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03315发布日期:2019-06-13 17:2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污水处理技术越来越成熟,其中压滤机作为一种理想的污水处理设备,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大多数情况下,污水源直接与压滤机相连,进行过滤处理,没有对污水源的水质进行检测,如果污水源水质良好,则不需要对其进行过滤处理,可直接回收再利用,这样不仅节约了污水处理成本,还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同时目前污水处理系统无法对压滤机的出水水质进行有效检测,而无法判断压滤水是否能用于回收利用,而且如果不合格的滤水被直接排放,将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控制模块,与该控制模块相连的第一水质检测子系统和过滤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水质检测子系统适于检测污水源的水质参数,并将检测到的水质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若检测到的水质参数优于设定的水质标准,则判定水质正常,否则将污水源与过滤子系统相连,以使污水经过滤子系统进行过滤处理。

进一步,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的第二水质检测子系统和报警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水质检测子系统适于检测污水经过滤子系统过滤后的水质参数;若检测到的水质参数差于设定的水质标准,则报警模块发出报警。

进一步,所述过滤子系统包括压滤机;所述压滤机包括:支架,位于该支架上的第一驱动装置、过滤装置和限位装置;其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排水通道和相对设置的两侧板;所述两侧板上设有滤布,以形成过滤腔室;其中一侧板上还设有可伸缩顶杆和与该可伸缩顶杆相连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第二驱动装置均由所述控制模块控制;以及当污水进入过滤腔室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过滤装置朝向限位装置移动,以压紧过滤装置,使滤水经滤布渗入至排水通道内;若滤布发生堵塞,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可伸缩顶杆朝向另一侧板方向伸出,以增大两侧板的间距,使排水通道内的滤水经滤布被回吸至过滤腔室内时,冲刷掉滤布上的附着物。

进一步,每个侧板的上端设有向上延长部,其下端设有向下延长部;所述可伸缩顶杆为四个,分别位于一侧板的四个顶角处。

进一步,其中一侧板上设有入水口,另一侧板上设有出水口,所述污水从所述入水口进入过滤腔室。

进一步,所述过滤腔室内设有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入水口的上方,且适于实时检测过滤腔室内的压力值;当过滤腔室内的压力值超出设定的压力阈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可伸缩顶杆朝向另一侧板方向伸出,以增大两侧板的间距,使排水通道内的滤水经滤布被回吸至过滤腔室内时,冲刷掉滤布上的附着物。

进一步,所述入水口处设有一单向阀,以防止过滤腔室内的污水从入水口处倒流出去。

进一步,所述过滤腔室为若干个;所述过滤腔室两两之间均通过一连接杆相连,且一个过滤腔室的出水口与另一个过滤腔室的入水口相连;当污水从第一个过滤腔室的入水口进入第一个过滤腔室内后,在污水高度超过出水口时,所述污水即从该出水口流入至下一个过滤腔室内,以此类推,直至所有过滤腔室内均注有污水。

进一步,所述排水通道包括位于两个过滤腔室之间的排水室;所述排水室设有排水口,该排水口通过一排水管道与集水池相连;当水污水进入过滤腔室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过滤装置朝向限位装置移动,以压紧过滤装置,使滤水经滤布渗入至排水室内,再从排水口经排水管道流入集水池内。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控制模块,与该控制模块相连的第一水质检测子系统和过滤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水质检测子系统适于检测污水源的水质参数,并将检测到的水质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若检测到的水质参数优于设定的水质标准,则判定水质正常,否则将污水源与过滤子系统相连,以使污水经过滤子系统进行过滤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第一水质检测子系统检测污水源的水质情况,根据污水源的水质情况,判断该污水源需不需要通过过滤子系统过滤处理,不仅可以节约污水处理成本,还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压滤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压滤机的其中两个过滤腔室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支架1、驱动装置2、过滤装置3、过滤腔室31、滤布32、第一侧板331、第一侧板332、入水口341、出水口342、排水室35、排水口350、单向阀36、压力传感器37、可伸缩顶杆38、第二驱动装置39、限位装置4、进水管道5、排水管道6、集水池7。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压滤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压滤机的其中两个过滤腔室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控制模块,与该控制模块相连的第一水质检测子系统和过滤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水质检测子系统适于检测污水源的水质参数,并将检测到的水质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若检测到的水质参数优于设定的水质标准,则判定水质正常,若差于设定的水质标准,则将污水源与过滤子系统相连,以使污水经过滤子系统进行过滤处理。

可选的,所述污水源的水质参数例如但不限于为污水的ph值、污水的浑浊度、污水的cod值等;所述水质标准可根据国家相关环保要求设定,也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需要进行设定,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设定的水质标准不高于国家要求的水质标准;所述第一水质检测子系统例如但不限于包括cod传感器、污水浊度传感器、ph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cod传感器例如但不限于采用h5b-2f型cod传感器;所述污水浊度传感器例如但不限于采用bz-1z型污水浊度传感器;所述ph传感器例如但不限于采用jg-ph-485型ph传感器。

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可以预先检测污水源的污染情况,如果污水源的水质良好,则无需经过滤子系统过滤处理,可直接回收利用或者排放;如果污水源的水质较差,再通过过滤子系统过滤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污水处理成本,进而能够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的第二水质检测子系统和报警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水质检测子系统适于检测污水经过滤子系统过滤后的水质参数;若检测到的水质参数差于设定的水质标准,则报警模块发出报警。

可选的,所述第二水质检测子系统例如但不限于包括cod传感器、污水浊度传感器、ph传感器;所述报警模块例如但不限于为声光报警器,以便于提醒周围的人;通过第二水质检测子系统检测经过滤子系统过滤处理后的水质参数,以判断经过滤子系统过滤处理后的污水是否可以直接排放,还是需要后续处理,防止不达标的污水误排放出去,影响环境。

压滤机作为一种理想的悬浮固液分离设备,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实施例的过滤子系统包括压滤机。

但在实际应用中,压滤机的滤布容易堵塞,而且滤布是逐渐堵塞的,当滤布堵塞一部分时,虽然水仍然可以排出,但是需要浪费大量的能源;目前所采用的常规清洗方法是:在压滤机工作完后利用压滤机附带的自动高压清洗装置,由于过滤介质的不同,彻底清洗的周期与清洗的难易程度会有所不同,需要人为的对滤布的堵塞情况进行监控,耗时耗力,而且一旦在工作过程中完全堵塞,则非常麻烦。

因此,为了解决压滤机在工作时滤布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所述压滤机包括:支架1,位于该支架1上的第一驱动装置2、过滤装置3和限位装置4;其中所述过滤装置3包括:排水通道和相对设置的两侧板;所述两侧板上设有滤布32,以形成过滤腔室31;其中一侧板上还设有可伸缩顶杆38和与该可伸缩顶杆相连的第二驱动装置39;所述第一、第二驱动装置均由所述控制模块控制;以及当污水进入过滤腔室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过滤装置3朝向限位装置4移动,以压紧过滤装置3,使滤水经滤布32渗入至排水通道内;若滤布32发生堵塞,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9驱动可伸缩顶杆38朝向另一侧板方向伸出,以增大两侧板的间距,使排水通道内的滤水经滤布32被回吸至过滤腔室31内时,冲刷掉滤布32上的附着物。

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例如但不限于采用液压泵;所述限位装置4例如但不限于为竖直设置的限位板;两侧板为第一侧板331和第二侧板332,所述可伸缩顶杆38可以设在第一侧板331上,也可以设在第二侧板332上,本实施例以可伸缩顶杆38设置在第一侧板331上为例。

每个侧板的上端设有向上延长部,其下端设有向下延长部;所述可伸缩顶杆为四个,分别位于一侧板的四个顶角处。

具体的,为了防止可伸缩顶杆38在污水中受到腐蚀,每个侧板的上端设有向上延长部,其下端设有向下延长部,以使所述可伸缩顶杆38设置延长部上。

具体的,所述可伸缩顶杆38例如但不限于为四个,并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331的四个顶角处;所述可伸缩顶杆38在伸出的过程中,可以抵住第二侧板332,随着伸出长度的增加,可推动第二侧板332移动,从而增大第一侧板331和第二侧板332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四个顶杆,可以使第二侧板332受力更加均匀,以防止第二侧板332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倾斜,造成移动不畅。

其中一侧板上设有入水口,另一侧板上设有出水口,所述污水从所述入水口进入过滤腔室。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入水口341设在第一侧板331上,所述出水口342设在第二侧板332上;所述污水经进水管道5从所述入水口341进入过滤腔室31内。

所述过滤腔室31内设有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的压力传感器37;所述压力传感器37位于所述入水口341的上方,且适于实时检测过滤腔室31内的压力值;当过滤腔室31内的压力值超出设定的压力阈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第二驱动装置39驱动可伸缩顶杆38朝向另一侧板方向伸出,以增大两侧板的间距,使排水通道内的滤水经滤布32被回吸至过滤腔室内时,冲刷掉滤布32上的附着物。

具体的,所述压力传感器37位于所述入水口341的上方,能够防止污水中的污泥等杂质粘到压力传感器的表面,而造成压力传感器无法准确检测压力值;所述设定的压力阈值例如但不限于为0.3mpa-3mpa,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状况适当调整该设定的压力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过滤腔室内的压力值准确,在所述过滤腔室31的入水口341处设有一单向阀36,以防止过滤腔室31内的污水从入水口341处倒流流出,而造成过滤腔室31内的压力值不准确。

所述过滤腔室31为若干个;所述过滤腔室两两之间均通过一连接杆相连,且一个过滤腔室的出水口与另一个过滤腔室的入水口相连;当污水从第一个过滤腔室的入水口进入第一个过滤腔室内后,在污水高度超过出水口时,所述污水即从该出水口流入至下一个过滤腔室内,以此类推,直至所有过滤腔室内均注有污水。

具体的,将设置在靠近进水管道5的过滤腔室作为第一个过滤腔室,所述污水经进水管道5从第一个过滤腔室的入水口进入第一个过滤腔室,当注入的污水高度超过出水口时,继续注入污水,使污水从出水口流入下一个过滤腔室,以此类推,直至所述过滤腔室内均注有污水,则停止注入污水。

可选的,一个过滤腔室的出水口与另一个过滤腔室的入水口例如但不限于通过软管相连。

所述排水通道包括位于两个过滤腔室之间的排水室35;所述排水室35设有排水口350,该排水口350通过一排水管道6与集水池7相连;当污水进入过滤腔室31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过滤装置3朝向限位装置4移动,以压紧过滤装置3,使滤水经滤布32渗入至排水室35内,再从排水口350经排水管道6流入集水池7内。

所述排水管道6的高点高于过滤装置3的顶端;所述集水池7中预先设有水,并使所述排水管道6的出口位于水面下,以在第二驱动装置2驱动相应的可伸缩顶杆38伸出,以增大第一侧板331和第二侧板332的间距时,集水池7中有足够的水可以经排水管道6回流至过滤腔室内,从而冲刷掉滤布32上的附着物。

本实施例的压滤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污水通过进水管道5泵入第一个过滤腔室内,并持续注入,直至所有的过滤腔室均注有污水;然后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驱动过滤装置3朝向限位装置4移动,以压紧过滤装置3,使滤水经滤布32渗入至排水室35内,再从排水口350经排水管道6流入集水池7内,滤渣则被滤布32阻挡而留在过滤腔室内;若任一过滤腔室的滤布发生堵塞,随着第一驱动装置2不断压紧过滤装置3,发生堵塞的过滤腔室内的滤水无法渗出或渗出很慢,使该过滤腔室内的压力不断增大,当该过滤腔室内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增大到超出设定的压力阈值时,则控制模块控制第二驱动装置39驱动相应的可伸缩顶杆38伸出,以增大第一侧板331和第二侧板332的间距,使该过滤腔室产生负压,以将集水池7内的水依次经排水管道、排水室、滤布吸入至过滤腔室内,在水回流的过程中,水可以从反面冲刷掉滤布上的附着物后进入过滤腔室内,即解决了滤布的堵塞问题,在水回流的过程中,使相应的可伸缩顶杆保持伸出状态一段时间(如5-30s),随后再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相应的可伸缩顶杆缩回,以使第一驱动装置2继续驱动过滤装置3朝向限位装置4移动,直至排出所有的滤水。

本实施例的压滤机能够在任一过滤腔室的滤布发生堵塞时,通过驱动相应的可伸缩顶杆伸出,增大两侧板的间距,使发生堵塞的过滤腔室产生负压,从而使集水池内的水倒流,倒流的水从反面冲刷掉滤布上的附着物后进入过滤腔室内,从而解决了滤布堵塞的问题,同时在解决堵塞问题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其他未发生堵塞的过滤腔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施例的压滤机通过简单的防堵塞结构,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确保滤布始终保持通畅的状态,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第二水质检测模块能够判断压滤机的工作状态,能够有效的预防滤布经重复使用造成压滤机的过滤效果下降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控制模块,与该控制模块相连的第一水质检测子系统和过滤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水质检测子系统适于检测污水源的水质参数,并将检测到的水质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若检测到的水质参数优于设定的水质标准,则判定水质正常,否则将污水源与过滤子系统相连,以使污水经过滤子系统进行过滤处理。

本实施例中污水处理系统在实施例1中已经进行详细阐述,此处不在赘述。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