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效果好的布袋式除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304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尘效果好的布袋式除尘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除尘效果好的布袋式除尘机。



背景技术:

布袋除尘器也称袋式除尘器、袋式收尘器,随着现代研发技术的提高,布袋除尘器已经成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除尘设备。而目前的布袋式除尘机箱体结构简单,含尘气体在箱体内的流通路径有限,除尘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除尘效果好的布袋式除尘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含尘气体在箱体内的流通路径有限,除尘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除尘效果好的布袋式除尘机,包括箱体,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过滤室、落尘室和灰斗,

所述过滤室内设置有延伸至所述落尘室的竖向隔板,所述竖向隔板与所述箱体顶部连接,

所述竖向隔板将所述过滤室分隔为左腔室和右腔室,

所述左腔室和所述右腔室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除尘布袋和第二除尘布袋,所述第一除尘布袋和所述第二除尘布袋上方均设置有脉冲除尘系统,

所述左腔室与进气管连接,所述右腔室顶部设置有出气口,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导气斜板,所述导气斜板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第二除尘布袋位于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导气斜板之间,

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第一除尘布袋上方。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竖向隔板内设置有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与冷却水管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右腔室通过通气管与进气管连接,且所述通气管位于所述导气斜板下方,

所述左腔室下方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一端与所述箱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竖向隔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竖向隔板下方设置有卡柱,所述卡柱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L型卡柱,两个所述L型卡柱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插孔,所述L型卡柱设置在所述插孔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通气管与所述出气口呈对角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侧开门和观察窗。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气斜板与水平面夹角为30°~45°,且其上所述通气孔由所述导气斜板两端向中部孔径依次增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除尘布袋为聚四氟乙烯纤维滤袋,所述第二除尘布袋为聚乙撑二胺纤维滤袋。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布袋式除尘机采用单一箱体的固有模式,在过滤室内设置了竖向隔板,将原本单一的过滤室分隔为了两个(左腔室和右腔室),这一设置使得箱体内含尘气体的流通路径增加了一倍,同时使得气体在左腔室被迫向下运行,有效减缓了含尘气体在箱体内的移动速度,加大了含尘气体中粉尘被第一除尘布袋吸附或直接落至灰斗内的几率,保证了设备的除尘效果良好。右腔室内导气斜板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气体在箱体内的运行阻力,延长了含尘气体在箱体内的停留时间;同时导气斜板的设置起到了含尘气体进入右腔室后气体流向的引导作用,使得气体进入右腔室后可与不同第二除尘布袋相接触,避免了气体集中在竖向隔板周围,造成右腔室内离竖向隔板较远的第二除尘布袋利用率低的情况出现,进一步保证了设备除尘效果良好。

其中,通气管与出气口呈对角设置有效提高了右腔室单独使用时,气体在箱体内流动的路程最大化,保证了气体在箱体内的停留时间尽可能长,确保了设备的除尘效果良好。

同时,右腔室通过通气管与进气管连接,且通气管位于导气斜板下方,左腔室下方设置有挡板,挡板一端与箱体铰接,另一端与竖向隔板可拆卸连接。挡板的设置便于用户根据使用需求对左腔室和右腔室进行分隔,进而使得第一除尘布袋或左腔室内的零部件出现故障时,右腔室仍可正常进行除尘作业,这一设置符合第一除尘布袋与第二除尘布袋不同的使用需求,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对除尘作业的影响,进一步保证了除尘作业的工作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水道的设置增加了竖向隔板的降温功能,使得设备在进行除尘工序的同时还可完成降温功能,这一设置有效避免了气体温度过高上移速度快或造成布袋燃烧的现象发生,加强了设备的除尘效果,保证了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设置科学合理。

同时,导气斜板上通气孔由两端向中部孔径依次增大,使得不管是从左腔室进入右腔室的气体,还是从通气管进入右腔室的气体,都会被由腔室边缘引导至腔室中部,实现了气体进入右腔室后的均匀扩散,进而保证了右腔室内不同区域第二除尘布袋的利用率相当,确保了较高的除尘速率和被吸附粉尘量,除尘效果优良,设置科学合理。

3、本实用新型中挡板与竖向隔板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通过不同连接件(如角钢、斜板、螺栓等)进行连接,也可通过插接、卡接方式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竖向隔板下方设置的卡柱和挡板上设置的插孔,实现了两者的可拆卸连接,且操作方便,无需加设连接件,有效降低了设备安装、使用所需零部件的数量,使得设备的制造成本保持在合理区间,设置科学合理。

4、本实用新型中箱体上设置有侧开门和观察窗。侧开门包括左侧开门和右侧开门,便于用户根据需要对左腔室和右腔室内零部件进行维修,观察窗的设置使得用户可以不打开箱体便可随时观察设备的除尘情况,及时发现箱体内第一除尘布袋和第二除尘布袋是否出现堵塞或损坏情况,并及时对设备内损坏部件进行维修,这一设置有效保证了设备工作状况的优良性,进一步确保了设备的除尘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通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过滤室,21-左腔室,22-右腔室,3-落尘室,4-灰斗,5-竖向隔板,6-第一除尘布袋,7-第二除尘布袋,8-通气管,9-卡柱,91-L型卡柱,92-空隙,10-导气斜板,11-进气管,12-出气口,13-脉冲除尘系统,14-冷却水道,15-冷却水管,16-通气孔,1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除尘效果好的布袋式除尘机,包括箱体1,

箱体1内设置有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过滤室2、落尘室3和灰斗4,

过滤室2内设置有延伸至落尘室3的竖向隔板5,竖向隔板5与箱体1顶部连接,

竖向隔板5将过滤室2分隔为左腔室21和右腔室22,

左腔室21和右腔室22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除尘布袋6和第二除尘布袋7,第一除尘布袋6和第二除尘布袋7上方均设置有脉冲除尘系统13,

左腔室21与进气管11连接,右腔室22顶部设置有出气口12,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导气斜板10,导气斜板10上设置有通气孔16,第二除尘布袋7位于出气口12与导气斜板10之间,

进气管11位于第一除尘布袋6上方。

使用时,含尘气体经进气管11进入左腔室21内,经第一除尘布袋6过滤后,由落尘室3进入右腔室22,进入右腔室后首先经导气斜板10进行扩散,由不同通气孔16分散进入右腔室22内,经第二除尘布袋7二次过滤后经出气口12排出。使用时,可根据布袋使用情况,定期开启脉冲除尘系统13对第一除尘布袋6和第二除尘布袋7上附着的灰尘进行清除,以便布袋除尘机的除尘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布袋式除尘机采用单一箱体的固有模式,在过滤室2内设置了竖向隔板5,将原本单一的过滤室2分隔为了两个(左腔室21和右腔室22),这一设置使得箱体1内含尘气体的流通路径增加了一倍,同时使得气体在左腔室21被迫向下运行,有效减缓了含尘气体在箱体1内的移动速度,加大了含尘气体中粉尘被第一除尘布袋6吸附或直接落至灰斗4内的几率,保证了设备的除尘效果良好。右腔室22内导气斜板10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气体在箱体1内的运行阻力,延长了含尘气体在箱体1内的停留时间;同时导气斜板10的设置起到了含尘气体进入右腔室22后气体流向的引导作用,使得气体进入右腔室22后可与不同第二除尘布袋7相接触,避免了气体集中在竖向隔板5周围,造成右腔室22内离竖向隔板5较远的第二除尘布袋7利用率低的情况出现,进一步保证了设备除尘效果良好。

进一步,竖向隔板5内设置有冷却水道14,冷却水道14与冷却水管15连接。

冷却水道14的设置增加了竖向隔板5的降温功能,使得设备在进行除尘工序的同时还可完成降温功能,这一设置有效避免了气体温度过高上移速度快或造成布袋燃烧的现象发生,加强了设备的除尘效果,保证了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右腔室22通过通气管8与进气管11连接,且通气管8位于导气斜板10下方,

左腔室21下方设置有挡板17,挡板17一端与箱体1铰接,另一端与竖向隔板5可拆卸连接。

正常使用时,挡板17自然垂放在落尘室3内,当左腔室21内第一除尘布袋6出现堵塞或破损现象需要维修时,将挡板17与竖向隔板5连接起来,同时将与左腔室21连通的进气管口封闭,并将与右腔室22连通的通气管8打开。

由于使用时含尘气体首先经过左腔室21中第一除尘布袋6进行除尘,因此第一除尘布袋6使用率较高,也易发生堵塞或破损现象,挡板17的设置便于用户根据使用需求对左腔室21和右腔室22进行分隔,进而使得第一除尘布袋6或左腔室21内的零部件出现故障时,右腔室22仍可正常进行除尘作业,这一设置符合第一除尘布袋6与第二除尘布袋7不同的使用需求,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对除尘作业的影响,进一步保证了除尘作业的工作效果。

进一步,竖向隔板5下方设置有卡柱9,卡柱9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L型卡柱91,两个L型卡柱91之间设置有空隙92,挡板17上设置有插孔,L型卡柱91设置在插孔内。

挡板17与竖向隔板5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通过不同连接件(如角钢、斜板、螺栓等)进行连接,也可通过插接、卡接方式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竖向隔板5下方设置的卡柱9和挡板17上设置的插孔,实现了两者的可拆卸连接,且操作方便,无需加设连接件,有效降低了设备安装、使用所需零部件的数量,使得设备的制造成本保持在合理区间,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通气管8与出气口12呈对角设置。

通气管8与出气口12呈对角设置有效提高了右腔室22单独使用时,气体在箱体1内流动的路程最大化,保证了气体在箱体1内的停留时间尽可能长,确保了设备的除尘效果良好。

进一步,箱体1上设置有侧开门和观察窗。

侧开门(图中未示出)包括左侧开门和右侧开门,便于用户根据需要对左腔室和右腔室内零部件进行维修,观察窗的设置使得用户可以不打开箱体1便可随时观察设备的除尘情况,及时发现箱体1内第一除尘布袋6和第二除尘布袋7是否出现堵塞或损坏情况,并及时对设备内损坏部件进行维修,这一设置有效保证了设备工作状况的优良性,进一步确保了设备的除尘效果良好。

进一步,导气斜板10与水平面夹角为30°~45°,且其上通气孔16由导气斜板10两端向中部孔径依次增大。

导气斜板10上通气孔16由两端向中部孔径依次增大,使得不管是从左腔室21进入右腔室22的气体,还是从通气管8进入右腔室22的气体,都会被由腔室边缘引导至腔室中部,实现了气体进入右腔室22后的均匀扩散,进而保证了右腔室22内不同区域第二除尘布袋7的利用率相当,确保了较高的除尘速率和被吸附粉尘量,除尘效果优良,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第一除尘布袋6为聚四氟乙烯纤维滤袋,第二除尘布袋7为聚乙撑二胺纤维滤袋。

第一除尘布袋6采用聚四氟乙烯纤维滤袋,第二除尘布袋7采用聚乙撑二胺纤维滤袋,其中聚四氟乙烯纤维滤袋可适用于220~260℃的含尘气体除尘使用,聚乙撑二胺纤维滤袋可适用于160~240℃的含尘气体除尘使用,这一设置符合左腔室21和右腔室22内气体温度不同的设置需求,且这两种材质均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适用广泛,符合设备除尘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