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0578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特别是发生方式无污染无公害、发生的微气泡达到准纳米级的超微气泡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微泡(Fine Bubble)就是液体中直径小于100微米的气泡,其中直径小于1微米的又称为超微气泡(Ultrafine Bubble)。近几年,微泡的很多优异功能被发现,如比表面积大、停留时间长、界面zeta电位高等。除了其本身的性质外,由这些性质产生的效果也很独特,如自身增压溶解、产生自由基、强化传质效率等,因此微泡技术在胶片制作、医学诊断与治疗、浮选、污水处理、采油及冶金工业等诸多领域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和迅速发展。

微泡发生器是微泡技术得以应用的基础,但目前微泡发生器的研发和生产仍是该领域的薄弱环节。早期的微泡发生器主要是将大气泡用各种材料如微孔介质分割成微小气泡,随后研究出了基于其它原理的发泡器,如电解式微泡发生器利用电解水产生气泡的原理生成微泡。随着流体动力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以相关流体特性为基础的微泡发生器,如旋流型微泡发生器、自吸式微泡发生器等。上述现有的微泡发生器不仅容易产生污染公害(比如电解式微泡发生器),而且发生的微泡直径多在10~60微米以上,大大降低了微泡在诸多领域中的优异功能,严重制约了微泡技术的发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采用无污染无公害的发生方式,快捷大量的制造直径小于1微米的超微气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注水管、进水管、出水管、进气管、出气管、泵以及气液混合罐;

所述注水管的一端设有注水口,注水管的另一端与进水管连通;

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泵的进口连接并用于给泵进水;

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气液混合罐的下端连通,进气管的另一端设有气流调节阀;

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气液混合罐的上端连通,出气管的另一端用于排出气液混合罐中多余的气体;

所述泵的出口与气液混合罐的下端连通,所述气液混合罐的左端与出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为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注水管的另一端上设有注水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上位于注水管与泵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进水阀门和真空表。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门和压力表。

进一步地,还包括箱体,所述注水管、进水管、出水管、泵以及气液混合罐均安装在箱体内,箱体的侧壁上设有让位孔和把手,所述把手位于让位孔的上方,所述注水管、进水管以及出水管均从让位孔中伸出。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设置在箱体内,电源开关与泵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设有用于观察泵的电机转动方向的观察孔。

进一步地,所述注水管的注水口设有注水筒,所述注水筒的筒径大于注水管的管径。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上设有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泵选用溶气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利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用物理方式产生气泡,全部过程无污染排放、不产生公害,能够快捷大量的制造直径小于1微米的超微气泡。

上述纳微米气液分散水体中的纳微米气泡密度约为107~109个/mL,水体中气泡直径为50~600nm,气泡直径分布的峰值区域为150nm±30nm,纳微米气液界面zeta电位为-30~-40mV以上。

上述纳微米气液分散混合水体内溶存有溶解态及分散态氧,混合水体中总氧含量比混合前增加30%以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表示电源开关;2表示气液混合罐;3表示出水阀门;4表示压力表;5表示注水阀门;6表示气流调节阀;7表示进水阀门;8表示真空表;9表示泵;10表示注水管;11表示进水管;12表示出水管;13表示进气管;14表示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图1中A所在的方向表示上方向,B所在的方向表示下方向,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注水管10、进水管11、出水管12、进气管13、出气管14、泵9以及气液混合罐2;

所述注水管10的一端设有注水口,注水管10的另一端与进水管11连通;

所述进水管11的一端设有进水口,进水管11的另一端与泵9的进口连接并用于给泵9进水,进水管11的另一端上设有气流调节阀6;

所述进气管13的一端与气液混合罐2的下端连通,进气管13的另一端设有气流调节阀6;

所述出气管14的一端与气液混合罐的2上端连通,出气管14的另一端用于排出气液混合罐2中多余的气体;

所述泵9的出口与气液混合罐2的下端连通,所述气液混合罐2的左端与出水管12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12的另一端为出水口。

如图1,所述注水管10的另一端上设有注水阀门5,注水阀门5用于控制注水管10的开闭。

如图1,所述进水管11上位于注水管10与泵9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进水阀门7和真空表8,进水阀门7用于控制进水管11的开闭,真空表8用于观察进水管11上的负压。

如图1,所述出水管12上设有出水阀门3和压力表4,出水阀门3用于控制出水管12的开闭,压力表4用于观察出水管12的压强。

如图1,所述进气管13上设有进气阀,进气阀用于控制进气管13的开闭。

如图1,还包括箱体,所述注水管10、进水管11、出水管12、泵9以及气液混合罐2均安装在箱体内,箱体的侧壁上设有让位孔和把手,所述把手位于让位孔的上方,所述注水管10、进水管11以及出水管12均从让位孔中伸出。

如图1,还包括电源开关1,所述电源开关1设置在箱体内,电源开关1与泵9电性连接。

如图1,所述箱体上设有用于观察泵9的电机转动方向的观察孔,首次使用时或者变更电源时,必须先在无水状态下,打开电源开关1,从观察孔观察电机旋转方向。如果电机旋转方向与标识一致,关闭电源开关1,然后按以下操作步骤正常使用。如果电机旋转方向与标识不一致,则必须进行电源换相。同时,首次使用时、以及停用一段时间再次使用时,需要执行注水操作(因为泵9是空的,里面没有水,所以不能空转)。除了上述检查电机旋转方向的操作以外,严禁无水开机。

如图1,所述注水管10的注水口设有注水筒,所述注水筒的筒径大于注水管10的管径。

如图1,所述进水管11的进水口上设有滤网,滤网用于防止进水口被堵塞、或者较大颗粒物进入设备内部,损耗设备使用寿命。

如图1,本实用新型中的泵9选用溶气泵。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式如下:

第一步、先把泵9注满水:

把进水口放入有水的容器中;打开连接注水管10的注水阀门5,然后将出水阀门3和进水阀门7依次全开,确认气流调节阀6处于关闭状态,然后从注水管10处灌入大约5个注水筒容积的水量。注水后,打开电源开关1,运行机器。等待出水管12出水后,关闭连接注水管10的注水阀门5。

第一步完成后,真空表8应向左偏转,出水管12有水流出。

真空表8的正常工作范围是0.02~0.08。

如果没有水出来,则重复第一步注水操作,直至出水管12有水流出,再关闭连接注水管10的注水阀门5。

第二步、调节气流流量:

观察压力表4压力是否增加,如无则关小出水阀门3,使压力增大,压力表4达到0.5左右,打开气流调节阀6,根据设备型号调节气流流量,使气液混合罐2中的汽液比例达到完美。

打开气流调节阀6后,需观察压力表4的变化,如果压力表4降低到0.4以下,则需进一步关小出水阀门3,使压力增大,压力表4保持在0.4以上。

通过上述步骤,本实用新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上述操作看似复杂,其实大多是首次使用、以及停用一段时间再次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步骤。如果是日常使用,只需在开机后对照第二步,看看是否有需要调节的地方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