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使用的漏斗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9466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使用的漏斗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漏斗架。

(二)

背景技术:

漏斗是实验室的常规用具,现有漏斗在使用后一般放置于桌面上或者插入到试管架的插孔上,甚至有的实验员直接就放到水池内待冲洗。放置于桌面上的漏斗很容易滚动,尤其玻璃漏斗,掉落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插放于试管架上的漏斗不安全,且漏斗内的残留试剂容易滴落并污染试管架和台面,长时间会造成腐蚀;很多漏斗因为残液具有毒性或腐蚀性,一般需要处理再清洗,而直接放入水池内的此类漏斗将会造成水质污染,危害健康。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设计科学的方便使用的漏斗架,便于放置多个漏斗,安全,不会污染漏斗架和台面,还能及时收集漏斗内残留试剂,避免了浪费和污染,清洁卫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方便使用的漏斗架,包括一底座,在底座上方设有一底端与底座固连的支撑杆,在支撑杆上从上向下依次套设若干个与支撑杆水平转动相连的支撑板,在支撑板上设有圆形漏斗插孔,在支撑板的前侧设有与圆形漏斗插孔相连通的开口;在底座的左部和右部相对设有两凹槽,各凹槽的底壁呈由底座中部向底座外沿向下倾斜设置;在底座的前部和后部相对设有两底端与底座固连的套筒。

在各凹槽的底壁上铺设一海绵垫。

在支撑杆的顶端固连一环形拉手。

所述底座为圆形底座。

所述支撑板上的圆形漏斗插孔的数量为两个,各支撑板上的圆形漏斗插孔分别相对设于支撑板的左部和右部。

所述套筒为圆柱状套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方便使用的漏斗架通过将搁置漏斗的支撑板在支撑杆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且将支撑板和支撑架设置为转动相连,可方便使用过程中将支撑架转成不同的角度,同时放置多个漏斗;而且,通过转动支撑板,可方便将支撑板上放置的漏斗底端对应底座的不同位置,实现漏斗架底座的清洁、卫生。通过将支撑板上的圆形漏斗插孔设置与外部相通的开口,方便漏斗在放置时水平移动,避免玻璃漏斗的底端磕碰,同时防止有残液的漏斗在放置过程中污染支撑板。通过在底座上相对设置底壁倾斜的凹槽,便于漏斗上残液滴落后的收集,通过在凹槽的底壁上铺设海绵垫,能避免漏斗上的残液滴落时飞溅,同时也方便清理。通过在底座上凹槽之外的部分相对设置两套筒,能将试管或圆柱状收集管插设在套筒内,然后用于收集残液较多的漏斗上滴落的残液,一方面避免浪费,另一方面还保证一些危险试剂直接放于水池中清洗造成的危害。通过在支撑杆顶端固设环形拉手,方便整个漏斗架的平稳移动,避免使用过程中架子的损伤。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杆,3支撑板,4圆形漏斗插孔,5开口,6凹槽,7套筒,8海绵垫,9环形拉手。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附图1-2所示,该方便使用的漏斗架包括包括一底座1,在底座1上方设有一底端与底座1固连的支撑杆2,在支撑杆2上从上向下依次套设若干个与支撑杆2水平转动相连的支撑板3,在支撑板3上设有圆形漏斗插孔4,在支撑板3的前侧设有与圆形漏斗插孔4相连通的开口5;在底座1的左部和右部相对设有两凹槽6,各凹槽6的底壁呈由底座中部向底座外沿向下倾斜设置;在底座1的前部和后部相对设有两底端与底座固连的套筒7。

在各凹槽6的底壁上铺设一海绵垫8。

在支撑杆2的顶端固连一环形拉手9。

所述底座1为圆形底座。

所述支撑板3上的圆形漏斗插孔4的数量为两个,各支撑板3上的圆形漏斗插孔4分别相对设于支撑板3的左部和右部。

所述套筒7为圆柱状套筒。

使用时,手握环形拉手9,将该漏斗架放于试验台合适的位置,转动各支撑板3,使各支撑板3水平转动并交叉呈一定角度,尽量保证支撑板3上的圆形漏斗插孔4对应底座1上的凹槽6或套筒7放置。当有漏斗使用完毕时,可将其相应放置于圆形漏斗插孔4内,对于只有水滴的漏斗,放置到支撑板3上后,可无需将其底端对应凹槽6或套筒7设置,因为水滴滴落到底座1不会造成污染或危害,只需先对应凹槽6用于沥干漏斗壁上的水滴即可。当侧壁上残留试剂的漏斗使用完毕后,残留试剂不多时,可放置于某支撑板的圆形漏斗插孔4后就转动支撑板使该漏斗底端对应任一凹槽6放置,通过海绵垫8吸收滴落的残余试剂;若残留试剂较多时,可现在其中一套筒7内放置一试管,然后将漏斗底端对应该试管上方放置,转动需要的支撑板3,使漏斗移入该支撑板3相应的圆形漏斗插孔4内放置,收集的试剂可进行后续处理、利用。

为了方便该漏斗架的使用,还可以将上下支撑板3上的圆形漏斗插孔4交错设置,能进一步避免漏斗口径较大时,放置过程中的碰触或损伤。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