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谷脱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0739阅读:48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谷物加工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稻谷脱壳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见的稻谷脱壳机有胶辊式、砂盘式和离心式等。

胶辊式主要工作部件是一对在铸铁圆筒上粘结或套装胶层的水平橡胶辊筒或塑料辊筒。两辊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或略有高度差,以不同的转速相向转动,其中一辊的位置固定,另一辊可以移动,使两辊间的轧距可调。稻谷经淌板(或经喂料辊和淌板)在胶辊全长上均匀地喂入两辊之间,等径辊筒以不同的线速逆向回转,通过压砣的压力使通过辊间的稻谷受到挤压和搓撕。由于受到两辊的挤压和由两辊速度差产生的搓撕作用,绝大部分稻谷达到脱壳的目的。胶辊式的脱壳率高,糙米表面光滑,碎米少,但在气温高时胶辊损耗快,糙米爆腰较多,生产成本较高。

砂盘式借助上下两片圆形金刚砂盘,上盘固定,下盘转动,线速为20~25米/秒。稻谷在两砂盘中,因受到端压搓撕作用而脱壳。优点是糙米爆腰少,砂盘比胶辊耐磨,加工成本低;缺点是脱壳率较低,碎米较多。砂盘式稻谷脱壳机主要工作部件是与铸铁圆盘粘结为一体的环形金刚砂盘,上、下两盘,上盘固定,下盘转动并可上下移动,根据稻谷粒度的大小调节上下砂盘的间隙(轧距)。轧距应小于稻谷的长度,而大于稻谷的宽、厚度。稻谷从喂料斗通过上砂盘的中心区喂入下砂盘,下砂盘转动产生的离心力迫使谷粒进入两盘之间的环形脱壳区。在端压和摩擦作用下,可将75%左右的稻谷脱去外壳,但糙碎米较多。脱壳后的谷糙混合物经谷壳分离装置借气流除去谷壳后排出机外。

离心式的主要工作部件在内为旋转甩料盘,其外为固定的冲击圈。稻谷进入工作区被甩盘加速,借助离心惯性力飞向冲击圈,因受撞击而脱壳。此机结构简单、操作管理方便、动力消耗少、加工成本低;只是碎米较多,出米率低。

可以看出,现有的稻谷脱壳机要么存在易耗件消耗大,成本较大,要么存在加工效果不理想,碎米较多,出米率较低,难以兼顾经济性和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用于稻谷脱壳的装置,具体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稻谷脱壳装置,由动力电机、机架、传动系统、进料斗、砻谷装置、吹风装置、米糠分离装置组成;传动系统包括主动轮、传动轮、传动皮带和传动轴;进料斗下端带L形进料管,L形进料管、砻谷装置、吹风装置同轴心依次连通且固定,并共同安装于机架上;传动轴尾端固定传动轮,并依次穿过吹风装置和砻谷装置的中心,传动轴前段设置于L形进料管的横向段,吹风装置的风叶和砻谷装置的叶轮均固定于传动轴上;砻谷装置包括圆柱形壳体和固定于壳体内进料侧的活门,活门内侧安装有环状胶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稻谷脱壳装置,在砻谷装置的圆柱形壳体的内侧周向固定有圆柱形胶圈,所述圆柱形胶圈的进料端内径小于出料端内径。圆柱形胶圈设计为出口内径大于进口内径,使稻谷与稻谷碰撞脱壳后,速度得到缓冲,减少了脱壳后米粒的撞击,保证了米粒的整粒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稻谷脱壳装置,环状胶盘和圆柱形胶圈均由食品级硬质橡胶制成;圆柱形胶圈通过螺栓固定在砻谷装置壳体内壁上。环状胶盘和圆柱形胶圈采用硬质塑料材质,相对于金属材质,可以增加物料与其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提高脱壳率,同时塑料材质可以缓冲物料与其接触瞬间的冲击力,提高了米粒的完整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稻谷脱壳装置,所述活门与所述圆柱形壳体通过轴销铰链或板口铰链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稻谷脱壳装置,所述叶轮由若干个叶片和前后两个盖板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稻谷脱壳装置,所述叶轮包括6-8个叶片,叶片为弧形,叶轮整体由金属材料倒模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的叶轮设计整体可以叫做″闭式叶轮″的结构,相对于没有盖板的″开式叶轮″和只有一侧盖板的″半开式叶轮″结构,物料和叶片的接触方式、接触角度以及出料的角度都是完全不一样的。″闭式叶轮″相比″半开式叶轮″和″开式叶轮″,叶片边缘线长度更短,也就减少了物料和叶片边缘的接触几率,因为高速旋转的叶片边缘和稻谷或者米粒的接触面积最小,更容易将米粒打断。所以″闭式叶轮″比″半开式叶轮″和″开式叶轮″都更有利于保持米粒的完整度。同时,结合弧形叶片的设计,物料与叶轮接触后,可以保证大部分的物料被甩出后具有更大几率的与圆柱形胶圈的接触碰撞,因为圆柱形胶圈的弧形内面和物料的接触面积相对于物料与环状胶盘的接触面积要大很多,使得摩擦增大,撞击强度减小,在提高脱壳率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米粒的完整度。同样的道理,弧形叶片的设计相对于平直叶片也可以提高米粒的完整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稻谷脱壳装置,传动轴位于L形进料管内的部分设置有进料螺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稻谷脱壳装置,沿吹风装置的圆环切线向上接出料管,出料管的另一端接米糠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稻谷脱壳装置,所述米糠分离装置包括出米装置、出糠装置和吹风机,出米装置和出糠装置在侧向通过连接管连接,吹风机安装在出米装置一侧,吹风机出风口正对连接管,可将米糠混合物中的糠皮吹向出糠装置。吹风机的主要作用是将脱壳后的米和糠进行有效分离,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形成负压,将辅助吹风装置将吹风装置里的米和糠混合物输送到米糠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稻谷脱壳装置,所述出糠装置的上端为上部密封的圆筒形,下端接下部开口的倒圆锥形,连接管从圆筒形处切向接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传统的胶辊式、砂盘式和离心式等稻谷脱壳机,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更加简单,操作也更加的方便,在增强脱壳效果的同时,使得米粒的完整度更高,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米粒的营养成分,制造成本以及稻谷脱壳的成本均得到有效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稻谷脱壳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动力电机,2为机架,31为主动轮,32为传动轮,33为传动皮带,34为传动轴,341为进料螺旋,4为进料斗,41为L形进料管,5为砻谷装置,51为叶轮,511为叶片,512为叶轮盖板,52为环状胶盘,53为圆柱形胶圈,6为吹风装置,61为风叶,71为出米装置,72为出糠装置,73为吹风机,74为连接管,8为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稻谷脱壳装置,由动力电机1、机架2、传动系统、进料斗4、砻谷装置5、吹风装置6、米糠分离装置7组成;传动系统包括主动轮31、传动轮32、传动皮带33和传动轴34,主动轮31安装于动力电机1的转动轴,传动皮带33分别与主动轮31和传动轮32连接;进料斗4下端带L形进料管41,L形进料管41、砻谷装置5、吹风装置6同轴心依次连通且固定,并共同安装于机架2上;传动轴34尾端固定传动轮32,并依次穿过吹风装置6和砻谷装置5的中心,传动轴34前段设置于L形进料管41的横向段,吹风装置6的风叶61和砻谷装置5的叶轮51均固定于传动轴34上。

砻谷装置5包括圆柱形壳体和固定于壳体内进料侧的活门(图中未示出),活门与壳体通过轴销铰链或板口铰链连接,活门内侧安装有环状胶盘52。在砻谷装置5的圆柱形壳体的内侧周向固定有圆柱形胶圈53。环状胶盘52和圆柱形胶圈53均由食品级尼龙橡胶制成;圆柱形胶圈53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内壁上。

所述叶轮51由8干个弧形叶片54和前后两个叶轮盖板组成,并且由金属材料倒模成型,传动轴34位于L形进料管41内的部分设置有进料螺旋341。

沿吹风装置6的圆环切线向上接出料管,出料管的另一端接米糠分离装置7;米糠分离装置7包括出米装置71、出糠装置72和吹风机73,出米装置71和出糠装置72在侧向通过连接管74连接,吹风机73安装在出米装置一侧,吹风机出风口正对连接管74,可将米糠混合物中的糠皮吹向出糠装置;出糠装置72的上端为上部密封的圆筒形,下端接下部开口的倒圆锥形,连接管74从圆筒形处的切向接入。

工作原理:动力电机1启动,通过传动皮带33传动砻谷装置5,物料倒入进料斗4,并从进料斗4进入L形进料管41,在传动轴34的进料螺旋341的带动下,物料再进入砻谷装置5,在叶轮51的高速转动下,物料被抛洒向将砻谷装置5的砻谷室四周,在物料与物料碰撞相互碰撞的同时,物料抛向环状胶盘52和圆柱形胶圈53,并与之碰撞,使得物料成功脱壳,再由吹风装置将脱壳后的物料送入米糠分离装置7,完成大米与米糠的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