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剂高速乳化分散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8645发布日期:2019-01-15 23:21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洗剂高速乳化分散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洗剂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洗剂高速乳化分散机构。



背景技术:

乳化机是通过与电机连接的搅拌头和/或分散盘的高速旋转,加剧物料的混合,同时对物料进行剪切、分散,从而使物料变得更加细腻,促使混合均一相的形成。乳化机广泛应用于日化行业很多产品中。如果要达到很好的乳化效果,搅拌头设计非常关键。一般搅拌头包括高速转动的转子和定子组成,在电动机的驱动下,高速旋转的转子将物料从反应器底部吸入转子区内,并承受强烈的混合作用,物料被迫经过精密配合的定子和转子的间隙后,产生剪切作用,从而将物料进行乳化。

CN 205199448 U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洗手液的乳化机搅拌头,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包含设置有交错设置剪切孔的内筒体和外筒体,叶片配合设置在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空腔中。上述结构的缺陷在于,对于一些含有固体组分的产品设备,分散设备启动初期结团的如卡波树脂、纤维素等增稠剂从反应器底部吸入转子区内,不可避免的,少部分结团物料会粘附在内筒体中,需要适当延长分散时间,才能获得均一的乳化产品。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高速乳化分散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乳化效率高的清洗剂高速乳化分散机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洗剂高速乳化分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件、驱动件支架、转轴、光轴、分散盘、定子和转子;转轴的两端分别与驱动件的输出端和转子连接,分散盘与转轴固定连接并位于转子上方,光轴的两端分别与驱动件支架和定子固定连接;定子包括上定盘、内筒体、外筒体,内筒体与外筒体同中心轴设置在上定盘的下端,内筒体和外筒体上均设置有分散孔;转子包括中心主旋转件和副叶片,中心主旋转件间隙配合设置在内筒体中,副叶片间隙配合设置在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空腔中。

分散盘具有多个叶片,多个叶片与分散盘中心环所在平面倾斜角度一致。具体的,中心主旋转件与上定盘以及内筒体间隙配合,副叶片与上定盘以及内筒体和/或外筒体间隙配合。内筒体和外筒体均可为直筒体。

为了进一步优化定子和转子的间隙配合,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内筒体为直筒体,外筒体的外轮廓为锥台形。上述结构还有助于根据需要调整副叶片与外筒体的间隙。

为了实现物料依次经由内筒体、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外筒体与乳化设备之间的逐级剪切乳化,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定子还包括下定盘,下定盘与外筒体固定连接,下定盘上设置有进料孔,进料孔的圆心位于内筒体的中心轴上,进料孔的直径等于或者略大于内筒体的内径。

为了增强定子的稳定性,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中心主旋转件和副叶片一体式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中心主旋转件上设置有主叶片,主叶片与内筒体内表面间隙配合;副叶片的外侧边与外筒体内表面间隙配合,副叶片的底边与下定盘间隙配合。进一步的,主叶片与内筒体内表面的间隙略大于副叶片的外侧边与外筒体内表面的间隙。

为了减小中心主旋转件剪切后流出的物料对副叶片的冲击,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副叶片为竖向叶片或螺旋状叶片,副叶片与内筒体外表面相邻的内侧边厚度小于外侧边厚度。具体的,螺旋状叶片可以为流线型,即中间厚度较大,两侧边厚度较小,也可以由内侧边至外侧边厚度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清洗剂高速乳化分散机构结构合理,通过设置中心主旋转件与内筒体,副叶片与内/外筒体之间多级剪切分散结构,同时设置分散盘,可实现易结团物料的快速分散,特别是针对含有卡波树脂、纤维素等增稠剂的日化产品,有助于缩短乳化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清洗剂高速乳化分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定子和转子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定子和转子横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2中定子和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定子和转子横截面的剖视图。

图中:1、驱动件;2、驱动件支架;3、转轴;4、光轴;5、分散盘;6、定子;61、上定盘;62、内筒体;63、外筒体;64、下定盘;7、转子;71、中心主旋转件;72、副叶片;8、分散孔;a、主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3所示,实施例1的清洗剂高速乳化分散机构,包括驱动件1、驱动件支架2、转轴3、光轴4、分散盘5、定子6和转子7;转轴3的两端分别与驱动件1的输出端和转子7连接,分散盘5与转轴3固定连接并位于转子7上方,光轴4的两端分别与驱动件支架2和定子6固定连接;定子6包括上定盘61、内筒体62、外筒体63,内筒体62与外筒体63同中心轴设置在上定盘61的下端,内筒体62和外筒体63上均设置有分散孔8;转子7包括中心主旋转件71和副叶片72,中心主旋转件71间隙配合设置在内筒体62中,副叶片72间隙配合设置在内筒体62和外筒体63之间的空腔中。

内筒体62为直筒体,外筒体63的外轮廓为锥台形。

中心主旋转件71和副叶片72一体式连接。

中心主旋转件71上设置有主叶片a,主叶片a与内筒体62内表面间隙配合;副叶片72的外侧边与外筒体63内表面间隙配合,副叶片72为竖向叶片, 由内侧边至外侧边厚度逐渐增大。

实施例2

如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定子6还包括下定盘64,下定盘与外筒体63固定连接,下定盘64上设置有进料孔65,进料孔65的圆心位于内筒体62的中心轴上,进料孔65的直径等于内筒体62的内径。

副叶片72的底边与下定盘64间隙配合。

副叶片72为螺旋状叶片,螺旋状叶片为流线型,即中间厚度较大,两侧边厚度较小。

使用时,实施例1高速旋转的转子将物料从反应器底部吸入转子区内,并承受强烈的混合作用,物料被迫经过定子和转子的间隙被剪切,实施例2的物料从大部分反应器底部吸入内筒体中,依次经由主叶片与内筒体内表面的间隙和副叶片的外侧边与外筒体内表面的间隙逐级剪切分散。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