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光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229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光解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废气光解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制药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丙酮和乙醇这两种挥发性有机物质以及氮氧化物,而在废水处理过程产生异味恶臭,主要物质为硫化氢。以往处理办法主要包括:1 )直接高温燃烧法;2)催化氧化法;3)臭氧除臭法;4)活性炭吸附法;5)酸碱药液喷淋法;6)生物除臭法等。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设备投资高、运行成本高、处理气量小、工作不稳定、占用空间大、脱臭净化效率不高、存在安全隐患、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成本低、处理量大以及 无二次污染的废气光解设备。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气光解设备,包括吸附塔、杀菌塔以及净化塔,所述吸附塔上设有连通于杀菌塔的第一进气管,所述杀菌塔上设有连通于净化塔的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内设有过滤棉,所述第一进气管内位于过滤棉与杀菌塔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高压风机,所述杀菌塔内设有杀菌腔,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延伸至杀菌腔内且其侧壁上设有与杀菌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杀菌腔内围绕第一进气管设置有灯管,所述杀菌腔包括围绕灯管设置形成杀菌腔侧壁的精过滤板,所述第二进气管内设置有第二高压风机,所述净化塔侧壁的底部设有与第二进气管相连通的入气口,所述净化塔内位于入气口的上方设置有光催化板,所述净化塔底部设有风扇,所述净化塔顶部设有排气口。

上述结构中,所述废气进入到吸附塔里进行除粉尘等去除大颗粒物质,再进入第一进气管被过滤棉二次过滤,通过第一高压风机加快废气的过滤速度以及漂浮速度。废气从通孔里进入到杀菌塔内,通过灯管进行杀菌后,再通过周围的精过滤板过滤后进入到第二进气管,第二高压风机将气体迅速的吹到净化塔内,净化塔内的风扇将气体向上吹,通过光催化板进行净化,然后从排气口排出。光催化板为三维蜂窝陶瓷网结构,吸附能力强,净化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催化板平行间隔设置有两个。

上述结构中,设置两个光催化板可以更好地净化气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管能够发出高能高臭氧UV紫外线光束。

上述结构中,能高效去除挥发性有机物( VOC )、无机物、硫化氢、氨气、硫醇类等主要污染物,以及各种恶臭味,脱臭效率可达99 .9%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比现有的光解设备,本实用新型安全性能高、能够高效的除恶臭,无需添加任何物质、适应性强、处理量大、运行成本低以及结构简单,无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吸附塔;2-第一进气管;21-通孔;3-第一高压风机;4-过滤棉;5-杀菌塔;51-杀菌腔;511-精过滤板;512-灯管;6-第二高压风机;7-第二进气管;8-净化塔;81-入气口;82-风扇;83-光催化板;84-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废气光解设备,包括吸附塔1、杀菌塔5以及净化塔8,所述吸附塔1上设有连通于杀菌塔51的第一进气管2,所述杀菌塔5上设有连通于净化塔8的第二进气管7,所述第一进气管2内设有过滤棉4,所述第一进气管2内位于过滤棉4与杀菌塔5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高压风机3,所述杀菌塔5内设有杀菌腔51,所述第一进气管2的一端延伸至杀菌腔51内且其侧壁上设有与杀菌腔51相连通的通孔21,所述杀菌腔51内围绕第一进气管2设置有灯管512,所述杀菌腔51包括围绕灯管512设置形成杀菌腔51侧壁的精过滤板511,所述第二进气管7内设置有第二高压风机6,所述净化塔8侧壁的底部设有与第二进气管7相连通的入气口81,所述净化塔8内位于入气口81的上方设置有光催化板83,所述净化塔8底部设有风扇82,所述净化塔8顶部设有排气口84。

上述结构中,所述废气进入到吸附塔1里进行除粉尘等去除大颗粒物质,再进入第一进气管2被过滤棉4二次过滤,通过第一高压风机3加快废气的过滤速度以及漂浮速度。废气从通孔21里进入到杀菌塔5内,通过灯管512进行杀菌后,再通过周围的精过滤板511过滤后进入到第二进气管7,第二高压风机6将气体迅速的吹到净化塔8内,净化塔8内的风扇82将气体向上吹,通过光催化板83进行净化,然后从排气口84排出。光催化板83为三维蜂窝陶瓷网结构,吸附能力强,净化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催化板83平行间隔设置有两个。设置两个光催化板83可以更好地净化气体。所述灯管512能够发出高能高臭氧UV紫外线光束。能高效去除挥发性有机物( VOC )、无机物、硫化氢、氨气、硫醇类等主要污染物,以及各种恶臭味,脱臭效率可达99 .9%以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