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6270阅读:10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虹吸出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虹吸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或者生产中经常用到虹吸原理,人们利用虹吸原理设计出水装置。但是,由于水中溶解有空气,在虹吸过程中会出现释放空气并产生气泡的现象,当虹吸管中出现空气积累就会导致虹吸过程中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吸出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虹吸出水装置,包括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一端伸入出水池底部,另一端连接出水口,所述虹吸管伸入出水池的一端内设有阻泡孔板,所述阻泡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虹吸管分为上升段、驼峰段和下降段,所述虹吸管的驼峰段安装有抽真空系统,所述虹吸管的上升段内设有若干除泡针,所述除泡针通过药剂管与药剂箱连接,所述药剂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虹吸管的上升段内还设有阻泡墙,所述阻泡墙位于除泡针与抽真空系统之间,所述电磁阀与抽真空系统均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抽真空系统包括真空泵、真空罐、管道、真空破坏阀以及真空表,管道一端连接虹吸管,另一端连接真空泵和真空罐,管道上连接真空破坏阀和真空表。

优选的,所述除泡针内部是中空的,所述除泡针的针尖处开设有若干细小孔眼。

优选的,所述虹吸管伸入出水池的端口高于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虹吸出水装置,通过除泡针、阻泡孔板以及阻泡墙三种阻泡方法进行除泡处理,避免大量气泡聚积在一起,增加了除泡的成功率,提高了效率。同时利用PLC控制器可以实现自动加药,可以定时向除泡针中加入除泡剂,提高除泡效率。该虹吸出水装置设计合理,除泡效果好,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水池、2阻泡孔板、3通孔、4药剂管、5药剂箱、6电磁阀、7除泡针、8阻泡墙、9抽真空系统、10虹吸管、11出水口、12 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虹吸出水装置,包括虹吸管10,所述虹吸管10的一端伸入出水池1底部,另一端连接出水口11,所述虹吸管10伸入出水池1的一端内设有阻泡孔板2,所述阻泡孔板2上开设有若干通孔3,所述阻泡孔板2可以消除部分气泡,所述虹吸管10分为上升段、驼峰段和下降段,所述虹吸管10的驼峰段安装有抽真空系统9,所述虹吸管10的上升段内设有若干除泡针7,所述除泡针7通过药剂管4与药剂箱5连接,所述药剂箱5内盛放有除泡剂,除泡剂与除泡针7配合使用,提高除泡效率,所述药剂管4上设有电磁阀6,所述虹吸管10的上升段内还设有阻泡墙8,所述阻泡墙8位于除泡针7与抽真空系统9之间,所述电磁阀6与抽真空系统9均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12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抽真空系统9包括真空泵、真空罐、管道、真空破坏阀以及真空表,管道一端连接虹吸管,另一端连接真空泵和真空罐,管道上连接真空破坏阀和真空表。所述抽真空系统9可以抽出虹吸管10内的空气,并使虹吸管10内充满水。

其中,所述除泡针7内部是中空的,所述除泡针7的针尖处开设有若干细小孔眼。所述除泡针7的中空部分可以充满除泡剂,细小孔眼可以渗透除泡剂,便于除泡。

其中,所述虹吸管10伸入出水池1的端口高于出水口11。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虹吸原理的效果。

其中,PLC控制器12的型号为S7-200,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它的基本结构包括电源、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功能模块以及通信模块。当PLC控制器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工作原理:首先利用PLC控制器12启动抽真空系统9,排出虹吸管10内的空气,并使虹吸管10内充满水,由于水中溶解有空气,容易产生气泡,通过阻泡孔板2初步除泡,然后除泡针7与除泡针7内的除泡剂配合使用进一步除泡,PLC控制器12定时打开电磁阀6向除泡针7内充入除泡剂,一些残余气泡可以被阻泡墙8进一步消除,这样提高了除泡效率,增加了除泡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