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气污染物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8365发布日期:2018-12-21 19:42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气污染物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气污染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气污染物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所以大型工厂在产生污染物之后必须要对其处理,但是一般处理后废气的指标不能判定,不能保证排出的气体达标,会存在指标不合格的污染气体也被排放到空气中,对人类环境造成危害,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用于大气污染物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调节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大气污染物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大气污染物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调节装置,包括处理装置本体,所述处理装置本体为长方体状中空结构,所述处理装置本体底部一端固定设置有过滤桶,所述过滤桶远离处理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滤箱,所述滤箱为正方体状结构且远离过滤桶的一侧设置有循环箱,所述过滤桶、滤箱和循环箱沿处理装置本体长度方向呈直线状设置,所述处理装置本体靠近过滤桶一侧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L形通风管,所述第一L形通风管和内壁接触处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第一L形通风管远离进风口的一端贯穿过滤桶顶部延伸至过滤桶底部,所述第一L形通风管一侧外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远离第一L形通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过滤桶中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滤网,所述过滤桶顶部和滤箱顶部连接有第一U形通风管,所述第一U形通风管贯穿滤箱顶部连接有第一弯管,所述滤箱和循环箱顶部连接有第二U形通风管,且所述滤箱和循环箱相对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弯管,所述第二弯管连接循环箱的外壁处设置有抽风机,所述循环箱顶部水平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L形通风管,所述第二L形通风管一端贯穿循环箱顶部且另一端和处理装置本体的内壁连接有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L形通风管一端贯穿滤网设置。

优选的,所述滤箱内设有化学吸收液。

优选的,所述第二L形通风管底部设有污染检测装置,所述过滤桶一侧面内壁上设有开关阀门。

优选的,所述滤箱上设置有控制装置与污染检测装置、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板大小和开口大小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利用过滤桶内滤网的设计先过滤粉掉尘类杂质,再通过滤箱里的化学吸收液吸收能有效防止粉尘污染化学吸收液,通过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的设计可以防止因滤箱内气压变化发生倒吸的现象,通过第一L形通风管和第二L形通风管内开口和伸缩板的设计,可以自动控制气缸从而控制L形通风管内气体的流通,对循环箱内未达标的废气再排回滤箱的化学吸收液中循环处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解决了大气污染物处理不完全的问题,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大气污染物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大气污染物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调节装置的L形通风管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大气污染物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调节装置的L形通风管和伸缩板分解示意图。

图中:1处理装置本体、2过滤桶、3滤箱、4循环箱、5第一L形通风管、6开口、7进风口、8伸缩板、9第一气缸、10第一U形通风管、11第一弯管、12第二弯管、13滤网、14抽风机、15第二U形通风管、16第二气缸、17出风口、18污染检测装置、19第二L形通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用于大气污染物处理设备的自循环调节装置,包括处理装置本体1,处理装置本体1为长方体状中空结构,处理装置本体1底部一端固定设置有过滤桶2,过滤桶2远离处理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滤箱3,滤箱3为正方体状结构且远离过滤桶2的一侧设置有循环箱4,过滤桶2、滤箱3和循环箱4沿处理装置本体1长度方向呈直线状设置,处理装置本体1靠近过滤桶2一侧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L形通风管5,第一L形通风管5和内壁接触处设置有进风口7,第一L形通风管5远离进风口7的一端贯穿过滤桶2顶部延伸至过滤桶2底部,第一L形通风管5一侧外壁上设有开口6,开口6内设置有伸缩板8,伸缩板8远离第一L形通风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9,过滤桶2中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滤网13,过滤桶2顶部和滤箱3顶部连接有第一U形通风管10,第一U形通风管10贯穿滤箱3顶部连接有第一弯管11,滤箱3和循环箱4顶部连接有第二U形通风管15,且滤箱3和循环箱4相对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弯管12,第二弯管12连接循环箱4的外壁处设置有抽风机14,循环箱4顶部水平设置有第二气缸16,第二气缸16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L形通风管19,第二L形通风管19一端贯穿循环箱4顶部且另一端和处理装置本体1的内壁连接有出风口17,第一L形通风管5一端贯穿滤网13设置,滤箱3内设有化学吸收液,第二L形通风管19底部设有污染检测装置18,过滤桶2一侧面内壁上设有开关阀门,滤箱3上设置有控制装置与污染检测装置18、第一气缸9和第二气缸16连接,伸缩板8大小和开口6大小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中,大气污染物从进风口7进入,通过第一L形通风管5进入过滤桶2,通过滤网13过滤气体从第一U形管10进入到滤箱3中的化学吸收液,粉尘杂质会留在过滤桶2中,经化学吸收液处理后的气体通过第二U形管15进入到循环箱4中,经污染检测装置18判定达标则控制第二气缸16带动伸缩板8左移从出风口17将气体排出,不达标则第二气缸16控制伸缩板8右移,第一气缸9向下移动关闭进风口7气体的流通,开启抽风机14将循环箱4内气体重新抽入化学吸收液中处理,反复循环,保证排出的气体达到标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