮21上还可以设置提手219以方便握持。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介损罐的使用过程。

在使用时,首先将本介损罐接入到变压器油处理系统,罐体1的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都连接变压器油处理系统中相应的管路。油料从进油口11进入到罐体1内部之后,随着罐体1内的油位上升,这些油料将从滤芯2的每个滤篮21的进油孔211进入到滤篮21内部,随后,这些油料接触到滤纸层22上的颗粒白土,颗粒白土对油料进行吸附,将油料中的杂质吸附掉,这些油料随后会从滤纸层22向下渗落,油料穿过滤纸层22后,滤板213下方的内隔层218,并从内隔层218经过出油孔212而进入到竖管217的内部。由于所有的竖管217是对接在一起的,因而这些竖管217组成一个长管,每层滤篮内的油料汇入竖管217组成的长管后,接着向下流动,流入到罐体1的出油口12,从出油口12重新流回变压器油处理系统中。

使油料在不停地在本介损罐和变压器油处理系统的其他部分循环一段时间后,即可完成对油料的过滤工作。本实用新型的介损罐,通过设置滤纸层22,可以利用滤纸层22承载颗粒白土,避免颗粒白土被混入油料中带走,同时,滤纸层22可以采用成熟产品,采购方便,更换成本低,有利于推广。由于采用多层滤篮,可以提高油料处理效率,而且,每层滤篮可以单独拆卸,这样就便于更换颗粒白土以及滤纸层。

本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变压器油处理系统,该变压器油处理系统包括本实施方式的介损罐。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实用新型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布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