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酸洗污泥处理的滤液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4251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酸洗污泥处理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酸洗污泥处理的滤液过滤器,适用于酸洗污泥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不锈钢产业的迅猛发展,在不锈钢除锈及其它生产环节中产生大量的酸洗污泥,酸洗污泥中一方面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依据环保要求不能直接排放,以免污染环境,另一方面酸洗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可回收金属材料,如能合理的回收也产生较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当前如何高效、高质量的对酸洗污泥进行处理回收是主要研发方向。

现有的酸洗污泥处理回收环节中,需要通过过滤装置对酸洗污泥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处理的工序,传统的过滤设备在对酸洗污泥的过滤作业中,其实用效果较差,如过滤生产效率低及质量差,同时因酸洗污泥混合物具有腐蚀性较强的酸液,对传统过滤设备的部件造成腐蚀现象,设备损坏率高的现象,直接增加了生产处理成本,而这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酸洗污泥处理的滤液过滤器。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酸洗污泥处理的滤液过滤器,其设计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且无需常检修使用效率高,采用双进料结构和空气压力过滤结构,能有效的保证酸洗污泥的固液过滤的作业效率且安全性高,过滤质量优,同时增加的辅助排液泵结构,提高过滤、收料效率。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酸洗污泥处理的滤液过滤器,包括支腿,及设置在支腿上的筒体,及设置在筒体上的桶盖,及设置在筒体内的圆形过滤网,及设置在圆形过滤网下方的料液收集圈,及设置在筒体底部且与料液收集圈连接的排液管,及是在排液管上的排液控制阀门,及设置在桶盖上的压力接口,其中,空气增压机通过压力接口与桶盖连接,及分别对称设置在筒体两侧的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其中,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分别与圆形过滤网连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上的第一进液控制阀门、第二进液控制阀门,及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上的连接法兰。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应用于酸洗污泥处理的滤液过滤器,还包括设置在排液管上且位于排液控制阀门后面的辅助排液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酸洗污泥处理的滤液过滤器的有益效果在于:1、其设计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且无需常检修使用效率高,采用双进料结构和空气压力过滤结构,能有效的保证酸洗污泥的固液过滤的作业效率且安全性高,过滤质量优,同时增加的辅助排液泵结构,提高过滤、收料效率;2、其防爆性能优、使用安全系数高、工作噪音小,便于清洁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酸洗污泥处理的滤液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支腿、2-筒体、3-桶盖、4-圆形过滤网、5-料液收集圈、6-排液管、7-排液控制阀门、8-辅助排液泵、9-压力接口、10-第一进液管、11-第一进液控制阀门、12-第二进液管、13-第二进液控制阀门、14-连接法兰、15-压力监控模块、16-第一压力传感器、17-第二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一种应用于酸洗污泥处理的滤液过滤器,包括支腿1,及设置在支腿1上的筒体2,及设置在筒体2上的桶盖3,及设置在筒体2内的圆形过滤网4,及设置在圆形过滤网4下方的料液收集圈5,及设置在筒体2底部且与料液收集圈5连接的排液管6,及是在排液管6上的排液控制阀门7,及设置在桶盖3上的压力接口9,其中,空气增压机通过压力接口9与桶盖3连接(空气增压机图中未标出),及分别对称设置在筒体2两侧的第一进液管10、第二进液管12,其中,第一进液管10、第二进液管12分别与圆形过滤网4连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液管10、第二进液管12上的第一进液控制阀门11、第二进液控制阀门13,及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液管10、第二进液管12上的连接法兰14。

进一步优选的,应用于酸洗污泥处理的滤液过滤器,还包括设置在排液管6上且位于排液控制阀门7后面的辅助排液泵8,提高酸洗污泥滤液的过滤收料效率。

本结构的应用于酸洗污泥处理的滤液过滤器,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液管10、第二进液管12内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6、第二压力传感器17,及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16、第二压力传感器17连接的压力监控模块18(包括单片机、信息收发模块、预警模块和显示模块),便于实时监控压力状况,提高过滤作业的安全性,同时可与远程上位机连接,实现智能化的控制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