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含漆雾废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982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含漆雾废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器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含漆雾废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涂装是生产飞机、汽车、家用电器、家具、普通机械等产品时提高耐腐蚀性和装饰性最常见有效地方法。采用喷涂法涂装时产生的过喷涂,形成漆雾飞散到周围空气里;另外在喷涂过程中涂料中的溶剂气化扩散到周围环境中,与漆雾一同构成了含漆雾废气。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涂装行业的环保问题成为众多涂装生产厂家及使用厂家的热门话题,含漆雾废气是否处理得当更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同时也是决定涂装企业成败的一个重大因素。

目前含漆雾废气处理方式有干式处理及湿式处理。干式处理法通常使用折流板、过滤网等干式过滤漆雾。干式处理法不使用水,没有废水产生,运行费用低,所需风量及风压小,涂料损耗少;但干式处理法对含漆雾废气处理不彻底,仍需后级处理工艺作进一步处理,方可保证废气达标排放。湿式处理法使用水过滤漆雾,过滤效率高,可分水帘幕式处理、文丘里式水处理及水旋式处理等。湿式处理法应用广泛,特别是大批量生产的喷漆室基本都采用这种方式;但湿式处理法有废水产生,所需风机风压高,从而加大了涂料的消耗;另外湿式处理法捕集漆雾效率高,对废气中的污染物却没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为保障废气达标排放,后级需再加一级处理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处理效果不好、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处理效果好、节约成本的新型含漆雾废气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含漆雾废气净化器,包括箱体,箱体的左端设置进风口,箱体的右端设置出风口,箱体内从左到右依次布置一级除雾单元、二级除雾单元、吸附处理单元和保安过滤单元,一级除雾单元由不锈钢丝编织而成网状,二级除雾单元采用玻纤漆雾过滤毡除雾,吸附处理单元采用蜂窝活性炭作吸附填料,保安过滤单元采用活性炭纤维作吸附材料,一级除雾单元左侧的箱体的底部设置集液槽。

有益效果:使用时,含漆雾废气由进风口进入箱体内,首先通过一级除雾单元去除废气中大部分漆雾,再进入二级除雾单元进行进一步的除雾,之后依次进入吸附处理单元和保安过滤单元进行净化,因为单位质量的活性碳纤维的成本比蜂窝活性炭高很多,所以先使用蜂窝活性炭作吸附填料,去除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后,再使用活性碳纤维作保安过滤单元,吸附残留有机污染物,使废气可以达标排放。如此,既保障了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又使实际运行成本不会太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箱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检修口;20-一级除雾单元;30-二级除雾单元;40-吸附处理单元;50-保安过滤单元;60-集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新型含漆雾废气净化器,包括箱体10,箱体10的左端设置进风口11,箱体10的右端设置出风口12,箱体10内从左到右依次布置一级除雾单元20、二级除雾单元30、吸附处理单元40和保安过滤单元50,一级除雾单元20由不锈钢丝编织而成网状,二级除雾单元30采用玻纤漆雾过滤毡除雾,吸附处理单元40采用蜂窝活性炭作吸附填料,保安过滤单元50采用活性炭纤维作吸附材料,一级除雾单元20左侧的箱体10的底部设置集液槽60。

使用时,含漆雾废气由进风口11进入箱体10内,首先通过一级除雾单元20去除废气中大部分漆雾,一级除雾单元20由不锈钢丝编织而成网状,丝网的自由体积较大,废气很容易通过丝网,而夹杂在废气中的漆雾以一定流速与丝网表面相撞,被粘附或吸附下来,经过反复多次吸附,细小的漆雾滴聚结成较大的漆雾滴,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丝网下落,在下落的同时继续吸附、聚集废气中及丝网上的细小漆雾滴,落下的漆雾滴采用集液槽60收集,定期人工清理,如此达到除漆雾的目的。在漆雾量不是很大时,或漆雾粒不是特别细的情况下,一般丝网除雾效率可达99%以上。一级除雾之后进入二级除雾单元30进行进一步的除雾,二级除雾单元30采用玻纤漆雾过滤毡除雾,玻纤漆雾过滤毡采用玻璃长纤维以非织物方式制成,阻力小、透风量大,对漆雾有很好的捕集效率。之后废气依次进入吸附处理单元40和保安过滤单元50进行净化,之所以吸附处理单元40采用蜂窝活性炭作吸附填料,保安过滤单元50采用活性炭纤维作吸附材料,是因为当前用于废气处理的活性炭常用的有颗粒活性炭、蜂窝活性炭及活性碳纤维,其吸附性能对比为:颗粒活性炭<蜂窝活性炭<活性碳纤维。但由于活性碳纤维制作工艺较复杂,单位质量的活性碳纤维的成本比蜂窝活性炭及颗粒活性炭高很多,因此单独使用活性碳纤维处理废气的运行费用会比使用蜂窝活性炭及颗粒活性炭高很多。在此,本净化器吸附处理单元40使用蜂窝活性炭作吸附填料,去除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后;再使用活性碳纤维作保安过滤单元50,吸附残留有机污染物,使废气可以达标排放。如此,既保障了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又使实际运行成本不会太高。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级除雾单元20、二级除雾单元30、吸附处理单元40和保安过滤单元50均为平面型且四者平行间距布置,进行依次吸附净化。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除雾单元20、二级除雾单元30、吸附处理单元40和保安过滤单元50均在箱体10内倾斜布置且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进风口11布置在箱体10的左端下方,出风口12布置在右端上方位置,倾斜布置的好处就是可以增大各个处理单元和废气的接触面积,使得净化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一级除雾单元20、二级除雾单元30、吸附处理单元40和保安过滤单元50均利用不锈钢框架可拆卸式固定在箱体10内的卡槽内,便于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0的侧壁上设置检修门13,便于日常检修和更换内部构件。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