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5046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恶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恶臭是各种异味的总称,凡是能损害人类生活环境,产生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或使人产生不愉快感觉的气体通称恶臭。恶臭产生的来源很广:(1)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味;(2)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味;(3)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味等。

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除臭技术有活性炭吸附法、化学反应法、低温等离子法、热氧化法、UV光解、植物液喷洒、生物除臭法等。很多工业废气产生现场属于防火防爆,此类条件限制诸如热氧化、UV光解等方法的使用,而植物液喷洒技术很难根本处理气体且运行成本高,活性炭法去除异味,短时间内可以有效,但是过一两个周后,效果明显变差,即便重新再生,效果也不是太好,为保证效果,必须全部更换,且更换后的活性炭处理目前也是难点。

生物除臭法则具有:①应用范围广、去除率高;②运行管理方便、维修少;③无需使用有害的化学药品、处理后无二次污染;④运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针对可生物降解的气体成分,采用生物除臭技术,经济可行且安全。

现有生物除臭技术中所使用的填料有炭、树皮等类型。炭类填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达到吸附饱和,使用寿命短;树皮虽然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但是腐烂较快,使用寿命短,腐烂之后的渣块易造成系统堵塞,影响生物除臭装置的正常运行。

因此,急需一种能够高效处理恶臭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处理恶臭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包括腔体、隔板和除臭单元,所述隔板置于所述腔体中并将所述腔体分为底部连通的第一除臭室和第二除臭室,所述第一除臭室上部设置进气口,所述第二除臭室上部设置出气口,所述除臭单元置于所述第一除臭室和所述第二除臭室内。

较佳地,所述除臭单元包括填料和喷淋装置,所述填料的上部安装所述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将所述填料润湿。

较佳地,所述填料为多孔结构,所述填料内设置臭气分解微生物,填料的多孔结构能增加其对恶臭的吸附和分散,所述填料内设置臭气分解微生物能加快对恶臭的分解。

较佳地,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进水口、洒水管道和洒水头,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腔体的上部,所述洒水管道连接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洒水头。较佳地,所述生物除臭装置还包括支撑所述除臭单元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较佳地,所述支撑件为多层结构,所述支撑件包括依次铺设的支架、栅板、塑料网,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腔体,所述塑料网与所述除臭单元相连,栅板和塑料网都是多孔结构,其中栅板的孔径较大,塑料网的孔径较小,栅板和塑料网的多孔结构,既减轻了支撑件的重量,又能够将通过的恶臭气体进行引流分散,塑料网与栅板相比,其硬度和强度更小,开孔更容易。

较佳地,所述塑料网的孔径小于所述填料中最小颗粒的外径,以防所述填料漏下。

较佳地,所述生物除臭装置还包括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设置所述腔体底部,将喷淋装置喷洒多余的液体排出生物除臭装置外,保持生物除臭装置内的干净。

较佳地,所述生物除臭装置还包括检修口,所述检修口设置所述第一除臭室和所述第二除臭室的顶部,方便生物除臭装置的检修。

较佳地,所述除臭单元为多个,多个所述除臭单元于所述第一除臭室和所述第二除臭室内沿所述腔体的长度方向排布,以提高除臭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除臭装置,其腔体由隔板分隔为底部连通的第一除臭室和第二除臭室,在第一除臭室上部设置进气口,在第二除臭室上部设置出气口,生物除臭装置内这种结构对流过的气体具有导流作用,气体从第一除臭室的进气口进入装置内,能自发的穿过第一除臭室,从第一除臭室的底部进入第二除臭室,最后从出气口排出。在第一除臭室和第二除臭室内设置除臭单元,待处理的恶臭气体从第一除臭室的进气口进入第一除臭室内,除臭单元对恶臭气体进行除臭处理,在生物除臭装置的导流作用下,被第一除臭室内的除臭单元处理后的恶臭气体从第一除臭室的底部流入第二除臭室,第二除臭室内的除臭单元又对流入的恶臭气体进行除臭处理。恶臭气体经过第一除臭室和第二除臭室内的除臭单元的除臭处理,将恶臭中的难以忍受的气味处理干净,变成了健康的气体,再从出气口排出。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除臭装置既对流过的气体具有导流作用,又充分地利用了装置内的空间,对恶臭进行了多次处理,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减少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除臭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所指支撑件200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生物除臭装置100包括腔体500、隔板14和除臭单元400,隔板14置于所述腔体500内并将所述腔体500分为底部连通的第一除臭室4和第二除臭室3,隔板14与腔体500底部之间具有距离15,距离15能够让恶臭从第一除臭室4轻易通过至第二除臭室3,第一除臭室4上部设置进气口13,进气口13的位置要高于第一除臭室4内填料5的高度,第二除臭室3上部设置出气口1,出气口1的设置高度要高于第二除臭室3内填料5的高度,优选在顶部。除臭单元400置于第一除臭室4和第二除臭室3内。除臭单元400包括填料5和喷淋装置300,填料5为多孔结构,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对恶臭良好的吸附作用,填料5内设置臭气分解微生物(图中未标出),为了提高除臭效率,填料5的上部安装喷淋装置300,喷淋装置300包括进水口8、洒水管道7和洒水头6,进水口8设置于腔体500的上部,进水口8连通洒水管道7,管道上安装洒水头6,进水口8、洒水管道7和洒水头6的安装数目随填料5数量的多少及其分布而定。喷淋装置300通过喷洒作用将填料5润湿,既提高填料5对恶臭的吸附作用,又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的营养,喷淋装置300喷洒的液体优选为污水处理站尾水,由尾水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进而节省在自来水中添加营养剂,视腔体500内空间的允许,第一除臭室4和第二除臭室3内的除臭单元400设置多个,多个除臭单元于第一除臭室和第二除臭室内沿腔体的长度方向(图1中B所指方向)排布以对恶臭进行多次处理,尽可能地把恶臭处理干净。生物除臭装置100还包括有排水管道12,排水管道12设置腔体100底部,最好设置在底部最低处,将喷淋装置300喷洒出的多余的液体排出生物除臭装置100外,保持装置内整洁和干净。生物除臭装置100还包括检修口2,检修口2置于第一除臭室4和第二除臭室3的顶部,对生物除臭装置100进行检修。

如图1和图2所示,生物除臭装置100还包括支撑件200,支撑件200安装于除臭单元400的下部,支撑件200可通过焊接固定于腔体壁上并位于除臭单元400的下部,支撑件200支撑除臭单元400中的填料5。支撑件200包括依次铺设的支架11、栅板10、塑料网9,其中支架11优选方通支架,栅板10优选玻璃钢格栅板。支架11可通过焊接固定于腔体壁上支撑栅板10,在栅板10上铺设塑料网9,栅板10和塑料网9都是多孔结构,其中栅板10的孔径较大,塑料网9的孔径很小,塑料网9的孔径小于填料5中最小颗粒的外径。当填料5置于支撑件200上时,填料5铺设在支撑件200的塑料网9上,塑料网9开有小孔,但填料5不能从塑料网9的小孔中漏下,栅板10和塑料网9的多孔结构,既减轻了支撑件的重量,又能够将通过的恶臭气体进行引流分散,塑料网9与栅板10相比,其硬度和强度更小,开孔更容易,将塑料网9置于栅板10之上。

在生物除臭装置100中,腔体500由隔板14分隔为底部连通的第一除臭室4和第二除臭室3,在第一除臭室4上部设置进气口13,在第二除臭室3上部设置出气口1,生物除臭装置100内这种结构对流过的气体具有导流作用,气体从第一除臭室4的进气口13进入装置内,能自发的穿过第一除臭室4,从第一除臭室4的底部进入第二除臭室3,最后从出气口13排出。在第一除臭室4和第二除臭室3内设置除臭单元400,待处理的恶臭气体从第一除臭室4的进气口13进入第一除臭室4内,除臭单元400对恶臭气体进行除臭处理,在生物除臭装置100的导流作用下,被第一除臭室4内的除臭单元400处理后的恶臭气体从第一除臭室4的底部流入第二除臭室3,第二除臭室3内的除臭单元400又对流入的恶臭气体进行除臭处理。恶臭气体经过第一除臭室4和第二除臭室3内的除臭单元400的除臭处理,将恶臭中的难以忍受的气味处理干净,变成了健康的气体,再从出气口1排出。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除臭装置100被隔板14分隔为底部连通的第一除臭室4和第二除臭室3,对流过的恶臭具有导流作用,并使恶臭在第一除臭室4中从上往下流动,在第二除臭室3中从往下上流动,充分地利用了装置内的空间,对恶臭进行了多次处理,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减少占地面积,有利于生物除臭装置的普及使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