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642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结构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包括PM2.5、粉尘、异味、甲醛等),从而提高室内的空气清洁度,在家庭、商业、工业等场所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市面上现有的空气净化器一般为直上直下的进出风方式,具有风道结构单一的缺陷,从而限制了空气净化器在一定场合中的应用。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结构的空气净化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它还包括底座、上风道板、出风栅;底座设置于外壳的下端;底座的外壁为圆柱型、内壁为圆锥型;底座的内壁、外壁之间纵向开设有多个进风口;

底座的上端设置有电机支撑件;电机支撑件的上端设置有电机;电机的传动轴上套置有轴流风叶;轴流风叶通过固定旋钮与电机紧固连接;

轴流风叶、电机、电机支撑件均设置于外壳的内部;外壳的左部上端固定设置有上风道板、右部上端固定设置有出风栅;出风栅和上风道板通过螺丝紧固连接。

电机支撑件通过螺丝固定设置于底座上。

电机支撑件与底座之间铺设有过滤装置。

固定旋钮旋紧固定在电机传动轴的上端。

上风道板为弧形板。

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新颖,可以大幅度提高底部的进风量,从而显著提高空气净化效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造价较低,适合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侧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原理示意图。

图中:1、出风栅;2、上风道板;3、固定旋钮;4、轴流风叶;5、电机;6、电机支撑件;7、底座;8、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8,它还包括底座7、上风道板2、出风栅1;底座7设置于外壳8的下端;底座7的外壁为圆柱型、内壁为圆锥型,圆锥型内壁的设计可以有效增加进风风压,使风速流动更快;底座7的内壁、外壁之间纵向开设有多个进风口,使空气可从底座7侧面的360°方向进入,大大提高了进风量,有利于增加空气转换效率。

底座7的上端设置有电机支撑件6;电机支撑件6通过螺丝固定设置于底座7上。电机支撑件6与底座7之间铺设有过滤装置。空气自底座7上的进风口进入后,首先经过过滤装置的过滤作用去除有害气体及杂质,再穿过电机支撑件6进入轴流风叶4。

电机支撑件6的上端设置有电机5;电机5的传动轴上套置有轴流风叶4;轴流风叶4通过固定旋钮3与电机5紧固连接;固定旋钮3旋紧固定在电机传动轴的上端。电机5启动时会带动轴流风叶4高速旋转,从而将下部吸入的空气迅速排放至上风道板2中。

轴流风叶4、电机5、电机支撑件6均设置于外壳8的内部;外壳8的左部上端固定设置有上风道板2、右部上端固定设置有出风栅1;出风栅1和上风道板2通过螺丝紧固连接。上风道板2为弧形板,通过上风道板2的导向作用,过滤后的干净空气从出风栅1中排出,达到促进室内空气流动、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可从底部360°方向进风,经过底座以及轴流风叶4的增压作用后,沿着上风道板的曲面风道流出,具有风道结构新颖、空气净化率高的优点。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