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碾米机用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6014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碾米机用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小型碾米机用风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为了迎合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目前市场上诞生了一种小型碾米机,用于在超市或家庭中使用,使得用户可以得到现场碾磨出的新鲜大米。在碾米机碾米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1)为了降低大米成品的碎米率,碾米机慢速旋转,对大米进行轻磨慢碾,从而需要在此情况下提高大米在碾米机内部的循环流动性,使得大米碾磨得更加充分,因此要通入风力翻搅碾米机内的大米;2)碾米的过程中摩擦产生的高温会提高大米的爆腰率,需要通入风力对碾米机内部进行降温。以上两个问题,都需要通过风机向碾米机内通入足够强度的风力,才能对碾米机内的大米实行有效的翻搅和降温。在现有技术中,小型碾米机由于需要在超市或家庭中使用,体积往往较小,相应地,风机的体积也会变小,风机体积变小导致所提供的风力强度达不到使用要求,造成了风机在小型碾米机上使用的第一个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风机在碾米机工作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将稻米碾磨后所产生的糠壳吸取;最高效的方式为风机吸入糠壳后,将糠壳吹送到预设的麻袋中储存;现有技术中,由于风机体积变小,糠壳进入风机,容易卡在叶片中,导致风机停止工作,甚至烧毁驱动电机的现象,严重影响生产效率,造成了风机在小型碾米机上使用的第二个技术问题。

以上两个技术问题,影响了风机在小型碾米机上的应用,阻碍了碾米机小型化的发展。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小型碾米机用风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机不能适应小型碾米机工作需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型碾米机用风机,其中,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T形叶轮;

所述T形叶轮具体包括:

固定座;

环绕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多个风叶板,所述风叶板与所述固定座位于同一平面上;

设置在所述风叶板一侧用于产生风力的挡板,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风叶板;

所述固定座、风叶板及挡板一体化设置;

所述外壳具体包括上风扇盖及下风扇盖,所述上风扇盖与下风扇盖上下卡合在一起。

所述的小型碾米机用风机,其中,所述T形叶轮由两层金属板构成,分别为第一金属板及第二金属板;

所述第一金属板包括:

第一固定座;

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的多个第一风叶板;

设置在所述第一风叶板一侧用于产生风力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垂直于所述第一风叶板;

所述第二金属板包括:

第二固定座;

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的多个第二风叶板;

设置在所述第二风叶板一侧用于产生风力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垂直于所述第二风叶板;

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贴合,形成固定座,所述第一风叶板与第二风叶板贴合,形成风叶板,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组合在一起,形成挡板。

所述的小型碾米机用风机,其中,所述挡板靠近固定座一侧的边缘为斜边。

所述的小型碾米机用风机,其中,所述固定座的形状为圆形,固定座的圆心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形状包括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及第四边;

所述第一边为直边,第二边为曲边,第三边为直边,第四边为曲边;所述第一边的第一端与第四边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边的第二端与第二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边的第二端与第三边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边的第二端与第四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的小型碾米机用风机,其中,所述风叶板与挡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风叶板连接,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挡板连接,所述加强筋与风叶板及挡板的夹角分别为45°。

所述的小型碾米机用风机,其中,所述外壳为圆盘状结构,所述下风扇盖的外沿设置有出风口,所述上风扇盖的圆心处设置有吸风口;

所述下风扇盖的外侧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上风扇盖的圆心处设置有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转轴,转轴穿过所述安装孔与T形叶轮连接。

所述的小型碾米机用风机,其中,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轴承座,在转轴的末端设置有小皮带轮,所述小皮带轮通过环绕设置在所述小皮带轮上的皮带与步进电机连接。

所述的小型碾米机用风机,其中,所述T形叶轮通过转轴螺栓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螺栓与T形叶轮的连接处设置有弹性紧固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型碾米机用风机,其中,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T形叶轮;T形叶轮具体包括:固定座;环绕设置在固定座上的多个风叶板,风叶板与固定座位于同一平面上;设置在风叶板一侧用于产生风力的挡板,挡板垂直于所述风叶板;固定座、风叶板及挡板一体化设置;外壳具体包括上风扇盖及下风扇盖,上风扇盖与下风扇盖上下卡合在一起。具体工作时,T形叶轮由于通过风叶板上垂直设置的挡板,能够提供相当于普通风机两倍的风力,在风机小型化后依然能输出足够的风力满足小型化碾米机的工作需求;挡板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推动所吸入的糠壳向出风口处运动,防止糠壳卡住叶轮旋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机在小型碾米机工作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碾米机用风机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碾米机用风机的T形叶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碾米机用风机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碾米机用风机的转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碾米机用风机的爆炸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碾米机用风机的T形叶轮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碾米机用风机的外壳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碾米机用风机的转轴的立体图。如图1-图4所示,所述小型碾米机用风机,包括外壳100及设置在外壳100内部的T形叶轮200;

所述T形叶轮200具体包括:

固定座210;

环绕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10上的多个风叶板220,所述风叶板220与所述固定座210位于同一平面上;

设置在所述风叶板220一侧用于产生风力的挡板230,所述挡板230垂直于所述风叶板220;

所述固定座210、风叶板220及挡板230一体化设置;

所述外壳100具体包括上风扇盖110及下风扇盖120,所述上风扇盖110与下风扇盖120上下卡合在一起。

具体工作时,所述固定座210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带动风叶板220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风叶板220推动挡板230的运动,所述挡板230在所述T形叶轮200的切线方向上输出风力;现有技术中,风叶片与固定座210具有一定的夹角,在叶轮旋转的过程中风叶片通过与固定座210的夹角输出风力,本实用新型的风叶板220与固定座210平行,在风叶板220的一侧设置挡板230,通过挡板230推动空气运动形成风力,所述挡板230推动空气运动的面积要大于现有技术中风叶片推动空气运动的面积,因此,T形叶轮200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提供更强的风力;所述T形叶轮200设置在外壳100的内部,当需要更换T形叶轮200或清理风机内部糠壳等杂质时,将上风扇盖110打开,即可清理风机内部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T形叶轮200由两层金属板构成,分别为第一金属板及第二金属板;

所述第一金属板包括:

第一固定座211;

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211上的多个第一风叶板221;

设置在所述第一风叶板221一侧用于产生风力的第一挡板231,所述第一挡板231垂直于所述第一风叶板221;

所述第二金属板包括:

第二固定座212;

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212上的多个第二风叶板222;

设置在所述第二风叶板222一侧用于产生风力的第二挡板232,所述第二挡板232垂直于所述第二风叶板222;

所述第一固定座211与第二固定座212贴合,形成固定座210,所述第一风叶板221与第二风叶板222贴合,形成风叶板220,所述第一挡板231与第二挡板232组合在一起,形成挡板230。

具体工作时,为了便于T形叶轮200的生产加工,将T形叶轮200分为第一金属板及第二金属板两层,具体加工时,将钢板切割成预设的形状,得到一体化设置的第一金属板,此时,第一固定座211、第一风叶板221及第一挡板231处于同一平面,将第一挡板231向一侧弯折90°,完成对第一金属板的加工;之后再取一块钢板切割成相同的形状,得到一体化设置的第二金属板,此时,第二固定座212、第二风叶板222及第二挡板232处于同一平面,将第二挡板232向另一侧弯折90°,完成对第二金属板的加工;将第一金属板与第二金属板贴合在一起,形成T形叶轮200,其中,第一固定座211与第二固定座212贴合,形成固定座210;第一风叶板221与第二风叶板222贴合,形成风叶板220;第一挡板231向风叶板220的一侧翻折90°,第二挡板232向风叶板220的另一侧翻折90°,第一风叶板221与第二挡板232组合在一起,形成垂直于风叶板220的挡板230;此种设置方式加工简单,能够高效地得到符合要求的T形叶轮200,同时,由于T形叶轮200由两层金属板构成,整个T形叶轮200的强度得到了加强,能够适应更高的转速,从而提供更强的风力。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230靠近固定座210一侧的边缘为斜边210A。

具体工作时,风机吸入糠壳,在吹出到预设好的麻袋里进行储存,在此过程中,糠壳由T形叶轮200的圆心处被吸入,在T形叶轮200的外沿被吹出,T形叶轮200叶轮通过转动,连同风力和离心力,将糠壳吹出到预设好的麻袋中;糠壳由T形叶轮200的圆心处被吸入时还未被气流包裹,在进入风机的瞬间,在之前的惯性下糠壳涌入风机,会和挡板230发生撞击,导致风机工作过程中发生抖动,产生噪音;同时,糠壳还有可能贴付在挡板230的表面上不能被吹出,贴付在挡板230表面的糠壳层层堆积,影响到风力的工作效率;针对上述问题,在挡板230靠近固定座210一侧的边缘设置斜边210A,从而能够在T形叶轮200旋转的过程中,在T形叶轮200的圆心附近形成一个碗形的缺口,该缺口在T形叶轮200旋转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涡流,糠壳吸入风机后,在涡流处逗留片刻,之后在气流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向T形叶轮200的外侧运动,之后在离心力和风力的作用下沿T形叶轮200的切线方向被吹出,使得糠壳能够在风机内增强流动性,被顺利吹出。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210的形状为圆形,固定座210的圆心上设置有安装孔240,所述安装孔240的形状包括第一边241、第二边242、第三边234及第四边244;

所述第一边241为直边,第二边242为曲边,第三边243为直边,第四边244为曲边;所述第一边241的第一端与第四边244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边241的第二端与第二边24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边242的第二端与第三边24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边243的第二端与第四边244的第一端连接。

具体工作时,T形叶轮200通过转轴固定在外壳100的内部,并在工作的过程中围绕转轴160旋转,将转轴160设置为圆柱形,有利于转轴160旋转过程中转动惯量的分配,维持风机工作稳定,但是圆柱体的形状无法与T形叶轮200固定,驱动T形叶轮200旋转,因此,在转轴160与T形叶轮200的连接处设置形状与所述安装孔240相适配的安装柱161;安装孔240的形状有利于安装柱的加工,只需在圆柱体的转轴160的两侧切割出两个平面即可,同时在工作过程中,第一边241及第三边243与转轴160卡扣,防止T形叶轮200与转轴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第二边242与第四边244作为曲边,相对于直边,与转轴160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转轴160能够更稳定地固定T形叶轮200。

进一步地,所述风叶板220与挡板230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图中未标出),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风叶板220连接,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挡板230连接,所述加强筋与风叶板220及挡板230的夹角分别为45°。

具体工作时,T形叶轮200通过旋转过程中挡板230推动空气产生气流从而输出风力,在工作过程中,受空气阻力的影响,使得挡板230收到了较大的压力,挡板230处又只有单层的金属板,较为薄弱,因此长期工作中挡板230容易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向风叶板220一侧翻折,使得第一挡板231相对第一风叶板221的角度以及第二挡板232相对第二风叶板222的角度小于90°,从而使得挡板230推动气流运动的面积变小,风机风力变小,此时就需要更换T形叶轮220,才能使得风机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因此在风叶板220与挡板230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能够有效地防止挡板230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发生翻折,延长T形叶轮200的使用寿命,具体地,每个挡板230上的加强筋数量为三个,分别设置在挡板230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全面地对挡板230进行加固,防止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100为圆盘状结构,所述下风扇盖120的外沿设置有出风口121,所述上风扇盖110的圆心处设置有吸风口111;

所述下风扇盖120的外侧设置有轴承座130,所述轴承座130内设置有第一轴承140;所述上风扇盖110的圆心处设置有第二轴承150;第一轴承140及第二轴承150之间设置有转轴160,转轴160穿过所述安装孔240与T形叶轮200连接。

更近一步地,所述吸风口111的设置方式为:环绕上风扇盖110的圆心设置的多个通孔。

具体工作时,糠壳由吸风口111处被吸入,在出风口121处被吹出,由于上风扇盖110的圆心处需要连接转轴160无法开通孔,因此围绕上风扇盖110的圆心设置多个通孔作为吸风口111,一方面解决了转轴160的安装问题,同时,多个通孔的设置方式有利于吸风口111在工作的过程中均匀进料,使得糠壳可以流量均匀地进入到风机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160穿过所述轴承座130,在转轴160的末端设置有小皮带轮170,所述小皮带轮170通过环绕设置在所述小皮带轮170上的皮带(图中未标出)与步进电机(图中未标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风扇盖120与轴承座130通过外壳螺栓10固定。

具体工作时,转轴160在轴承座130的一端通过小皮带轮170与步进电机连接,步进电机上设置有半径大于小皮带轮170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和小皮带轮170通过所述皮带传递动力,根据杠杆原理,主动轮半径大于小皮带轮170,能够更高效地对转轴160输出更大的转速,从而使得风机输出更大的风力,在工作过程中,小皮带轮170在皮带的牵引下实现高转速运转,容易偏心晃动的现象,因此在小皮带轮170一侧设置轴承座130,在步进电机通过皮带向小皮带轮170传输动力的过程中,确保转轴160稳定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T形叶轮200通过转轴螺栓180固定在所述转轴160上,所述转轴螺栓180与T形叶轮200的连接处设置有弹性紧固件190。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紧固件190具体包括:

覆盖设置在T形叶轮200上方的垫环191;

设置在所述垫环191上方的垫片192;

设置在所述垫片192上方的弹簧圈193。

具体工作时,由于T形叶轮200、转轴螺栓180及转轴160皆为金属材质,在加工过程中具有空隙,无法保证百分百完全适配,因此,在转轴螺栓180与T形叶轮200的连接处设置有软质弹性的垫环191和垫片192,确保转轴螺栓180与T形叶轮200紧固连接;转轴螺栓180旋拧到位后,所述弹簧圈193被压缩在垫片192和转轴螺栓180之间,在弹力的作用下,弹簧圈193向转轴螺栓180和垫片195施加反作用力,使得转轴螺栓180更好地锁紧T形叶轮200。

具体工作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型碾米机用风机的使用具体分为吸入糠壳处理和风力输送两种工作方式:

糠壳处理,所述吸风口与碾米机连接,将碾米机碾米产生的糠壳通过吸风口吸入到外壳内部,在吸入糠壳的过程中,吸风口环绕上风扇盖设置的多个通孔,有利于控制糠壳流入风机的流量,使得糠壳可以均匀地进入风机;糠壳进入风机内部后,挡板靠近固定座一侧的边缘为斜边在旋转过程中形成一个碗形的缺口,该缺口在T形叶轮旋转的过程中形成涡流,增强了进入风机内部糠壳的流动性形成糠壳流,之后所述糠壳流在气流和离心力的作用下沿T形叶轮的切线方向运动,挡板在旋转的过程中持续地对糠壳流施加推力使得糠壳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持续地向T形叶轮的外沿运动,最终糠壳流由出风口被吹出,所述出风口通过管路连接有麻袋,被吹出的糠壳储存在麻袋中,从而完成了对糠壳的处理。

风力输送,步进电机通过主动轮输出动力,皮带将所述动力传输到小皮带轮上,带动转轴的旋转,所述转轴带动T形叶轮的旋转,在旋转过程中,风叶板推动挡板向同侧运动,挡板推动空气运动形成气流,输出风力由出风口吹出,由于挡板推动空气运动的面积大于传统叶片,因此T形叶轮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提供相当于传统叶轮2倍的风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型碾米机用风机,其中,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T形叶轮;T形叶轮具体包括:固定座;环绕设置在固定座上的多个风叶板,风叶板与固定座位于同一平面上;设置在风叶板一侧用于产生风力的挡板,挡板垂直于所述风叶板;固定座、风叶板及挡板一体化设置;外壳具体包括上风扇盖及下风扇盖,上风扇盖与下风扇盖上下卡合在一起。具体工作时,T形叶轮由于通过风叶板上垂直设置的挡板,能够提供相当于普通风机两倍的风力,在风机小型化后依然能输出足够的风力满足小型化碾米机的工作需求;挡板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推动所吸入的糠壳向出风口处运动,防止糠壳卡住叶轮旋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机在小型碾米机工作中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