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盖离心管专用插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9368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盖离心管专用插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背景技术:

连盖式离心管在微生物、药物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实验中属于常用耗材之一,试验常用的连盖式离心管有0.5 mL、1.5 mL、2.0 mL及5.0 mL规格。由于连盖离心管的管底多为圆形或锥形,无法直立放置,在处理管内的液体样品时,需要将离心管竖直插放于与其管径大小相对应的离心管架或泡沫孔板中,以保证其直立状态。目前,实验室所用离心管架多为PVC或PVP制品,其结构设计一般只对应一、两种规格的离心管,上下两面一般分别设置5-6排插孔,且插孔大小及位置相对固定。然而,微生物无菌实验过程中往往需要同时操作大批量相同或不同规格的连盖离心管,若将连盖离心管同时插放于多排插孔内,因插孔位置过于接近且前后排插孔位置无法随意调节,常会造成连盖与相邻管的相互触碰,影响加样、取样操作及管内样品的观察,还易造成管间样品的交叉污染。其次,因中间放置的连盖离心管被前排或周围离心管所遮挡,其标注、加取样、观察、拿取压盖等操作均存在诸多不便。若需同时操作多量不同规格的离心管,还需将其放置于不同的离心管架中,由此造成多个离心管架占用有限的实验空间,尤其是在生物安全柜或超级工作台的狭小空间内。

综上所述,现有管架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插孔的位置相对固定,相邻两插孔之间的间距较小,当连盖式离心管放置较为密集,需要拿取离心管时,周围的离心管容易形成障碍,使得离心管的拿取极为不便。只能通过减少连盖离心管的插放排数,以避免前后排放置的连盖离心管相互触碰,由此增加了管架的数目及占用面积。其次,当离心管架放置有多排连盖式离心管时,因为所有离心管处于同一平面,内部放置的离心管,其标识很容易被周围相邻的离心管阻挡视线,不易观察辨别且容易错拿样本、混淆样品。(2)插孔大小及型号较为单一,当操作使用多种规格型号的连盖式离心管时,需要同时使用多个不同孔径大小规格的离心管架,在超净工作台狭小的操作空间内常占据较大的使用面积。(3)在超净工作台中使用灭菌连盖离心管进行灭菌药物或菌液无菌稀释操作过程时,相邻连盖式离心管的连盖容易发生触碰,易引起样品或细菌的交叉污染,且不易进行取放管、标注及压盖操作。(4)插孔形状没有观察窗设计,管内液量及反应状况不易被观察,在无菌取样和加样操作时,常需多次抽取或多角度观察,因多次拿取离心管加以辨别以防出错使得工作效率降低,加之常出现吸空、错行及错加试剂的情况,使得试验结果受到影响。(5)前后排放置的连盖离心管间的距离无法随意调整,且后排或中间插放的连盖式离心管不容易转换至前排,而在药物、菌液无菌稀释的操作过程中,常需要对离心管中的药物或菌液样品进行大批量加样、取样及稀释操作,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操作完第一排离心管后,再将后排的离心管进行取放前移,再继续重复操作,以防操作失误,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盖离心管专用插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具有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上并排等距离设有N个第一插孔,所述第二侧边上并排等距离设有M个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或所述第二插孔为圆柱体结构且具有弧形底部,便于放置离心管;所述第一插孔在靠近其对应的第一侧边处具有镂空的第一观察窗,和/或所述第二插孔在靠近其对应的第二侧边处具有镂空的第二观察窗;所述第一插孔旁,远离所述第一侧边处开设第一柱槽,所述第一柱槽内可拆卸地设有第一隔离柱,和/或所述第二插孔旁,远离所述第二侧边处开设第二柱槽,所述第二柱槽内可拆卸地设有第二隔离柱。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离柱和/或所述第二隔离柱的上端具有双立柱结构,下端设有可调节螺栓,用于调节所述双立柱的伸出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径Φ为14-18 mm,深度为15-20 mm。

优选地,所述第二插孔的孔径Φ为10-13 mm,深度为10-15 mm。

优选地,所述架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架体长度为21-27 cm,宽度为5.0-8.0 cm,高度为3.5 -6.0 cm。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为PP聚丙烯材质压制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盖离心管专用插架,可将多个连盖离心管插架进行随意组合,放置不同大小、不同组别的离心管。根据试验需求调整或调换前后排连盖离心管的位置,前后排连盖离心管互不遮挡,无拿取及观察障碍。观察窗设计使得离心管中样品形态、颜色可一目了然,方便观察管内情况,无阻挡视线、不易辨别标号等问题,可提高加样、取样的效率,尤其避免了错加、错行、漏加等常见情况。同时,隔离柱及卡槽避免了离心管连盖间互相触碰、样品污染的问题,因此,有效提高了无菌操作过程中超净工作台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盖离心管专用插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盖离心管专用插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架体;2第一插孔;31、第一柱槽;32、第二柱槽;4、第二隔离柱;5、可调节螺栓; 22、第二插孔;61、第一观察窗;7、第一隔离柱;8、字母标识;9、数字标识;200、细带;201、盖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盖离心管专用插架,包括架体1。架体1具有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上并排等距离设有N个第一插孔2;第二侧边上并排等距离设有M个第二插孔22。第一插孔2和/或第二插孔22为圆柱体结构且具有弧形底部,便于放置离心管。第一插孔2在靠近其对应的第一侧边处具有镂空的第一观察窗61,和/或第二插孔22在靠近其对应的第二侧边处具有镂空的第二观察窗。第一观察窗61、第二观察窗在此易于观察连盖离心管中的样品形态、颜色及反应状况,无阻挡视线、拿取障碍、不易辨别标号等问题,尤其避免了错加、错行、漏加等常见情况。第一插孔2旁,远离所述第一侧边处开设第一柱槽31,第一柱槽31内可拆卸地设有第一隔离柱7,和/或第二插孔旁22,远离所述第二侧边处开设第二柱槽32,第二柱槽32内可拆卸地设有第二隔离柱4。

其中,架体1为长方体实心结构,架体1的长度为21-27 cm,宽度为5.0-8.0 cm,高度为3.5 -6.0 cm。如此,可使得架体1的结构稳妥,重心低(稳定性及承重能力较好),从而可使连盖离心管放置后更为稳定,避免加样后架体1出现倒伏情况。

优选地,架体1的长度为26cm,宽度为7.0cm,高度为5.0 cm。

为便于使用,第一插孔2的孔径Φ为14-18 mm,深度为15-20 mm(N个第一插孔2大小相同,等距并排设置),可用于放置5.0、10 mL规格的连盖式离心管;第二插孔22的孔径Φ为10-13 mm,深度为10-15 mm(M个第二插孔22大小相同,等距并排设置),可用于放置0.5、1.5及2.0 mL规格的连盖式离心管。如此,第一插孔2的尺寸大于第二插孔22,从而使得架体1可用于插放不同规格、数量的连盖离心管,且便于分组、拿取,无需挪动后排的离心管,提高加样、取样的效率。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设置N为12个;M为15个。当然,N和M还可以是其他的个数,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隔离柱7和/或第二隔离柱4的上端具有双立柱结构,以第二隔离柱4为例,其下端设有可调节螺栓5,使其置于第二柱槽32内,通过调节螺栓5,可用于调节第二隔离柱4的双立柱的伸出高度。第一隔离柱7的结构与第二隔离柱4类似,在此不赘述。如此,柱槽结构(第一柱槽31和第二柱槽32)及设有卡槽的双立柱结构(双立柱之间的空隙部分形成卡槽空间)可用于固定分离连盖,避免连盖间相互触碰及交叉感染。具体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连盖离心管的盖子和管口,有一个2 cm左右长的细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中的200),用于联接盖子(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中的201)和管子,所以叫连盖式(如果没有连盖,盖子打开后,还得倒置于工作台面上,更浪费时间)。双立柱间的卡槽,就是用于放置细带200,这样左右相邻管子的盖子就可以固定、分隔开,不会左右乱动,才不会触碰的。

进一步地,第一插孔2和第二插孔22为PP聚丙烯材质压制成型。为方便加工,架体1、插孔(第一插孔2和第二插孔22)、柱槽(第一柱槽31和第二柱槽32)及字母标识8、数字标识9均为一次压制成型的一体式结构,且可采用多种不同颜色的PP聚丙烯材质压制成型,易于分组、辨识,可高压湿热灭菌(121℃)。

进一步地,在架体1的表面第一插孔2侧边空白处,设置有相对应的字母标识8,利于放置不同规格、不同组别的连盖离心管,避免分组、标记及拿取出现失误。与此同时,在架体1的侧面处的第一插孔2和/或第二插孔22下端的空白处,设置有相对应的数字标识9,可避免混淆管液,以及操作过程中发生吸空、错加及漏加试剂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盖离心管专用插架,可将多个连盖离心管插架进行随意组合,放置不同大小、不同组别的离心管。根据试验需求调整或调换前后排连盖离心管的位置,前后排连盖离心管互不遮挡,无拿取及观察障碍。观察窗设计使得离心管中样品形态、颜色可一目了然,方便观察管内情况,无阻挡视线、不易辨别标号等问题,可提高加样、取样的效率,尤其避免了错加、错行、漏加等常见情况。同时,隔离柱及卡槽避免了离心管连盖间互相触碰、样品污染的问题,因此,有效提高了无菌操作过程中超净工作台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