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石材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603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石材破碎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石材破碎机。



背景技术:

随着建设的发展,在建筑工地需要用到石料,而不同的建筑部分需要用到的石料不同,不同建筑部位用到的石料大小有一定的区别度,传统建筑行业用的石料大都采用普通大小的石料,对石料大小的要求不够严格,而破碎石料大都在石料厂用大型破石机进行操作,但是这种大型破石机比较笨重,操作的局限性比较高,当在建筑工地时对石料进行破碎时十分不便,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建筑工地处理建筑石料的多种必要要求,给建筑工地的施工造成了极大的工作难度。

公告号为CN2049740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石料破碎机,它包括碎石机底座、碎石筒和传送带,碎石筒设在碎石机底座上方,碎石机底座一侧设有与碎石筒连通的出料口,碎石筒内部设有筛底,碎石筒的内壁设有壁刃,碎石机底座内设有电机,电机上的转轴延伸至碎石筒内,且转轴的端部设有碎石刀,碎石筒一侧设有振动器,两者间设有振动杆,振动器内部设有振动频率控制箱,振动频率控制箱上侧设有振动电机,碎石筒与碎石机底座间设有振动弹簧。

上述专利中将石料放置在上料平台上,通过传送带将石料传输进碎石筒内,从而用于实现对石料的破碎;并在碎石筒上设置挡料盖用以减少破碎中石料的飞出。从说明书附图中可以看出,挡料盖与传送带之间形成有供石料下落到碎石筒内的间隙;石料在破碎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作用力很容易使细小的石块从间隙中飞出,将正在工作中的工作人员砸伤,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石材破碎机,该破碎机能实现自动送料的基础上,减少石料在破碎过程中飞出筒体的机率,从而减少存在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石材破碎机,包括筒体、转动设置在筒体内部的破碎辊以及设置在筒体上用于驱动破碎辊转动的电机,所述筒体上连通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筒体上铰接有用于容置石料且可转动扣合于进料口的翻斗,所述翻斗的大小与进料口适配,所述筒体与翻斗之间设有用于驱动翻斗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石料放置在翻斗内,通过驱动件驱动翻斗围绕于筒体之间的铰接位置朝向进料口所在的方向转动,翻斗内的石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筒体内进行破碎工作,并使翻斗继续在驱动件的作用下朝向进料口转动并罩设在进料口上。使得破碎辊作用在石料上的作用力不会使石料从进料口中飞出,减少石料飞出筒体的机率,从而减少存在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侧壁靠近进料口的位置插设有用于密封进料口的插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在翻斗上的石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筒体内部并使翻斗继续运动罩设在进料口上,工作人员将插板插入到筒体上用于密封进料口;使得翻斗可与进料口之间实现分离,使石料在破碎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将待破碎的石料放入到翻斗内,从而提升石料的破碎效率。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内壁设有供插板周边嵌设的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板插入到筒体内部并嵌设在位于筒体内部的环槽上,通过环槽用于实现对插板的限位,减少撞击在插板上的石料而对插板造成的位移,使得插板能对石料起到更好的阻挡作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板延伸出筒体外壁且弯折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筒体外壁之间设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弯折部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的手部能对插板有较好的施力点,并通过间隙的设置增大弯折部与插板之间的距离,使得工作人员的手部能更好的握持在弯折部上,对插板实现更好的拔插,使工作人员的操作更加简便,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斗抵触进料口的一面设有橡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片材料本身的弹性形变,使得翻斗抵触在进料口上时,橡胶片能对翻斗作用在进料口上的作用力起到缓冲作用,减少翻斗撞击在进料口上的作用力以及进料口对翻斗造成的反向作用力,提升翻斗与筒体之间的结构强度,延长翻斗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外壁抵触翻斗的位置设有若干缓冲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斗围绕于筒体之间的铰接位置朝向背对进料口的一侧方向转动时,翻斗抵触在筒体外壁位于缓冲弹簧所在的位置,通过缓冲弹簧对翻斗撞击在筒体外壁上的作用力起到缓冲作用,减少翻斗与筒体之间连接处受到的较大作用力,延长翻斗与筒体之间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缓冲弹簧上连接有同一个可与翻斗发生抵触的柔性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斗抵触在柔性块上并对缓冲弹簧施加作用力,通过柔性块的设置用于减少缓冲弹簧与翻斗之间的刚性接触,对缓冲弹簧与翻斗起到保护作用;并通过柔性块的设置增大缓冲弹簧与翻斗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翻斗上的作用力能更加均匀的传导向缓冲弹簧,并使缓冲弹簧能对翻斗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的内壁靠近进料口的位置设有磁性棒,所述磁性棒沿垂直于石料的下料方向间隔排列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料中含有的金属件在落入到筒体内并与破碎辊之间发生刚性接触,很容易对破碎辊造成磨损,从而影响到破碎辊的破碎效率,且金属件本身具有的刚性以及挠性,很容易使金属件缠绕在破碎辊上,影响破碎辊的正常工作。通过磁性棒的设置用于实现对金属件的吸附,使得金属件不会掉落进筒体内;而石料则会通过磁性棒之间存在的间隙掉落到筒体内部,进行正常的破碎工序。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磁性棒上连接有同一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筒体外壁铰接设置用于供磁性棒转出进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要对磁性棒上吸附的金属件进行清理时,通过固定杆围绕于筒体之间的铰接位置,将磁性棒从筒体内部转移出筒体外部,使得工作人员能更加方便的对磁性棒上吸附的金属件进行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筒体上铰接设置翻斗并通过驱动件用于实现对翻斗的驱动,通过翻斗用于实现对石料的运输并将翻斗罩设在进料口上,用于防止石料的飞出,从而减少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在筒体靠近于进料口的位置设置插板,使得石料在破碎的期间能实现对石料的装填,提升石料的加工效率;通过在进料口上设置磁性棒用于实现对石料中金属件的吸附,使得石料能进行更好的破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去掉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图(主要用于表示驱动件与缓冲弹簧结构);

图3为实施例中插板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进料口位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示磁性棒)。

图中:1、筒体;2、破碎辊;3、电机;4、进料口;5、出料口;6、翻斗;7、驱动件;8、插板;9、环槽;10、弯折部;11、间隙;12、橡胶片;13、缓冲弹簧;14、柔性块;15、磁性棒;16、固定杆;17、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9、皮带;20、定位杆;21、连接臂;2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建筑石材破碎机,参考图1,包括筒体1,筒体1靠近于顶部的位置开设有连通筒体1内部的进料口4、筒体1侧壁背对于进料口4的一侧且靠近于底部的位置开设有出料口5。筒体1内部穿设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破碎辊2,两破碎辊2之间间隔且水平设置,两破碎辊2位于同一侧的转轴上分别固定设有第一齿轮17与第二齿轮18,第一齿轮17与第二齿轮18之间相互啮合设置。筒体1靠近第一齿轮17的一侧壁固定设有电机3,电机3与其中一破碎辊2的转轴通过皮带19用于传动。

参考图2,筒体1的外壁通过转轴铰接设置有翻斗6,翻斗6的大小与进料口4的大小相适配。翻斗6与筒体1之间连接有驱动件7,驱动件7为气缸;气缸的缸体通过铰座与筒体1铰接设置、活塞杆通过铰座与翻斗6铰接设置,通过驱动件7用于驱动翻斗6围绕于铰接位置进行转动。当翻斗6抵触在筒体1外侧壁时,筒体1外侧壁抵触翻斗6的位置设置有缓冲弹簧13,缓冲弹簧13沿翻斗6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缓冲弹簧13的一端与筒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设有同一个柔性块14,通过缓冲弹簧13与柔性块14用于减少翻斗6作用在筒体1上的作用力,柔性块14可为橡胶材料。翻斗6开口端的端面上粘接固定有橡胶片12,通过橡胶片12抵触在进料口4上,减少翻斗6与进料口4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参考图3,筒体1的一侧靠近进料口4的位置设有穿设进筒体1内部的插板8,筒体1内壁位于插板8的位置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环槽9,插板8插入到筒体1内部并嵌设进环槽9内,用于实现对进料口4的密封。插板8延伸出筒体1且向下弯折有弯折部10,弯折部10与筒体1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11,使得工作人员的手部能握持在弯折部10上,实现对插板8的更好拔插。

参考图4,筒体1的顶部固定设有平行于该顶部侧壁的定位杆20,定位杆20与筒体1外壁之间间隔设置;定位杆20上套设有沿定位杆20径向延伸的连接臂21,筒体1顶部设有通孔22且通孔22贯穿进料口4端面,使得连接臂21自由端可通过通孔22转动进进料口4。连接臂21的自由端上固定连接有平行于定位杆20的固定杆16,固定杆16上固定设有与固定杆16相互垂直的磁性棒15,磁性棒15沿固定杆16的轴向间隔排列设置,磁性棒15为磁铁。

工作过程:工作人员朝向翻斗6内添加石料,通过气缸驱动翻斗6围绕于筒体1之间的铰接位置朝向进料口4方向转动。位于翻斗6内的石料在重力的作用下穿过磁性棒15的间隙11进入到筒体1内进行破碎,而翻斗6继续朝向进料口4方向转动并罩设在进料口4上,工作人员将插板8插入到筒体1内,用于密封进料口4后;通过驱动件7驱动翻斗6远离进料口4并抵触在柔性块14上,用于实现对石料的继续装填。加工完成后,将磁性棒15转出,用于实现对吸附的金属件进行清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