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式气液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9365阅读:18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心式气液除雾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力式气液分离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式气液除雾器。



背景技术:

在油气分离器重力沉降段内未能除去的较小油滴,需采用除雾装置去除。目前研究学者对除雾装置的作用尤为重视,认为气体带液率主要取决于除雾装置的好坏,好的除雾装置能减少重力沉降段的气体流通面积和分离器的外形尺寸。经重力沉降后,气体内所携带的油滴粒径应小于150~500微米,常用的除雾装置以碰撞和聚结原理从气流中分离这种小油滴。工程上常用的有丝网除雾装置和板式除雾装置,但丝网除雾装置容易被堵塞且除雾效率不高,因此,急需探索涉及新型除雾设备来满足现有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心式气液除雾器,解决了现有装置堵塞的问题,同时可以有效的去除固体颗粒,进一步提高分离器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离心式气液除雾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顶端设置有出气口,底端设置有排污口,下部靠底设置有进气口,在所述筒体内部可拆卸地设置有除雾装置,所述除雾装置包括多个螺旋叶片,每个所述螺旋叶片的一端均焊接在盖板,另一端最内侧均焊接在圆台体上沿,所述圆台体通过拉筋将圆台体支撑在筒体内侧,所述圆台体下沿与筒体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所述螺旋叶片沿所述筒体中心线均匀的环向布置。

进一步,所述进气口在筒体上的位置不高于所述锥体下沿相对筒体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盖板直径不小于所述螺旋叶片组成的外圆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该除雾装置,能避免堵塞,且对于固体颗粒分离有很好的效果。同时采用离心式分离,可大大降低设备的尺寸,降低设备的投资,特别对于高压容器,优势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除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示意图;

其中,1-筒体、2-盖板、3-螺旋叶片、4-圆台体、5-拉筋、6-进气口、7-排污口、8-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除雾装置结构示意图。该除雾装置采用焊接式或可拆卸式与设备筒体1相连,该除雾装置包括盖板2、螺旋叶片3、圆台体4和拉筋5。螺旋叶片3沿筒体1中心线均匀的环向布置,该螺旋叶片3与盖板2焊接成一个整体,盖板2的大小根据叶片环向布置的大小而定,其直径不小于螺旋叶片3组成的外圆的直径。该螺旋叶片3的下边缘跟部内侧与圆台体4上沿焊接,同时圆台体4也起到支撑螺旋叶片3的作用。圆台体4下沿通过拉筋将圆台体支撑在筒体1内侧,该圆台体下沿4与筒体1之间留有间隙,起到排液的作用。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气液混合流体通过立式分离器重力沉降段,分离出大于100微米以上的液滴颗粒。气体中携带的小于100微米的液滴,通过筒体1下部靠底的进气口6进入设置在分离器筒体内部的除雾装置的圆台体4,圆台体4一方面起到减少流通面积的作用,同时增加离心力而需要的流速。同时经过除雾装置分离后的液体沿圆台体4向下流动,从圆台体4与设备筒体1之间的间隙流出,通过筒体1底端的排污口7排出筒体1之外。流体经过锥体1后,进入造旋部件区域,该区域由很多螺旋叶片3组成,流体被螺旋叶片3分成N个区域,在每个区域内,流体通过螺旋叶片3而产生离心力,密度比较大的流体被甩向壁面,从而沿圆台体4和设备筒体1之间的间隙而流出。而密度比较轻的流体,例如气体向上流动,沿筒体1顶端的出气口8流出设备。

如对于气体含液量要求更严的情况下,同时我们也可以在离心除雾装置上方再设置二级除雾装置,例如采用丝网除雾装置,经过离心式除雾装置后,堵塞的几率已经大大降低。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