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版用溶剂回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0357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版溶剂回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版用溶剂回收机。



背景技术:

印刷前需要进行制版,制版的步骤包括剪片、拼版、折手、晒版、冲版和修版,在制版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溶剂进行洗版,随着洗版溶液的多次使用,其技术指标便达不到应用的要求,需要进行更换溶剂,这样既浪费了资源也污染了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资源的利用和回收,现有技术一般只是简单的将溶剂进行蒸馏回收,但是智能简单的蒸馏一种物质,不能同时回收溶剂中不同沸点的物质,且回收的物质需要后续再进行搅拌混合使用,一体化程度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同时蒸馏不同沸点的溶剂,且蒸馏效率高,一体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的一种制版用溶剂回收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版用溶剂回收机,包括机架、蒸馏釜、冷凝器和收集器,所述蒸馏釜与冷凝器连通,所述收集器与冷凝器另一端连通,所述蒸馏釜通过分隔板分隔成第一蒸馏层、第二蒸馏层和第三蒸馏层,所述第一蒸馏层、第二蒸馏层和第三蒸馏层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该进料口均与冷凝器连通,所述蒸馏釜的底部设有排料口,所述冷凝器下方设有控制箱,冷凝器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收集器连通有抽真空装置。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蒸馏釜的顶部设有第一压力测量仪,所述收集器的顶部设有第二压力测量仪。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蒸馏层、第二蒸馏层和第三蒸馏层的进料口均连接有输送泵。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输送泵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第一压力测量仪和第二压力测量仪均与控制箱电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蒸馏釜的底部设有内置有加热蒸发盘管的加热器,加热器底部设有隔热层。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搅拌装置为气动搅拌器。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机架的底部连接有若干个万向轮。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分隔板与水平方向所成角度为2~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不同沸点的溶剂进行分层蒸馏,实用性强,可同时蒸馏多种物质,提高蒸馏效率,降低蒸馏成本,将不同沸点的溶剂按照溶剂沸点从高到低,在蒸馏釜中从下至上设置,将溶剂中需要的物质蒸馏到冷凝器中进行冷凝,通过冷凝器中的搅拌装置,将蒸馏出的溶剂进行搅拌混合,后续无须再收集混合,操作更简单,通过收集器中的抽真空装置将冷凝器中的混合溶剂抽到收集器中直接进行回收利用,一体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制版用溶剂回收机,包括机架1、蒸馏釜2、冷凝器3和收集器4,蒸馏釜2与冷凝器3连通,收集器4与冷凝器3另一端连通,蒸馏釜2通过分隔板5分隔成第一蒸馏层21、第二蒸馏层22和第三蒸馏层23,第一蒸馏层21、第二蒸馏层22和第三蒸馏层23分别设有进料口24和出料口25,该进料口24均与冷凝器3连通,蒸馏釜2的底部设有排料口26,冷凝器3下方设有控制箱6,冷凝器3内设有搅拌装置,收集器4连通有抽真空装置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不同沸点的溶剂进行分层蒸馏,实用性强,可同时蒸馏多种物质,提高蒸馏效率,降低蒸馏成本,将不同沸点的溶剂按照溶剂沸点从高到低,在蒸馏釜2中从下至上设置,将溶剂中需要的物质蒸馏到冷凝器3中进行冷凝,通过冷凝器3中的搅拌装置,将蒸馏出的溶剂进行搅拌混合,后续无须再收集混合,操作更简单,通过收集器4中的抽真空装置7将冷凝器3中的混合溶剂抽到收集器4中直接进行回收利用。

蒸馏釜2的顶部设有第一压力测量仪27,收集器4的顶部设有第二压力测量仪41,便于检测蒸馏釜2和收集器4内部的压力,提高设备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一蒸馏层21、第二蒸馏层22和第三蒸馏层23的进料口24均连接有输送泵28,方便进料,提高进料效率。

输送泵28与控制箱6电连接,第一压力测量仪27和第二压力测量仪41均与控制箱6电连接,第一压力测量仪27和第二压力测量仪41对蒸馏釜2和收集器4进行压力检测,当压力减小时,表明溶剂减少,需要通过控制箱6控制输送泵28进行输料,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成本投入,提高工作效率。

蒸馏釜2的底部设有内置有加热蒸发盘管29的加热器,加热器底部设有隔热层291,通过加热蒸发盘管29进行加热,加热均匀,蒸馏过程更稳定,加热器底部设有的隔热层291提高设备使用安全性。

搅拌装置为气动搅拌器,节省能源,通过抽真空装置7形成的气流推动搅拌,减少生产投入,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机架1的底部连接有若干个万向轮11,方便移动。

分隔板5与水平方向所成角度为3°,通过具有一定角度的分隔板5将蒸馏形成的气体引流到对应的出料口25,出料效果更好,提高出料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