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3627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行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大气污染治理除尘领域中的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管束式除尘器是一种深度除尘除雾装置,其设备构造简单,运行可靠、效果稳定,能耗小,价格低廉,能实现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的深度脱尘除雾。但是由于烟气处于饱和状态,且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粉尘,具有一定的粘性和磨损性,因此很容易在内壁以及除尘器上部筒体和分离器结垢,造成很大的运行阻力,进而增加能耗,严重会造成堵塞。而现有的管束式除尘器没有相关方面的清洗设备且内壁材质也易沾染灰尘,故给管束式除尘器的运行带来很大的问题。再者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2016年1月1日开始施行,因此对环保设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在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对管束式除尘器的的环保要求也应该有新的高度,在实际应用中,管束式除尘器因实际流速低,容易造成粉尘排放超过设计值。如何能够对管束式除尘器的气流进行调节来达到环保的作用成了当务之急。

现有技术中用于除尘器的环保装置,如申请日为2016年1月1日、申请号为201620011706、名称为“一种脉冲式沉流滤筒除尘器的文氏管反吹清灰装置”的中国专利文件,该专利文件的公开了一种脉冲式沉流滤筒除尘器的文氏管反吹清灰装置,所述文氏管反吹清灰装置包括气缸、以及与气缸连接的多条喷管,所述喷管连接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连接IC控制仪;脉冲式沉流滤筒除尘器内倾斜设有多条滤筒,在每一滤筒的右端口处均设有文氏管,所述喷管、文氏管以及滤筒同轴设置;所述文氏管高度少于或等于150mm。该专利文件针通过加大气缸贮气量,同时将气缸贮气压力从目前0.4MPa提升至0.5~0.6MPa,并在现有的每一个喷吹口前安装一套文氏管,加大喷吹过程中的气量和气速,解决现有脉冲式沉流滤筒除尘器反吹清灰装置清灰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该专利文件的通过反吹的方式进行清灰,但是该专利文件只是加大了喷吹过程中的气量和气速,无法实现气速的调整,并且其也无法适用到管束式除尘器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速无法调节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其包括操作平台,安装在除尘器壳体的外侧,用于提供操作空间;除尘管束组,由多个除尘管束依次排列组成,安装在所述除尘器壳体的内侧;多组调节阀组,所述调节阀组安装在所述除尘器壳体上并使所述调节阀组的调节阀安装在除尘管束组的除尘管束出口平面上,用于关闭所述除尘管束;和直梯,安装在所述操作平台和地面之间。

如上述的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栏杆,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上,并位于所述操作平台的上面外侧位置。

如上述的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调节阀组的数量比所述除尘管束组的数量少。

如上述的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每间隔一个所述除尘管束组安装一个所述调节阀组。

如上述的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调节阀组的调节阀的数量比所述除尘管束组的除尘管束的数量少。

如上述的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调节阀组包括轴杆,安装在所述除尘器壳体上,用于提供支撑;多个通用调节阀,多个所述通用调节阀依次相连,多个所述通用调节阀对应套接在除尘管束出口平面上,首部所述通用调节阀与所述轴杆固定连接;和末端调节阀,连接在所述尾部通用调节阀上并套接在一个除尘管束出口平面上。

如上述的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进一步优选为:调节阀组还包括手轮,安装在所述轴杆上,用于调整所述轴杆的转动方向。

如上述的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通用调节阀包括第一立管,粘接在除尘管束出口平面上;通用芯轴,穿过所述第一立管,用于提供支撑,所述通用芯轴的首端设有凸出部,所述通用芯轴的尾端设有凹槽部,后面的所述通用芯轴的凸出部与前面的所述通用芯轴的凹槽部匹配安装后固定;和第一圆封板,安装在所述通用芯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立管内。

如上述的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末端调节阀包括第二立管,粘接在除尘管束出口平面上;末端芯轴,穿过所述第二立管,用于提供支撑,所述末端芯轴的首端设有凸出部,所述末端芯轴的尾端为平面结构,所述末端芯轴的凸出部和前面的所述通用芯轴的凹槽部匹配安装后固定;和第二圆封板,安装在所述末端芯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二立管内。

如上述的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圆封板的外径与所述第二立管的内径相同。

分析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特点,具体为:社会效益,经过本实用新型处理后尘气,可满足设计要求,保护环境,造福社会。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便,节约成本(包括减少运行费用和节约运行成本),使用寿命长、调节效果明显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调节阀组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调节阀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通用调节单元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通用调节单元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末端调节单元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末端调节单元的俯视图。

图中:1-除尘器壳体;2-调节阀组;3-栏杆;4-操作平台;5-除尘管束出口平面;6-直梯;7-除尘管束组;

21-手轮;22-法兰;23-短管;24-轴杆;25-止退环;26-通用调节阀;27-末端调节阀;28-连接螺栓;

261-第一立管;262-第一圆封板;263-通用芯轴;264-第一紧固螺栓;

271-第二立管;272-第二圆封板;273-末端芯轴;274-第二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管束式除尘器由多组除尘管束组7平行设置进行除尘,除尘管束组7由多个除尘管束依次排列组成。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多个除尘管束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组成一个除尘管束组7,多个除尘管束组7从前至后依次排列组成该管束式除尘器。各除尘管束组7内的气速均相同;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主要包括操作平台4,安装在除尘器壳体1的外侧,用于提供操作空间;多组调节阀组2,调节阀组2的数量少于除尘管束组7的数量,调节阀组2安装在除尘器壳体1上并使调节阀组2的调节阀安装在除尘管束组7的除尘管束出口平面5上,用于关闭除尘管束组7的除尘管束;和直梯6,安装在操作平台4和地面之间。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的调节阀组2的调节阀安装在除尘管束组7的除尘管束出口平面5上,当除尘管束组7内的气速低于正常工作的气速时,通过关闭一些除尘管束组7的方式实现其他通气的除尘管束组7的气速加速,最终实现通气的除尘管束组7的气速在正常工作范围内,达到除尘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来加大管束式除尘器的气速,并且还能够调节管束式除尘器的气速。

由于操作平台4安装在管束式除尘器的除尘器壳体1的外侧,在工作人员通过直梯6登上操作平台4后进行工作时会出现倾斜歪倒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保护方式来保障安全,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栏杆3,设置在操作平台4上,并位于操作平台4的上面外侧位置。这样通过栏杆3的设置可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对所有的除尘管束组7的除尘管束关闭,因此,也无需设置与除尘管束组7个数相同的调节阀组2,如图1和图2所示,即在本实用新型中,调节阀组2的数量比除尘管束组7的数量少。根据气流速度的特点,结合管束式除尘器的实际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阀组2与除尘管束组7的设置方式为,每间隔一个除尘管束组7安装一个调节阀组2。再者,在一个除尘管束组7的所有除尘管束上也不益都设置调节阀,因此,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阀组2的调节阀的数量比除尘管束组7的除尘管束的数量少。优选为,调节阀组2的调节阀的个数比除尘管束组7的除尘管束的个数少1~2个。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除尘管束组7中至少有一个或者两个除尘管束在运行,可以使整个管束式除尘器的每组除尘管束组7都参与除尘,对整个管束式除尘器起到间接保护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能够使调节阀组2对除尘管束组7实施关闭,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阀组2包括轴杆24,安装在除尘器壳体1上,用于提供支撑;多个通用调节阀26,多个通用调节阀26依次相连,多个通用调节阀26对应套接在除尘管束出口平面5上,即多个通用调节阀26套接在一个除尘管束组7的除尘管束出口平面5上,首部通用调节阀26与轴杆24固定连接;和末端调节阀27,连接在通用调节阀26的尾部上并套接在一个除尘管束出口平面5上。在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调节阀组2的多个通用调节阀26和末端调节阀27依次相连并对应套接在一个除尘管束组7的除尘管束出口平面5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通用调节阀26作为一个通用调节单元使用,末端调节阀27作为末端调节单元使用。为了便于对调节阀组2的调节,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阀组2还包括手轮21,安装在轴杆24上,用于调整轴杆24的转动方向。为了便于轴杆24的安装,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阀组2还包括短管23,固定安装在除尘器壳体1上,轴杆24穿过短管23安装在除尘器壳体1上。优选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阀组2还包括法兰22,法兰22与短管23同轴并安装在短管23的外侧;和止退环25,止退环25与法兰22同轴并套接在轴杆24上,用于防止轴杆24水平移动。在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的通用调节阀26以及尾部通用调节阀26和末端调节阀27之间通过连接螺栓28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5和图6所示,通用调节阀26包括第一立管261,粘接在除尘管束出口平面5的外周上;通用芯轴263,穿过第一立管261,用于提供支撑,通用芯轴263的首端设有凸出部,通用芯轴263的尾端设有凹槽部,后面的通用芯轴263的凸出部和前面的通用芯轴263的凹槽部匹配安装后通过连接螺栓28固定;和第一圆封板262,安装在通用芯轴263上并位于第一立管261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圆封板262通过第一紧固螺栓264安装在通用芯轴263上。优选为,第一圆封板262的外径与第一立管261的内径相同,有利于封闭除尘管束的整个横截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末端调节阀27包括第二立管271,粘接在除尘管束出口平面5上;末端芯轴273,穿过第二立管271,用于提供支撑,末端芯轴273的首端设有凸出部,末端芯轴273的尾端为平面结构,末端芯轴273的凸出部和前面的通用芯轴263的凹槽部匹配安装后通过连接螺栓28固定;和第二圆封板272,安装在末端芯轴273上并位于第二立管271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圆封板272通过第二紧固螺栓274安装在末端芯轴273上。优选为,第二圆封板272的外径与第二立管271的内径相同,有利于封闭除尘管束的整个横截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尘器壳体1、操作平台4、栏杆3、手轮21、短管23均采用碳钢材质制作而成;第一立管261和第二立管271均为PP管;通用芯轴263、第一紧固螺栓264、第二紧固螺栓274、末端芯轴273、轴杆24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除尘管束采用耐磨、耐腐蚀材料制作而成。

管束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依靠高速气流在除尘管束内高速旋转,使尘粒脱离原有运行轨迹,离开气流脱离出来,达成除尘效果的。因此,除尘管束里的含尘气体流速,是最关键的设计参数。管束式除尘器正常运行时,除尘管束内实际气流流速应在设计值区间内。系统设计时,尘气量设计值一般按极大工况取值,正常工况时尘气量小于极大工况尘气量,造成正常工况时管束式除尘器的除尘管束内含尘气体流速偏小。当设备按80%工况运行时,除尘管束内含尘气体流速更小,除尘效率快速下降。本实用新型就是为提高除尘管束的含尘气体流速设计的。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测速仪(未图示),安装在除尘管束的出口位置,用于检测除尘管束内的气体流速;和控制器(未图示),与测速仪相连,用于接收测速仪传送而来的气体流速,在控制器内设有气体流速区间,控制器的气体流速区间与管束式除尘器的气体流速设计值区间相同;当控制器接收测速仪的气体流速低于气体流速区间时,发出警报;开始关闭调节阀组2,调节阀组2的关闭数量,根据测速仪的气体流速确定,依次关闭部分调节阀组2;或全部关闭调节阀组2,使全部含尘气体经不带调节阀组2的除尘管束组7的出口通过。最终实现通气的除尘管束组7的气速在正常工作范围内,达到除尘的效果。

如图1至图8所示,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正常状态时,调节阀组2开启(即第一圆封板262和第二圆封板272均为竖直状态),含尘气体全截面通过,即含尘气体由管束式除尘器的下端进入,经过除尘管束处理,由上端流出;其中,一部分经过带有调节阀组2的出口流出;另一部分经过不带调节阀组2的出口流出;

调节状态时,检测不带调节阀组2的出口含尘气体流速,与设定值比对,信息判定报警时,依次关闭部分调节阀组2;或全部关闭调节阀组2,使全部含尘气体经不带调节阀组2的除尘管束出口通过。具体为:转动手轮21,相连的轴杆24转动,将第一圆封板262和第二圆封板272转动90°后(即第一圆封板262和第二圆封板272均为水平状态),封闭第一立管261和第二立管271内的通道,对应的除尘管束的气流被截断,含尘气体只能经不带调节阀组2的截面通过。

分析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束式除尘器气速调节装置可以实现通气的除尘管束组7的气速在正常工作范围内,达到除尘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来加大管束式除尘器的气速,并且还能够调节管束式除尘器的气速。本实用新型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特点,具体为:社会效益,经过本实用新型处理后尘气,可满足设计要求,保护环境,造福社会。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便,节约成本(包括减少运行费用和节约运行成本),使用寿命长、调节效果明显的特点。

二、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阀组2的结构特征具有结构新颖、便于调节、便于安装的特点。

三、本实用新型的通用调节阀26和末端调节阀27的结构特征具有便于安装和更换的特点。

四、本实用新型的测速仪和控制器的设置,可以便于本实用新型准确对气流进行调节。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