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助磨剂加剂计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7430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水泥助磨剂加剂计量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泥助磨剂加剂计量装置,属于水泥助磨剂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基本建设的高潮期,据统计,全国年产水泥20亿多吨,混凝土产量20多亿立方米,其中40%掺加了各种添加剂,再是我国交通道路建设正在飞速发展,2009年底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6.03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24万公里,由于这些发展形势的需要,关于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添加剂的研发迫在眉睫。

水泥助磨剂是一种改善水泥粉磨效果和性能的化学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水泥台时产量、各龄期水泥强度,改善其流动性。水泥助磨剂能大幅度降低粉磨过程中形成的静电吸附包球现象,并可以降低粉磨过程中形成的超细颗粒的再次聚结趋势。水泥助磨剂也能显著改善水泥流动性,提高磨机的研磨效果和选粉机的选粉效率,从而降低粉磨能耗。使用助磨剂生产的水泥具有较低的压实聚结趋势,从而有利于水泥的装卸,并可减少水泥库的挂壁现象。作为一种化学添加剂,助磨剂能改善水泥颗粒分布并激发水化动力,从而提高水泥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

但是目前,市场上生产液体水泥助磨剂的企业较多,在生产液体水泥助磨剂时,大多采用复配技术,需要采用多个固体和液体原材料进行混合。但是在混合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配料混合,配料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自动定量配料,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的水泥助磨剂加剂计量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水泥助磨剂加剂计量装置,包括储料罐、定量罐和平衡罐,所述储料罐的底部通过输料管与定量罐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定量罐的底部设置有供料管,所述输料管上设置有输料泵,所述输料泵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供料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定量罐内设置有活塞板,定量罐的顶部通过输气管与平衡罐相连通,所述活塞板上设置有指示杆,所述定量罐的顶部设置指示装置。

优选的,所述指示装置包括指示板、定位板和定位块,所述指示板固定在定量罐的顶部,指示板上设置有指示刻度,所述定位板安装在指示杆的顶部,定位块滑动安装在指示板上,用于阻挡定位板,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锁紧螺栓。

优选的,所述定量罐的顶部设置有套管,所述指示杆位于套管内,所述指示杆和套管之间设置有多层密封气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在储料罐上连接定量罐,通过定量罐计量配料的所需要的量,达到指定标量后,通过平衡罐的压力,将定量罐内的液料输送至搅拌罐,加料方便,无需频繁启动输料泵,能耗更低;并且加料更加准确,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气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水泥助磨剂加剂计量装置,包括储料罐1、定量罐2和平衡罐3,储料罐1的底部通过输料管4与定量罐2的底部相连通,定量罐2的底部设置有供料管5,输料管4上设置有输料泵6,输料泵6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7,供料管5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8,定量罐2内设置有活塞板9,定量罐2的顶部通过输气管10与平衡罐3相连通,活塞板9上设置有指示杆11,定量罐2的顶部设置指示装置。在使用时,将料液灌装在储料罐内,调整定量罐的定量容积,打开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输料泵将料液输送至定量罐内,活塞板慢慢上升,活塞板上部空气进入平衡罐内,直至达到定量容积,停止运动,输料泵停止工作。关闭第一控制阀,打开第二控制阀,平衡罐驱动活塞板向下运动,将定量罐内的液料输送至搅拌罐内,这样加料更加方便,并且通过定量罐能够循序渐进的进行加料,无需频繁启动输料泵,能够更低。

其中,在调节定量罐容积时,主要通过指示装置进行调节。指示装置包括指示板12、定位板13和定位块14,指示板12固定在定量罐2的顶部,指示板12上设置有指示刻度15,定位板13安装在指示杆11的顶部,定位块14滑动安装在指示板12上,用于阻挡定位板13,定位块14上设置有锁紧螺栓16。定位块在指示板上滑动,通过锁紧螺栓进行定位,定位板安装在指示杆的顶部,随指示杆上下移动,当定位板顶着定位块时,即定量罐达到指定容积,定容简单、快速。

此外,定量罐2的顶部设置有套管18,指示杆11位于套管18内,指示杆11和套管18之间设置有多层密封气环17。采用多层密封气环设计,能够保证定量罐的密闭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