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式高氯酸排风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1989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式高氯酸排风柜。



背景技术:

排风柜是现代实验室最重要的安全设备,它通过排风系统来保证排风柜内足够的负压,保证实验人员及实验环境的不受化学物质的污染,排风柜有严格的风量控制系统,然而高氯酸通风柜除掉保证通风柜内足够负压安全因素外,还有两个因素需要考虑,一方面,危险因素需要做到安全保证,就是在实验过程中会有高氯酸的凝聚液粘着到通风柜的内壁及排风管道的内壁。在很多金属前处理实验中,时常会用到高氯酸与碱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化学反应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酸雾,高氯酸借着排风柜的风力扩散到排风柜的导流板及排风管道的内壁,而且在常温下高氯酸遇到水汽容易凝聚,经过一段时间累积排风柜内部及排风管道内部会产生高氯酸凝聚液甚至产生结晶,当结晶层达到一定厚度后,结晶层碰到水或振动或撞击后会产生燃烧爆炸,而且爆炸强度非常大,近年时有这方面的伤亡事故发生,为了消除这个隐患,实验人员在排风管道内进行不定期人工喷水清洗,尽管实验人员做了很多努力,但排风柜内部有好多拐角以及内排风管道的弯头三通等不规则的风管内部都无法清洗到位,这些地方容易产生高氯酸结晶层,安全隐患依然很大。另一方面,高氯酸挥发物毒性大,直接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研发一种新型高氯酸排风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循环式高氯酸排风柜,能够对含高氯酸挥发物的排出气体进行喷淋、吸收,对淋洗废液进行回收、中和以及循环使用,更节能、环保。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循环式高氯酸排风柜,包括排风柜、排风系统、喷淋回收系统、控制系统,所述排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所排风柜上方的排风管道、与所述排风管道连接的定量排风机装置,所述喷淋回收系统包括喷淋装置、设置在所述排风柜下方的回收桶、与所述回收桶连接的中和桶、与所述中和桶连接的碱液桶,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排风柜下方的控制箱、设置在回收桶和中和桶上的pH检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排风柜和所述排风管道内的多个喷嘴、以及设置在所述排风柜和所述排风管道上的喷淋水管,所述喷淋水管的下端与所述回收桶连接,所述喷淋水管上设置有电动阀门,所述回收桶与所述中和桶之间、所述中和桶与所述碱液桶之间均设置有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桶与所述中和桶之间通过两根水管连接,两根所述水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和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水管与所述回收桶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和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中和桶和所述回收桶内设置有液位装置,所述中和桶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溢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桶和所述中和桶的侧壁均设置有排放水管,所述排放水管上设置有手动阀门和电动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水管上设置有多个手动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选用能耐120度的雾化喷嘴,数量为6—16个,喷嘴的材质选用防腐蚀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柜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箱连接。

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循环式高氯酸排风柜,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排风管道中多点喷雾吸收的方法对含高氯酸挥发物的排出气体进行喷淋、吸收,对淋洗废液进行回收、中和以及循环使用。既解决了采用立式酸雾塔需要有较大的空间安装的问题,又极大的提高了对高氯酸的吸收效率,更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高氯酸实验,可以用于盐酸、硝酸、氢氟酸等强酸碱类及易溶于水的有机化学物质的实验,所以循环式高氯酸排风柜的使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有了循环式高氯酸排风柜以后,为实验室行业的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建设一个安全、环保、节能的实验室提供了下个重要帮手,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倡导实验室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前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排风柜;2—排风管道;3—定量排风机装置;4—回收桶;5—中和桶;6—碱液桶;7—控制箱;8—pH检测装置;9—喷嘴;10—喷淋水管;11—电动阀门;12—手动阀门;13—单向阀;14—水泵;15—溢水口;16—排放水管;17—液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解释,但是以下的内容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式高氯酸排风柜,包括排风柜1、排风系统、喷淋回收系统、控制系统,所述排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所排风柜上方的排风管道2、与所述排风管道2连接的定量排风机装置3,所述喷淋回收系统包括喷淋装置、设置在所述排风柜1下方的回收桶4、与所述回收桶4连接的中和桶5、与所述中和桶5连接的碱液桶6,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排风柜下方的控制箱7、设置在回收桶4和中和桶5上的pH检测装置8,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排风柜1和所述排风管道2内的多个喷嘴、以及设置在所述排风柜1和所述排风管道2上的喷淋水管10,喷嘴选用能耐120度的雾化喷嘴,数量为6—16个,喷嘴的材质选用防腐蚀材料;喷淋水管10的下端与所述回收桶4连接,所述喷淋水管10上设置有电动阀门11,所述回收桶4与所述中和桶5之间、所述中和桶5与所述碱液桶6之间均设置有水泵14。使用时,酸雾气上行,喷嘴9喷出的水下行,形成逆流交互,酸雾气体与水雾充分接触,大量酸雾溶入水中得到净化,同时pH检测装置8检测到回收桶4中的pH值降低至一定数值,控制箱7控制水泵14启动将回收桶4中的酸性水送到中和桶5进行中和,如果pH再一定时间内没用升到设定的pH值,控制箱7控制水泵14将碱液桶6中的碱液送入中和桶5中进一步中和,直至回收桶4中的pH值达到再次循环喷淋使用的标准,而且回收桶4中的废水需要排放时中和之后符合排放标准之后在排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改进,所述回收桶4与所述中和桶5之间通过两根水管连接,两根所述水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13和水泵14,回收桶4和中和桶5之间可以进行循环中和,同时也能够进行单向中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改进,所述喷淋水管10与所述回收桶4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13和水泵14,采用单向输送水的设计,更利于控制回收桶4中的pH值。

作为本实用新的一个变形,中和桶5内设置有液位装置17,液位装置17包括水位计和报警器,中和桶5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溢水口15,当中和桶5中的水位计测量出水位超过一定的高度,报警器响提醒,控制箱7控制喷淋回收系统停止喷淋,进行排水,中和桶5中水位之上的水可以通过溢水口15溢出,防止中和桶5中水位快速上升影响设备的正常运作。

进一步地,回收桶4中设置有液位装置,对回收桶4中的液位进行实时监测,当液位超过警戒值则通过控制箱7控制回收桶4上的排放水管16安装的电动阀门11进行废水排放,也可以手动开启手动阀门12进行废水排放。

进一步地,回收桶4和中和桶5的侧壁均设置有排放水管16,排放水管16上设置有手动阀门12和电动阀门11,可以手动打开手动阀门12排放达标废水,也可由电控箱7控制电动阀门11排放达标废水。

优选地,喷淋水管10上还设置有多个手动阀门12,可以手动关闭某一段喷淋管道,选择性的进行喷淋,效果更高,且更节省水量。

优选地,喷淋水管10上设置有多个电动阀门11,控制箱7控制电动阀门11的开启和关闭,选择喷淋的自动化程度高,方便快捷。

排风柜1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箱7连接。

控制箱7上设置喷淋装置启停按钮,控制箱7主要通过回收桶4和中和桶5内的液位装置17和pH检测装置8来控制各水泵14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清洗水通过水泵14和喷淋装置对排风管道2和排风柜1的内部进行冲洗,通过控制箱7设定系统每次冲洗的水量和冲洗的间隔时间进行自动清洗,也可手动启停冲洗,冲洗后的废水经过排风柜1回流进入回收桶4,回收桶4设置液位装置检测相应回收废水水量,达到设定水量后控制箱7控制喷雾装置自动停止,同时控制箱7启动水泵14将回收桶4中冲洗后的废水打入中和桶5进行中和,中和桶5配有自动中和废水处理装置,并配有相应溢水口15,用户只需要配好pH为10的碱液存放在碱液桶6总,系统自动控制碱液添加量,在pH达到预设值时,中和桶内废水通过水泵14和喷淋装置循环利用,冲洗排风柜和排风管道。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排风管道中多点喷雾吸收的方法对含高氯酸挥发物的排出气体进行喷淋、吸收,对淋洗废液进行回收、中和以及循环使用。既解决了采用立式酸雾塔需要有较大的空间安装的问题,又极大的提高了对高氯酸的吸收效率,更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面板上有自控程序和手动程序两种选择:

1、自动程序是:启动时先要判断回收桶4的液位上限报警是否正常和中和桶5中的pH值和液位下限报警是否正常,先启动喷淋水管10的水泵14把中和桶5的水打入排风管道2和排风柜1清洗,设定的时间为5分钟,具体时间现场可调;或接收到回收桶4中的液位上限报警,比如回收桶4中的液位上限设置为150升,则停止喷淋的清洗工作。同时程序进入下一个工作界面,将回收桶4的液体通过水泵打到中和桶5中,当回收桶5中的下限液位报警时停止回收桶4的水泵14工作,中和桶5的pH检测装置8时时监测,根据中和桶pH值得大小自动启动碱液桶6的水泵14,确保中和桶5中pH值大于7,工作界面实时显示工作状态。

2、手动程序是:控制面板的界面进去后分三块,第一块是回收桶4的水泵14,启动后若回收桶4水位下限报警则自动停止并显示报警信号、第二块是喷淋水管10以及水泵14,启动后若回收桶液位上限报警则自动停止并显示报警信号、第三块是碱液桶6以及水泵14。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