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冻存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2509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冻存管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学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冻存管架。



背景技术:

冻存管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样本冷冻保存装置,通常应用于生物及医学实验中,冻存管暂时存放于冻存架上,现有的冻存架均为开放装置,不具有保温密封功能、存在污染的风险,且不利于冻存管内生物样本的温度控制。复苏样本过程中,需要晃动冻存管,使冻存管内细胞能均匀受热,另外,由于冻存管的管径和长度较小,在摇晃解冻过程中容易引起冻存管脱落,给实验员带来较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冻存管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冻存管复苏过程中易脱手、效率低,以及不利于对内部样品进行温度控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该目的:

一种冻存管架,包括用于盛放介质的浴槽,该浴槽的开口处设置有一支撑板,该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冻存管的管格,使用状态下,冻存管放置在管格中并卡紧,冻存管的管体浸入浴槽中的介质内。

其中,所述浴槽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支撑板匹配的卡槽。

其中,所述支撑板可拆卸的卡接在所述卡槽中。

其中,还包括与所述浴槽匹配的顶盖,使用状态下,所述顶盖与浴槽卡接,顶盖的内侧与冻存管的顶部抵接。

其中,所述顶盖的两端设置有卡勾,浴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卡勾配合连接的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提手。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内侧设置有塑胶垫,使用状态下,所述塑胶垫与冻存管的顶部抵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相比于现有的开放式冻存架,本实用新型的冻存架为密封装置,有利于降低外界对冻存管及内部样品的污染风险。

2、本实用新型将冻存管架和能够起到保温作用的浴槽集于一体,利于冻存管架内部的温度控制。

3、本实用新型可以批量复苏冻存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苏效率低、冻存管受热不均匀等问题。

4、本实用新型通过更换具有不同规格的管格的支撑板,既可以对多种规格的冻存管进行暂时存放和保温,操作方便,节省材料。

5、本实用新型可在顶盖上设置提手,以便对生物样品进行短程运输,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冻存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冻存管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浴槽,2-支撑板,3-管格,4-介质,5-卡槽,6-顶盖,7-卡勾,8-卡扣,9-塑胶垫,10-提手,11-冻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冻存管架,包括用于盛放介质4的浴槽1,该浴槽1的开口处设置有一支撑板2,该支撑板2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冻存管11的管格3,使用状态下,冻存管11放置在管格3中并卡紧,冻存管11的管体浸入浴槽1中的介质4内。

本实用新型的冻存架为密封装置,有利于降低外界对冻存管11及内部样品的污染风险,同时有利于冻存管11架内部的温度控制,可同时将多个冻存管11放置在管格3中,利用浴槽1内的介质4进行水浴或者冰浴,批量复苏冻存管1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苏效率低、冻存管11受热不均匀等问题。

其中,所述浴槽1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支撑板2匹配的卡槽5,使用时,首先将冻存管11插入管格3中,然后向浴槽1中添加冰块或者温水,再将支撑板2沿两侧的卡槽5插入,即可将冻存管11的管体部分浸入浴槽1内的介质4中,通过介质4对冻存管11进行保温或复苏。

所述支撑板2可拆卸的卡接在所述卡槽5中,由于冻存管11的规格包括多种,为了适应多种不同规格的冻存管11的复苏应用需求,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具有相应规格的管格3的支撑板2,多种支撑板2可相互替换,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操作方便、节省材料、成本低。

其中,还包括与所述浴槽1匹配的顶盖6,使用状态下,所述顶盖6与浴槽1卡接,顶盖6的内侧与冻存管11的顶部抵接,通过顶盖6对冻存管11进行抵接固定,然后可以晃动浴槽1,保证复苏过程中冻存管11的温度均匀,也有利于提高复苏效率。

其中,所述顶盖6的两端设置有卡勾7,浴槽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卡勾7配合连接的卡扣8,实现顶盖6与浴槽1的可拆卸连接,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6上设置有提手10,以便对生物样品进行短程运输,实用性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顶盖6的内侧设置有塑胶垫9,使用状态下,所述塑胶垫9与冻存管11的顶部抵接,塑胶垫9具有一定的弹性,该设计能够更好的实现顶盖6对冻存管11的固定作用,保证对所有放置于管格3内的冻存管11均固定牢固,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且塑胶垫9的缓冲作用也不会对冻存管11造成损伤。

本实施例的其它技术特征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