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热一次风余热调节磨煤机进口风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9537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风温系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利用热一次风余热调节磨煤机进口风温系统。



背景技术:

磨煤机是将煤块破碎并磨成煤粉的机械,它是煤粉炉的重要辅助设备。磨煤机在运行中,为保证通风量和干燥出力,必须将磨煤机出口温度维持在允许范围内,因此送入磨煤机的热一次风需要加入冷一次风混合降温。加入的冷一次风量越多,空预器的换热量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升高,锅炉热效率降低。

目前已有采用凝结水对热一次风进行冷却换热,降低热一次风温度。但对于当前配煤掺烧背景下,分磨上煤情况普遍,需要对各台磨煤机进口风温单独控制。且经凝结水冷却的风温往往较低,不能满足进入磨煤机的热一次风的温度,导致锅炉热效率变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利用热一次风余热调节磨煤机进口风温系统,采用凝结水降温与热一次风混合的方式,解决了单一凝结水降温无法保证风温的问题,且可以对每台磨煤机进口风温进行调节,增强空气预热器换热效率,提高了锅炉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实用新型包括送风机,空预器,母管道,支管道,换热装置,凝结水管道,若干磨煤机进口管道,若干磨煤机;所述送风机连接空预器,母管道一端连接空预器,一端连接若干磨煤机进口管道,磨煤机进口管道连接磨煤机;支管道首端连接在未进行换热的母管道上,支管道末端连接若干磨煤机进口管道;换热装置安置在母管道内,按照热一次风的走向,换热装置在后,支管道在前;凝结水管道由母管道外进入母管道内再引出,且在母管道内的部分设置在换热装置内。

优选的,所述支管道出口连接一个或若干分支管道。

优选的,所述母管道出口连接一个或若干分母管道。

优选的,所述分支管道上设置用于调节风量的风量调节阀,且分支管道数量等于风量调节阀数量。

优选的,所述分支管道连接分母管道后连接磨煤机进口管道,且分支管道、分母管道后、磨煤机进口管道数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凝结水路管道上设置用于调节凝结水流量的流量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调节凝结水水量调节降温的速度,另一方面采用凝结水降温与热一次风混合的方式,解决了单一凝结水降温无法保证风温的问题,且可以对每台磨煤机进口风温进行调节,增强空气预热器换热能力,降低排烟温度,提高炉效,降低煤耗,节能效果明显,且不影响机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热一次风余热调节磨煤机进口风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母管道1 分母管道11 支管道2 分支管道21 换热装置3 凝结水管道4 流量调节阀5 风量调节阀6 磨煤机进口管道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包括送风机(图中未标注),空预器(图中未标注),母管道1,支管道2,换热装置3,凝结水管道4,若干磨煤机(图中未标注);所述送风机连接空预器,母管道1一端连接空预器,一端连接若干磨煤机进口管道7,磨煤机进口管道7连接磨煤机;支管道2首端连接在未进行换热的母管道1上,支管道2末端连接若干磨煤机进口管道7;换热装置3安置在母管道1内,按照热一次风的走向,换热装置3在后,支管道2在前;凝结水管道4由母管道1外进入母管道1内再引出,且在母管道1内的部分设置在换热装置4内。

所述支管道2出口连接一个或若干分支管道21。所述母管道1出口连接一个或若干分母管道11。所述分支管道21上设置用于调节风量的风量调节阀6,且分支管道数量21等于风量调节阀数量6。所述分支管道21连接分母管道11后11连接磨煤机进口管道7,且分支管道21、分母管道后11、磨煤机进口管道7数量相同。所述凝结水路管道4上设置用于调节凝结水流量的流量调节阀5。

本实用新的工作过程如下:

送风机将自然风送入空预器加热后进入母管道1,热一次风进入母管道1后,所述母管道1出口连接一个或若干分母管道11,一部分被引入支管道2,所述支管道2出口连接一个或若干分支管道21,一部分经换热装置3进行降温处理,凝结水换热装置3安装在热一次风母管道1中,并在凝结水管道4上设置凝结水流量调节阀2,用于调节凝结水的水量进而调节换热速率;进入若干分支管道21的热一次风调节风量与来自若干分母支管11经过换热降温的热一次风混合后进入磨煤机进口管道7,进入磨煤机。

空预器出口热一次风温t0经凝结水换热装置换热后降为t1,可通过调节凝结水流量调节阀控制温度t1;同时引出温度为t0的热一次风,通过热风调节阀控制进风量,与t1热风混合后进入每台磨煤机,精确控制每一台磨煤机需要的进风温度t1A,t1B,t1C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